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鄭永年:美團清真事件與民族公共政策
點擊:  作者:鄭永年    來源:正角評論  發布時間:2017-08-03 11:46:01

 

      【編者按】:

7月中旬,知名外賣平臺美團網在其APP上開設“清真”頻道、并且推出“清真大眾食品雙箱盛放”宣傳策略,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盡管美團在官方微博上對上述舉措進行了澄清,但網友對清真食品和民族特權的爭議依然持續。

梳理最近幾年的網絡輿情,不難發現,輿論對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群體的爭論呈現出越發激烈的趨勢。

針對此次美團清真事件,正角評論專訪了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教授,讓他談談表象背后更為深層次的民族政策問題。

正角評論:最近網上出現了一個事件,美團作為國內知名的外賣APP,開設了一個清真頻道,把穆斯林和漢族分開對待,于是引起網友普遍憤怒,認為這種行為是搞種族特權,是對普通用戶的歧視。同時,還有另外一種聲音,認為這是公司的自由,只要不違法,公司為了盈利,可以這樣干。部分人表示支持美團,很多人則直接卸載美團APP。最后迫于壓力,美團停止了這一政策。您怎么看待這個現象?

鄭永年:看問題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從公司的角度來說,這樣做可能有利于盈利。從顧客的角度來說,因為專門優待穆斯林,一些人自然感到不公平。作為一個學者來說,我則想從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的角度來談談。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兩種觀點都有點太極端。

從公司的角度來說,如果為了盈利,以市場的名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這也不可取。公司是社會的一部分,需要承擔社會責任。在多民族國家,宗教問題也是企業的一部分。即使在西方典型的市場經濟里面,企業也不能為所欲為,而是在各種行業規范和法律框架下運作。公司的發展必然要考慮它的盈利模式,這一點無可厚非,不過,企業同時也必須綜合考慮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顧客利益。以犧牲社會利益,國家利益,或顧客利益來獲得盈利的公司,從長遠上看必然不可持續。

從社會健康發展的角度來說,如果把漢族人、穆斯林、或者西藏人,在商業模式上完全隔離開來,把各個民族做成獨立系統,是不妥的做法。因為這樣做的話,從長遠來看,肯定會對社會政治生態產生負面影響。人們要考慮整體社會生態的健康。

穆斯林專用車,據傳用于殯儀服務。

穆斯林作為一個群體,當然有自己的權利,尋找有利于自己的服務。不過,對不同民族提供的服務需要建立在統一模式之下的區別對待。如果完全獨立,以后會產生社會問題。

在西方的自由民主社會,民族團體搞什么都可以,例如穆斯林可以有自己的政黨、公民社會、社團、社區,商業組織等等,它們都是獨立于其他社會群體的。這表面上很自由,但是現在就出現了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穆斯林和主流社會互相不搭界,于是出現了激進主義,這是因為在互相獨立的情況下,互相不了解,不認識,感覺不能生活在一起。也就是說,在社會群體分割的情況下,各個群體很難形成一個有機社會。

一個相反的例子是新加坡。

新加坡不允許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呆在一個社區、成立自己的政黨。新加坡這樣做,在西方看來是剝奪了各民族的自由,但這個政策恰恰是為了整個社會,實現社會公平,為了公眾利益。在西方民主社會,假如你要把馬來人、印度人送入國會,就有兩個辦法:各民族成立自己的政黨,選自己的人;或者各民族發展自己的社區(選區),選自己的人;而這樣做會產生分離的現象和激進化。

所以,新加坡不允許這樣做。新加坡為此發明了集選區制度,46名候選人(2011年新加坡大選)必須搭檔參選(最初只需要三名候選人),而且其中1人必須是少數族裔(馬來、印度或亞歐混血族)代表。選民不能選舉單一的候選人,而只能選舉一組候選人。因為有了集選區制度,新加坡把華人、馬來人、印度人放在一起,這就產生一個大家的公共空間,沒有分別對待。這是一個偉大的政治發明。

其實,公司也是一樣,公司畢竟是社會的一部分。

在多民族國家,成立一個純穆斯林或純漢人的公司的方法并不可取。從經濟利潤的角度來說,這樣做可能有理性的考慮,但是對社會整體的整合會產生很多負面的效應。如果把西方模式和新加坡模式相比較的話,我是比較主張新加坡模式的。

中國的現狀就是把少數民族作為一個獨立的部分,方方面面都有特殊的政策,這樣做基本上不是很成功。中國有民族大學,大部分學生都是少數民族,漢族人很少。結果,北大清華等大學不重視少數民族歷史,甚至不去學少數民族的歷史,少數民族不學漢族的歷史。結果所產生的認同就有問題,甚至會出現“民族獨立”的認同。再加上法律上也不是平等的,也是照顧少數民族的。

少數民族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很重要,也這沒有關系,但是在公共領域要一律平等,法律面前要人人平等,不能以民族來區分。公司即使是私人的,但也是一樣要考慮社會利益,公司也是社會的一部分。人們不能為了一個群體而去忽略另一個群體,而應當平等,這樣才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平等。

穆斯林病房,配有禮拜房。

正角評論:所以說,美團的做法其實是可以再考量的,因為這種做法有可能在社會上促進分裂,而不是社會的融合;就算目前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他們不能這么做,這種行為也是社會公共政策應該限制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是,我們通過輿情系統觀察到,其實很多在網上反對美團最激烈的人,大都生活在東南沿海。他們生活的地區,恰恰是全國穆斯林人口比例最低的地方。他們在生活中接觸穆斯林不多,極有可能完全是從互聯網上建立的對穆斯林的印象。

鄭永年:這就是國家非常麻煩的地方。新疆、西藏至少從清朝以來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但人們真的了解穆斯林嗎?實際上,一開始就應當實行民族融合的政策,而我們的很多政策方面導致了相反的結果。基本上,在法律、制度和政策等層面對少數民族是區別對待的。

我們一直喊著民族融合、大團結,但是我們的很多機制是造成分化的。所以現在造成的后果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穆斯林長得什么樣,有沒有去新疆生活過,有沒有去西藏生活過?很多人只能通過網絡來接觸到這些信息,然后很容易情緒化。同樣的道理,穆斯林了解漢族人嗎?一樣不了解。不用說是他們之間以兄弟相待了,現在一些極端分子甚至把對方視為“敵人”來對待。

因此,一定要千方百計地把他們融合起來。我們是多民族國家,就應該往這個方向走。當然,這并不是說漢族人變成穆斯林,或者穆斯林變成漢族人,而是說大家要互相理解、接受、認同和包容。現在這樣的狀態不利于互相理解,所以大家就產生這樣那樣的激進言論。

正角評論:有一種樂觀的觀點認為,真正的極端穆斯林,其實是少數。目前大部分地處中國西北的溫和穆斯林人群,會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融合進整個社會。因為經濟發展意味著社會的進一步的分工與配合;社會的分工與配合,就會極大的促進交流融合。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就是因為這些地區經濟發展的好,所以融入的很好。我們是否可以這么樂觀呢?

鄭永年:這種可能性是存在著的,但不能過分樂觀。今天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在激進化。激進化當然有不同的原因,但這個趨勢不可忽視。在東南亞,傳統上的穆斯林趨于溫和。

很長時間里,本地和西方學者把東南亞的穆斯林視為是穆斯林現代化的典范。但近年來,即使東南亞的穆斯林也在激進化,并且是自我激進化。更不用說是中東地區的穆斯林了。歐洲發達國家的穆斯林也是一個例子。歐洲現在穆斯林激進分子制造的恐怖主義事件不斷。你不能認為經濟發展了,民族之間就會融合了。歐洲的經濟發展水平很高,這些二代或者三代的穆斯林也和白人一樣生活在福利制度里面,他們理應感到滿足了。但事實上是相反的。他們對歐洲白人社會的不滿度越來越高。因為融合不到歐洲主流社會,他們就搞激進行動。

事實上,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很多方面反而會促進激進化。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表面人們有更好的條件接受教育。但如果所接受的教育出現問題,那么少數民族對自身民族的認同就高,高認同度就會促進種族民族主義的崛起。同時,經濟發展過程中還會產生收入不平等、社會分化等現象,這些當然是傳統上的“階級”問題。

不過,但多民族國家,這些“階級”問題很容易演變成為民族問題。就業也是一個問題。無論在那個國家,隨著經濟發展,少數民族往往轉向保護自己的語言,因為語言是一種重要的民族認同。保護語言不僅應當,也沒有問題。但問題在于,人們往往激進化,即拒絕學習多數民族的語言。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少數民族群體就在就業上處于不利地位。

實際上,所有這些問題在中國都存在著,也在深刻影響著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如果人們等待通過單純的經濟發展來解決民族問題,那么就會犯大錯誤。

*鄭永年教授系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本文版權歸正角評論(IDzhengjiaopinlun)所有,轉載必須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驗證碼: 匿名發表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點贊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評論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