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6日-星期日
美國政府高級官員12日說,美國總統特朗普將于14日簽署行政備忘錄,責成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決定是否對所謂的“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發起調查。這一舉動引發各界對美國采取單邊行動損害中美經貿關系的擔憂。
【中美創新時報華盛頓8月12日電】(記者金旼旼 高攀)美國政府高級官員12日說,美國總統特朗普將于14日簽署行政備忘錄,責成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決定是否對所謂的“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發起調查。這一舉動引發各界對美國采取單邊行動損害中美經貿關系的擔憂。
美國或啟動“301調查”
美國高級官員在當天舉行的電話吹風會上表示,按照特朗普指令,萊特希澤將決定是否依據美國《1974年貿易法》對中國發起調查,尤其是對中國在技術轉讓等知識產權領域的做法。
這意味著,萊特希澤或將援引該法第301條,對中國發起“301調查”。該條款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可對他國不合理或不公正貿易做法發起調查,并可在調查結束后建議美國總統實施單邊制裁。
不過,美國官員當天未明確說明美國貿易代表將在何時作出最終決定。按照法律流程,一旦啟動“301調查”,美國將首先與中國磋商解決,如果雙方無法達成一致則調查可能持續長達一年。
在被問及調查結束后美國究竟可能出臺何種制裁措施時,美國官員表示談論這一問題“為時尚早”。奧巴馬政府時期的美國貿易代表邁克爾·弗羅曼日前在接受彭博電視臺采訪時說,“301調查”的關鍵在于調查結束之后怎么做。如果美國單方面出臺制裁措施,將有違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
在當天的吹風會上,對于是否會立刻啟動“301調查”、調查之后是否會出臺單邊制裁措施等均未有定論。
過時的單邊主義法律工具
之所以“301調查”會成為媒體和觀察人士聚焦的重點,是因為這一誕生于上世紀冷戰時期的單邊主義法律工具在1995年WTO成立后幾乎銷聲匿跡。
美國上一次大規模使用“301調查”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日貿易糾紛期間。由于這一調查由美國自身發起、調查、裁決、執行,因此具有極強的單邊主義色彩。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查德·鮑恩對新華社記者說,在“301調查”中,美國身兼警察、檢察官、陪審團、法官等多重角色。這顯然令調查缺乏公正性。
“這一法律大體是在有效、國際公認的爭端解決機制(WTO)誕生前使用。”鮑恩說。在WTO成立后,其爭端解決機制便成為解決貿易糾紛的公正和權威平臺,這也令“301調查”失去存在價值。
曾任奧巴馬貿易政策顧問的鮑恩表示,正是考慮到這種單邊主義行動有違WTO精神,容易招致貿易伙伴報復,此前數屆美國政府均謹慎回避這一法律工具。
強硬貿易策略飽受質疑
雖然此前美國媒體就援引消息人士話說,特朗普政府或于8月初宣布對中國啟動“301調查”。但這一決定的推遲,以及吹風會上美國政府官員的含糊表態,顯然反映出特朗普政府的猶豫和內部分歧。這并不是推崇“美國優先”的特朗普政府第一次嘗試單邊主義貿易策略,也并不是特朗普政府第一次遭遇內部分歧和多方質疑。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同樣依據一項已經在WTO成立后就幾乎不再使用的法律——《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授權商務部就進口鋼鐵和鋁產品是否損害美國國家安全啟動調查。
但由于遭到包括內閣成員、美國商界和外國盟友的罕見集體反對,該調查結果未能在6月底如期公布。特朗普隨后也不得不說:“我們目前不想做了。”
其他特朗普在上任后不得不放棄的強硬貿易承諾還包括: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45%關稅等。
中美經貿問題不應通過貿易戰解決
對于美方可能啟動“301調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3日表示:“任何世貿組織成員采取的貿易措施,都應該遵守世貿組織的規則。”他還強調,中美經貿關系是中美雙邊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共贏的,兩國合則兩利,斗則俱傷。
對于美方的單邊主義對華貿易策略,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刊發社論說:“利用此類強硬武器可能被中方視為極端挑釁行為,有引發全面貿易戰的風險。”
出于對美方單邊主義舉措可能引發貿易戰的擔憂,國際金融協會日前呼吁,“兩國應進一步發掘各自比較優勢和貿易新機會”,而非通過貿易戰來解決問題。(據新華社)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