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從里根時代到特朗普時代
今天,當我們把特朗普新政與里根的新政進行對比時,我們會發現,兩者的行為高度重疊,兩者的目的高度一致,而兩者的手段只有一個關鍵詞——
絞殺!
一、
在敵人制造業最鼎盛時期,發動戰爭
1980年,日本制造業空前發達,其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與美國分庭抗禮的態勢。
在汽車領域,日本占全球40%;
在摩托車領域,日本占全球60%;
在電子產品領域,日本占全球50%;
由于日本在制造業領域的全面輸出,美日貿易逆差不斷擴大。截止1985年,美日貿易逆差占據美國總逆差的40%。
在這個大背景下,1983年,里根簽署征稅文件,美日貿易戰爆發!
2017年,中國早已取代德國與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制造業強國。我們在全球市場的份額,高達60%。
在鋼鐵領域,中國占全球70%;
在船舶領域,中國占全球60%;
在電子產品領域,中國占全球80%;
與日本一樣,中國龐大的制造業直接導致了中美巨額的貿易逆差。
2017年,美國貿易逆差為5560.3億元,而中美貿易逆差就高達3750億美元,占美國總逆差的70%。
與里根一樣,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正式簽署征稅文件,中美貿易戰爆發!
二、
阻止貿易對手發展高端制造業
1980年,日本通產省(相當于中國工信部)發布《80年代通商產業政策展望》。10月,日本科技廳在《科技白皮書》中再次強調“科技立國”的戰略。
兒子吃了老子的飯,還要搶老子的碗,老子能忍嗎?不能啊!
在憤怒中,年事七旬的里根于1985年簽署301條款,對日本發起嚴厲的貿易制裁,要求日本取消高端制造業計劃。
2015年,中國制造業產值21萬億元,占世界比重達20.8%,秒天秒地秒美日歐列強。然而,看似高額的數據下,等中低端工業產值占到了82%,高端產業貢獻率不到20%。
不搞高科技,中國這輩子都是擦鞋組裝的打工仔,我們要自己創業!
怎么創業呢?中國制造2025!
中國制造2025實施兩年后,美國感受到了威脅,為什么會感到威脅?
在2016年,我們提出的五年20個高端項目,11個已經落實。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4%,增速比原工業快6.6個百分點。連曾經發達的日本,都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看到中國的創業成果,特朗普急了,美國慌了!
2017年8月24日,在驚恐的情緒中,特朗普對中國啟動301條款,在涉及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和創新領域對中國正式啟動貿易調查。
半年后,特朗普簽署文件,要求中國停止侵權,并取消中國制造2025!
三、
要求貿易對手擴大門戶開放
對美國這個強盜來說,打了兒子還不算,還要砸碎他的碗,吃他的肉!
1985年,里根要求日本限制對美國的出口,并擴大門戶開放,進口更多的美國產品。
仍以半導體產業為例。1986年9月,日本通產省正式與美國簽訂《美日半導體協議》。協議規定,日本擴大半導體市場開放,允許美國產品在日本市場占有率達到30%以上。
反觀特朗普對中國開出四大停戰條件,其中第一條和第三條,與里根對日本的手段如出一轍。
第一條:給中國1年時間,減少1000億美元貿易順差。
第三條:中國對美國開放金融與電子商務市場。
四、
限制貿易對手在美國的投資
為了掐斷日本高端制造業發展的“美國源頭”,1985年,在里根的授意下,美國國務院數度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日資在美國的投資并購。
2018年6月24日,在特朗普的授意下,美國財政部、商務部、白宮貿易辦公室聯合起草規則,擬禁止中國持股比例在25%以上的公司,收購涉及“重大工業技術”的美國公司。
宿命的輪回
從日本到中國
從里根時代到特朗普時代,兩個以古稀之年登基的總統,他們的手法高度一致,產生的效果自然也是相差無幾。
一、
并購案失敗
80年代的日本有多瘋狂?
8.41億美元收購圓石灘高爾夫球場;
14億美元買下洛克菲勒中心;
34億美元接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
他們,買下了當時10%的美國不動產,就連美國人都說:“日本人將買下美國!”
然而,就在他們準備將手伸向美國科技發展的命脈——高新技術公司的時候,里根出手了!
1985年,里根正式啟動301調查,打著知識產權的幌子禁止日本收購美國高新科技公司。在1986年的5月和6月先后否決了日本富士通收購案,導致富士通吞并美國半導體計劃失敗。
也就是這項收購,直接催生了1988年美國國會通過《埃克森-費羅里奧修正案》,該修正案的大意就是——凡是涉及國外企業對美的并購活動一律加大限制。
我們再來看中國。
去年8月,特朗普突然宣布對中國啟動301調查,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直接導致9月中國創投基金收購萊迪思半導體的交易失敗。
而這,僅僅只是開始...
17年10月,美國政府否決騰訊控股等三家企業收購諾基亞HERE地圖;
18年1月,馬云計劃84億收購美國科技金融公司MoneyGram,慘遭美國的封殺;
18年2月,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阻止該公司以5.8億美元出售給中國半導體投資基金湖北鑫炎;
......
面對美國的封鎖,華為高級副總裁余承東終于忍不住了:
華為在美國的所有收購都被美國政府CFIUS給否決了,對華為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即使給了別人定金,錢都付了,但仍然被否決了。
同時,還有一組數據可以證明美國的封鎖有多可怕:
2016年前11個月,中國企業并購美國項目規模為603.6億美元;
2017年前11個月,中國企業并購美國項目規模為138.8億美元。
二、
在美企業撤資潮
上街購物,不僅買不到東西,還會被打。是你怎么辦,打回來啊。
但問題是日本是美國的兒子,不敢打啊!咋搞,跑唄!從1995年開始,日企就從美國大規模撤資。
據統計,1985年時,日本在美國各項投資和收購總計高達450億美元。到了21世紀初時,日本在美資本僅剩下不到100億美元,兩年時間縮水了四分之一。最著名的,當屬洛克菲勒大廈收購案。
1989年,財大氣粗、富可敵國的三菱財團以8.4億美元收購洛克菲勒中心。在跑路時期,三菱以18.4億美元的價格將洛克菲勒中心的14棟建筑出售給斯派爾地產公司。
三十年后,曾經的日本換成了中國,與他們相同的是,我們能做的也只有跑。
2018年6月,受特朗普限制中國投資的影響,中國資本正加速從美國撤離。
在過去四個月內,中國在美投資和并購僅18億美元,同比下降92%。與此同時,中資企業還拋售了96億美元的在美資產,另有40億美元的資產正在出售。
三、
股市震蕩
日美貿易戰期間,日本經濟遭到重創,影響最大的就是股市。
1990年,全年日經指數下跌38%。不到兩年,蒸發了2萬億日元。
反觀我們,整個貿易戰期間,中國股市幾乎全線飚綠,每個交易日都有幾百只股票同時跌停。
短短三個月,滬深股市7.6萬億巨額資金蒸發,相比之下美國股市卻增加了13.9萬億。
中國見招拆招
中美貿易戰,爭的就是一個發展的機會:“美國再次偉大”和“中國實現偉大復興”,焦點就是對資金和技術的爭奪。
無論特朗普的招式有多么復雜,只要中國圍著這兩個點打,就能見招拆招。
一、
允許人民幣貶值
對于資金缺乏,美國最喜歡用的手段就是加息。加息就是提高銀行的利息,加息之后,把錢存進銀行就會獲得更多的收益,全世界的熱錢就會涌入美國。
2015年-2016年,美國瘋狂加息,中國的外匯儲備從2014年的近4萬億美元跌至16年的3.05萬億美元。近一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從中國流到了美國。
應對美元出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貨幣貶值,人民幣貶值之后,外資想要撤離就成了高買低賣,就會變相虧損;而中國在海外資產如果回國則是高賣低買,變相增值。
有利可圖的時候,外資就會挖空心思的撤離美國,流入中國。2016年人民幣3連跌之后,中國止住了外匯儲備縮減的趨勢。
2018上半年,美國已經加息2次,還計劃在下半年再加2次,中國豈能坐以待斃。央行,半年降準3次之后,人民幣跌了。
6月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至2017年12月以來最低。
二、
為制造業減負
美國想打我們的“中國制造2025”,主要手法不外乎市場壁壘和技術封鎖。
核心技術不賣你,讓你搶占不了高端市場;中低端技術收取高額專利費,讓你在中低端市場生不如死,讓你熬不到自主創新出成果的那一天。
中美貿易戰開打僅6天,中國政府網掛出“減稅”的公告,減稅規模高達4000億元。
你想讓中國制造業不好過,我就給中國制造業松綁。有了這4000億,原本掙扎在盈虧邊緣的企業可以實現盈利,進行穩定的研發投資。
活下來,就有機會!
三、
放寬外商投資市場
中國的企業太多,4000億肯定照顧不過來;人民幣貶值后,外資不是想進來嗎?行,把外資放進來,把某些行業的蛋糕做得再大一點。
6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在22個領域推出了新一輪開放措施。
基礎設施領域,取消鐵路干線路網、電網外資限制。
制造業業領域,汽車行業,船舶行業,飛機行業擴大開放。
商貿流通領域,取消加油站外資限制。
文化領域,取消禁止投資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的規定。
仔細一看,除了金融領域,都是別人打不過我們的產業或者有來有回的產業開放了。
你不是限制我們投資你的高科技嗎?我們把錢薅過來,你的高科技沒了足夠的資金投入,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我們把差距縮小,直至反超。
四、
股市無招勝有招
金融領域的開放確實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要想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金融開放勢在必行。更何況,開放不等于放任不管。
通過進一步的開放,向歐洲和日本展示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決心。拉攏除美國之外的西方國家。
美國在加大關稅壁壘,而中國在擴大開放。
資本無國界,只要錢好賺,資本家站在中國一邊是順理成章。這就像解放戰爭,對面一盤散沙,而我們在搞統一戰線,發展前景一目了然。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只要經濟得到高質量的發展,股市的一切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中美之間的對壘,中其實半斤八兩,你有你的優勢項目,我也有我的拿手絕活。只是相對于美蘇爭霸時期,今日的歐洲比當年的歐洲強大得多。
特朗普懟上中國的時候,也揮刀砍向了歐盟;歐洲不是不想反抗,只是在尋找一個合適的時機。
接下來,隨著中國對美國的反擊力度的增加,美國越來越難受的時候,歐盟肯定會擇機出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們拭目以待!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