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什么盧卡奇這樣一個畢生宣稱信奉馬克思主義的學者在現實的政治活動中干的全是反共反社會主義的事兒呢?說到底,恐怕是因為此人和他的學生們均把知識分子視作高人一等,看不起勞動群眾。這種做法本身顯然是背離馬克思主義的,但卻是很多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通病。因此,一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應該相信和尊重勞動群眾,而不是以自我或者少數知識精英為中心,否則即使主觀上自認為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客觀活動上也必然是反共反社會主義的。
盧卡奇
筆者讀了侯惠勤教授《盧卡奇的<歷史與階級意識>為何為捧為馬克思主義創新的經典》一文,感慨頗多。侯教授在文中介紹了盧卡奇晚年對自己早年《歷史與階級意識》一書的自我批評與西方馬克思主義演變的情況,指出盧卡奇不是“西馬”的奠基人,《歷史與階級意識》不是理論創新的經典,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正道決非“西馬”的結論。筆者贊成侯教授的觀點,但是在這里還想補充兩個問題:一是即使是晚年盧卡奇對自己早年的思想有所反思之后,其在思想上仍然是有嚴重問題的,至于政治上的錯誤更加明顯。第二是晚年盧卡奇的弟子們組成的布達佩斯學派更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滑越遠,最終走向了公開徹底的反共反社會主義。這既是盧卡奇這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悲劇,也是不少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共同存在的問題。
應該承認,盧卡奇無論是在早年還是晚年始終自稱為馬克思主義者,而且在世界范圍內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是,一個人究竟是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恐怕不是靠一張嘴能夠說出來的,而是要看其實際行動。諸如某位地產商公知和另一位電子大亨公知也自封為共產主義者,然而這些“共產主義者”的內核究竟是什么想必也不用筆者多說。為什么西方那些資本家掌控的媒體特別喜歡吹捧盧卡奇,把盧卡奇捧成一位“偉大思想家”呢?恐怕絕不是因為盧卡奇是一位馬克思主義者,恰恰是因為盧卡奇在很大程度上背離乃至背叛了馬克思主義。這種做法在盧卡奇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里是一以貫之的,特別是在其從事政治活動的期間更是如此。
盧卡奇早年的著作除了侯惠勤教授所批評過的《歷史與階級意識》之外,最有代表性的是1928年起草的“勃魯姆綱領”。這個綱領強調資本階級的民主是普世價值,共產黨應該在不改變資產階級民主的前提下,通過議會選舉的道路建立起無產階級專政。顯然,這一綱領是徹頭徹尾的臆想,因為資本家絕不可能和平放棄自己的財產與特權,無產階級只能通過暴力奪取政權或者在暴力基礎上和平奪權,絕不可能在資本主義選舉的框架內讓資本家和平交出權力。
盧卡奇提出這種幼稚得近乎弱智的綱領,恐怕不僅僅是缺乏政治經驗,而是暴露了其渴望被資本家招安的心理。盡管這個綱領受到了當時匈牙利共產黨內廣大革命者的強烈批判,最終沒有實施。但是對后世仍然有深刻的影響。后來法共意共等很多勢力強大的西歐共產黨制定類似的綱領,經過幾十年的和平選舉,不但沒有奪取政權,反倒逐漸自己放棄了共產主義理想,被資本家招安了。盧卡奇作為這一系列背叛的始作俑者之一,顯然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不過,最能暴露盧卡奇政治態度的還是斯大林逝世以后的情況。在斯大林在世的時候,盧卡奇和赫魯曉夫類似,把斯大林說成是天上少有地上全無的偉人,匈牙利民族的解放者,人類歷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等等。但是在斯大林剛剛去世的時候,盧卡奇馬上表示支持匈牙利的領導人納吉提出的所謂“民主社會主義”的主張。
特別是在1956年蘇共20大之后,盧卡奇和自己的一批學生提出要徹底“非斯大林化”。這些人成為了“裴多菲俱樂部”的骨干,提出了一系列反共反社會主義的綱領,主要內容是:徹底清算斯大林時代社會主義體制在匈牙利造成的罪行;實行個人自由至上;不允許國家干預新聞出版,知識分子有權隨意造謠;廢除農業合作化,堅持土地私有制;廢除國有企業,建立所謂工人委員會的自治企業;徹底批判斯大林時代教條的馬克思主義,要用西方的普世價值改革馬克思主義。最核心的一條是,盧卡奇等人主張必須推fan共產主義政黨的一黨制,實行西方模式的多黨制。其實,如果盧卡奇的這些主張全部實現,可以說匈牙利的社會主義制度也就一點兒不剩了。
正是在盧卡奇等人的煽動下,1956年10月匈牙利爆發了全國性的大動亂,把盧卡奇奉為精神領袖的地主資本家瘋狂屠殺共產黨人和廣大革命群眾。雖然盧卡奇宣稱這些人的行為與自己毫無關系,但是正是在匈牙利事件中盧卡奇才得到了西方的賞識,由一個不出名的普通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變成了備受西方主流媒體吹捧的“大思想家”。
雖然說在匈牙利事件以后,盧卡奇由于受到黨內同志的一些批評不得不有所收斂,像在侯惠勤教授所引用的《歷史與階級意識》1967年版序言當中就對于自己書中一些明顯背離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做了一定程度的自我批評,但是總的來看,晚年的盧卡奇仍然強調要把馬克思主義與西方資本主義普世價值結合起來。其特別欣賞赫魯曉夫在1961年蘇共22大上提出的“和平過渡”、“全民國家”這種明顯背叛社會主義的路線。而且在1968年,盧卡奇又積極支持捷克斯洛伐克的杜布切克等人的反共反社會主義活動,只不過三年以后盧卡奇就去世了,所以才沒有在反共反社會主義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但是盧卡奇的學生們可以說“完成了他未竟的事業”。盧卡奇從40年代末開始就從事教育活動,他的學生很多,最出名的有A·赫勒、M·馬庫斯、M·瓦伊達、F·費海爾、A·黑格杜斯等八大弟子。他們與盧卡奇被人合稱為“布達佩斯學派”。值得注意的是,盧卡奇的八大弟子先后叛逃國外,并且在盧卡奇去世以后一個不剩地表示:自己要放棄馬克思主義,徹底轉向西方普世價值。
這八大弟子的觀點比較接近,其中又以跟隨盧卡奇最久,名氣最大的赫勒觀點最有代表性。其認為,人類是由單獨的個人組成的,所以人類的解放就是個人自由。由此觀之,只有鼓吹個人自由的資本主義體制才是真正實現人類解放的,而主張集體主義的社會主義體制背離了人類解放的道路。馬克思企圖用共產主義消除人的異化完全是烏托邦的空想。社會主義雖然消滅了私有制和市場關系,但是異化現象不僅較之資本主義體制沒有減弱,反而大大加強了。社會主義國家甚至比19世紀貧富分化最劇烈的資本主義國家還要落后,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實行了一黨zhuan制。因此,人類社會想要發展絕不應該是推翻資本主義,恰恰是應該推fan共產黨和現實中的社會主義制度。顯然,這種觀點已經是在公開的赤裸裸的fan共反社會主義了。
值得注意的是,盧卡奇所開創的布達佩斯學派雖然一度受到批評,但是在1983年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大規模紀念盧卡奇誕辰一百周年后又逐步被平反。到1985年以后,盧卡奇的主張已經成為匈牙利共產黨的正統,而且為改革初期的戈爾巴喬夫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借鑒。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盧卡奇與他的學生們所鼓吹的推fan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理論已經成為蘇聯和東歐國家神圣不可侵犯的政治正確,蘇聯東歐的社會主義實踐自然而然的也就走向了終結,被消滅了幾十年的資本家又重新全面復活,廣大勞動群眾再次受到了奴役。
為什么盧卡奇這樣一個畢生宣稱信奉馬克思主義的學者在現實的政治活動中干的全是反共反社會主義的事兒呢?說到底,恐怕是因為此人和他的學生們均把知識分子視作高人一等,看不起勞動群眾。這種做法本身顯然是背離馬克思主義的,但卻是很多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通病。蘇聯東歐在斯大林逝世之后以布達佩斯學派為代表的種種“新興的馬克思主義流派”無一例外都存在這種毛病,諸如侯惠勤教授在文章中批評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也存在這種毛病:
【在“西方馬克思主義”看來,工人階級的經濟地位恰恰是使其認同于資本主義的原因,而其階級意識的形成只能是超越其經濟地位的結果。這樣,工人群眾和少數革命家(即所謂“知識分子”)的關系就變成了“日常意識”與“自我意識”的關系。因此,盡管他們也強調知識分子和群眾相結合而形成“有機的歷史集團”,然而其主導方面卻無疑是“知識分子”。這種以具有批判眼光的知識分子為主體的“革命實踐”,必定日益脫離工人群眾,脫離現實的無產階級實踐。】
因此,一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應該相信和尊重勞動群眾,而不是以自我或者少數知識精英為中心,否則即使主觀上自認為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客觀活動上也必然是反共反社會主義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界中存在著很嚴重的“姓馬不信馬”現象。筆者認為,要治理這種現象說到底還是應該貫徹以勞動群眾為中心的觀念消除知識分子的精英意識。正如不為西方主流輿論待見,但實際上卻比他們吹捧的盧卡奇等人高明得多的一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師——毛澤東在1939年時指出的:
【知識分子如果不和工農民眾相結合,則將一事無成。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識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實行和工農民眾相結合。他們的最后分界僅僅在這一點,而不在乎口講什么三民主義或馬克思主義。真正的革命者必定是愿意并且實行和工農民眾相結合的。】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