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來,在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治中,堅持中西醫并重、中西藥并用,效果顯著。當前,面對防疫政策的調整,應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疫病的預防、治療、康復中的特色與優勢,體現出精準性、綜合性、科學性和整體性。精準性:準確應用中醫藥在長期臨床實踐中逐步發展形成的較為完善的防治疫病的理論與技術體系中醫藥防治疫病有著豐富的文獻及實踐經驗。中醫對病原的認識,不只重視生物性致病因素,同時重視人體正氣內在條件與氣候環境因素等,在防治中以調動機體防御和調節免疫的功能為主導。中醫對疫病的治療更不只是對病毒的對抗,而是針對病邪侵入人體后邪正兩方面的關系進行調節。中醫藥防疫的思路是基礎防護結合目標防護、主動防御結合環境防控、區別人群進行精準施防,可以與西醫疾控方案互為補充。中醫認知疫病的診療模式,在瘟疫流行時期,對易感人群、疑似病例或確診疫病的病人均能有效干預,體現“異病同治”。這也是中醫面對不明原因的新發傳染性疾病,能有效防治的優勢所在。在診療過程中,既要尊重中醫理論思維和臨床經驗,又要重視現代科學知識和方法。貫穿辨證施治的理念,倡導“一病一方”與“一人一方”結合,以辨病、辨證、辨癥、辨微象,進行針對性治療。以2019年新冠疫情防治以來的中醫實踐為例,對輕型、普通型肺炎患者以中醫藥治療為主,改善患者發熱、咳嗽、納差、乏力等臨床癥狀,減少向重癥發展;對重型、危重型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發揮中醫藥在退高熱、促進肺部滲出吸收、減輕肺纖維化、改善胃腸道癥狀等方面的療效,減緩或阻斷重癥向危重癥發展。對2022年奧密克戎變異株引起的發熱、咽痛、頭身痛、咳嗽等,以疏風泄熱,利咽解毒、宣肺止咳等的方藥,也收到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綜合性:充分利用中醫藥多樣化的干預手段,實現人文、實踐結合的綜合性的疫病預防與康復新發傳染病大流行容易導致社會性的心理問題。中醫的生命觀、疾病觀、防治觀的思維方式、文化認知、行為邏輯、診療用藥、臨床效果對于緩解社會恐慌情緒,增強抗擊疫情信心具有獨特的作用。要按照自然規律生活與工作,構建更加文明和諧的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自身的形神合一的健康秩序,有助于主動預防和康復。 中醫學向來重視疫病進入恢復階段,正氣未復,余邪未盡的病證階段。病后調理包括調節飲食、調適精神、調節寒熱及藥物調理等。此時應采取有效而適當的干預措施,利于促進病體盡快恢復健康。對于無明顯癥狀且已核酸轉陰的康復期患者,通過對其飲食、睡眠、二便及其他自覺癥狀,舌脈等征象的觀察,辨證而治,有助于患者的整體康復。部分患者在核酸轉陰后,恢復期仍會有咳嗽、乏力、納差、心慌、眠差、氣短等癥狀,需要進一步康復調理。部分重癥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受損狀況,需要較長的恢復期。所以中醫藥針對疫病康復期的治療技術體系,涵蓋中藥、中醫適宜技術、傳統功法等中醫技術方法都有較大的應用空間。通過給予中藥治療,運用針灸、拔罐、刮痧等中醫適宜技術,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功法,促進肺功能恢復,改善乏力、納差等癥狀,舒緩情緒,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改善臟腑氣津血的狀態。科學性:守正創新多元融合的科學支撐有利于強化中醫藥治疫特色與優勢要完善投入機制,加強中醫藥防治疫病科研平臺建設,加大聯合攻關力度。在制定針對重大傳染病的防疫政策過程中,對疾病的科學判斷與認知、廣泛征集策略咨詢意見,是十分必要且應當重視的。因此,需要完善臨床科研一體化模式,以臨床為導向,突破中醫診療關鍵技術,建立中醫臨床診療數據客觀采集分析數據庫。要發揮中醫藥技術的實踐優勢,強化臨床科研,加快新藥研發。建立疫病大數據平臺,開展循證研究,構建疫病易感早期診斷模式,形成中西醫結合疫病預防方案。開發基于古代經典名方、名老中醫方、醫療機構院內制劑等在臨床上有較好防治疫病療效的中成藥、協定處方和中藥新藥。 在強化中醫循證醫學研究的基礎上,發揮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的優勢,加強中醫藥防治流行性傳染病的研究,特別是對中醫藥防治病毒性疾病的研究。要開展衛生經濟學評價研究,為長期新冠救治的醫保付費提供測算依據。 要強調醫工結合,以現代科技助力中醫在處置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中的服務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我們要結合實際,突破“望聞問切”四診局限性,加強中醫遠程診斷裝備的研制,包括舌像采集儀、脈象儀、中醫診斷機器人等。由中醫根據遠程獲取的圖像及翔實數據,并借助智能化、標準化中醫辨證系統,迅速開出診斷及處置方案。運用現代影像技術如CT檢查等,延伸傳統望聞問切的方法。整體性:建立健全中西醫結合的公共衛生服務模式,實現中醫藥全過程、多層次參與全社會的公共衛生服務積極探索并實踐中西醫協同的公共衛生服務模式,推進中醫藥預防標準化建設,把中醫經典防治疾病的技術方法融入現代疾病預防體系的標準、指標、制度和流程。全面提高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防治能力和水平,增加中醫藥防治疫病服務供給。在重癥新冠患者救治方面要堅持中西醫并重,提升防治效能,優勢互補。 結合中醫藥防治疫病的歷史經驗,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自我保護,積極接種疫苗,主動學習中醫藥健康保健方法。組織中醫藥專家學者結合新冠防治的中西醫最新研究成果,面向全國民眾開展防疫主題科普活動。重視防疫心理健康,開展中醫藥特色的心理援助工作,增強公眾的危機應對能力。對于學校、醫院、機關單位等人員密集型場所的人員,從防護、飲食、起居、運動等多方面進行指導干預,可有針對性地發放中藥預防湯劑或顆粒劑,包括中醫藥的外治法,如中藥香囊、中藥熏蒸等,提高整體抗病能力。
(作者谷曉紅系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分會主任委員 ;來源:原載“《光明日報》2023年1月14日7版”,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