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推進,一些長期積累的歷史矛盾和現實情況下的矛盾逐漸激化,而且基層工作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任務艱巨,頭緒繁多。如何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筑牢信訪工作的“第一道防線”,一定要仔細認真梳理群眾信訪問題的脈絡,找到問題的癥結——“矛”與“盾”,及時化解,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013年3月,楊書朋在睢寧縣凌城鎮信訪辦公室值班,受理了村民鐘某信訪事項:
鐘某隨父親1962年從上海下放支農到安徽宿州農村,后結婚入贅到我鎮。上海市民政廳為了幫助那些當年為支持“精減職工、減少城鎮人口”下放的上海知青子女,進行生活困難補助。安徽省民政廳為此專門下發了《關于對上海下放安徽居民中部分隨行子女生活困難補助的通知》民福函【2007】154號)》的文件。鐘某曾在安徽省有過近6年無數次訴求無果,而上海市民政廳早就根據154號文件給鐘某信訪終結了。
楊書朋詳細了解事情的始末,認真研讀材料的內容,列出事件的“矛”與“盾”的關系
一、“矛”:
(一)鐘某是1962年隨父從上海下放支農到安徽宿州農村,完全符合上海市民政廳發放那些當年為支持“精減職工、減少城鎮人口”下放的上海知青子女的生活困難補助金的文件要求。
(二)安徽省民政廳為此專門下發了《關于對上海下放安徽居民中部分隨行子女生活困難補助的通知》民福函【2007】154號)》的文件。
二、“盾”:
(一)鐘某現落戶江蘇省,不符合安徽省民政廳文件要求,但鐘某是隨落戶安徽的上海下放知青子女,安徽省有義務幫助鐘某達成所求。
(二)上海市民政廳早就根據154號文件給鐘某信訪終結了。
三、“矛”與“盾”的關鍵節點
最終審批權在上海市民政廳,負責審核審批的具體人是嚴老師。
楊書朋理順問題矛盾關系后,及時切入關鍵節點,反復同上海市民政廳具體負責人嚴老師聯系,詳細匯報鐘某的實際情況,懇請領導以事實為依據,對歷史遺留問題妥善處理,鐘某在三省的角色轉變,有歷史原因,有時空上的跨越,但不變的是符合上海市民政廳發放那些當年為支持“精減職工、減少城鎮人口”下放的上海知青子女的生活困難補助金的文件要求,緊盯這點不放,前后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和嚴老師通話總計有近3個小時,最終嚴老師答應只要安徽省民政部門10月份報上來,可以依據政策予以批準。隨后又協調安徽省民政部門,鐘某于同年11月拿到生活困難補助卡。這場耗時6年多的信訪難題得到圓滿解決。
鐘某信訪事件,牽涉三省,而且有歷史遺留問題,問題復雜。之所以只用一個月就解決問題,主要源于楊書朋平時處理問題時,喜歡畫圖列表,在“矛”與“盾”中,列“因”求“果”:調查核實、聚焦矛盾節點、溝通協調,方法簡單實用,效果極佳。基層信訪工作看似繁雜,問題重重,但只要像剝洋蔥一樣,直擊問題核心,理順群眾信訪訴求,用歷史的視野、足夠的耐心與理性的行動相統一,解決問題就會事半功倍。
作為基層信訪工作人員,楊書朋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著基層黨和政府形象,信訪工作是黨密切聯系群眾的主渠道,是社會安定團結的“橋頭堡”,是反映民情群意的“晴雨表”。在工作中堅持“公正、創新”,敢于擔當,巧用“矛”與“盾”,化解一些疑難案件,不推不拖。群眾滿意,工作就會有勁,創新就會有動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委黨校;【原創】來源: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