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安全戰略 > 閱讀信息
方興東:警惕美國對華科技戰的新動向
點擊:10322  作者:方興東    來源:環球時報  發布時間:2020-03-07 09:15:38

 

 

 

       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的阻擊已經一年多了,但就效果來看顯然沒有如愿以償。現在它來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是繼續變本加厲還是偃旗息鼓?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入觀察。

從最近幾個月的新動向看,美國政府開始權衡利弊,改面為點以求精準制導。一年多下來,美方針對華為的斬首行動失敗,同時也發現全面脫鉤弊大于利。因此考慮利益、成效最大化和損失最小化,不再輕易擴大戰線而是聚焦關鍵,單點突破。這個算盤不能說不高明。

具體在高科技領域,就是在產業的基礎層面聚焦三個點:一是人才層面,通過控告和抓捕與中國合作的學者,進一步阻斷學術界與中國的合作,不惜摧毀全球學術共同體開放、共享的基本價值觀。二是資本層面,造成對中國風險投資斷崖式下滑,對支持新創企業的資本進行釜底抽薪,大概是過去一年美國科技戰最成功的地方。三是產業基礎,那就是聚焦現代工業和整個數字時代的基礎——半導體產業。標志就是重新激活冷戰時期的武器《瓦森納協定》,這是一個通過擴大禁運清單,尤其增加計算光刻軟件和大硅片技術,進一步加強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升級的國際聯盟。

除了三大基礎層面越來越精準的卡脖子,美方同時繼續瞄準兩個制高點,那就是圍繞5GAI不擇手段地封殺圍堵。尤其針對華為。如果說美國科技戰有一個最重要的中心,那就是針對華為。過去一年,最大的意外就是美國祭出其最具殺傷力的招數——實體清單,卻沒能如愿對華為一劍封喉。對華為5G展開全球游說也基本失敗,反而進一步激發了華為的斗志,2019年實現收入增長近20%

最近,美方針對華為繼續變本加厲,謀劃一系列舉措。一方面華為對美國政府違憲的控告被駁回,另一方面美國司法部搜羅過去20年針對華為的知識產權糾紛,對華為新增刑事調查指控。228日,繼國會眾議院之后,美參議院也通過了《安全和可信通信網絡法》,撥款10億美元更換華為中興設備,想將華為在美國最后的邊緣市場也趕盡殺絕。當然,最大的狠招是計劃將出口管制的美國技術比例從25%下調到10%,以全力阻斷美國之外的企業、尤其臺積電等對華為的供貨。

利益始終是衡量美國對華戰略的根本標準之一。美國對華科技戰根本的戰略調整就是放棄全面戰爭。一方面,美國政府知道自己難以輕易獲勝,更重要的是,這種做法不僅僅是雙刃劍正如美國總統特朗普推特所說:我們可不想成為做不成生意的人,眼巴巴地看著訂單被別國拿走。”“美國不能,也不會成為一個老拿國家安全做借口而把生意攪黃的國家,否則美國公司為保持其競爭力最終將被迫撤離這個國家。美方顯然是在擔心:去全球化有可能變成去美國化。美國如果繼續不擇手段,那它不但可能失去中國這個全球最重要的市場,而且中國之外的國際市場也會形成去美國化效應,包括美國的盟友歐洲,對美國的戒心也會進一步高漲。

不能不說美國的戰略能力高超,舉措也很有力。但是,這場戰爭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它必然的結果和命運。這是全球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史上,以政治干預市場最嚴重的事件,失道寡助是它的宿命。這種做法不僅影響著中國高科技發展,對全球產業鏈,甚至對美國高科技產生的破壞性也不容低估。總之,美國對華科技戰開始進入膠著狀態,也開始進入更險惡的階段。我們更要在戰略上嚴陣以待。

最重要的當然是深入關注和研究美國的戰略,洞察它的意圖和舉措,走出被動,注重應對的有效性。

首先,實力是硬道理。外在壓力依然是倒逼我們改革和發展的動力。進一步加強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是讓美國阻擊戰略失效以致最終放棄的最佳辦法。放棄幻想,讓自主創新真正成為國家堅定不移的最高戰略意志。這不是為了走向封閉,而是只有通過瓦解美國高科技的獨家壟斷地位,才能真正為中國和全球高科技贏得一個開放合作、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

其次,借助中國市場和現有產業鏈優勢,樹立積極防御戰略,尤其盡快建立和完善對等制約的制度體系,形成基本的威懾力。比如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等反制裁措施,通過讓制裁者付出相應代價,遏制美國的輕舉妄動,增加其他國家跟美國合縱連橫的代價。

第三,必須避免華為等中國高科技公司成為美國政治迫害的犧牲品,把維護中國企業基本權益作為今后外交的重要關注點之一,形成一系列的戰略和對策。

第四,針對受破壞最大的風險投資領域,我們應拿出相應措施,持續提升對創新的支持力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建立更廣泛的國際合作局面,共同維護公平競爭、開放創新等基本的市場規則。最終,真正由開放市場形成的產業鏈才是有生命力的,真正由公平競爭驅動的科技創新會是最后的勝利者!(作者是浙江傳媒學院互聯網與社會研究院院長,全球互聯網口述歷史(OHI)發起人)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