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又見“逃走是可以的,抵賴是不行的”,很令人感概——當年的那一幕讓許多中國人親身感受到什么叫“不戰而屈人之兵”,什么叫“國威軍威”,什么叫“國家強大的感覺就是好”。如今再現當年的那一幕,同樣再現當年的那種感覺——讓許多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親身感受什么叫“不戰而屈人之兵”,什么叫“國威軍威”,什么叫“國家強大的感覺就是好”。當年帶給中國人這種感覺的是毛澤東。如今帶給中國人這種感覺的是習近平。
劍拔弩張幾個月的印軍洞郎犯界事件終于以印軍乖乖撤走、中國不戰而勝告一段落。
這一幕讓人覺得有點“似曾相識燕飛來”:五十多年前,中印之間不就在幾乎同一個地方上演過幾乎同樣一出嗎?——記得正是1965年印巴大打出手、印度已占上風之際,中國突然照會印度,勒令越過中錫邊境在中國境內修了工事賴著不走的印軍限期撤走,否則后果自負。結果印軍乖乖撤軍,巴基斯坦士氣大振穩住了戰局,舉國一片歡呼感謝中國,駐巴的日本記者報導:因被誤認為是中國人而備受優待……印度雖然撤了軍,嘴上卻依然阿Q不休,于是就有了人民日報的短評:“逃走是可以的,抵賴是不行的”。
如今又見“逃走是可以的,抵賴是不行的”,很令人感概——當年的那一幕讓許多中國人親身感受到什么叫“不戰而屈人之兵”,什么叫“國威軍威”,什么叫“國家強大的感覺就是好”。如今再現當年的那一幕,同樣再現當年的那種感覺——讓許多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親身感受什么叫“不戰而屈人之兵”,什么叫“國威軍威”,什么叫“國家強大的感覺就是好”。
當年帶給中國人這種感覺的是毛澤東。如今帶給中國人這種感覺的是習近平。
隨著這個感覺而來的是由衷的贊嘆:漂亮,干得真漂亮——不費一槍一彈,不折一兵一卒,中國的主權毫發無損,印度則從里子到面子到褲子都輸了個精光。這難道還不漂亮?——對杜甫的《前出塞九首之六》,人們往往只注意前四句:“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卻不那么重視后四句:“殺人亦有限,立國自有疆。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看看洞郎事件的結果,就能感受到什么是“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僅僅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國就至少遇到三次國際大風浪:南海仲裁、朝核危機、印度侵犯邊界。這三次大風浪隨便哪一次只要處理失當,中國的情況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就要遇到大麻煩——要么喪權辱國,要么卷入戰爭。
對這三次風浪,“公知”們大喊大叫的對策如下:
——南海仲裁:乖乖聽洋大人安排——“我極力主張組織出庭應訴”、“我們要警惕這種虛張聲勢的鷹派思潮,向政治家普及國際法,維護世界秩序。到法庭上解決問題。別將國內的強權萬能、目無法庭帶到國際舞臺。國際法院不吃那一套。誰不按國際規則辦事,誰必然歷史上吃虧”、“南海問題讓軍方去花拳繡腿,歷史性的失誤即將鑄成”、“當一個國家在別人訴諸國際規則解決爭端,而你傲慢無禮不屑一顧時,別指望你將來自己求助于這個機制。最后,就是聯合國的架空,戰爭成為人類對話的方式”、“政治家如果也是國際法上的法盲,就會導致軍國主義世界大戰。破壞世界和平。中國現在就有不少這樣虛張聲勢的法盲”、“國際社會是個大家庭,99個承認他,你1家保留,你想與99個為敵?知道夜郎古國嗎?”(陳有西)、“交給一個有公信力國際裁判機構做出最后的判斷”(天擇經濟研究所)……
——朝核危機:聯合美韓、軍事打擊、消滅朝鮮——“朝鮮是中國潛在的敵人,韓國是中國可能的朋友”、“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徹底解決朝鮮半島問題,不是維持現狀”、“真的朝鮮半島統一就對會中國造成威脅嗎?不會的。領土問題都是無稽之談”、“他的統一只會對中國有好處”、“就算是對中國不利,你也不能只站在中國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沈志華)、“中國應該拋棄朝鮮”(鄧聿文)、“朝核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外部威脅,沒有之一……胖子獨裁登峰造極,跟精神病幾近相同。原子彈掌握在瘋子手里,近鄰豈不危矣?”(陳有西)、“中美韓三國發出最后通牒;通牒不起作用,軍事打擊”、“朝核問題不能再拖;非軍事手段優先于軍事手段;中美韓一致行動至關重要”(清華孫立平)……
——印度侵犯邊界:一反常態,高調喊打,一定要逼中國在印度選擇的時間、印度選擇的地方、按印度選擇的方式跟印度軍隊作戰——“印度軍隊入侵,戴將軍和他的義勇軍該出動”(人大張鳴)、“派吳京去就行了”(陳有西)、“軟弱無能”、“膽小如鼠不敢打”、“縱容侵略”、“嘴炮部隊”……
如果聽了“公知”的,這三次危機中國一次都別想處理好,非倒大霉不可,更不用說三次了。
幸運的是,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一次都沒聽“公知”的,沉著冷靜正確無誤地處置了危機,指揮若定舉重若輕,不動聲色就化險為夷:
——南海仲裁:外交大反擊把“國際仲裁”變成了一張廢紙,南海大軍演讓世界既知道了中國的決心,又知道了中國的實力;既捍衛了中國南海主權,又沒有引發戰爭和經濟危機。
——朝核危機:既頂住了一切壓力讓美韓不敢輕舉妄動,又跟朝鮮劃清了界線避免讓中國為朝鮮的自行其是負責。
——印度侵犯邊界:既捍衛了國家主權,又避免了被拖入跟印度的戰爭;既捍衛了中華復興的總戰略,又避免了不必要的犧牲和代價。
回首習近平對這三次危機的處理,次次都精采之至,真正讓人看到了什么叫“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后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
不僅如此,看看菲律賓的阿基諾三世、南韓的樸謹慧,再看看正在焦頭爛額的莫迪,用不著喊“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許多人自己就能不知不覺得出結論:只要與中國為敵,那就沒有好日子過,也難得有好下場。
而做到這一切的背后,是“文事必有武備”——毛澤東奠定的基礎,由此而來的強大的軍隊,強大的國防,強大的國家,以及習近平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軍隊改革和反腐倡廉……
就憑這,就要理直氣壯地歡呼習核心。
2017.8.28.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