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理論建設 > 閱讀信息
韓武:如何用歷史唯物主義去理解和分析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
點擊:  作者:韓武    來源:激流網  發布時間:2017-08-15 10:55:14

 

       歷史唯物主義是大家認為最基本的,但實際上了解范圍并不廣泛的一個東西。大家對于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解也僅僅是限于教科書,教給大家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生產力和經濟基礎。這個是大家理解的最多的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如果用概念去理解唯物主義不僅是不足的,甚至是有缺陷的。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應該怎樣來理解歷史唯物主義。

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這個觀點首先適用于長時段的時間范圍。意思就是說與大家的時間觀念來比的話,一般人一生是在100年左右,但是我們的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這樣一個時段通常來講要比我們的一生長很多,這個比如說從奴隸制轉變為封建的生產方式,從封建的生產方式轉變為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從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轉變為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所需要的時間都是在百年甚至千年這樣一個時段,但是對于我們個體而言,個體的生命長度一般在一百年左右,所以我們經常會用一種生產方式轉換的百年千年的這樣的一個時段去分析我們既有的一個社會現實,這會遇到一個問題,就像你用了一把光年的尺子去衡量一個足球場,他就會出現非常大的誤差。

 

 

實際上歷史唯物主義應該有兩個層面,一個層面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長時段的一個層面,另外一個就是我們今天說的短時段的歷史層面,短時段不是生產方式轉換級別的一個層面,而是恰恰相反,與大家的生命周期相一致的時段,年,十幾年,最多幾十年。在這樣一個層面上就會與教科書上學習到生產力決定生產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在短時段內,生產關系可以去決定生產力。我們就著重去說明一下短時段的工具是怎么應用的。

短時段的歷史唯物主義主要通過對階級斗爭的分析去說明歷史進程的變化。比如,對改開的理解,主要是用生產力決定生產方式去給它做辯護,說我們生產力水平比較低,還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因此要發展一段時間的市場經濟,用這樣一種解釋方式去給階級斗爭的既有成果做辯護。實際上它所用的詭辯方式就是用一種長時段的歷史唯物主義去為短時段的做辯護。實際上我們分析短時段的歷史進程,應該使用的是階級斗爭的工具。

階級斗爭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其實與教科書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在階級斗爭的領域,我們認為在某一個時段比如年,幾十年這樣一個時段的社會面貌和其生產技術水平還有一個社會的經濟組織,政治結構,還有觀念的一個上層建筑,它主要的不是由生產力的技術水平決定的,恰恰相反,是由階級斗爭決定的。在某一個特定的時代,社會總有一個占支配地位的階級,這樣一個占支配的階級會用兩種方式去捍衛自己的統治地位。

某一個社會時段的面貌取決于互相對立的兩個階級,在上邊的幾個方面相互斗爭的結果。而具體的情況,是受限于生產力的技術水平,但是卻不決定于生產力的技術水平。同樣的生產力的技術水平可以用不同的階級斗爭的狀況,可以是無產階級戰勝資產階級,也可以使資產階級戰勝無產階級,具體的結果不是由技術情況決定的,而是由這兩個階級的具體組織、策略和力量決定的。

如果一個階級在某一個時段組織的比較好,擁有比較好的經濟力量,擁有比較好的一個政治力量,擁有比較好的一個軍事力量,那就可以在各個層面上來戰勝自己的敵對階級,比如說一個社會集團,他發展的比較好,發展出了初步的政治組織,然后通過這樣一個政治組織,建立了一個有自己的群眾基礎的階級隊伍,去發展出了意識形態領域證明自己階級隊伍合法性力量,特別是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從而在戰場上擊敗了自己的敵對力量甚至消滅了這種敵對的有組織的代表,他就能按照自己的面目去塑造一個特定時段的社會面貌。

所以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需要向大家強調的就是這樣兩個方面,第一個就是長時段的方面,第二個就是短時段的方面,在短時段的方面這個階級組織是第一位的。這是我們講的第一個問題。

二、短時段的歷史唯物主義如何指導了十月革命

今天是2017年,十月革命勝利100周年,100年前,列寧帶領無產階級的階級隊伍打敗了資產階級的階級隊伍,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分析十月革命這樣的一個歷史轉變,我們所使用的工具就是短時段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工具。

在這樣一個時段上,你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話,顯然美國比俄國更加有資格進入社會主義,但事實上是俄國進入了社會主義而不是美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當時的俄國是比較落后的,仍然是半封建的一個帝國主義國家。俄國革命的動力就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動力,什么叫做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呢,就是推翻沙皇。十月革命之前的二月革命就是推翻沙皇統治的軍事封建帝國,把農奴制的殘余取消掉,從而建立起一個比較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

 

 

但是列寧并不這樣認為,他認為俄國可以通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動力,通過無產階級來領導來走向社會主義,那列寧是怎么樣做到這一點的呢,它的做法就是使無產階級在力量對比上占有優勢,從而取得民主革命的領導權,從而使民主革命走向社會主義,就跟我們的社會主義差不多,我們中國也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因為這樣一個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他可以在這之后繼續進行革命,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如果無產階級革命只有無產階級領導才能走向社會主義的話,那么問題就是如何讓無產階級去領導這場革命呢?資產階級是不會放棄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的。他們希望按照自己的面貌去塑造一個資產階級社會,就是如果無產階級在力量上邊不能比資產階級更強的話,不能在政治上,軍事上,意識形態上的實力強于資產階級的話,那么無產階級就不可能去掌握這個領導權。

所以當社會主義的問題轉化為民主革命的領導權的問題,民主革命的領導權問題就又進一步轉化為無產階級怎樣使自己的力量強于資產階級這么一個問題。而無產階級的力量強于資產階級取決于無產階級如何能夠把自己的無產階級群眾組織起來,如何能使無產階級比資產階級組織的更好,這麼一個問題。

這個事情是很難的。在一般的情況下,有產者的經濟的、政治的、軍事的實力都要強于勞動人民,原因在哪里呢?第一在于有產者人數比較少,第二個在于有產者有物質力量的支持,他組織成本比較低而捍衛的利益又特別大,所以有產者比無產者相對更容易組織起來。

但是無產者有一個問題,需要無產階級理論做指導,不是在資產階級內部發展無產階級。就是在階級對立的社會中,有產者往往比無產者組織的更好,只有把無產者組織起來才能在各方面去戰勝資產者,而不是把資產者變成無產者。

列寧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如何能組織的比資產者更好?這就是列寧對馬克思主義一個非常大的貢獻。大家知道,在列寧之前并沒有人在一個國家把社會主義從科學變成了現實,列寧第一個做到了這一點,和他通過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去發展無產階級的力量這么一個做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列寧的這樣一種做法,第一次使有組織的無產階級力量超過了資產階級,著作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1902年的《怎么辦》。

列寧在書里,與一種學說就是經濟主義進行了斗爭,經濟主義講啥呢,就是我們工人主要應該為了經濟而斗爭,而不是為了無產階級的政治組織而斗爭。剛才說到列寧通過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的學說和實踐,使得無產階級的力量第一次超過了資產階級,我們剛才說到,列寧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就是建立一個集中式的政黨。

這樣一個集中式的政黨包含了兩個方面,第一個就是建立了一個自上而下的體系,就是各個黨的支部去服從中央。用列寧的話就是有這么一個黨,它在各個地方都有這么一個分部,在每一個工業區都有自己的代表,然后通過這樣一個代表,去與各個地方覺悟的工人進行聯系,然后讓覺悟的工人去推動不覺悟的工人,從而使全國形成一種統一的宣傳步調。

就是各個地區的工人的行動取決于各個地區的當地的工人代表即黨的支部的這樣一個行動的節奏和步伐,而各個地區黨代表的行動步伐,又取決于中央的統一組織。這種方式,使得全國的工人形成了一種步調一致的行為。

 

 

列寧面對的下一個問題就是這樣一個政黨如何能保證就是一個無產階級的政黨?

大家知道一個政黨,雖然很有戰斗力,但是他可以是為了資產階級利益去服務的,怎樣保障一個具有高度行動能力的政黨保持與無產階級的關系,保持自己的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樣組織的性質,而不是變成為一小撮黨的高級干部服務的一個政黨?列寧的做法就是我們要集中制,不能采取選舉制。

意思是,在資本主義概念占領統治地位的一個社會里,一般情況下都是如此,比如我們今天就是處于一種強的資產階級意識心態的包圍之中,普通群眾在經濟上的身份即使是一種無產階級身份,但是頭腦中的思考方式卻是資產階級賦予他的,這個是世界上的一種普遍情況,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英國,都是這樣的,無產階級用資產階級的這樣一種方式去思考, 去理解這樣一個社會,所以你采取這樣一個選舉制會出現一個什么樣的問題呢?就是用資產階級思考的這樣一種工人群眾會把選票投給領導人中的一種資產階級形象的代表,反而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代表給清理了出去。

這個地方有點難以理解,我們再來重復一遍,就是為什么在黨的發展的早期不能采取形式上一人一票的這種選舉制,而是以集中制去保障黨的純潔性,去保障黨的無產階級性質,原因在于黨的相當數量的群眾,日常是處在資產階級的行動和資產階級的包圍之下的,所以也用資產階級的思考方式去思考自己所處的社會條件,而資產階級認為社會進步的方式不是革命而是改良,所以往往少數中出現了革命的無產階級代表外,多數都是改良的傾向于經濟上的斗爭和經濟上的利益的,如果你采取了選舉制的話,要么你的群眾基礎特別狹小,只能團結一小部分人工人階級最先進的分子,要不在選舉過程中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派別會被選下來。

所以這個時候列寧提出了灌輸輪,社會主義意識不可能從工人中自發的成長起來,而只能由黨從外部給他灌輸進去,這是第一個方面,就是不能讓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這樣一種輿論上的,觀念上的統治地位,通過普選制轉化為在黨內的這么一個領導地位。

列寧的第二種做法就是把干部的主要的社會關系變成一個社會主義的社會關系。

就是一個黨員在加入共產黨之后的主要工作就是去做革命工作,然后日常的社會關系也只是和自己的同志和覺悟的工人打交道,它的主要工作就是反資本這樣的一種社會斗爭,主要材料就是馬列主義的原著和黨的這樣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個報刊,它的社會關系和意識形態轉變為了社會主義的一個關系,不斷地把頭腦中資產階級的社會關系給祛除掉,這樣就造成了完全不同于資本主義小市民的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一種無產階級戰士,這樣無產階級戰士的合法性不是用普通選民的選票來保障而是用同志之間的互相監督和社會關系的改造來保障。

通過以上這兩種方式列寧建立起了一種集中制,一方面是社會主義新人構成的無產階級的政黨。會有無產階級政黨到各個地方去再把當地的覺悟工人的社會關系變成主要是社會主義的關系,從而形成了這樣一種體系結構,就是從中央到各地,一方面是造就了一批為共產主義而奮斗的新人。

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大部分不覺悟的工人改造成覺悟的工人,這就是一種全面的意識形態的壓迫,不僅在經濟上受到壓迫,也不僅僅在政治上,在意識形態上也是被統治集團所統治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統治集團不主要使用暴力集團進行壓迫,在工廠中不會說警察拿著槍,強迫工人去干活,而是通過一張意識心態的灌輸。

比如讓其相信個人奮斗,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相信社會是流動的,而不去相信整個工人階級整體的解放。如果工人階級都這樣想的話,那么經濟意義上的無產階級就不能轉化為政治上的無產階級,就不能轉變為具有歷史能動力量的社會能動集團,你要想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就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對無產階級的組織是全方位的,應該帶領其做階級斗爭,把其在政治上組織起來,然后還得在思想上進行教育,通過這種全面的組織才能把一個具體的工人通過教育變成一個不但經濟意義上的無產階級,而且是政治上的一個無產階級。

而列寧做到這一點主要是通過一個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一個高度集中制的,成員的高級干部主要是社會主義的一種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的組織,通過這樣的一個組織,使全國的無產者有一個比例,這個比例不用很大,往往是百分之2或者百分之3就足夠了,像俄國奪取政權的時候也不過是30多萬黨員,中國黨員人數占勞動人口比例可能更低,所以你不需要,讓全國的工人階級都變成無產階級戰士社會主義的政治教育和組織才會成功的,不用,只要你的力量相對的超過資產階級就可以了。

而列寧正好利用了一個帝國主義的薄弱環節,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現了一個國際上的軍事、政治上的失敗,造成了國內的巨大的危機,他的主要軍事力量在前線不能回來,無產階級就利用了這樣一個時機,取得了民主革命的領導權,并把民主革命推向了社會主義的衣蛾高度。這個是列寧運用短時段的歷史唯物主義,利用階級斗爭的相對的階級力量的改變去實現社會主義的一個例子。

當然列寧的道路很光輝,中國與列寧的道路有很大類似的地方,中國作為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這樣的一個國家,他的主要的革命任務仍然是民主革命,主要動力是農民需要取得更多的土地,耕者有其田,這是中國革命的主要的動力,但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有一個很好的組織,非常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這么一個機制,所以使得他在各方面的力量特別是軍事力量強于國民黨,通過民主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并且這個勝利是共產黨領導的,所以沒過多長時間就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新民主主義推向了社會主義的高度。

所以無論是中國革命還是俄國革命它的歷史飛躍都是在很短的歷史飛躍里,當然對于一個人是很長的,在俄國花了15年,在中國花了28年,但是這樣一個時段相對于生產方式的轉變而言都是相對很短的,這是我們講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用短時段的去分析十月革命。

三、改革開放

中國的改革開放在教科書里邊是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進程,但是這樣的一種分析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方式,也有一種說法,我們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我們有一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適應的市場經濟,然后我們就是不斷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面調整,這樣一種看法就是把長時段的歷史工具和短時段的歷史工具混合在一起了。

 

 

實際上應該用短時段的歷史工具去理解它,這個很能說明問題的狀況是,我們知道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這個概念是在87年提出來的,這個時候我們改開已經進行了快十年了,如果這個時候你還按照這種方式去理解改開,那么前邊的十年是沒有指導的,沒有指導你怎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大家知道在毛主席快要去世的時候,毛主席有個比較悲觀的判斷,跟張春橋和王洪文他們說:我一輩子就干了兩件事,一件事是打敗了蔣介石。把日本人送回了老家,把蔣介石趕到了海島上,這件事反對的不多,有幾個人在哪里嘰嘰喳喳,無非是讓我把海島收回來罷了;另外一件事就是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這件事情支持的不多,反對的不少,你們這些人怎么辦,只有天知道。

事實上,這種悲觀的判斷在毛主席去世不久就變成了現實,那么主席是怎么進行這樣的預測的呢,為什么會預測的這么準呢,是因為毛在思考問題時候也是使用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這種階級斗爭的思考方式。

毛主席看來當時中國的政治舞臺上有三個主要的利益集團,或者叫做階級集團。第一個就是無產階級的代表,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四REN幫,大家比較認同無產階級專政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這在主席看來是代表無產階級的利益的政治集團;第二個就是華國鋒集團,他不反對文革,但是他希望當權派集團和走資派集團做一個妥協;第三個集團就是力量最強大的走資派集團,他們人數不多但是組織的很好,所以相對比較有力量。

毛主席希望把華國鋒集團即文革的溫和派和文革的激進派四人幫集團團結起來,去制衡文革強大的反對派,這是毛主席生前的一個政治上的一個設計,希望達到三足鼎立的一個情況。希望兩個弱勢派別能夠聯吳抗曹,但是華國鋒背叛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和官僚集團聯合起來把文革中的激進派干掉了,相當于三國中蜀國和魏國聯合起來把吳國滅掉了,你說蜀國聯合魏國把吳國干掉,那么魏國肯定會把蜀國滅了。

其實歷史上這種教訓是很多的,比如宋朝,國策是聯遼抗金,因為宋遼相對較弱,宋徽宗比較愚蠢地把宋太祖定下來的國策取消了,就變成了聯金滅遼,但是接下來就是金國把北宋滅掉了,華國鋒集團偏弱,自己本應該跟相對較弱的四REN幫集團聯合起來對抗官僚集團,但是他選擇了錯誤的策略,與強勢的派別聯合起來消滅了文革的激進力量,之后走資派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把溫和派華國鋒集團也消滅掉了。

當無產階級的政治力量、軍事力量,相應的文化力量也被撲滅了,就是兩報一刊,通過暴力的方式很快就轉到了走資派集團的手中,走資派取得政權之后,就要按照自己的面貌塑造社會,走資派與文革派之間最大分歧是什么呢?就是管理權應該不應該向勞動人民開放。

奴隸制社會是把人身和生產資料都放在奴隸主的手中,奴隸主不僅占有生產資料,還占有勞動力,從而自然占有一種管理權力,資本主義社會沒有對人身的占有,勞動者人身上是自由的,但是剝削者占有生產資料。勞動者沒飯吃,只能通過受雇于資產階級的方式去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然后資產階級通過控制生產資料就取得了工廠的管理權限。

社會主義消滅了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所以黨內的干部集團既不占有生產資料又不占有勞動力,管理權限變得非常的微弱,他只占有二者的結合過程。但是占有這二者的結合過程仍然是比較大的一個權限,他可以控制黨政軍、人財物,信息等生產的社會組織,他把這些東西控制起來,以使整個社會的生產和交換組織過程置于自己的支配之下從而使分配有利于自己,他這樣一種剝削程度比資本主義低很多,但是仍然是一個壓迫性的社會,就像資本主義相對于封建和奴隸社會的人身控制是一個進步。

這樣沒有大民主的公有制相對于資本主義來說是一個進步,但是沒有大民主的公有制和有大民主的公有制就顯得不足了,所以在文革中主要是消滅當權派對生產的管理權限的一個壟斷,這個反映在具體的措施上就是兩參一改三結合,使得工人領導干部權利地位差不多,文革激進力量被消滅之后,就變成了典型的沒有民主的公有制結構,這也是非常典型的蘇聯式的社會主義。

但是蘇聯式的沒有民主的公有制有一個什么問題呢,有兩個。

第一就是沒有激勵的手段,只有控制的手段。

你說奴隸主怎么激勵奴隸呢,就是奴隸不好好干活,我可以人身懲罰或者進行肉體消滅,資本主義條件下不好好干活的后果就是你被開除了,沒有飯吃。

但是在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中的一個前提是你沒有辦法去懲罰工人了,大家知道,在真正的有大民主的毛時代的社會主義中,工人的積極性是怎么激發起來的呢,就是通過工人的改造,你看領導他是共產主義戰士,他貢獻在先,享樂在后,進行社會主義政治教育,工人非常接受。

但是老干部集團,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集團拒絕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的,你再跟工人做一種這樣的社會主義政治教育,工人聽不下去了,你天天跟我講要實現共產主義社會,但是你自己多吃多拿多占,你說的都是假話,你讓我為了共產主義而奮斗,我要是聽了我才是傻呢。

如果你不愿意同吃同住同勞動,還總是進行這樣的宣傳,那么工人的積極性就會日漸的低落,所以他們當時說大鍋飯養懶漢,但是大鍋飯不一定養懶漢,大鍋飯有沒有效率,取決于有沒有取決于無產階級的生產民主。

那么你怎樣讓工人好好干活呢,你只能去采取物質刺激的方式,給他發點獎金,發點工資呀,讓好好干的人多發一點錢,這樣就把工人變成了一種工具。不是為了無產階級的遠大利益去奮斗,而是為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第二個就是信息問題,勞動者不愿意向資本家提供真實的信息。

在這樣有一種有大民主的公有制的國家里邊是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的,工人認為工廠生產是為自己的,他愿意為自己的共同的利益而奮斗,所以愿意提供真實的及時的可靠地信息,當然現在的生產制度發生了變化,生產制度變成了不是為自己服務的生產體系,所以不愿意向你提供真實的信息,所以計劃的有效性也在日漸的下降。

所以當老干部集團消滅了四REN幫集團之后,它就按照自己的面貌建立起了一個無民主的公有制的社會之后,會有一個生產效率的問題,這個工人沒有積極性,計劃由于得不到有效的信息總是失敗,所以必須解決如何建立起生產秩序的問題,那么兩條第一條就是把四REN幫那套撿起來的,與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可是自己做不來。

另外就是把物質刺激方式徹底化,建立一個類似于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你去重新取得管理公認的權利,這個過程在80年代是體現的很明顯的。

因為生產的困難,總是傾向于擴張資本主義的因素,比如分權讓利,給企業自主權,通過這種方式去放松統一經濟的規劃,以此來刺激經濟的增長,但是這會造成什么問題,就是這樣相對統一的所有權下放之后會遇到一個預算軟約束的問題,每一個企業都傾向于多要預算,都傾向于國家多給自己投資,這種方式來刺激本企業的生產,原來每個企業都是把自己看做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里邊的一部分,就像部隊打仗一樣,一個部隊原來是把自己看成戰略行動的一個環節,所以不把自己的發展和壯大看作是第一位的,現在各個部隊都把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看作是第一位的,所以這種協調性就沒有了,但是如果所有的生產單位都向中央機構取藥預算的話,就會造成中央預算機構的超標,預算超標沒有辦法就只能去印鈔票,就會造成通貨膨脹,就會造成政權的不穩定。

第一次是從78/79——82年,78年這一年的赤字比毛澤東28年時期對預算赤字總和還要多,使得在80年以后進行了國民經濟的第一次調整,這個調整大概在84年完成,84年以后又進行了一次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一次改革,十二屆三中全會,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這么一個改革,就造成了85/86年的一個通貨膨脹,然后86年年底新一輪調整,但是由于胡耀邦的下臺很快就終止了,趙紫陽上臺之后,87年又延續了胡耀邦的經濟擴張性政策,結果造成了88年嚴重的通貨膨脹,88年嚴重的通貨膨脹的收縮就是89年的背景,群眾意見很大,89年之后又進行了一次大的權利的上收,90/91年很大程度上回到了一種沒有民主的公有制,92年又有一個逆轉就

 

 

 

 

這個時候有一個人,朱镕基。進行了比較大的調整,把財政、稅收、國有企業等管理權限重新上收到了中央,通過中央對這些財政、稅收、戰略國企和土地的管控等,重新獲得了對經濟的控制力,通過這樣的方式,中國完成了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軌,形成了一種格局,就是允許資本占領國民經濟中的一般領域,而把戰略性的領域,比如金融、土地、財政和稅收掌握在黨的干部集團手中,把一般性的領域向資本開放,從而形成了資本與黨內干部集團的均勢,96年試圖打破這種均勢,但是沒有成功。

我們簡單談了一些改開的歷史進程,大家不一定記得細節,但是大家應該有一個強烈的印象,就是與生產力的發展關系并不是很直接,就是生產力的水平提供了一個各個階級斗爭的背景,而各個階級斗爭的結果取決于他們的力量和策略。而組織相對較好的社會集團,能夠擊敗其他社會集團并且按照自己的面貌去塑造一個社會,從而讓自己的利益得到穩定的制度化。

今天就是將三個問題稍微總結一下

第一個就是我們講的在理論上歷史唯物主義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長時段,一個是短時段,長時段是用來分析生產方式的轉變,短時段是用于短時段的歷史進程,就是我們的生命長度能夠覆蓋到的歷史層面主要用階級分析的方法去理解。

第二個問題就是列寧的十月革命,是通過無產階級的新型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對個人的改造,用無產階級的組織,使無產階級相對資產階級有力量上的優勢,從而可以去領導本來應該由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通過民主革命的一種動力,把革命推到一個社會主義革命的高度,中國也是這樣,類似的道路。

第三個問題是用階級斗爭的分析法去理解和分析改開的歷史進程,中國改開不是由落后的生產力造成的,而是因為在階級斗爭中,無產階級的軍事力量、政治力量和意識形態力量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從而才使得資產階級按照自己的面貌和社會經濟對其的制約,把中國塑造成了今天的樣子。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驗證碼: 匿名發表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點贊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評論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