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為什么總有人質疑我們的民族英雄,他們真是在學術討論還是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以下是悟空問答網友的解答
作者 :腦洞大開的歷史
軍史專家 軍事歷史專業博士
我先講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真實,與“狼牙山五壯士”有關,從個案的角度說一說,相信大家看了會有啟發。
2015年臨近春節時,接到《軍營文化天地》的約稿,寫一篇為“狼牙山五壯士”正名的文章,要得很急。為了不耽誤過年,我利用年前最后一周,啥也沒干,專心一意寫這篇文章,共8000多字。《軍營文化天地》的主編很有名,叫余戈,他那里通過了,我也準備過年了。哪知,雜志社突然通知:文章不能用,理由是“有高級黑”之嫌。估計大家想知道是誰說的這個話,我不好明講,只能說他是余戈的上級,剛上任不久,比較謹慎。最后,余戈也沒辦法,但他恨厚道,雖然文章沒用,稿費缺照給。但寫了也不能浪費,我就給了《解放軍報》,用了,而且反響很好,題目叫做《鐵證:“狼牙山五壯士”的真實細節無可置疑——清明祭英烈,有一種緬懷叫守護》。巧的是,文章在清明節發出來,別具意義。
說了背后的故事,再來說“狼牙山五壯士的”本身。對“五壯士”的質疑,最出名的是已經被封禁的某“春秋”雜志。其實,在這之前,早就有了——90年代初。而且,質疑“五壯士”的媒體讓人大跌眼鏡——竟是武漢的《長江日報》(1994年7月9日),還是頭版。文章題目是《五人重于泰山,一人輕于鴻毛——當年狼牙山有六人》,作者叫孟憲良。該文說當時其實還有第6人叫吳希順,是班副,投降未遂,被日本人用刺刀捅死。此文一出,引起轟動。其實,這種說法來源于一出叫做《五大勇士》的話劇,該劇借鑒蘇聯話劇用叛徒烘托英雄的表現手法,把“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搬上舞臺時,加工出一個叛徒,不料竟至謬誤流傳。當時,五壯士還有一位葛振林在世,出來進行了眼里駁斥,才逐漸平息。
1995年8月11日,廣州《羊城晚報》刊文《壯歌重唱狼牙山》,認為2名幸存者之所以大難不死,是因為他們并非“跳崖”,而是“溜崖”——順著崖壁溜下去。這種說法同樣遭到親歷者葛振林和《解放軍報》駁斥。
此后,抹黑“狼牙山五壯士”的聲音沉寂了很久,直到2005年3月21日葛振林去世,又牽出一個全國性新聞事件:上海等地將《狼牙山五壯士》一文從小學課本中“請出”,使“狼牙山五壯士”風波從報紙蔓延到教材。
之后,由于網絡的普及,對“狼牙山五壯士”的質疑從紙媒蔓延打網媒。
就在“上海小學教材事件”在全國引發軒然大波之際,海外華文媒體“不失時機”地出現一篇題為《被吹得天花亂墜的狼牙山五壯士的真相!》的帖文,稱5位壯士是魚肉鄉里的逃兵,村民于是向日軍告密來剿,并將5人騙上狼牙山絕路……對此,有網友進行了客觀評述:“這般說法,新則新矣,卻實在是沒有半點史料依據可尋,是造謠確定無疑。”但是,該帖隨后仍轉入國內論壇,博得較高點擊率。尤其是2007年7月18日,該帖出現在百度貼吧,不少網友跟帖留言,表示想進一步了解其中鮮為人知的“故事”。2011年12月14日,有人在百度貼吧“炒冷飯”,將上述帖子另擬標題《狼牙山五壯士的真相原來是這樣》,改頭換面后重新貼出。
微博興起后,成為抹黑“狼牙山五壯士”的新戰場。2013年8月20日,名為“老師袁騰飛”的微博發文,再次重復百度貼吧的說法,質疑狼牙山五壯士。博主是一個營銷賬號,并非袁騰飛本人,但借助“袁騰飛”的名氣“吸睛”,被轉發200多次。
在這200多個轉發者中,有一位“攤上大事了”。2013年8月27日零時15分,廣州網友張廣紅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在新浪微博轉發“老師袁騰飛”的這條信息。該信息又二次轉發2500多次,300多人留下評論,造成不良社會反應。兩天后,張被警方帶走,拘留7日。張曾是一家物流公司的經理,轉發這條信息,大概是覺得“新鮮”。他自承:“坦誠地說,我是一個歷史沒有學好的人,對歷史事實總是知之甚少,我說的哪一句話會違背‘歷史事實’,我還真不知道。而我又是一個愛好自由,經常嘻皮笑臉愛開玩笑的人……”
上面這些網民都是“小打小鬧”,看到一條新鮮信息就趕緊轉發,以博眼球,追求點擊率。隨后,一個抹黑“狼牙山五壯士”的“集大成者”現身了。2013年9月19日,《炎黃春秋》執行主編洪振快主動接力,在財經網公開發表《小學課本“狼牙山五壯士”多有不實之處》一文,很快被知名的共識網等新媒體轉載,影響迅速擴大。
一系列鋪墊之后,高潮終于來了。2013年11月8日,洪振快又在《炎黃春秋》刊出《“狼牙山五壯士”的細節分歧》(以下簡稱《細節》)一文,對這個英雄群體進行“挖墻腳式”質疑。洪振快“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他至少還有一個“戰友”叫張全海,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檔案學專業博士(在新浪有博客)。所以,洪振快在文章最后專門感謝了這位“戰友”幫助查找資料。
半個月后的11月23日,網民鮑狄克截取《細節》中的一個“細節”發布微博:“炎黃春秋:狼牙山五壯士曾拔過群眾的蘿卜”,并附《細節》一文鏈接。隨后,商務部研究院梅新育和《國企》雜志社研究部主任郭松民先后對此事進行評論,痛斥抹黑者,引來一場著名的官司,最終勝訴。
“狼牙山五壯士”負面信息發布者,幾乎都以“言論自由”作為質疑的擋箭牌。既然他們對西方那么熟悉那么崇拜,想必知道法治社會有一個詞叫做“名譽權”,而且法國還有一個“法蘭西退伍軍人協會”的組織,專門替被侵害名譽權的軍人維權。也就是說,“言論自由”不能無邊無界,胡說八道可能吃官司。可惜,中國目前還沒有類似法國那樣的維權組織。
是什么人在抹黑英雄,是出于什么目的?
從“狼牙山五壯士”的個案看,已經比較清晰了吧。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為什么總有人質疑我們的民族英雄,他們真是在學術討論還是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2017-08-17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