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面發表了一篇《從千億美元公司看未來中國產業的世界競爭》,盤點了全球的千億美元巨無霸企業,實際上,這是一個窺一斑識全豹的過程,我們僅僅通過千億美元企業的分析,就可以清楚的看出,不算金融和零售行業,發達國家經濟的最大三根支柱是汽車,ICT和能源。
而中國不僅在這三方面都已經培養出了千億美元級別的公司,例如汽車的上海汽車公司,ICT的華為技術公司(華為2016年818億美元,以及未來必然跨入千億美元行列的阿里),能源的國家電網,中石油和中石化。
而且除了這三大領域以外,我們還有最為強大的基建實力,我們不僅是全球唯一擁有千億美元基建公司的國家,而且千億美元級別的基建公司(800億美元以上)就有3家,如果條件放寬到700億美元,那么中國有5家。
在評論里面,有一些聲音是這樣的,
“有沒有想過,中國上榜的這13家公司的千億美元,是怎么賺錢的?多少是國內?多少是國外?榜單上的外國企業是怎樣的?中國的這些企業放到全球去,還能這樣賺錢?還是多一些清醒好”
“中國的這些巨無霸企業,靠的是絕對的壟斷地位來賺錢,而是主要是賺的中國人們自己的錢,而不是靠自身的工作效率及技術優勢來賺錢,這樣的企業如果純粹放到國外,就是個破產!”
“國內那些利潤高的企業,都是壟斷國企,中海油,中石化,中石油,靠賣油賺錢,毫無核心技術,國內好多地方都還是用的火力發電這種效率低污染大的方式供電,這樣的千億級壟斷公司,純粹是靠獨家賣電賺錢,毫無技術可言”
應該說,對國有企業的指責,有一部分是有道理的,像當年朱總理搞的國企改革,全國大下崗,我們付出了多少社會代價,為什么要這樣痛下決心呢, 背后的原因還是很多國有企業效率太低,人浮于事,觀念落后。事實上,我們今天仍然有不少國企是這樣,尤其是在經濟稍微落后的內陸地區。
我們登陸國家統計局網站,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國有企業在運營效率上是最低的,我們僅僅從一個指標來觀察,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收入利潤率,國有控股企業是最低的,只有5.03%,國內私營企業為5.94%,而外資企業更是高達6.85%
可以看出,在總體效率上,國企就是不如私企,更不如外企。所以說,從微觀層面,一定可以找出國企的無數負面具體事例。
但是,我今天只想表達三個觀點:
1: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就應該國家壟斷,國家壟斷遠遠好于私人壟斷,私人業者的下限真的比國企要低
在這里我說的壟斷,是指國家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可以適當引入民營資本提升行業活力,但是國計民生行業必須國家占主導。
以銀行業為例子,2014年我國才開始民營銀行試點,到今年已經有十幾家民營銀行獲批,這些銀行背后的股東都是大公司,比如騰訊,阿里,正泰等,為什么國家那么小心翼翼?
中國的金融行業,恐怕不用我吐槽了吧,工商銀行發個短信提醒一年都要扣我幾十元。幾十年前存入某銀行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現在去取只能取出兩三千元的新聞各位都看過吧?中國的股市更是個大賭場,是不是覺得國家很黑?
然而有問題就應該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什么全盤私有化,個人遠遠會比國家更加貪婪。不要小看了人性的黑暗。私人企業必須要有非常嚴格的監管,否則其下限往往比國有企業的下限低得多。
我國金融行業發生過的各種私人公司詐騙,波及全國數百萬家庭,光是一個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的日金寶理財產品,就有全國22萬多人430億資金全部損失,今年為什么郎咸平演講時被群眾扭送派出所,就是因為他為泛亞站臺過。有興趣的人可以百度圖片里面搜索下泛亞兩個字,看看至今有多少人為此事到處奔走試圖挽回損失。
全國20多萬個家庭,很多都是穩健性投資者,把畢生積蓄甚至養老金拿出來的不在少數,2015年泛亞案爆發以后,一直在為追回資金而奔走,雖然泛亞的高管們被判刑,但是這些家庭也無法挽回損失,因為此事離婚,喪失了養老保障,孩子失去更好教育機會的各種悲劇的恐怕不在少數,一聲嘆息啊。
下圖為全國各地的泛亞受害者到北京..
P2P是合法的金融行業,各種私人平臺詐騙跑路的層出不窮,每年都會宣判不少案件,尤其是2015年12月爆發,2017年9月宣判了20多人各種徒刑的e租寶事件,總投資人數90.95萬人,待收總額703.97億元。
僅僅這一起案件,就涉及了全國將近百萬個家庭。你想象以下,當你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全國有100萬個家庭一定因為這起案件發生吵架等家庭矛盾,原本可以用來旅游,讀書,養老,治病的錢沒有了。他們平均損失了8萬元人民幣。
我們再以公共交通為例,為什么公交車票價是這么多年來漲價幅度最小的商品之一,其背后的原因就是政府進行補貼,以深圳市為例,2017年每輛燃油公交車補貼6萬元人民幣。城市公共交通如果搞成盈利行業,很簡單,那政府不補貼了,一輛車六萬元還是得老百姓買單。
http://www.sztb.gov.cn/jtzx/tzgg/201705/t20170524_6750715.htm
再以地鐵為例,為什么中國政府規定只有一定人口規模的城市才能批準建地鐵,因為地鐵就是個公共交通產品,全部靠政府補貼,沒有一定財力的政府根本補貼無力。2016年11月中金公司發表的文章,全中國的地鐵線,只有三條盈利,北京地鐵4號線,北京機場線,上海地鐵1號線,其他全部虧損,背后還是票價低。
很多人說國企不好,搞壟斷,像石油,鐵路,電力,電信,銀行要開放,要私有化。適度的開放是可以討論的,但是必須國家要占據絕對優勢,才能真正的保證國民的生活水平。
以我國鐵路,為什么中國鐵總負債累累,難道沒有照顧中國的窮人坐火車權利的因素在里面么?當然有
中國火車的硬座價格最近的一次調整發生在1995年10月。自1995年10月1日起,為了緩解當時鐵路客運價格偏低、企業嚴重虧損的問題,經國務院批準,旅客票價基價率從硬座每人每公里0.03861元調整到0.05861元,這一基準票價率一直到2016年,20年了也沒有變動過。網上有網友貼出過他多年來從北京到武昌西的火車票,一直維持在280元人民幣左右。
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硬座票價率20年不漲,有沒有補貼底層國民的考慮在里面,這是不是國企的責任?
再以能源為例,中國地底下的石油,天然氣,煤炭,都是屬于國民所有,國外的油氣田開采業務,中國是付出了戰略資源來保證穩定的供給的,有興趣的人可以查下2000年以后中國石油進口猛增,中國領導人出訪石油生產國的行程。
被罵油價高的兩桶油中石油和中石化,說靠國家壟斷掙錢,石油天然氣在哪個國家不是壟斷?法國道達爾,英國BP,荷蘭殼牌,美國愛克森美孚和雪佛龍,俄羅斯天然氣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印度石油公司哪個不是在本國有壟斷地位?區別只在于國家壟斷和私人壟斷而已。
中國的資源是14億中國人的共同財產,難道私營公司依靠壟斷掙錢比國有企業依靠壟斷掙錢要高尚?
能源是關系到中國興衰的產業,一切經濟活動都是基于能源的輸入,能源的安全關系到中國的經濟安全,還是國家主導比較好。
事實上,國有企業在現階段,承擔了比民營企業更高的國家責任,就以稅收為例,中石油和中石化公司2015年納稅為6611億元,而當年全國稅收收入為124892億元,占了全國稅收的5.3%。記住這個數字,全國的5%的稅收來自兩桶油。
你當然可以說,私營企業也一樣納稅啊,我們就看看美國的情況,就在同一年,根據《福布斯》網站的報道,美國最大的愛克森美孚石油天然氣公司納稅是多少呢?7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只有500億左右,只有兩桶油的十分之一不到。
當然,愛克森美孚2015年納稅少是因為油價大跌,然而即使是2014年,其納稅也只有180億美元,差不多1200億人民幣,仍然只有兩桶油的五分之一。
2015年美國十大納稅企業全部是私人企業,全部都有各種稅收律師來把現金和利潤留在美國以外,典型的就是其中利潤最高的蘋果公司,蘋果電腦公司和蘋果股份公司就在愛爾蘭注冊,大量現金在美國以外,沒有回到本土,原因是美國企業所得稅高。谷歌也是一樣,上稅很少,在海外注冊了大量的各種離岸公司來合理避稅。
我們再看看中國的民營企業納稅的情況,避稅可以說是全世界私營企業的天性,越是規模小的私營企業避稅比例越高。
2016中國企業500強,共有295家國有企業入圍;國有企業營業收入占500強的75.94%、凈利潤占76.76%,而稅收卻占到88.51%,遠遠高于收入和凈利潤的比例,為什么呢? 國企在承擔國家責任方面明顯更積極啊。為什么國內很多企業總部在開曼群島注冊,合理避稅是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民營企業在500強里面,收入占24%,利潤占23.2%,納稅卻只占11.5%,這是合理避稅的結果。
事實上,2016年中國企業500強里面,民營企業有305家,但是在2015年的中國納稅500強里面,民營企業只有74家。中國的民營企業里面,納稅遵從度最高的就是華為公司,2016年納稅800多億人民幣。阿里等大企業同樣遵從度很高。
除了稅收,還有國企對國民人權的義務也是一樣,大家知道我國是煤礦大國,以前沒有取締私人小煤礦的時候,私人煤礦的死亡率遠遠高于國有煤礦的工人傷亡率,說白了還是國企承擔員工安全責任方面更舍得投入。
偏遠的山區也有手機信號,也有電力,也有村級公路,這是不是國企的國民人權責任?這從經濟上來說真的不劃算,如果中國也像美國一樣,一到郊外就沒信號,連在自家廁所信號都能只有一格,這種完全自由化的市場結果,你會不會高興?
另外我國國企在員工福利方面總體是比較規范的,一般該交的社保公積金都會交,我們每年都會看到農民工被拖欠工資,我國各大國有基建企業會拖欠工資嗎?拖欠農民工工資干了一年拿不到錢的大多是私人包工頭。
我國國有企業存在的效率問題需要通過改革和技術進步來提升,而不是搞全盤私有化就能解決問題了。在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行業,以及基礎公共服務行業,可以考慮適當給民間資本留有空間,適當引入競爭激發活力促進改革,但是必須是國家占主導。
2:國有企業不是毫無技術,恰恰相反,中國最先進的科技和制造能力大部分掌握在國有企業手里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寫過,中國的制造能力,大多數掌握在中央制造集團手里。
我們熟知的世界一流產業,航天,高鐵,核電,軍工,基建,電網,通信設備,除了通信設備華為領先以外,其他哪個不是國有企業主導?
我們近幾年在顯示面板產業成功逆襲的京東方集團,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一舉超過全日本,也是國有企業。我們的國家電網,就是全世界最可靠,傳輸效率最高的電網,更是國際標準制定者,投資歐洲,澳洲,巴西,東南亞的電網全部實現盈利,同樣是國有企業。
我們十幾年來搞出了航空母艦,四代機,大型預警機,先進空空導彈,萬噸神盾大驅,大型運輸機的軍工行業,是不是都是國企?
我們就以中航工業公司和日本三菱公司的四代戰斗機研發為例子,日本心神從2000年開始研發,還有美國的幫助,結果至今尚未定型,而差不多同時起步研制的中航工業殲20已經在2017年正式服役了。
再比如中日民航支線客機的研發競賽,日本MRJ和中國ARJ 21,前者2003年開始研制,至今交付還要等2020年,最近試飛出現問題,能否按時交付還未可知。而中國商飛的ARJ21 在2016年開始試商業運行,至今已經累計載客1.5萬人,2017年底開始正式量產, 今年內預計交付5架左右。
就拿軌道交通來說,
我們來看這則新聞:西門子和阿爾斯通2017年9月26日宣布軌道交通業務合并,合并后的新企業名為“西門子阿爾斯通公司”,總部設在大巴黎地區,并在巴黎證券交易所上市。阿爾斯通與西門子將在新公司各占股50%,阿爾斯通現任首席執行官亨利·普帕爾-拉法熱將擔任新公司首席執行官。
為什么歐洲兩大巨頭會合并呢?西門子現任CEO克澤爾明確的說,合并是為了應對亞洲同行的競爭。
中國軌道交通從21世紀初開始強勢崛起之后,目前的世界已經形成了中國和歐洲對決的局面。 世界四大軌道交通公司,分別是中國中車,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和加拿大龐巴迪。2016財年來自軌道交通的營收,中車超過170億歐元,西門子78億歐元,阿爾斯通76億歐元,龐巴迪大約70億歐元的樣子。 當然還有日本,2016年日立軌道交通收入5000億日元,大約38億歐元,川崎2400億日元,大約10億歐元,合計48億歐元,已經和四強拉開較大差距。日企基本在國內賣,總體退出世界競爭。
四大軌道交通企業分別都是以本土的中國,歐洲,北美為基本盤,以中車海外銷售額最高,2016年海外訂單81億美元,增長40%。 中車集團在海外不斷擴張,以往出口集中在歐美日以外的地區,中車從2014年打入北美市場以來,不斷在北美取得突破,迄今已經獲得洛杉磯,芝加哥,波士頓,費城,蒙特利爾一千多輛車廂的訂單,單車售價150-200萬美元左右
對于被西門子和阿爾斯通壟斷的歐洲市場,中車也在2016年在塞爾維亞率先取得突破,完全按照歐洲標準制造機車,目前中國機車已經進入馬其頓,捷克,奧地利等市場。這對歐洲公司帶來極大的競爭壓力。
中車基本盤在國內,2017年上半年中車收入和利潤下滑,半年報告說經營形勢異常艱難,主要原因就是國內采購額下降。
西門子阿爾斯通基本盤同樣也在歐洲,如果本土被中車攻陷,影響將是災難性的。 由于營收規模已經大大弱于中車,導致西門子和阿爾斯通研發投入持續低于中車集團,中車集團在研發投入方面已經是全球企業百強,歐洲企業在技術水平競爭上長期看處于不利地位。另外中車推出標準動車組后,統一簡化了車型,大大降低成本。 合并成為歐洲壟斷企業對抗中車成為必然選擇。
合并后的西門子阿爾斯通收入大約154億歐元,和中車軌道交通業務170億歐元差不多。這樣世界將形成兩大兩小局面,兩小是加拿大龐巴迪70億歐元,日本(川崎+日立)48億歐元。
實際上,我們從西門子和阿爾斯通兩大西方工業巨頭抱團對抗中車競爭就可以看出來,中國國有企業集團不僅有技術,而且還能在和西方公司競爭中取得節節勝利。
實際上,在很多產業都是這樣,中國的國有企業依靠強大的中國市場把營收做大,隨之而來就有大量資金投入研發,在研發軍費競賽中由于投入高于西方,技術水平隨之不斷提高形成趕超。
我們就拿目前中日來對比,中車集團一年來自軌道交通的營收170億歐元,日本川崎+日立一年軌道交通營收才48億歐元,這意味著雙方的研發投入不可能在一個級別,在長期技術競爭中中國必然會處于優勢地位。
事實上,從過去十幾年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中日高鐵技術水平的差距從日本遙遙領先迅速縮小,如今中國推出標準動車組為標志,中日高鐵水平已經逆轉。
3:要承認國企現在經營效率總體較低,但是國企同樣可以做到極高效率
中國家電行業凈利潤率最高,A股分紅最慷慨之一的巨頭格力集團,就是國有企業。格力集團2016年凈利潤率高達14.2%,在全球家電企業里面處于遙遙領先地位。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反復說過,中國是世界上基礎設施最好,覆蓋最完整的國家之一,遙遙領先其他發展中國家,而且超過很多發達國家。
背后就是中國有大批超高建設效率的基礎設施公司。
中國有一個數據很有意思,中國雖然是發展中國家,但是擁有發達國家水平的電網,而且是全球唯一沒有發生過大規模停電事故的大電網。這就帶來一個很有意思的結果,中國空調銷售異乎尋常的好,家電里面中國市場占全球比例最高的就是空調,全球每100臺空調有42臺是在中國賣出去的,連中國農村2016年都購買了1000萬臺空調。相比空調市場占世界42%,中國的GDP
2016年只占世界16%不到。 中國空調市場的龐大,直接造就了世界第一大空調制造商格力,以及一線品牌美的,海爾,除此之外,志高這樣的二線空調品牌也借助本土市場壯大了實力,2016年志高出口高達39.3億人民幣,雖然比不過國內一線空調廠家,但也算不錯了。
國產空調產業的發展反過來為中國每年增加了千億人民幣的稅收,就業和投資,形成了正向循環。同樣的還有冰箱等對電力依賴度高的產品也是一樣。 還有依賴于3G和4G網絡的智能手機,中國的智能手機銷量占全球35%,同樣超出GDP占全球比例一倍還多,這背后是中國的4G基站數量超過除中國以外的全世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擁有全球超過60%的4G基站
中國本土手機品牌同樣在本土壯大實力后,如今也在進攻海外市場。
同樣還有基于網絡而發展起來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網易,為什么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如此繁榮,沒有基礎設施的支撐可能嗎? 很多人均GDP和中國類似的國家,由于基礎設施落后,導致其人均市場容量都不如中國,更不要說中國還有這么大的人口基數了。 他們無比羨慕中國擁有如此眾多的高建設效率的國有基礎設施公司.
4:集中國家力量的國有企業是中國的巨大優勢,我們不能自毀長城。
世界對后來者是殘酷的,很多產業到后面全部成了寡頭競爭,后來者沒有強大的實力,根本不可能玩得動。
互聯網產業就是典型的例子,中國的互聯網看似百花齊放,到后來基本逐漸成了阿里系和騰訊系兩大勢力,以及百度,網易,京東等大企業,
現在的新創立的公司,要想在社交,游戲,電商,支付方面挑戰阿里騰訊,基本沒有什么可能性了。
中國面臨的世界,是一個中高端產業全部被發達國家占據的世界,我們要想成為發達國家,不可避免的要和世界巨頭正面競爭,還要擊敗他們。
顯示面板產業的京東方,十幾年不賺錢,我們前后投入超過1000億人民幣扶持,今天才開花結果。京東方2017年10月在成都開始量產的第六代OLED工廠,投資就超過465億元人民幣,同時在綿陽也在建第六代OLED工廠,投資金額也為465億人民幣,光是這兩個項目投資總計就超過930億人民幣,要想依靠私人企業通過自由競爭壯大,難度可想而知。
每一個占據了行業絕對份額的巨頭,肯定都是高喊自由競爭,因為他們在體量上有絕對的優勢,這就是西方對中國的心態,他們實際上是希望中國的產業在壯大之前就失去中國國家力量的保護。
中國成立商飛公司搞大飛機,2008年就成立了,今天中國商飛光是員工就有超過一萬人,這么多年中國是純投入,廠房建設,生產設備,員工設施,如果沒有國家隊,有哪個民營企業有這個決心,有這個能力持續的去搞大飛機制造?
現在的集成電路也是一樣,國家大基金就在不斷的投入到該產業,代表著中國存儲芯片希望的長江存儲就是國企,代表著中國集成電路最先進制造能力的中芯國際也是國企,一個長江存儲的武漢工廠,南京工廠等投資就超過1000億人民幣,沒有國家集中力量投入,哪個民營資本有能力,而且敢于這樣去豪賭?
不要覺得1000億人民幣真的很高,臺灣經濟的基石,全球集成電路制造的老大臺積電在臺灣南部投資的3納米工藝芯片廠,總投資就是200億美元。
我們要牢牢的樹立這樣的觀念,
國企要的是改革,不斷的改革,對于扶不起的,不影響國家基本能力的阿斗國企,可以倒閉,可以破產,不要浪費納稅人的錢去扶貧救濟。
但是,在關系到國計民生的產業,必須由國家主導,可以給予民營資本適當的空間參與;在民營企業無力開拓的領域,例如核電裝備,大飛機制造,深海科學探索,航天深空探測,芯片制造等基礎制造領域,國家隊擔當突破封鎖和提升國家能力的重任;
在國有企業經營效率低的競爭領域,民營企業擔負起振興民族工業的任務。在中國,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相互配合,互為補充,對我國來說是最佳的選擇。
最后強調一件事,中國的中央企業,千萬不要只從名字就判斷他是干什么的,幾乎每一個中央企業都擁有強大的制造能力。
例如中石油不只是賣油的,他同時還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裝備制造企業之一
旗下有37家石油裝備制造企業,能夠生產19大類,上千種石油開采裝備,其中大慶裝備公司,渤海裝備公司,寶石機械公司,寶石鋼管公司,濟柴動力公司都是中石油旗下的大型制造業企業。像濟柴動力還生產柴油機組,天然氣壓縮機等產品。
中石油每年從石油裝備制造獲取的收入超過100億美元。
再比如中遠集團,你肯定知道是個搞運輸的企業,中遠旗下中遠重工,旗下有13家造船廠,3000多名研發人員,超過1萬名技術工人
下圖就是中遠重工制造的,交付英國北海油田的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平臺(FPSO)“希望六號”,自重2.8萬噸,該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我們可以說,沒有國企,就沒有今天中國制造的強大,或者說,沒有今天中國的強大。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