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前副主任、昆侖策研究院副院長王在希表示,從臺灣政黨輪替、藍綠實力消長、以及臺灣的民情民意來看,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正在逐漸喪失;實現統一目前要確定一個具體時間表較困難,但必須要有急迫感;兩岸統一的模式未必是和統或武統二元法,“北平模式”,或是先簽署分階段走向統一的協議,也是種解決辦法。
國臺辦前副主任王在希近日接受《旺報》專訪談論兩岸統一的問題。他認為,臺灣問題的歷史形成有其復雜性,要解決有其艱巨性,因此實現統一具有長期性。一方面大陸要努力做工作促進統一,另一方面,也要有一定耐心,目前要確定一個具體、明確的統一時間表有困難,但對兩岸統一必須要有緊迫感。
在專訪中,王在希稱,從臺灣政黨輪替、藍綠實力消長、以及臺灣的民情民意來看,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正在“逐漸喪失”;實現統一目前要確定一個具體時間表比較困難,但必須要有急迫感;兩岸統一的模式未必是“和統”或“武統”二元法,“北平模式”,或是先簽署分階段走向統一的協議,也是一種解決辦法。
吁蔡英文“臺獨”懸崖勒馬
王在希又認為,蔡英文當局推動的“去中國化”舉措,都是在為“臺獨”做鋪墊,“希望她懸崖勒馬,這條路絕對走不通,對臺灣同胞來說是災難性的”,盡管目前蔡英文尚未直接觸碰“法理臺獨”的底線,不過王在希強調,《反分裂國家法》明訂了三個條件,他相信大陸會有認定的標準。
上述三個啟動條件之一是,“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得采取非和平方式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王在希表示,臺灣第三次政黨輪替后,藍綠不再勢均力敵,國民黨已難以有效制衡民進黨,他認為,臺灣的民意也在往不利統一的方向發展。和平統一的可能性雖不至于像部分學者認為“已完全喪失”,但確實在“逐漸喪失”。
長期拖下去13億大陸人民不接受
王在希表示,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難以回避,臺灣不如務實面對,反可爭取主動。他認為臺灣問題歷史形成已經68年,總不可能拖到100年,長期拖下去大陸13億同胞的民意也不能接受。至于如何解決,他認為可以分階段統一,只要雙方能達成共識,通過協商談判,先簽署一個分階段走向統一的協議,也是一種解決辦法。
在統一模式問題上,王在希表示大陸希望“和統”,但也不能排除“武統”,也可能有兵臨城下“以戰迫和”的“北平模式”,能否實現和平統一不完全取決于大陸,還需要臺灣方面的配合,“和平雖不一定能夠實現統一,但統一了一定能實現兩岸和平”。
來源:環球網
臺當局防務部門8月31日將一份名為“2017年中共軍力報告書”的文件遞交至“立法院”,在這份報告中,臺軍方首次公布大陸航母“遼寧號”跨海區域航訓航線圖,圖中顯示,“遼寧號”在2016年年底首次進行繞臺航訓時經臺灣東南海域時,曾一度進入臺灣地區所謂的“防空識別區”(ADIZ)內。臺防務部門并認為,“大陸航空母艦戰斗群悄然成形,具備有限度的遠海能力。”
除了前面提到的遠海能力外,臺“國防部”評估解放軍還有另外五大能力。
一是解放軍聯合情報監偵能力已覆蓋“第二島鏈”以西全境,足以支持區域內各項軍事行動,繼續朝全球偵察方向積極發展;
二是火箭軍打擊能力,大陸部署的中(短)程戰術彈道及巡航導彈射程覆蓋臺灣本島全境,并研制遠程反艦彈道導彈及部署,強化武力犯臺及抗擊外軍的能力;
三是空中整體作戰能力,新式戰機及遠程轟炸機常態跨越“第一島鏈”,直接威懾美國在亞太的駐軍,如爭議持續惡化,不排除發生局部沖突的可能;
四是地面整體作戰能力,目前已具備“奪臺外島、離島”的三棲登陸作戰能力;
五是戰略支援能力,具備在亞太地區全時監偵、對臺灣電磁參數等的情報搜集、阻斷與干擾電子軟硬殺能力。
臺防務部門在今年的報告中也自2015年后再次提出了“整體評估共軍犯臺可能時機”,其中包括七種情況,分別是:
1、“臺灣宣布獨立”
2、“臺灣明確朝向獨立”
3、“臺灣內部動蕩不安”
4、“臺灣獲得核子武器”
5、“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對話的延遲”
6、“外國勢力介入臺灣島內事務”
7、“外國兵力進駐臺灣”
報告書還聲稱,近年來大陸萬噸級公務船舶依舊藉執法和科研之名,常態在臺灣周邊海域及重要航道活動,配合海軍情報艦船進行臺海戰場情搜,東部戰區持續從事針對性兩棲聯合登陸作戰演練,海空兵力頻赴東海警戒巡邏及南海戰斗巡航,繼去年航空母艦編隊及海空機艦數度繞行臺灣本島周邊,2017年7月空軍轟六型機首度赴臺海當面從事戰斗巡航,凸顯“大陸對臺灣的武嚇已不再隱晦”,透過“經由例外、塑造慣例、形成常態”模式,藉常態軍事威懾,對臺灣形成“戰略包圍”的態勢。
而針對解放軍航空母艦跨越島鏈的部分,臺防衛部門稱,遼寧號航艦2016年底經由北海、東海并首次跨越“第一島鏈”,循巴士海峽駛入南海,期間從事艦船及艦載戰斗機組合訓練,展現基本防空及對艦作戰能力;另外在今年7月的兩次經由臺海,則是以逼近“海峽中線”航行,臺防務部門認為,近來解放軍戰機及航艦編隊常態性繞行臺灣本島,展示對臺灣的軍事威嚇實力。
臺防務部門公布的“遼寧號”跨海區訓練圖。
對于大陸對臺的可能行動,臺防務部門片面認為,大陸可能會采取“損小、效高、快打、速決”的用兵理念,稱解放軍可能行動包括聯合軍事威懾,運用心理作戰模式,采取提高軍事活動強度、調整兵力布局,包括前進部署、實兵演習、火力示警或軍事艦船藉自由航行及無害通過之名于臺灣本島海里毗鄰區內巡弋等。
有分析認為,從臺灣近幾年的大陸軍力報告可以看出,島內對大陸的軍事憂慮與日俱增。在2013年的報告中,臺“國防部”稱,大陸在兩棲正規運輸裝備還不足的情況下,尚未具備全面進犯臺灣的作戰能力,現階段對臺灣采取軍事威懾、火力打擊和封鎖作戰的可能性較大;但解放軍未來在具備奪占臺灣能力或情勢迫切需要時,不排除展開三棲“進犯”,直接攻下臺灣。
進入2014年后,由于臺媒報道解放軍偵察機“硬闖”臺“防空識別區”引發島內集體憂慮,臺防務部門2014公布的“中共軍力報告書”也稱,大陸已具備奪占臺灣近岸島嶼的能力,未來若情勢需要,可運用巡航導彈、短程彈道導彈癱瘓臺軍防衛能力,并采取“三棲作戰”直接攻奪臺灣,力求在第三方介入前速戰速決。
而2015年3月,大陸再度提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言論,加上當年大陸中央電視臺報道解放軍“朱日和”系列演習將臺“總統府”列入作戰假想目標,臺防務部門在報告中稱,“彰顯中共仍將臺灣列為軍事準備首要目標,未來對我軍事威脅必將日益嚴峻”。
這兩年臺灣在評估兩岸軍力時總是有一種迷之自信。實際上,兩岸軍事力量對比在進入21世紀之后已經逐漸拉開差距,僅僅從空軍力量上講,從當年數量不多的蘇-27面對三位數的三代機隊的情況,已經變成解放軍四位數三代機隊面對國軍老舊的三代機隊。更不用說海軍力量的建設已經達到天差地別的程度。
更何況臺海軍事問題的核心早就已經是中美在西太平洋軍事力量的對抗,而非臺灣地區本身軍事實力可以左右的。這樣的迷之自信只能徒增笑耳。
針對“武統”議題,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曾表示,我們其實已經多次作了明確的闡述,我們將繼續貫徹執行中央對臺大政方針,將繼續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我們將盡最大努力,以最大的誠意去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是我們也絕不允許“臺獨”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對于臺灣一些媒體分析認為,解放軍戰機繞臺飛行的次數不斷增加是為了攻打臺灣作準備。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回應稱,這些軍機訓練是空軍的例行性訓練活動。
(來源:昆侖策網綜合編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海風觀察:“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不僅不能舍棄,而且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堅持和加強
2017-06-05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