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0日-星期日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武漢3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耿學清)】“我快一個月沒看到太陽了。”今天16時許,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一位躺在病床上的87歲的新冠肺炎重癥病人對醫生說。
“要不要看一會兒?”27歲的上海中山醫院醫生劉凱問。老人點點頭。
年齡相差60歲的醫生和病人在重癥病區住院樓前,一起靜靜“曬”了一會兒夕陽。這個畫面,被陪檢員甘俊超拍了下來。這張照片被發到微信朋友圈后,打動了很多一線醫務人員——很多人來到武漢后忙于救死扶傷,都很久沒有看過太陽了。
“(看到照片)我們許多人都流淚了。”武大人民醫院院長助理熊勇說,“我們致敬逆行的白衣戰士,也致敬同病毒頑強抗爭的生命。”
劉凱2014年畢業于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隨后進入上海中山醫院。2月7日,他所在的醫療隊接管了武大人民醫院東院區5號樓第20重癥病區。他告訴記者,這位病人是一位小提琴手,2月9日入院,起初精神不振,呼吸狀態也很不好,經過一系列治療和支持手段,精神狀態和生理狀態都有很大改變,“前段時間還給醫護人員唱歌”。
今天,劉凱和同事推著老人去做肺部CT,結果顯示病情好轉很多,“但還需要繼續戰斗”。
這些天,劉凱看到大部分病人在逐漸好轉,新收的病人沒有以前那么多了,病情也不像他們剛接手病區的時候那么嚴重了,這讓他對大家戰勝病毒“很有信心”。
談到那張自己被拍攝的照片,他說:“我們作為外來支援的醫生,一直也都得在病房或者是自己的酒店里面待著,好不容易我們兩個都有機會一起去看這個陽光。蠻好,蠻有意思的。”他還說,自己當時推著老人出去看太陽,有一種“蠻有希望,一起攜手共進的感覺”。
轉:我看這幅照片并不動容,原因不在于它是擺或抓,而是攝影的形象語言并不清晰,全依文字解說。當然,兩人同時伸出手指更是弄巧成拙,似乎我們聽到了有畫外音在要求“指一下!”因為通常人們看夕陽,是用眼而不是用手,除非那里恰巧有一行大雁上青天!我昨天還看到幾十張主題是這次抗疫的美術作品,說實在的,好作品寥寥,不少恰似黑板報、宣傳畫。不說畫風技巧,就是感受不到畫家應該表現出的獨有的觸動人心的情節和細節。還不如前幾天看的那副油畫《家.國悲慟》,它讓人悲從畫中來,成功的是它取材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但也有硬傷,就是女孩身旁的兩張父母親的遺像,太大,它放大了畫家的刻意。倒不如孩子手上捏著父母的兩張小照片,照片不必清晰,大概讓讀者感覺出那是她爸媽就行了。我們一些搞攝影的搞美術的,總擔心別人看不懂自己的作品,總犯畫蛇添足的毛病。為什么不想想,當別人看不懂時,毛病不在別人,而正是出在你自己身上。作家方方日記影響那么大,真不在于她寫作技巧,是她把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感受誠實地告訴了讀者。這,太值得我們深思了!
我看見了,禁不住立即評論:我不贊成你轉發的一位攝影前輩的評論。這張照片并不是作為攝影作品去參加評獎,而只是抗疫中在醫院真實發生的一個場景。“散黃”的太陽并不美,拍攝者也不專業,只是陪檢員的手機。被指責的手指有可能是擺拍,也可能是病人和志愿者真的在指著太陽說些什么。關鍵是文章和照片的內容讓人感動,不知道這位攝影專家為什么要苛求非議?正如方方的日記,貌似真實的故事,卻都帶上她陰暗的感受,不把一絲陽光帶給讀者,這種情緒卻得到吹捧,這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雷鳴電亮:人算不如天算,“疫情”發展促世界變革,讓美國傻眼!
2020-03-05韓國伊朗單日新增近千人,再有8國報告首例感染,全球疫情繼續蔓延
2020-03-04韓國破4千、意大利破2千……多國確診人數大幅攀升,中國以外至少64國出現疫情
2020-03-03?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