結語:歷史是寫給后人看的
歷史是寫給后人看的。即或今人不置疑,后人也是要置疑的。歷史的真相總有一天是要大白于天下的,這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鐵律。
一切歷史的結論都要經過時間的沉淀,只有經過沉淀,才能得以澄清。
當“顛覆”歷史之風乍起之時,曾經有很多人吵吵嚷嚷鬧著要公開更多的歷史檔案,似乎這當間掩藏著多少陰謀似的。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歷史檔案發掘整理并得以公開,卻出現了令這些吵吵嚷嚷著翻案的歷史顛覆者們十分尷尬的局面:歷史文獻檔案公開公布得越多,對作翻案文章、顛覆文章的人就越不利,西路軍真正的歷史真相也越來越浮出了水面,翻案文章、顛覆文章也越來越經不起時間沉淀后的澄清。
當下,到了將這一段被澄清的歷史真相,還原在人們面前的時候了。
勿庸諱言,筆者當年也曾經是關于西路軍失敗歷史成因之翻案文章的擁躉,畢竟看起來人家言之鑿鑿又有“證據”在手,且與自己對一些歷史當事人的舊有好感相吻合。然而當筆者帶著要對這段歷史的疑惑問個究竟的心境走進故紙堆,對照著地圖成天埋頭于那些有著大量冷僻地名和枯燥數字的文字,把那些支離破碎的殘磚斷瓦按“時經事緯”的原則一一核對并粘貼復位,最終還原成一段相對完整的歷史本象后,才真正認識到:這些殘磚斷瓦隨心所欲、唯我所需地取舍組合,與認真細致、冷峻客觀地鑒別歸位,得出的成像可以是完成不同甚至相互排斥的:散亂零碎的“證據”如果是隨意抽取采擷而不發現并揭示出彼此間的相互關聯,是還原不出真正本質的歷史本象來的。這種“發現和揭示”需要的不是一時靈感和心血來潮,而是在寂寞與清苦中進行大量枯燥乏味、逐一研判的基本作業。若偶有所得就急于上升為普遍真理,稍見奇異就忙著抖落出“驚天猛料”,實為史家之大忌。
革命導師列寧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至理名言:
“在社會現象方面,沒有比胡亂抽出一些個別事實和玩弄實例更普遍更站不住的方法了。羅列一般例子是毫不費勁的,但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因為在具體的歷史情況下,一切事情都有它們個別的情況。如果從事實的全部總和、從事實的聯系中去掌握事實,那么事實不僅是勝于雄辯的東西,而且是證據確鑿的東西。如果不是從全部總和、不是從聯系中去掌握事實,而是片斷的和隨便挑出來的,那么事實只能是一種兒戲,或者甚至連兒戲都不如。[]”
千萬不要把事實變成“兒戲”,這是治史者需要時時敲響以提醒自己的警鐘。
在西路軍失敗成因再度被審視乃至翻案甚至顛覆的風潮涌起之時,一些親歷了這場失敗的歷史當事人,年事已高,很難再有精力一一檢點細讀那些封存久已淡出自己記憶的歷史檔案文獻,更遑論重新認識自己當年在這場失敗中曾經有過這樣或那樣的心態,這樣或那樣的抉擇,以及相應的角色和擔戴的責任——這對垂垂老者們來說并不容易。加之當時復雜多變的形勢下對局部與整體的判斷,信息遠不如現代那般通暢、豐富和快捷等因素,都不可避免會產生認識的局限性,寫出的一些與歷史真實不符的言論和文字,應該還在可以理解的范疇之內。
對任何歷史事物的認識,都要經過一個由逐步澄清、去偽存真乃至接近真理的過程,對西路軍失敗成因的認識也是如此。對于這段歷史中西路軍的任務問題、戰場主動權問題和機斷專行問題這幾個關鍵的節點,應從當時總的形勢、空間、時間、環境以及戰略、戰役上對多種復雜因素綜合作用的分析,并佐以確鑿的證據來認識,才是還原歷史本來面目的正確做法。而采取非歷史的,把復雜的歷史問題簡單化的做法,是不能正確說明問題的真相,也無助于正確總結歷史經驗的。
然而,歷史是寫給后人看的,如果自己書寫的歷史存在問題,即或今人不置疑后人也要置疑。本文對這些經歷當年失敗而幸存下來的老者留下的言論和文字提出異議,是出自對歷史負責也對后人負責的心理動因。而認真仔細重新計較和考量這段歷史,筆者據實而言,也是在對這些歷史當事人生前身后的盛譽清德負責。作為治史者,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用證據說話,用事實說話。“不唯書,不唯上,不唯親,只唯實”的要求,同樣適用于所有人,誰也不能例其外。而這一切,并不影響作者對那些親歷了腥風血雨的革命前輩傳奇般革命生涯的景仰和崇敬:他們仍然是作者心目中涉過了那段波瀾壯闊歷史長河的不朽英雄!
至于那些向這些老者提供了歷史檔案資料、整理編撰他們的回顧文字的學者們,應該跟筆者一樣,大都屬于共和國誕生之后的晚生后輩。他們為重新審視這段歷史作了大量的工作,發掘和整理了大量的檔案文獻。筆者正是享用了他們的勞動成果也才有了寫作本文的依據,在此也向他們表示由衷的敬意與誠摯的感謝。當然,交友論情,行事論理,做學問還得有“六親不認,只認一個理”的執著,筆者在對他們提出批評時也不會客氣謙讓。比如,除開觀點的不同,筆者對他們為李先念的“說明”提供的52份檔案文獻中,選擇性的遺漏了一些很關鍵很重要的電文,就不能原諒也不能理解:這的的確確有刻意誤導之嫌,而且既是對重新審視這段重要歷史不負責任,也是對這些老者生前身后盛譽清德的損害——當時這些檔案并沒有公開公布,據有“獨此一家”的強勢而使他人無從置疑,所導出的有著明顯責任指向的“定論”,當然也就很難通過時間的沉淀而成為真正的信史。
最令人難以容忍的是,這樣的“定論”竟然被利用發揮,收進了“非毛化”風潮的武庫。
然而,撼山易,撼毛澤東,難!
筆者在重溫并學習西路軍這一段歷史的過程中,在逐一翻撿當年那些文電的過程中,有一種越來越強烈的感覺沖撞于胸:在中國革命漫長而曲折的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選擇了毛澤東而不是其他人作為自己團隊的領袖,那是有著必然的邏輯指向的。毛澤東高于眾人之卓識自不待言,而他之所以眾望所歸的原因卻并不僅在于此。他在被冷落、打擊、曲解、沖撞的復雜環境中,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在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意見的同時,求共識,求團結,屈躬負重,相忍為國,以最大的耐心說服與自己意見不同的同志,以最大的誠意去謀求和維護黨內團結,化解“山頭”隔閡,即或一時不被人理解也寧可委曲求全忍讓相待,團結了許多反對過自己而又被事實證明是反對錯了的人,以同志的真誠而不是以權杖的威勢,以“批評與自我批評”而不是“殘酷斗爭無情打擊”,贏得并鞏固了全黨的團結,“山頭”的歸一。如此海納百川的胸襟氣度,為他在群雄會萃的紅軍領袖群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脫穎而出提供了強勁的助力。
“鷹有時飛得比雞還低,可是雞卻永遠不能飛得像鷹這樣高”,在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中,毛澤東也有過對情況的誤判以及決策的誤著。就在西路軍西進之前他有過河西走廊“能夠造成鞏固的根據地”的“疑似誤判”,西路軍瀕臨失敗之時他也曾有“病急亂投醫”之舉。但歷史卻仍然不斷地證實著他的洞觀、遠見與卓識,他敢于斗爭又善于斗爭,不怕挫折失敗也勤于反思總結,一次又一次地和他的戰友們領導自己的團隊和人民從錯誤和挫折中重新站立起來,一次又一次雄辯地證明了只有毛澤東的旗幟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勝利的旗幟,一縷縷涓埃細流在一次次大浪淘沙之后,終成百川歸海萬眾同聲之勢,席卷了中國也震撼了世界……
美軍抗戰末期駐延安觀察組(迪克西使團)中的美國國務院代表約翰·斯圖亞特·謝偉思后來回憶,當年他打聽“為什么毛澤東能夠成為共產黨內公認的領袖”時,回答都是一樣的——“他目光遠大”[]。
毛澤東當然不是完人,但毛澤東超越中共其他領袖及所有部屬的遠見卓識,始終對歷史進程輻射著令追隨者們欽佩不已的強勁穿透力!——比如,當年張國燾在草地分裂紅軍時,毛澤東預言“一年后你們也會北上的”,不是如同讖言般真真切切、準準確確地出現在紅四方面軍指戰員的歷史經歷中了么?
毛澤東的名字是代表中國革命歷史的一個巨大政治符號,從某種意義而言,否定了毛澤東也就否定了上個世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扔掉了毛澤東的旗幟,也就丟失了中國共產黨人和千千萬萬勞苦大眾在幾十年里前仆后繼、艱苦卓絕建立人民共和國的歷史。
本文僅限于對西路軍歷史中戰略決策和指揮過程的考辯,并不是西路軍歷史的全部。西路軍將士們為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轉戰的歷程,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偉大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浴血奮斗英勇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驚天地而泣鬼神,與同時期在其它戰場轉戰的戰友們享有同樣的光榮!他們鐵骨錚錚,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從未向敵人低頭;他們忠心耿耿,很多人用生命踐行了“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鋼鐵誓言!許多幸存下來的西路軍將士,即或在經歷失敗后仍然一心向黨,不斷地沖破敵人的牢籠,不斷地沖破重重封鎖,在饑寒交迫中艱難跋涉,千里迢迢奔赴延安,終于回到了黨的懷抱,在各個重要崗位上為人民革命事業繼續戰斗。他們中的很多人,后來還成為共和國的開國將星和建設棟梁,為人民軍隊的成長和壯大,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奠基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包括筆者和筆者的同齡人的中國人民心中,他們都是與日月同輝,與山河同在的紅色英雄。
在本文收筆之時,恰逢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的《中國共產黨歷史》2011年3月重印版發行。在該書第十二章的“三、 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一節中,從第400頁到第404頁所述的一段西路軍歷史,篇幅不長,言簡意骸,但將一些關鍵點說清楚了。可對照看看本文所述。
筆者出生的城市有座武侯祠,武侯祠中有副楹聯,為清末民初成都“五老七賢”之一的劉咸榮先生所撰,筆者在此引出以為各位同好者共勉:
勤王事,大好兒孫,三世忠貞,史筆猶褒陳庶子;
出師表,驚人文字,千秋涕淚,墨痕同濺岳將軍。
上、下聯中的“勤王事,大好兒孫,三世忠貞”和“出師表,驚人文字,千秋涕淚”是對諸葛亮的褒揚。
上聯中的“陳庶子”指的是西晉初年的史學家陳壽,四川南充人,其父曾在蜀將馬謖手下任事,馬謖因街亭之失被斬時,陳父也受到“髡刑”之罰(即削發,這在當時屬于極具污辱性的刑罰),并貶官歸鄉。政治觀點屬揚曹抑劉的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大為褒揚,而對遭到諸葛亮“髡刑”的乃父卻一字未著,以至于陳父的名諱迄今也無人知曉——后人但有提及,也只能稱其為“陳壽父”。
下聯中“岳將軍”指的是南宋名將岳飛,傳說岳飛拜謁南陽武侯詞時,熱淚飛揚地手書諸葛亮的《出師表》,以至于淚水與墨痕交融相濺……
謹以此作為本文結語。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我為什么信奉以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共產黨-------從我的父親說起
2018-01-31曹征路 | 重訪革命史之十六:革命為了誰?——毛澤東的現代性回答
2018-01-28?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