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發展的科學定位,必須統籌考慮人口規模、產業集聚發展、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綜合要素,從特色產業優勢發展趨向,激發“雙創”活力,睢寧縣立足于自身內在發展優勢,城鄉一體化為縣域城市的可持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外部借力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淮海經濟區核心徐州特大都市圈輻射帶動。內外同發力,相互補,打造中等商貿城市。
關鍵詞:城市 產業 發展 定位 商貿
2017年,睢寧縣適應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突出“兩聚一高”引領,圍繞“提升全面小康、建設美麗睢寧”奮斗目標,深入實施產業強縣、創新創業發展、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可持續發展、民生共享“五大戰略”,著力打造徐州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增長極、蘇皖邊界商貿物流核心區、蘇北農業現代化示范區“一極兩區”。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睢寧縣如何界定城市發展定位是睢寧縣未來可持續優勢發展的重大課題。本課題組是在縣政協辦主導下,通過廣泛調研睢寧縣發展現狀、發展優勢與不足,提出了睢寧定位于中等商貿城市的對策和建議。
一、睢寧縣發展概況
睢寧地處淮海經濟區中心,是徐州市特大都市圈一城兩翼的重要一翼。縣域總面積為177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5萬畝,有145萬人口,下轄3個街道、15個鎮,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濕地公園,400個村(社區)。
(一)綜合實力強。2016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493億元,人均GDP達48300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到16.7∶42.7∶40.6,二三產業占比提高3.5個百分點。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79.2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3410元、13820元。先后獲得全國“中小城市創新創業百強縣”“新能源產業百強縣”“科技進步先進縣”,全省“農村改革試驗區”“知識產權強省戰略示范縣”“衛生縣城”等20余項國家和省級殊榮。
(二)工業發展勢頭強勁。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24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28家。規模工業產值突破千億大關,規模工業增加值超200億元,應稅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達27家,納稅千萬元以上企業達25家。海德曼建材、中良設備成功登陸“新三板”,初步形成紡織服裝、白色家電、皮革皮具、電商家具“四大優勢產業”,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四大新興產業”。
(三)現代農業穩步提升。2016年,農業增加值超80億元,實現“十三連豐”。創建高產萬畝示范片26個,新建高標準農田21.3萬畝。正邦集團、大北農集團等一批知名農業企業相繼落戶,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180家。
(四)現代服務業加速成長。2016年,服務業增加值完成200億元。電子商務交易額完成153.5億元,興美城市廣場、萬象天地、曼哈頓商業廣場等商貿項目竣工營運,肯德基、星巴克等一線品牌入駐睢寧,城市新組團和商業中心加快形成。不僅提升了城市檔次,也為我縣打造蘇皖邊界區域商貿物流中心、徐州都市圈新興的休閑旅游中心以及徐州都市圈中等商貿城市提供了條件。
據統計,2017年一季度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9.4億元,同比增長11.7%;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19.7億元,同比增長26.5%;上半年,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達91.2億元,同比增長25%,新增網商2420人,新增網店2921家。如今睢寧淘寶鎮、淘寶村數量均居全省第一,榮獲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等稱號。
(五)城鎮化率持續增長。睢寧縣堅持“縣當市建、鎮當縣建、村鎮一體”,累計實施城鎮建設重點工程530項,城鎮化率近50%。“五位一體”綜合整治、棚戶區改造、創建園林城市等,都讓城市功能品質不斷提升;結合市級中心鎮或管理示范鎮的創建,使鎮村開發建設不斷加快;“兩網協同”、“百村萬樹”工程、263專項行動的實施,全縣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加強。
(六)交通區位優越。睢寧地處淮海經濟區中心,是徐州市特大都市圈一城兩翼的重要一翼,位于環渤海、長三角、東隴海等三大經濟帶的交會處,具有齊備的“公路、鐵路、航空、水運” “四位一體”立體交通網絡,具有承東接西、溝通南北的獨特區位優勢。京滬高鐵緊鄰縣境,徐鹽高鐵在睢寧縣境內設兩個站點,寧徐高速公路橫貫東西、徐明高速公路已經通車,國道、省道連通城鄉。睢寧縣借助高鐵和空港優勢,形成了濟南、南京、鄭州“一小時交通圈”,北京、上海、杭州、西安“兩小時交通圈”。徐州億噸大港六大港區之一,千萬噸級內河大型港口正在加快推進,睢寧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東隴海等區域的聯系將更加便捷和緊密,物資流通和人員往來成本將大大降低。
(七)土地、金融、人力等資源優越充足
1、人力資源豐富。全縣145萬人口,有70萬勞動力,其中服裝加工、電子裝配等技術人才30余萬人,有近30萬人在長三角地區打工,每年近2萬名勞動力返鄉就業,為發展睢寧企業發展提供了新鮮活力。
2、金融資源優越。各類金融機構達34家,存款、貸款余額分別達403億元、226億元。睢寧縣農商行、農業銀行、發行、郵蓄銀行網點遍布城鄉,江蘇銀行、江陰銀行等登陸睢寧。睢寧縣作為全國“金融生態縣”和江蘇省“金融生態優秀縣”,金融資源充足活躍,擁有潤企、潤水、潤土、興企、金通等融資平臺,強化縣鎮兩級融資和擔保實體公司運作,實現全省首家非百強縣發債。睢寧縣制定實施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企業發展”“減免工業企業涉建費用”“加強工業用地管理盤活低效工業用地”等政策,設立3億元產業發展基金和5000萬元企業應急周轉資金,興企擔保、蘇科貸等融資擔保平臺每年可為企業提供擔保和融資超20億元,進一步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3、土地資源充足。睢寧縣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期評估,開展不動產統一登記、農房農宅統一登記、黃河故道流域土地適度規模整治、同一鄉鎮建設用地規劃布局調整、“多規合一”等五項國家或省級試點,40萬畝農村宅基地將釋放巨大發展空間,可滿足10年快速發展的需要。
(八)五城同創宜居宜業。睢寧縣開展“五城同創”,先后建設新體育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一大批功能性項目,城區路網不斷完善,基本實現內部成網、外部成環、方便快捷的交通體系,供排水、供電、供氣、通信等網絡實現全覆蓋。 縣城建成區已達30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突破30萬,城市基礎設施配套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城區人均綠地面積超過12平方米,全縣森林覆蓋率達37.8%,成功創成省級“生態縣”和“園林城市”。
二、睢寧縣定位中等商貿城市的對策
中等商貿城市是指城市具有一定區域范圍內的商業和貿易中心。在打造中等商貿城市的戰略引領下,要根據睢寧縣縣情特點,準確把握中等商貿城市的功能和定位,合理規劃產業格局,加快配套跟進,最大化地體現商貿中心的輻射能級及其經濟帶動能力。
(一)定位要準確。明確功能定位是加快城市建設的核心要求。從睢寧發展現狀來看,“中等商貿城市”應作為現階段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核心引擎,成為睢寧縣在參與黃淮海經濟區競爭的主導性功能定位,也是與其它周邊縣市相區別的特色“標簽”。其中,“商貿”是核心。就是我們打造中等商貿城市應以商貿服務為主線,帶動全縣經濟發展。
當然這里的商貿應是大商貿、泛商貿,既包括批發零售、商務會展等商貿內核型產業,也包括金融物流、產業園區、現代農業、旅游休閑等與之高度關聯的商貿外延型產業,同時也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線上線下同步發展。大批發、大貿易、大流通、大旅游、大物流、互聯網+于一體,多業態、多功能、多層次融合的商業城市。睢寧地處淮海經濟區中心,是徐州市特大都市圈一城兩翼的重要一翼,一直以來,睢寧以打造宜居宜業、最美新睢寧為目標,大力實施城建重點工程,建設城市綜合體和一站式購物中心,快速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升級。目前,一批業態新穎的大賣場、頗負盛名的餐飲娛樂品牌紛紛落戶,龍頭商家、特色市場等開始營業,睢寧正依托現代服務業平臺逐步提升城市文化內涵、提高吸引力和競爭力。
(二)規劃要科學。科學規劃是推進城市發展的重要前提,要優化城市規劃。始終堅持“多中心、均等化”“緊湊與開敞結合”的原則,科學合理編排老城區改造及城南片區、高鐵商務區等項目規劃。要圍繞1個主城區、5個重點鎮、10個示范鎮以及232個集中居住區的整體空間布局,加快引導城市空間由外延擴張為主,向內涵提升和外延合理拓展并重轉變。
要堅持謀定而后動,把中等商貿城市的規劃作為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時間、集中力量、盡快制訂。積極對接徐州城市總體規劃,自覺置身于全市“三個定位、四個中心”“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和1個中心城市、5個縣級中等城市、30個中心鎮、30個重點鎮、130個新型社區。新型城鎮體系中去謀劃。要發揮睢寧地處全省“1+3”區域功能布局交界處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加強與生態經濟區、淮海經濟區相關城市的聯動,在區域整體發展中尋覓良機。
在制定規劃時,要堅持以人為本、適度超前,立足于城市的長遠綜合發展。準確把握城鄉人口結構、勞動力就業結構變化趨勢,綜合考慮經濟發展、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和鄉村空間等要素,高水平完善鎮村規劃,為睢寧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要統籌小城市、特色小鎮、新型社區創建步伐,重點做好9個重點中心村(原撤并鄉)發展規劃,補齊欠賬短板、抓好提檔升級,增強鄉村發展活力。
充分考慮全縣及周邊地區消費水平、市場需求,合理確定綜合市場、專業市場、商業網點的數量、規模、檔次和業態,注重商業布局與人口分布、消費需求、道路交通、文化景觀、環境保護等相協調,與相關產業的發展相配合。比如大中型商業市場可以集中布局于縣城中心商業區,以提升縣城商業形象,小商店按需布局于居民社區,適應多層次和多樣化的消費、服務需求。要堅持城鄉統籌、互動發展,既重視高標準建設發展縣城商圈,也兼顧集鎮商業網點的升級改造,大力發展商業綜合體、專業市場、主題商場、社區商業等商貿業態,推進金甌商業步行街、恒隆廣場等商貿項目建設,招引一批商業連鎖企業和國內外一線品牌。專業商貿市場建設以及大型零售網點和物流配送中心,增強城鎮的商貿聚合輻射功能,形成區域特色與優勢。突出園區工業經濟主陣地,加快構建中、東、西三大工業板塊。中部板塊突出“一區兩園”,全力支持縣經濟開發區三年爭創國家級開發區、寧江工業園兩年創建省級高新區、八里機電物流園轉型升級,重點發展紡織服裝、白色家電、皮革皮具和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東部板塊重點發展電商家具產業,加快沙集、凌城電商創業園和高作、邱集等特色電商集聚區建設。西部板塊重點發展航空工業、航空物流、進出口加工等特色產業,加快推進圓通速遞蘇北總部、太古飛機維修機庫、金宇航空維修培訓等項目落地建設,推動空港經濟開發區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打造淮海經濟區航空開放第一窗口。
實施制造企業裝備升級、互聯網化提升“兩大計劃”,鼓勵引導企業通過技改升級、智慧融合、品牌提升、經營創新等方式加快轉型升級,推動優勢產業向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兩端延伸,主動對接徐州“一中心”建設。
(三)配套要跟進。要借助已基本成型的立體交通體系和產業發展規模,趁熱打鐵,加快各項配套設施建設。堅持問題導向,按照“缺什么、補什么”要求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建設安全高效便利的生活服務體系。
要突出城鎮化的雙向帶動作用,統籌新老城區、集鎮及鄉村建設,進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有序引導農村人口資源和各類要素向縣城、集鎮集中。結合園區“二次創業”,注重運用現代技術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積極推動紡織服裝、白色家電、生物醫藥等產業齊頭并進、升級壯大,加快聚集城市人氣,為區域經濟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要抓住“旅商互動”這個關鍵增長點,大力實施“強鎮強村計劃”,加快鎮工業園區和村標準廠房建設,著力培育勞動密集型和生態環保型產業,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鎮村發展做強板塊支撐。推進集中居住區建設,大力發展自然旅游資源差異化和創意旅游開發項目,有序推進文化旅游業融合發展,深入挖掘下邳、古黃河等文化資源,啟動房灣濕地—蛟龍山省級旅游度假區、下邳古城、岠山景區等項目規劃建設,以此為睢寧縣打造中等商貿城市提供充足的人流、客流支撐。
要積攢項目的增長后勁,力爭多上項目、上好項目,通過落實重大項目的立項、開工、投產等,不斷促進相關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睢寧要發揮歷史文化、美麗鄉村、電商經濟、工業經濟、現代農業、交通優勢,是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重要一翼,積極參與融入“消費馬車”拉動下的徐州商圈,發展統一大市場,依托曼哈頓、萬象天地、九鼎等大型商貿綜合體,以及鎮區小型商貿綜合體建設,加快商貿服務業發展步伐,不斷完善商品交易市場體系,進一步提高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水平。積極推行“互聯網+現代服務業”模式,大力發展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加快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金融、旅游、物流等新興服務,既吸引輻射又服務周邊,加快釋放輻射帶動效應,把商貿物流優勢轉化為創新創業的富民優勢,用“消費馬車”拉動“富民快車”。
(四)重點要突出。大力推動現代服務業升級,培育經濟發展增長極。積極對接徐州“一高地”建設,做優做活現代服務業,傾力打造蘇皖邊界商貿物流核心區。
一是著力拓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制造業服務化,重點發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科技服務等新業態。積極發展綜合物流、航空物流、專業市場等現代物流,加快空港貨運物流園、沙集電商物流園建設,推動德邦物流在睢設立分撥中心,提升物流服務制造業水平。培育壯大新興金融業,推動小額貸款、金融中介和融資租賃等行業創新發展,不斷健全金融服務體系。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等科技服務業,做強天虹紡織國家級研發中心、星星家電國家級工程中心等平臺。
二是著力繁榮生活性服務業。積極發展商貿、旅游、健康、養老等幸福產業,堅持以產業為本,以城市為基,推動產城深入融合發展,不斷提升城市影響力和競爭力,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提升。
三是著力發展新興服務業。培育發展商務服務、商品營銷等新興服務業,順應“互聯網+”大趨勢,推動全縣電商產業跨越發展。推進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服務平臺建設,做強本土電商平臺“愛若斯商城”;推動電子商務提檔升級,引導電商企業走品牌化經營道路,爭創省市名牌產品、著名商標;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積極發展跨境電商,進一步拓寬網銷渠道;建成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系統地職業化地培訓電商人才。
(五)城鄉一體化發展。貫徹“縣當市建、鎮當縣建、村鎮一體”理念,加快推進“智慧睢寧”建設,持續深化城管體制改革,依托大數據平臺,健全完善城管智能化綜合執法平臺,不斷推動城鄉執法科學化、規范化、人性化,全面提高城鄉管理水平。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加快形成“1+5+10+232”城鎮村布局。圍繞“公鐵水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謀劃“市縣鎮村”四級快速通道和蘇北西線貨運鐵路建設,推進農路農橋改建和鎮村公交體系建設,加快徐鹽高鐵建設步伐,啟動建設徐洪河碼頭,推動華亞航空短途航線開通,真正構建起“內暢外聯”的城市綜合交通系統。推動城市向北發展,積極構建“兩心、三區、四軸”城市格局。堅持產城融合,推動小城鎮多元特色發展。要大力實施鎮區改造計劃,提高5個中心鎮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建設標準,加快雙溝產城融合現代小城市建設,推進沙集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挖掘李集、古邳、凌城特色資源,建設歷史文化古鎮、邊界商貿重鎮,爭創省級特色小鎮。科學規劃建設美麗、宜居、文化、生態的新型農民集中居住區。
三、睢寧定位中等商貿城市幾點建議
(一)要目標明確。要始終圍繞“提升全面小康,建設美麗睢寧”目標定位,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把睢寧科學打造成中等商貿城市。
(二)要統一思想。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全縣上下思想統一、步調一致,全面提振精氣神,連民心、揚正氣、聚合力,打好富民主攻仗,瞄準中等商貿城市目標定位,睢寧各項事業一定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做強板塊支撐。
(三)要統攬全局。在縣級層面,中等商貿城市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門檻多,情況復雜,加強組織領導至關重要。可成立全縣打造中等商貿城市領導小組,具體負責中等商貿城市的戰略謀劃、部門協調、決策實施,聚焦創業群體,建好創業平臺,加大創業支撐;成立涵蓋農工商、產學研、協會等各界專家咨詢委員會,提供有關決策建議、科學發展路徑和參考意見,補短板、促轉型、創一流;明確打造中等商貿城市的牽頭單位,確保具體工作有人管、有人抓,職責明確,獎懲嚴明。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都要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領導合力抓,消除阻礙一切框框和束縛,打破制約發展的一切障礙和阻力,高位推動,強勢推進,及時研究解決事關中等商貿城市建設的重難點問題,在全縣形成大事大抓的強勁態勢,塑造新時期睢寧城市精神。
總之,睢寧定位中等商貿城市在實現產業振興、提升城市品質、推進生態文明、加快富民增收等方面找到現實有效的路徑,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增長極、打造蘇皖邊界商貿物流核心區、爭當蘇北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強、富、美、高”新睢寧一定會露出了現實模樣。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