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黨的建設 > 閱讀信息
宋方敏少將:學習習仲勛同志以群眾路線為改革生命線
點擊:  作者:宋方敏    來源:昆侖策網  發布時間:2017-05-23 12:33:39

 

 1.webp (7).jpg

 

  “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這一面”

  ——學習習仲勛同志以群眾路線為改革生命線

 

  今年5月24日,是深受人民群眾愛戴的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習仲勛同志逝世15周年。習仲勛同志是我們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楷模,他用自己一生的實踐書寫了“群眾路線”這四個光輝大字,被毛主席贊譽為“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實事求是,是一個活的馬克思主義者”。

 

  習仲勛同志的歷史貢獻有兩大亮點:一是在我黨領導中國革命最艱難嚴酷的斗爭時期,同劉志丹、謝子長等同志一起開創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成為“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抗日戰爭的出發點”;二是在改革開放初期,主政廣東,向黨中央提議并領導創辦經濟特區,為全國改革開放提供了寶貴經驗。他在中國革命和改革兩個歷史階段,都作出了開創性、奠基性的重大貢獻。其最基本的經驗,集中體現為他當年對深圳市委書記說的一段話: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是我們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革命戰爭年代,要取得勝利靠的是群眾路線;建設新中國取得成功,靠的是群眾路線;你們改革開放,也要走群眾路線。什么時候我們拋棄了群眾路線,什么時候我們脫離了群眾,什么時候我們的事業就要失敗。”

 

  今天,追思和緬懷習仲勛同志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走群眾路線、為老百姓辦事的優秀品質、思想和作風,對我們共產黨人尤其是領導干部是一副醒腦明目的良藥。有助于總結反思、不忘初心,像習老所教誨的那樣“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這一面”,讓群眾路線為我們深化改革把向護航,永葆人民事業的生命力。

 

(一)

 

  習仲勛同志是廣東改革開放的先驅者,但他所倡導的改革,是有立場,有前提,有原則,有方向的。

 

  當年在廣東佛山工作期間同習仲勛同志有過許多接觸、并結下忘年交的盧瑞華同志(后任廣東省副省長),曾經這樣描述習老:“在他的心目中,無論他自己身在何地,在廣東還是在北京,無論廣東發展成什么樣,超過了香港也好,超過了臺灣也好,所有那些成績、政績,都不及普通群眾的生活狀況更讓他關心。對于習仲勛同志來說,人民過上好的生活才是他最關心的終極目標,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這個目標服務的。”

 

  習仲勛同志時刻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把實現群眾的愿望、滿足群眾的需求、維護群眾的利益、讓人民過上好的生活,作為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正如1942年西北局高干會期間組織上對他做的一份鑒定所述:“他很懂得群眾的情緒、習慣和需要。他是站在群眾觀點和群眾立場來解決群眾的問題,總是把群眾的事情看做是自己的事情,而又設身處地地替他們設想,設想怎樣才是對的,尤其設想怎樣對群眾有好處,而沒有絲毫的主觀主義氣味。因之,群眾信任他,把他看做是自己人,當群眾有疑難時,就說,找仲勛去。”“由于這一切,使得習仲勛同志成為黨的寶貴的群眾領袖。”

 

  習仲勛同志歷來認為,“我們黨的一切事情,就是老百姓的事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所以他強調“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這一面”。有句老話,“屁股指揮腦袋”,“屁股”就是立場。我們共產黨人想問題、做事情,特別是在處理利益關系的時候,只能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而不能把立場即“屁股”坐歪了;“端端地”,就是要理直氣壯、堂堂正正地坐穩人民立場,絕不容許有絲毫的猶疑、偏移和動搖。在廣東領導改革工作時,習老諄諄告誡年輕領導同志:“不走群眾路線就不是共產黨”,什么時候拋棄了群眾路線,什么時候我們脫離了群眾,什么時候我們的事業就要失敗!

 

  今天,無論是廣東還是全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都已非往昔可比。然而,尋根溯源、回首初衷,值得我們思考:改革要深化,但是改革究竟為了什么?開放要擴大,但是開放究竟為了什么?發展要提高,但是發展究竟為了什么?是為人民造福,還是為資本牟利?當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勞資關系不是絕對對立的,需要通過引導和協調,把國內國外各種資源要素都利用起來,以更好地發展經濟、繁榮市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歸根到底,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是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利用資本只能為人民造福,必須服從和服務于人民利益的需要。如果本末倒置,把為人民服務的改革,變成為資本服務的改革,那就把共產黨人的根本立場站錯了。

 

  不可否認,這些年有些高高在上、滿腦西化的官員、專家和媒體,談論起改革頭頭是道,可是人們看不懂,他們究竟是“把屁股坐在老百姓這一面”,還是把“把屁股坐在資本老板這一面”,或者“表面坐在老百姓這一面,實際坐在資本老板這一面”。有的人喜歡以“改革派”自詡,卻閉口不提他們主張的“改革”到底是要做什么、為什么,只講“不改革死路一條”,要“殺開一條血路”,把本應為人民造福的改革,變成回避立場、淡化目的的“為改革而改革”,其實掩蓋了“為少數人牟利而改革”的實質和“資本綁架改革”的危險傾向。人們很難理解,為什么在這些人的語境中,把國企做大做強不是“改革”,把國企賣了或讓私資外資控股“變性”了才算是“改革”?連醫療、教育、鐵路、鹽業乃至水電氣,這些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公益化領域,為什么也得推向市場,向私資外資獻上“蛋糕”,這對國家安全、對普通百姓又有什么好處?真需要用習仲勛同志“永遠不要脫離群眾”的警告,好好清理頭腦和思路!

 

  習老在同干部群眾座談時說過,“我們是群眾的勤務員,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義務,沒有別的權利”。

 

  今天,我們有些黨員干部恐怕很難說還是“群眾的勤務員”了,如果自覺不自覺演變成私人資本甚或外國資本的“勤務員”和“代言人”,那不是很可悲嗎?

 

(二)

 

  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改革,就必須心系人民,聯系群眾,深入基層,真正聽得進老百姓的心聲。

 

  習仲勛同志在廣東,把調查研究作為走群眾路線的基本功,經常深入基層,走訪調研、聽取民意,足跡遍布南粵大地。

 

  曾跟隨習老調研的原廣東省委副秘書長張漢青同志談到:“習仲勛同志下基層是家常便飯,他到過粵東、粵北、粵西、珠江三角洲和海南的許多縣、市。很多地方不是一般的基層,是非常貧困的地方。像陽山縣的東山、清遠縣的白灣等自然條件很差的貧困石灰巖山區,他都跑過了。”

 

  時任寶安縣委書記的方苞同志(后任省委常委、秘書長)說:仲勛同志對“三農”付出心血之多,工作強度之大,是大家公認的。他1978年4月到廣東,當年7月到8月就跑了3個地市、20個縣。當時廣東省約100個縣左右,他用兩個月時間跑了近1/5的地縣,從粵東到南部沿海,珠三角這一帶,都跑遍了。廣東的七八月是最悶熱的時候,已上了年紀的習老,在暑熱的環境里,馬不停蹄地進行著這種高強度的工作。當時不少地方沒有空調,有的甚至沒有風扇,他的汗就像水一樣往下流。他用毛巾一把一把地擦汗,用把葵扇一刻不停地在扇。因為他一心想著群眾,迫切地想把廣東農業搞上去,才那么拼命。廣東改革開放的許多成功做法和經驗,都是習老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從群眾實踐中總結出來并加以推廣的。他之所以敢為人先,提出人所未言的改革建議,做出人所未決的改革舉措,并且能夠得到人民群眾的擁戴,就是源于大量深入扎實的調查研究,讓他心里有了底氣,把握了人民群眾的思想脈搏。

 

  調查研究是方法,了解民意是目的,真正從群眾中來,才能到群眾中去。

 

  習老剛到廣東工作時就強調:“群眾要說什么,一定要讓人家說,我們一定要認真聽。群眾說得對的,我們就聽,就照辦。有時候有些群眾的理解可能有偏差,那我們就幫助群眾做工作,努力讓他轉變認識。但這個前提一定是要聽,要傾聽。”

 

  傾聽群眾呼聲,說起來容易,要做到最不容易,關鍵是心里有沒有群眾,把群眾擺在什么位置。習仲勛同志在廣東期間,一件膾炙人口的工作實績,是解決當年的“逃港風”問題。

 

  1957年、1962年和1979年廣東發生過三次群眾性偷渡潮,但過去總把偷渡外逃視為階級斗爭新動向,采取堵和抓的辦法,抓到了就是犯罪坐牢,結果治標不治本,效果不明顯。

  1979年1至5月廣東發生的“偷渡潮”,官方估計人數高達11.9萬人,超過歷史上最多的1962年全年發生數。當時習仲勛同志多次深入到寶安和香港邊界調查,在和19位農村黨支部書記座談對話中,很多支書的發言很沖、很逆耳,充滿火藥味,但說的是大實話,習老都聽進去了。他了解到,當時一些群眾之所以要偷渡香港,主要原因是兩邊經濟差距過大,跑過去就業容易,好掙錢,村里能蓋房的都是逃港發財回來的人。在座談會結束時,他說:“大家談心,交心,你們怎么想,怎么做的,你就怎么說,坦誠相見,就好。這樣使我聽了以后,了解到了很多情況,也學習了很多東西。現在搞成這個樣子,偷渡到了這么嚴重的情況,同志們都沒有責任,主要責任還是我們,我們不能回避這個責任。”

  當在收容站看到那些被關押的私渡農民,習老哭了,痛心地說:“我們自己的生活條件差,問題解決不了,怎么能把他們叫偷渡犯呢?這些人是外流不是外逃,是人民內部矛盾,不能把他們當作敵人。不能只是抓人,要把我們內地建設好,讓他們跑來我們這邊才好。”

 

  可見習老對群眾是真感情!遭受16年劫難時,他沒有哭過;當調研中看到私渡農民被關押,看到群眾受苦難時,他卻哭了!正是從群眾的生活實際出發,習仲勛同志同意恢復邊境小額貿易和下放權力給寶安縣審批引進外資辦“三來一補”企業,并向中央提出要賦予廣東特殊政策,試辦經濟特區,讓廣東在改革開放中“先走一步”,他是用改革發展這把鑰匙來破解溫飽難題。也正是靠標本兼治、重在治本,所以“偷渡潮”這個困擾廣東二三十年的老大難問題,習仲勛主政廣東三年就圓滿解決了。

 

  習老這種深入調查研究、體察民間疾苦、對群眾動真情、為人民敢擔當的精神,充分顯示了共產黨人立黨為公的赤誠心懷和務實求真的政治勇氣。今天回味起來,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佩!想想改革之初,老百姓是窮怕了,盼望改革,如果不改革,的確是“死路一條”;然而也不能不看到,改革發展到今天,情況有了很大變化。雖然總體上講改革開放的成績是主要的,老百姓是擁護的,但也有一些所謂的“改革”,是假“改革”之名,背離人民群眾的意愿,滿足了中外資本利益集團的貪婪欲望,卻侵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廣大群眾不可能認同!如果讓這種假“改革”改下去,只會加劇少數人對多數人的剝奪,廣大群眾得不到好處,反而會走向“死路一條”!

 

  可以想象,如果習老今天聽到下崗工人傾訴生活艱難現狀,痛陳對國企改制中化公為私、國有資產被中飽私囊的怨恨;聽到基層群眾對醫療、教育、房地產等改革的評價,了解國家雖然富了而平民百姓卻越發看不起病、買不起房、結不起婚、養不起孩、上不起學的狀況;知道當下群眾是多么害怕私有化改革,改什么就意味著什么漲價、玩假,讓群眾負擔加重,質量和安全難以保證;以及看到改革以來官場腐敗、貧富分化、賣淫嫖娼、環境污染等嚴重狀況,將會作何感想?又會向中央提出什么樣的建議?!

 

  習老說得好:領導干部“要永遠生活在人民群眾之中”,“不然的話,就會脫離群眾,跟群眾對立,同人民群眾就想不到一塊,就不會關心群眾的疾苦”。他強調,要對群眾“掏心窩”,與群眾打成一片,到處都要交幾個知心朋友特別是要同工人、農民多交朋友;要堅守共產黨人的承諾,“金杯銀杯都不如群眾的口碑”。

 

  如今我們那些讓群眾遠遠仰望的在位者,是不是也應該眼睛向下,深入到基層,到普通百姓中,去聽一聽、看一看、聊一聊、想一想,知道老百姓當下的苦衷、意愿和呼聲到底是什么,我們深化改革到底應該怎么做。這才是改革迷津知途的鎖鑰。

 

(三)

 

  真正把屁股坐在老百姓這一面,就要自覺堅持群眾史觀和實踐標準,為了人民群眾利益,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習仲勛同志有一句振聾發聵的名言:“虛心向群眾學習,聽從掌柜的管教”。在他心目中,我們的事業、社會和政權都是姓“人民”的,人民群眾是主人、是“掌柜”,而我們黨員干部,無論你當了多大的官,都不過是為人民群眾跑腿做事的“伙計”,應該做什么事、怎么做事、做得好不好、有什么需要糾正和改進的,都必須聽從人民群眾這個“掌柜”的管教。這正是徹底唯物主義者的科學態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社會實踐本質上是人民群眾的實踐,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因而,實踐檢驗的本質是群眾檢驗,人民群眾是實踐結果正確與否的唯一的證明者和評判者。

 

  毛主席說過:“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習仲勛同志也強調:“我們不要以為自己比老百姓高明”。他嚴厲批評干部中存在的“我領導群眾,群眾中的東西還有我不知道的?”的錯誤想法,指出堅持人民群眾立場,就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只有一心一意地為人民服務,才會有力量,才會有辦法”。

 

  習老來廣東后,把群眾當作最好的老師,調研于民,問計于民。

 

  他說:“我們的事情,是人民的事情。我們要把人民的事情辦好,就要讓人民當家做主,把群眾的意見、要求反映出來,集中起來,然后再回到群眾中去貫徹執行,離開了這條就沒有什么方針政策了。要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都離不開這條。這就是政治,是最大的政治。”

  在從化農村調研中,他肯定了群眾創造的“農村產量承包制”的做法,當時有人表示擔心,他堅決回答:“怕什么?只要能增產就是好辦法!”他認為,“只要對工作有利,對人民群眾有利,對集體經濟有利,為什么不可以辦!”

 

  習老是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堅定實踐者,他堅持實踐檢驗和群眾檢驗的高度統一,用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指導黨的工作,糾正實踐中出現的各種缺點、錯誤和不良傾向,依靠人民的力量推動人民的事業在激濁揚清中向前發展,這就真正把握了“實事求是”的精髓,所以才能成為“活的馬克思主義者”。

 

  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不避問題、不掩矛盾,是習仲勛同志做人做事的品格。

 

  他說:“為群眾辦事,不要怕錯,有些事情做錯了,要敢于承擔責任”。


  曾經親身目睹習老正確處理廣東群眾性偷渡事件的方苞同志回憶說,我一直記得他說過的話:

 

  “有些做法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就要改正過來;有的情況做錯了,要敢于承擔責任。這樣老百姓的氣就順了,順了以后,干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威望不會受影響,而且老百姓會更信任你。”

 

  在黨的歷史上,習仲勛同志堅持深入實際、聯系群眾,實事求是講真話、道實情,為人民利益從不顧及個人得失,為全黨作出了表率。

 

  1948年初,他任西北局書記時,調查了解到由于政策不完善等諸多原因,在糾正土改運動中的右傾偏向后,又出現了部分中農利益受到侵犯,中小工商業者也受到沖擊,在一些地區還發生了亂打濫殺現象,先后三次致信黨中央、毛主席,主張盡快糾正土改中的“左”傾錯誤,受到毛主席、黨中央的高度重視,轉發各解放區及時糾偏。

  1954年底,西北地區反映在統購統銷中食油供應緊張,棉花、棉布購銷不合理,一些地方政府強迫命令,大吃大喝,干群關系緊張等問題。時任國務院秘書長的習仲勛要求秘書起草報告,并把群眾來信反映的兩個實例寫進去,一是反映食油緊張說的一句怪話“食油4兩,想起老蔣”;二是有個農民趕著大車跑運輸,車轱轆因沒有潤滑油發出“吱吱”聲,這個農民氣得大罵并向車轱轆撒尿,發泄對食油供應政策的不滿。這份報告上報給毛澤東和周恩來看后,非常重視,立即批示有關方面盡快解決。

  1978年,習仲勛到廣東后曾接到許多要求平反冤假錯案的信件和電話。他指示秘書賈延巖到信訪辦直接傾聽來訪者呼聲,到大街上看和抄寫有關的大字報。一天,賈延巖被一群披麻戴孝、悲憤不已從遠處趕來的老少貼出的大字報吸引,內容事關數百條人命的血案。鑒于茲事體大,賈出于同情和義憤,忍不住出主意叫他們到省委門口信訪室去直接申訴,并指點門路。想不到這樣做法卻招來同事的批評,說他感情用事,不該叫百姓到省委鬧事,影響多不好!習仲勛聽了匯報后,不但沒有批評秘書,還嚴肅指出:“你沒有做錯,共產黨的機關,共產黨的干部怎么能怕老百姓,對老百姓沒有感情,那能叫共產黨的干部嗎?這樣的干部在封建社會都算不上好官!”


  這就是習仲勛!勇于為人民群眾講真話、擔責任、糾錯誤,勇于呵護受冤群眾,為民請命、伸張正義,彰顯的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對自己的衣食父母——人民群眾,一顆忠誠而坦蕩的心,一份真摯而深情的愛。

 

  毛主席說過:“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堅持真理,因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修正錯誤,因為任何錯誤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

  “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為出發點的中國共產黨人,相信自己的事業是完全合乎正義的,不惜犧牲自己個人的一切,隨時準備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們的事業,難道還有什么不適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觀點、意見、辦法,舍不得丟掉的嗎?”

 

  在這方面,習仲勛同志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也提供了一面鏡子。“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每一步成功,都記錄著像習仲勛同志這樣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人民利益無私無畏、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自覺精神和艱苦努力。聽不聽從人民群眾“掌柜”的管教,是真假共產黨人的試金石,也是決定我們的事業會否遭受挫折、能否順利前進的關鍵。革命、建設是這樣,改革開放也是這樣。

 

  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吸取過去國企改革經驗和教訓,不能在一片改革聲浪中把國有資產變成謀取暴利的機會”,這就說明改革過程中不是沒有偏差和錯誤。可是,總是有一股力量,打著維護“改革”的旗號,設置群眾實踐檢驗的“禁區”,不允許人們對長達近40年的改革實踐進行功過得失的反思和經驗教訓的總結,只許說“允許改革犯錯誤”,不許說“改革有錯誤”,甚至竭力封壓來自社會基層百姓表達正義訴求的呼聲,這顯然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度。

 

  我們相信,實行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是正確的,因為它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愿,經得住群眾實踐檢驗;但不等于以“改革”名義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正確的,都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愿,都經得起群眾實踐檢驗。如果我們中國共產黨人,今天不能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認真傾聽老百姓的心聲,依據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和實際評判,來實事求是地、系統而及時地總結改革以來乃至現今實踐中的經驗教訓,該堅持的堅持,該糾正的糾正;相反,采取閉目塞聽的態度,一味粉飾太平,報喜不報憂,瞞上欺下、回避事實,那么被掩飾的問題絲毫不會消失,只會越來越嚴重,且會不斷引發新的矛盾和問題,在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路上越行越遠,不但損害我們黨的形象和群眾利益,最終難免釀成黨和人民都絕不愿意看到的悲劇后果。

 

  說到底,“把屁股坐在老百姓這一面”,還是“把屁股坐在資本老板這一面”,是不同性質、不同前途的真假兩種改革的分水嶺。改革初期,黨中央一再強調,我們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對不對,做得好不好,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根本的衡量標準。如果這一條被拋于腦后,那就難逃習仲勛同志所告誡的“什么時候我們脫離了群眾,什么時候我們的事業就要失敗”的命運。改革是人民的事業,人民是改革的主體。只有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真心實意接受人民群眾的管教,這樣的改革才符合社會進步方向,才會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擁護和積極參與,從而能夠取得成功。這就是在今天深化改革中,紀念共產黨人的光輝典范、人民群眾的領袖——習仲勛同志,給予我們的最重要的歷史昭示。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級研究員,2017年5月16日完稿于北京;【原創】來源: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驗證碼: 匿名發表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點贊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評論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