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當你了解中國的歷史在過去四分之一的世紀中所經過的那種突出的孕育過程的時候,這個問題才能得到答復。這一孕育的合法產兒顯然就是現在這支紅軍。”
這是上世紀30年代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通過在西北根據地的所見所聞和真情實感,對中國紅軍作出的真切描述。7月24日,真實再現這段歷史的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紅星照耀中國》,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了全國首映禮。
1937年,一本配有大量現場照片的書籍——《紅星照耀中國》在美國、英國出版,銷量立即達到創紀錄的數十萬本,產生了震動性的新聞效果。通過斯諾的筆,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國共產黨的真實面貌:這是一個深得民心、充滿活力、前景無限的政黨;第一次知道了苦難的中國還有一支英勇戰斗的工農紅軍,并剛剛進行過萬里長征。斯諾,一位至死都宣稱“我熱愛中國”的國際友人,讓世界認識了紅軍和陜北。
1928年,年僅23歲的斯諾帶上一部舊柯達相機,作為臨時船員,踏上尋找“東方魅力”的冒險之旅。他到達上海,投奔校友密勒,隨后便開始了他的在華記者生涯。
斯諾來華后,采訪了滿身香水味的國民黨要人孫科。孫科用流利的英語對他吹噓,國家已統一并進入正軌。可1929年斯諾到綏遠采訪,卻看到了奪去幾百萬人生命的大饑荒,目睹了成群的老鼠在戰場咬啃無人管的傷兵。他震驚地看到,兩個乞丐為了爭剩飯,一個竟把另一個活活掐死,旁邊穿綢緞的闊漢還得意地狂笑。就此他懂得了中國為什么正出現革命,并開始理解政府辱罵的“赤匪”,同時考慮留下來幫助這里的人民。這位原打算只在中國逗留6個星期的年輕人,結果在中國一呆就是13年。
1933年,斯諾來到北平。在中國的幾年里,他耳聞了許多關于“紅色中國”的說法,可始終不明白的是:中國共產黨既然是“南京政府”所說的“流寇”,為什么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冒著生命的危險參加紅軍呢?他強烈希望能采訪被“圍剿”的紅軍,把那里的真實情況揭示出來,公布于世,讓人們更多地了解紅軍,了解陜北,了解共產黨。
1936年6月,在董健吾護送下,斯諾與美國醫生馬海德到達西安,再由張學良讓東北軍掩護進入陜北蘇區的中心保安縣城。當時的斯諾無疑是忐忑的,因為此行他除了一封給當時的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的介紹信外,沒有任何可以讓他放心的東西,他對于自己即將經歷的事情,一無所知。不過,在當時的局勢下,他認為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中國共產黨人究竟是什么樣的人?他們同其他地方的共產黨人或社會黨人有哪些地方相像,哪些地方不同”,這些問題的答案還是值得“拿一個外國人的腦袋去冒一下險”。
進入由幾百眼破窯洞構成的荒涼小城保安,斯諾遇到一個留著濃密胡子又消瘦的紅軍將領,用英語對他說:
“我叫周恩來,我接到報告,說你是一個可靠的新聞記者。你不是共產主義者,這對于我們沒有關系。任何一個記者要來蘇區訪問,我們都歡迎。”
這一天結識的周恩來,也成為他終生的朋友。
當踏上紅都延安的土地,斯諾感受到了蓬勃朝氣。他看到共產黨人雖在貧瘠的陜北山區里,卻實現了男女平權、免費教育,紅軍戰士終日唱著歌豪邁地走向戰場……他用手中的攝影機和相機記錄下這一切,留下紅軍時期唯一的電影資料。他還穿上紅軍的軍裝,騎著馬隨西征軍前往隴東和寧夏。所到之處,目睹了紅軍和蘇區民眾生活儉樸,卻人人待遇平等,沒有乞丐,也沒有腐敗現象,感到他們是當時中國最自由和最充滿活力的人。4個月后,他離開陜北已感戀戀不舍,覺得自己已成為“赤匪”的一員。
從陜北回到北平的寓所后,斯諾以滿腔熱情寫下了采訪錄——《紅星照耀中國》。他興奮地寫道:
“我所見到的,我所聽到的,都在告訴我,這是一支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隊伍。他們的存在,是世界的一個奇跡,他們的精神,是世界文明的一份財富。”
他毫不隱諱地預言了中國共產黨的勝利、中國的未來。
所有的預言都來自客觀的判斷。判斷,源自一個又一個的細節。
在那里,他看到,
“毛澤東住在簡陋的窯洞里,穿的是打了補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飯和辣椒土豆絲;周恩來睡在土炕上;彭德懷穿的背心是用繳獲敵人的降落傘做的;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線繩系著斷了一只腿的眼鏡……紅軍大學學員把敵人的傳單翻過來當作課堂筆記本使用……他們堅忍卓絕,任勞任怨,是無法打敗的。”
在那里,他看到,
“他們有的那些紀律,似乎都是自覺遵守的。我們走過山上一叢野杏樹時,他們忽然四散開來去摘野杏,個個裝滿了口袋,總是有人給我帶回來一把。臨走時他們好像一陣大風卷過一般又排列成行,趕緊上路,把耽誤了的時間補回來。但是在我們走過私人果園時,卻沒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
在那里,他看到,“在疲勞已到人類所能忍受極限”的情況下,
“千千萬萬年輕人的經久不衰的熱情、始終如一的希望、令人驚詫的革命樂觀情緒,像一把烈焰,貫穿著這一切,他們不論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絕不承認失敗……”
在那里,他看到,
“最使人感興趣的是紅軍所辦的墻報,里面有黑欄(批評欄)和紅欄(表揚欄)。在紅欄中,人們稱贊個人或者集體的勇敢、無私、勤勞和其他美德;在黑欄中,同志之間互相批評,并指名道姓地批評他們的軍官”,“軍隊里任何一個戰士都可以直接向總司令告狀——而且也常常這樣做。”
……
這位紅色中國的宣傳者和推介人,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幾十年來,人們透過他筆下如臨其境的見聞,追溯到的不僅是中國紅軍篳路藍縷的現實歷程,更是一種人類共通的精神力量。
是什么,可以任時光沖刷而不朽?
斯諾說,
“那種精神,那種力量,那種欲望,那種熱情……是人類歷史本身的豐富而燦爛的精華”,“閃耀著永恒的光芒,迸發出無窮的力量”。
從字面上講起來,這一本書是斯諾所寫的,可同時,這些故事卻是中國革命青年們所創造,所寫下的。正如斯諾所說,
“這些革命青年們使本書所描寫的故事活著。所以這一本書如果是一種正確的記錄和解釋,那就因為這是他們的書。”
如今,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斯諾及他筆下的故事被搬上了電影銀幕。
影片通過斯諾的視角,真實再現了抗戰時期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艱苦條件下依然心系民族大局、堅持革命斗爭的故事。無論是時局動蕩中為爭取民族解放而不畏犧牲的大義擔當,還是與根據地老百姓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魚水情誼,亦或是團結并帶領人民群眾革命到底的信念情懷,都伴隨情節的展開一一鋪陳、精細刻畫。這不僅僅是中國紅軍篳路藍縷的奮斗歷程,更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源起的歷史追溯。
八十多年過去了,曾經令人心潮澎湃的初心故事,是不是已經變得平淡?曾經光芒閃耀的信仰真諦,將怎樣成為我們矢志不移堅守的精神家園?
“影片回答的不僅是歷史的問題,更關乎現實與未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何在、信仰何在,以及中國共產黨的終極目標究竟是什么。”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如是評價。
“這不是一部應景之作,是從我心里流出的東西”,導演王冀邢表示拍攝本片的初衷,正是想用厚重的歷史真實和嚴謹的細節刻畫,為當下的年輕人勾勒出關于初心和使命的清晰答案。“它是當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優秀教材范本,理應受到廣大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的喜愛”,北京大學教授王一川對此加以強調。
烽火歲月中,一本《紅星照耀中國》,讓無數愛國青年找到了初心,他們紛紛投奔延安,走上抗日救國的前線;今天,當我們再次跟著斯諾的步伐開始西行的道路,回望他在中國的足跡,同樣也可以尋找到在近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征程中,深深融入中國共產黨人血液中,那不變的初心,永恒的使命。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來源:察網,原載“中央紀委國家監察網站”)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郝思斯 劉芳源 | 在延安,斯諾看到了怎樣的“東方魔力”?——電影《紅星照耀中國》背后
2019-08-03?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