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地時間12月3日至4日,在英國舉行了北約成立70周年特別峰會,29國領導人共聚一堂,圍繞著各項重要議題展開談判。在峰會上,各方矛盾凸顯,爭議不斷。不論是法國總統馬克龍為“北約腦死亡”言論辯護,還是土耳其試圖就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問題與北約進行交易,亦或是美國特朗普政府一再要求歐洲盟國增加防務支出等一系列議題,均暴露出了北約內部成員間的顯著分歧。日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義桅(文匯講堂第109期嘉賓)接受央視專訪,就美國為何減少對北約的投入,北約為何將中國列入議事議程等話題進行深度分析。
批判北約腦死亡,本質上德法都希望不要依賴美國
問: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與北約秘書長會面時,為其“北約腦死亡”言論進行辯護,他認為,這對北約成員國而言,無疑是敲響了警鐘。而德國總理默克爾近期則一再力挺北約,并且承諾增加軍費,法國和德國在這一問題上為何會產生分歧?
王義桅:當今世界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法國著名的印象派大師高更的畫——《我們是誰?》來說,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面臨這樣的問題,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要去哪里?那么,北約是典型的面臨著冷戰結束以來的合法性困境的國家。大家知道,北約成立之初的使命是摁住德國,擋住俄國,留住美國。隨著冷戰的結束,東西德的統一,摁住德國的任務已經完成。擋住俄國的任務現在來看也存在一些變數,因為法國現在也想同俄羅斯和解。那么如何留住美國呢?這是一個問題,由于美國現在奉行“美國利益優先”,可能不會再負那么多責任了。所以北約的敵人到底是誰?北約成立至今已70年,但美國現在想讓北約將中國視為新的威脅,對此,許多歐洲國家表示反對,尤其是法國,他認為這是自找麻煩。但東歐一些國家、包括中歐還是想把俄羅斯作為威脅。雖然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債務分配的問題,還有土耳其的一些問題,但本質上依然是這些問題,即北約的目標是什么?主要使命是什么?合法性來自哪里?馬克龍提出“一箭三雕”的方案,他認為,刺激歐洲人振興歐洲的防務,不能僅僅依賴美國,而是需要更多的對歐洲國防工業體系的投資,這樣也可以拉動歐洲經濟的增長。但是,相比法國,德國更加依賴于美國的保護,加之德國人的表達也比較嚴謹,所以在公開場合中,默克爾實際上是批評馬克龍“腦死亡”的說法。但同時,默克爾也有過類似的言論,認為歐洲的命運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從這一點來看,英德、法德應該都具有一定的共識。
美支付歐盟六成軍費并壟斷新技術,美國威脅有底氣
問:美國將采取措施大幅減少其對北約運行成本的投入,另外,美國一直要求盟友提高軍費,還多次表達北約過時論,并且威脅要退出北約。在您看來,美國這是在下一盤什么樣的棋局呢?
王義桅:冷戰結束以來,美國確立了以聯合國多邊機構為主要平臺的一種霸權體系,其硬實力依靠跨大西洋聯盟,北約、太平洋地區依靠美日同盟為直軸,形成所謂的西方。冷戰結束以后,蘇聯解體使這些多邊、傳統的冷戰組織遭遇到了巨大沖擊。所以,歐洲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盡管還是依靠美國的保護,但是存在自主化的傾向。目前維持北約運行的年軍費預算在25億美元。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先前提出改革北約的費用分攤機制,各成員國圍繞這一議題談判具體數據。路透社報道稱,北約成員國每年軍費投入動輒數以千億計,相比之下,這一軍事聯盟運行成本只是小數目,德國等盟友同意分攤更多北約運行成本,可能是意在緩解美國的怨氣。特朗普要求北約原來的22個成員國支付軍費達到其GDP的2%,現在只有5個國家達到了,尤其是德國,原來支付0.8%,現在被逼漲到1.2%。但是離美國的目標還有0.8個百分點。因此,歐盟的國防百分之六七十依然靠美國財政支出。歐洲國家對美國的依賴不僅是觀念上的,更重要的是國防工業體系上的事務,尤其是新技術領域,比如,歐洲沒有自己的搜索引擎,必須使用美國的谷歌,在大數據、網絡安全方面,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美國。在歐盟還必須依賴美國的大前提下,特朗普以軍費相逼刺激歐洲,目的是讓歐盟更聽美國的話。
敵友難辨、價值觀有分歧,導致對北約未來存在四種看法
問:原本北約高層希望借這次峰會來展示成功結盟的形象,但是目前美國、土耳其、法國還有英國等成員國就多個議題分歧明顯,北約內部的爭吵愈演愈烈,在這種劍拔弩張之下,英國媒體稱這場聚會是“地獄里的生日派對”,您如何評價這種說法?
王義桅:我認為“北約越來越找不到北”,因為其對于“誰是朋友,誰是敵人”這種革命的首要問題,處于爭論不休而沒有共識的狀態!英國媒體甚至稱這次峰會是“地獄里的生日派對”。通常來說,對于北約的未來存在四派觀點,第一種認為,烏克蘭危機后俄羅斯依舊是北約的首要威脅,但法國近來的舉動表明,在北約內部也存在與俄羅斯緩和的空間。第二種觀點以美國為代表,主張北約成為其對華戰略競爭的工具。第三種觀點以中東歐國家為代表,主張北約所應對的威脅是俄羅斯。第四種以土耳其為代表,埃爾多安將敘利亞、庫爾德等都納入了北約的威脅范疇,但缺乏響應。北約從起步開始,就是西方價值觀的捍衛者,現在的問題是,西方價值觀是什么?美歐也存在分歧。特朗普拼命施壓盟友攤派份子錢,但僅有9個經濟體達到了將GDP的2%開支用于北約會費的要求。德法也沒有達標。法國不僅將其近一半軍費都用于維護核武器,并且,由于恐怖主義被法國視為首要威脅,國內輿論并不認為本國應在北約一類的集體安全機制上過多投入。
北約會部分以中國為敵,對匈塞鐵路延長線形成一定負面影響
問:這次北約峰會有一個環節引人關注,就是將中國事務列入到了峰會的地緣政治討論環節。在北約70周年特別峰會上,中國崛起為何會成為焦點?您認為北約會受到美國的影響,將中國列為對手嗎?
王義桅:美國想要北約做的事,北約不一定做得到,但美國不想讓北約做的事,一定做不到。北約不是美國一國的北約。除美國外的北約成員國并不認為將中國作為威脅是一件合算的事,他們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但從另一方面看,想要北約擺脫美國的影響,難度頗大。首先,70%的北約經費由美國承擔;其次,轉型司令部設在美國,北約的轉型方向實質上受美國控制;再次,北約的集體安全承諾主要由以美軍為核心的軍事力量來支撐。此外,中國在波羅的海與俄羅斯開展的聯合軍演,也使得北約在刺激軍費增長方面將中國作為對手有了可能性。北約可能對“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的實施產生負面影響。例如,作為中歐陸海快線組成部分的匈塞鐵路正在規劃南向延長線,通過北馬其頓連接希臘,然而美國正在推動明年吸納北馬其頓加入北約的議程,這為中歐陸海快線未來的發展增加了一些不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