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當前,中印邊境戰事大有一觸即發之勢。中國整體軍力雖遠比印軍強大,但具體到中印邊境并沒形成局部的絕對優勢。況且,當今世界戰爭形態、戰爭樣式已發生很大變化。1962年后,印度從沒放棄對中國的戰爭準備。我軍指揮員決不能低估對手,更不能僅用1962年的作戰經驗、思維來指導今天的戰爭。對此,特發金一南關于反思“對越作戰”教訓的文章,以供參考。全文如下: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41軍政治部副主任宋子佩寫了本《生死二十八天》,里面描繪出現了同樣的情況,簡單以國內革命戰爭經驗拿到對越自衛反擊戰上,造成了慘重損失。
其中講到廣州軍區前指首長作戰決心是,高平戰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殲敵兩三個師,三五天內完成,第二階段殲敵四五個師。41軍1號首長說:“我軍任務是在第一階段,必須吃掉高平之敵346師四個團及兩個地方團1.5萬余人,為戰役第二階段創造條件。”
還說:“我們的兵力超過敵人數倍,部隊拿出打蔣介石國民黨軍隊的勁頭,是手拿把掐的。”
“我們現在兩個擔心,一個是擔心敵人跑掉,那就遭了。花這么大力氣打個擊潰戰,實在是得不償失!第二個擔心,就是如何押送俘虜。戰場上那么多俘虜,讓干部、戰士怎么辦呀?”
實際情況是他兩個擔心都沒有出現。敵人沒有跑,而是化整為零,分頭進行小股襲擊戰,給我軍造成很大傷亡。我們從頭到尾沒有抓到很多俘虜。
宋子佩說:“在1號首長心目中,4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期都是一個樣子,只要拿出三十年前打仗的勁頭,就可以無敵于天下。”
擔心的事沒有出現,不擔心的事卻發生了。宋子佩當時是作為軍的干部參加穿插的唯一領導,帶部隊打了二十八天穿插。他寫道:
最初認為“我軍戰斗力超過越軍幾倍”,所到之處“一掃而光”,完全低估了敵人。原定穿插12小時到位,結果大部分60小時才到位。戰役指揮慌亂,從縱深穿插的一個師急調一個團、三個營增援友鄰,造成部隊慘重傷亡。
部署上輕敵,從未認真考慮保護公路運輸線,穿插部隊進至縱深,公路全被越軍切斷。三至五天糧盡彈絕,烈士不能被送回國,傷員隨隊11天缺醫無藥,輕傷不斷,惡化加重,重傷員不斷死亡。
原定戰役第一階段三五天時間內殲滅敵346師六個團、五個獨立營,結果打了二十八天也未全殲。戰役第二階段根本無法進行。
還擊戰結束后,大家都在慶功、授獎。宋子佩在做詳細記錄,還到各個部隊去了解真實情況,最后寫成《生死二十八天——四十一軍對越作戰高平戰役紀實》。該書2014年由41集團軍印出內部發行的時候,宋子佩已經去世了六年。他的臨終交代是:
“之所以沒有發表,主要考慮內容太真實,涉及不少敏感事件,以后如能在適當時候發表,也算是我最后交給組織的一份作業。”
“還擊戰經驗是豐富的,勝利是重大的,教訓也是深刻而沉痛的。軍人要永遠銘記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的真理。”書中提出的一句非常好:“走出虛幻戰爭,打贏未來戰爭。”
不要以為未來戰爭與腦里面的虛幻戰爭一樣,不要以為過去勝了將來就一定勝。這就是我們今天為什么要講“關于將軍的產生”。
我們都知道過去取得的輝煌勝利,但是你作為一個未來的將軍,不知道我們吃過的虧、摔過的跟頭,你能真正完成未來你的職責嗎?
劉伯承元帥講過一句話:“要建設一支現代化的軍隊,最難的是干部的培養,而培養干部最難的又是高級干部的培養。”我們說戰爭準備包括裝備準備、經費準備、工事準備、部隊準備。
劉帥講“軍官的培養,是最艱巨的戰爭準備”。這就是軍事教育的最大意義,與地方教育完全不同的意義。這也是當前關于將軍如何的產生的重要問題。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