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9月3日至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中國福建省廈門市舉行。此時,金磚五國以及埃及、幾內亞、墨西哥、塔吉克斯坦、泰國的領導人已齊聚廈門。出席廈門會晤的大部分國家同時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中國,就成為了金磚合作和“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的重要紐帶。這種對接將激發哪些發展空間?中國在其中貢獻了哪些經驗和智慧?金磚國家未來應在哪些方面加強合作?
人民出版社讀書會名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就這些問題做出了詳解。
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總量中,中國的經濟總量占據一半;金磚五國中,中國經濟總量占據七成。這使得中國成為這兩大平臺對接的凝結核和紐帶。
金磚國家合作和“一帶一路”在時間、空間和功能層面是緊密相關的,“一帶一路”提出的戰略對接,互聯互通,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以及開發第三方市場的倡議,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化合作的重要環節,也是金磚國家自身發展的黃金機會。“絲路”鋪“金磚”,必將形成共鳴、共振,帶來共贏。
共鳴
“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與“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一脈相承,共同推動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建設。“金磚+”機制為金磚對接“一帶一路”提供了空間。此次廈門峰會,金磚對話伙伴幾乎都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部分國家還是國際組織的輪值主席國。精神相承、優勢互動,更易使兩大平臺產生合作上的共鳴。
共振
兩大平臺相互借力,有望實現戰略對接。金磚國家是新興大國,“一帶一路”將發展中國家、新興國家和發達國家串聯在一起,通過經濟走廊、互聯互通實現戰略對接、美美與共。戰略對接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理念,即:將其他國家和組織已有的戰略合作進行對接,形成規模化、系統化效應。“一帶一路”強調互聯互通、產業鏈的延伸以及經濟走廊的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避免經濟泡沫,也是推動經濟發展、實現互聯互通的重要環節,國際產能合作是產業鏈延伸的體現,而經濟走廊是將世界上最有活力最有潛力的亞洲市場與其他市場對接,形成共振。金磚國家分布在亞非拉各洲,與“一帶一路”對接可將這種共振效應波及全球。
共贏
金磚是“點”狀合作,“一帶一路”是網狀合作,點網相連,實現共贏。習近平主席就絲綢之路經濟帶提出“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即“一帶一路”也從點開始,這與金磚合作模式十分契合。“絲路”鋪“金磚”,網點結合,形成規模、系統效應,就更容易實現共贏。金磚國家合作和“一帶一路”倡議對接,也是發展經驗和發展模式的分享過程。中國由政府和市場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改變了市場經濟所不能解決的市場融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難題,也為亞非拉地區的金磚國家提供了發展經驗,即依靠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工業化,從而擺脫國家貧困狀況,推動民主進程。這為金磚國家和“一帶一路”國家所看重,許多國家已經產生早期收獲,展示了互利共贏的豐碩成果。
展望未來,“一帶一路”和金磚國家的合作機制為中國向亞非拉國家傳播發展經驗、促進交流合作、共同解決發展問題提供了重要平臺,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西方決定世界命運的單向全球化,能造福廣大民眾,讓老百姓有更多的參與感和幸福感。金磚與“一帶一路”成員重疊、相互借力,都秉承開放包容理念,強調與對方的戰略對接,在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國際格局轉換和國際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可持續方向發展,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新型全球化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上,形成共鳴共振,實現共贏。
總之,“一帶一路”、金磚合作都是新時期全球化、全球治理和新型國際關系建設的重要抓手,是中國夢對接世界夢的重要平臺,是全球互聯互通計劃的點網支撐。兩大平臺對接,綱舉目張,可達到共鳴、共振、共贏效應。
名家簡介
王義桅,人民出版社讀書會名家,中國人民大學讓·莫內講席教授,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生導師,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歐洲問題研究中心/歐盟研究中心研究員、主任,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兼任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察哈爾學會、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出版專著有《再造中國:領導型國家的文明擔當》《“一帶一路”:中國崛起的天下擔當》《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等。
延伸閱讀
2017年,金磚合作進入第二個10年。正是在這樣一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節點,中國承擔起金磚主席國的責任。環顧當今世界,國際形勢經歷深刻復雜變化。金磚國家作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有責任也有能力為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發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這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有哪些方面值得期待?在金磚合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的金磚機制是如何確立和發揮作用的?
01 廈門會晤有5個方面值得期待
第一,形成更強大的發展合力。第二,發出更響亮的金磚聲音。第三,打造更牢固的社會根基。第四,構建更廣泛的伙伴關系。第五,形成更有力的機制建設。
上述5個方面成果緊扣世界經濟和國際形勢的發展,緊扣金磚國家和廣大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需要,既體現了雄心水平,又兼顧可行性和務實功能,將為深化金磚伙伴關系、開啟金磚合作第二個“金色十年”奠定堅實基礎。
02 金磚國家合作機制
“金磚國家”最初是指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四個成長前景看好的新興市場國家。這一概念由美國高盛公司于2003年提出,其主要目的是為投資者指明未來最富投資機會的國家或地區。
2006年9月,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四國外長在聯合國大會期間舉行首次外長會晤,此后每年舉行。由于四國英文首字母組成的“BRIC”一詞發音與英文的“磚(Brick)”十分相似,所以被稱為“金磚四國”。
2008年9月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為應對金融危機,2009年6月,“金磚四國”領導人在俄羅斯舉行首次正式會晤。金磚國家間的合作機制正式啟動。
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機制的建立,為金磚國家之間的合作與發展提供了政治指引和強大動力。2010年12月,南非正式加入金磚國家后,這一合作機制由最初的“金磚四國”變為“金磚五國”。
近年來,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形成了以領導人會晤為引領,以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議、外長會晤等部長會議為支撐,以研討會、論壇等形式為輔助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治理機制。其中,領導人會晤是最高層次,最為核心,對整個金磚合作發揮政治和戰略引領的作用;其下是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議、外長會議、財長央行行長會議、貿易部長會議、農業部長會議、衛生部長會議等部長級會議,發揮著務實合作的作用;再下是國有企業、反腐敗、人口、科技、經貿、文化、農業、司法、城市化論壇等高官會和工作組會議,起到技術支撐的作用;以及智庫理事會、工商理事會、友好城市暨地方政府論壇、智庫論壇、工商論壇等其他合作機制,發揮智力支持和夯實合作的社會民意基礎的作用。
(以上內容綜合整理自中國政府網、人民網等)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