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6日-星期二
【摘 要】我們必須完整準確地闡述和貫徹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為主體與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兩個方面都要堅決貫徹,不能有片面性。當前必須警惕只講多種所有經濟共同發展,而忽視、甚至否定公有制為主體旳傾向。
自從黨的十五大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確定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隨后把這一條寫進憲法以來,圍繞著基本經濟制度輿論界一直存在著嚴重的分歧和激烈的斗爭,焦點是要不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總的傾向是只講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而不講、甚至反對公有制為主體,推行私有化。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15年初《財經》雜志接連刊登三篇文章,要求修改憲法,建議把基本經濟制度的表述改為:“我國實行多種所有制經濟形式,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外資經濟和混合經濟,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要不要規定哪種所有制為主體?文章沒有說,故意含糊其事了。
其實,自原始社會瓦解以來,迄今為此,人類社會都是有幾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的,都不是只有一種所有制。例如,奴隸社會,除了奴隸主私有制,還有大量自由民私有制(個體所有制);資本主義社會,除了資產階級私有制,還有小農經濟、地主經濟,美國南北戰爭之前,還有奴隸主私有制。但任何社會總有一種所有制經濟占主體地位,正是占主體地位的所有制決定了整個社會的性質。毛澤東在《矛盾論》告訴我們一個認識事物性質的方法,即在任何存在多種矛盾的矛盾綜合體里,各種矛盾相互連結在一起,但總有一個占主體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它規定著、制約著其它矛盾的存在和發展,事物的性質就是由這個主要矛盾的性質決定的。任何存在幾種所有制經濟的社會里,都會有一種所有制經濟占主體地位,其他所有制經濟則處于從屬、補充地位,這是客觀的必然性,不依人們意志為轉移的。不分“老大老二”,不分主體和補充,只是某些人的主觀想象,實際生活中是做不到的。在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的社會里,不是這一種所有制占主體地位,就是那一種所有制占主體地位。
只講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不講哪種所有制占主體,看起來是主張各種所有制地位一律平等,其實說這種話的人,心中還是明白必定有一種所有制經濟是主體的,只是不說出來而已。他們反對公有制為主體,主張私有制為主體,但又不好明說,因為憲法上載明公有制為主體,于是他們打馬虎眼,只講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不講哪種所有制占主體。不過有的人憋不住,還是要說出來,這叫做頑強地表現自己,哪怕是違反憲法也要說。這在意識形態斗爭中倒是經常可以見到的。例如一位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任的人,在《xx日報》上發表文章,宣揚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形成了以國有經濟為主導、私營經濟為主體的制度,說只有這樣的制度才能夠充滿活力。在《xx日報》上發文章,公開與憲法唱反調,這是罕見的。
講到各種所有制經濟的地位,必須區分兩種情況,一是在市場經濟運行中的地位,各種所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市場競爭的規則是統一的,適用于各種所有制經濟,不應有例外。不可能對某種所有制采用一種規則,對另一種所有制采用另一種規則。另一種情況是在所有制結構中的地位,那應該是不一樣的,有的所有制占主體地位,有的所有制則處于從屬地位,起補充作用。這是客觀存在的,它決定著社會的性質。決不能把兩種情況混為一談,仿佛在市場經濟運行中各種所有制經濟一律平等,就意味著在所有制結構中各種所有制的地位也是一樣的了。
闡述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從理論上講,有兩個問題必須講清楚,一是我們為什么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一是怎么看待非公有制經濟(尤其是私營經濟,它是非公有制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
每一個政黨、每一個階級掌握政權,必須有自己的經濟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沒有自己的經濟基礎,政權是不牢固的。共產黨是工人階級政黨,必須把代表工人階級根本利益的公有制作為自己執政的經濟基礎。一旦沒有了公有制,共產黨喪失了自己執政的經濟基礎,還能夠繼續掌握政權嗎?
設想一下,假如我們搞了私有化,我們的政權怎么維持和運轉呢?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消失了,甚至公有制被消滅了,私營經濟占了主體地位,甚至只有私營經濟了,我們的政權勢必不能靠公有制經濟交納說收、上繳利潤來維持,而只能靠私營經濟來養活了。拿了人家的錢就要為人家辦事,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只有兩個出路:一是改變黨的性質,改成為資產階級服務的資產階級政黨,這也許可以繼續執政,但這個黨和政權就是資產階級性質的了,不能再搞社會主義了,這就違背了初心,忘記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了;二是如果還想堅持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還想搞社會主義,那時在經濟上占優勢的資產階級就不會容忍你繼續執政了,必然要把你趕下臺。只要你相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必須為經濟基礎服務的道理,這兩種情景,是可以想象得到的。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現實的危險。
我們黨看到了這種危險。
2000年江澤民在國有企業改革的座談會上特地指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決不能動搖,否則我們黨的領導地位和我們社會主義的國家政權就很難鞏固和加強。”[1]如果“把國有資產大量量化到個人,并最終集中到了少數人手中,那樣,我們的國有資產就有被掏空的危險,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就會失去經濟基礎。那時,中國將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局面?我們靠什么來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靠什么來鞏固人民的政權,靠什么來保證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俗?”[2]否定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搞私有化,絕沒有好下場,它會挖掉共產黨執政的經濟基礎,葬送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
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我們黨要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就要有關鍵時刻聽指揮、拉得出,危急時刻沖得上、打得贏的基本隊伍。國有企業及其廣大黨員、干部、職工就是這樣的隊伍。關鍵時刻,國有企業及其廣大黨員、干部、職工是靠得住的。國有企業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如果把國有企業做小了,搞垮了,搞沒了,公有制主體地位、國有經濟主導作用還怎么堅持?工人階級領導地位還怎么堅持?共同富裕還怎么實現?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還怎么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還怎么堅持和發展?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想清楚。不能稀里糊涂跟著喊口號,更不能中別人的圈套!
第二,鞏固和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才能使我國社會保持社會主義性質
我國憲法規定,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私有制不可能成為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私有制基礎上會產生剝削、兩極分化,這是同社會主義的本質相矛盾的。
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不高,許多地區、部門還不具備公有制所需要的具有社會性質的生產力,因此,我們還需要有非公有制經濟作為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還不能實行單一的公有制,只能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殊性。
在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的情況下,必須鞏固、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才能保證我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我們在城市必須做大做強做優全民所有制的國有企業,在農村必須大力發展集體經濟,這樣才能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社會主義才是鞏固的。可以說,越是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越要強調堅持和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削弱或者沒有了公有制,就不能稱之為社會主義了。
第三,增強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才能有效地控制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實現以人民為中心,使經濟朝著滿足人民需要的方向發展
我國憲法規定,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國有經濟應該在整個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這主導作用,突出地表現在,它應該控制、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毫無疑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私有制的存在,尤其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的存在,由于它的生產目的是追逐剩余價值,使得國民經濟的運行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但公有制經濟占主體地位,就有可能保證整個國民經濟朝著預定的方向發展,保證五年規劃規定的各項任務得以實現。如果公有制經濟遭到削弱,甚至消滅了,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就得不到控制,就會陷入盲目的無政府狀態。
社會主義的經濟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公有制是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前提條件。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條件下,勞動人民共同占有生產資料,人民是生產資料的主人,他們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生產的,排除了剝削和兩極分化,從而為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私有制條件下,勞動人民處于被壓迫、被剝削的地位,經濟的發展是以剝削者為中心的。沒有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以人民為中心就會變成一句空話,無法實現。
第四,公有制為主體,才有可能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朝著有利于社會主義的方向發展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種所有制經濟并不是各自孤立地發展,而是相互密切地連結在一起的。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之間既有合作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就各種所有制經濟的相互關系來說,公有制占主體地位,它對非公有制經濟起到鼓勵、支持和引導的作用。發展、壯大公有制經濟,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才有能力對非公有制經濟進行鼓勵和支持,才有能力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朝著有利于社會主義的方向發展。
市場經濟講的是經濟實力,口頭上說得再多也是不管用的。在市場競爭中,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有誰會理你呢?文件上講的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是會落空的,不會有能力對非公有制經濟實施鼓勵、支持和引導的政策措施。不增強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不發揮全民所有制性質的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光講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就失去了方向,非公有制經濟也不能健康地發展。
第五,發展公有制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
社會主義要求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一種分配方式、分配原則,而不是具體的分配政策。生產決定分配,生產方式決定分配方式。共同富裕是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產生的分配方式。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公有制的建立,人們在生產資料面前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憑借占有的生產資料來參與分配,人們參與分配的標準只有一個:都按照勞動的數量和質量獲得消費品,因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人都改善生活,人人都提高生活水平。這就叫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同剝削、兩極分化相對立的,存在剝削、兩極分化,就不可能有共同富裕。公有制排除了剝削和兩極分化,為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公有制基礎上才能實現共同富裕,私有制基礎上決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因此,只有積極發展公有制經濟,才能達到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目的。有人一方面侈談共同富裕,一方面卻鼓吹私有化,這不是南轅北轍了嗎?有人認為,不消滅私有制,不發展公有制,只要調整一下分配政策,例如多搞一些社會福利,實行社會保障制度等等,就可以實現共同富裕,這是民主社會主義的思想,背離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
我們強調的“共享經濟”,不是別的,就是共同富裕,這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私有制基礎上必然產生剝削和兩極分化,談不上“共享”的。
習近平總書記把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國有經濟比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頂梁柱。動搖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削弱甚至消滅公有制,推行私有化,這根頂梁柱就倒下了,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也就垮塌了。這就是我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始終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強調發展壯大公有制經濟的政治緣由。
(二)從經濟上說,公有制符合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能夠解放、發展生產力
大家知道,馬克思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和剩余價值學說,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與空想社會主義不同,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人類社會必然由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問題,并不是基于倫理道德觀念,也不是訴諸人類的理性,而是在分析資本主義社會實際存在的矛盾基礎上得出的結論。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的積累、生產的集中,使得生產越來越具有社會的性質:每一件產品都不是個人生產出來的,而是由一群工人生產的;生產的產品不是生產者個人消費的,而是供社會消費的;生產上需要的物資,也不是自己生產的,而是由社會提供的。整個國民經濟逐漸融合成為一個各個企業相互依賴的整體。生產力的社會性質客觀上要求由社會占有生產資料,由社會按照全體人民的利益組織國民經濟的運行。但是,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生產資料歸資本家個人所有,生產的目的是追逐剩余價值,因而使得具有社會性質的生產力的這種要求無法實現。這樣,資本主義社會就產生了生產社會性與生產資料私人資本主義占有之間的矛盾,也就是說,生產方式同占有方式發生矛盾,生產方式起來反抗占有方式,這就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這一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弊端的總根子,在資本主義范圍內是無法克服的,它只有通過革命,用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才能得到解決。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敲響了私有制的喪鐘,生產資料公有制取代資本主義私有制成為一種客觀的規律性,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因為只有社會占有生產資料,才能夠與生產力的社會性質相適應。在公有制基礎上組織生產,這正是社會主義制度同資本主義制度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差別”所在。[3]
從理論上講,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具有社會性質的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符合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律,因而公有制能夠解放、發展生產力。從實踐上講,我國三大改造完成、生產資料公有制占主體地位以來,經濟迅速發展,盡管在探索過程中出現過一些挫折,但總的來說,速度遠快于資本主義國家,顯示出公有制的強大優越性。
六十多年時間,我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落后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蘇東劇變的險惡環境下使社會主義紅旗高高飄揚在世界東方,這同蘇聯東歐國家否定公有制、實行私有化造成的嚴重惡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都是起碼的常識。但在今天確實有必要重新強調一下,因為多年來輿論界在新自由主義的影響下,攻擊公有制、妖魔化國有經濟的言論鋪天蓋地,幾乎成為輿論的主流,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了。諸如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公有制不符合人的本性,注定沒有效率,私有制才是先進生產關系,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要求;把公有制同人民對立起來,說公有制與民爭利;說國有企業是壟斷,靠壟斷獲取利潤,與“民營經濟”爭奪資源,妨礙經濟發展;鼓吹公有制產權不清晰,只有私有化,把財產落實到個人,產權才是明晰的;公有制與市場經濟不相容,要搞市場經濟,必須實行私有化;類似的言論,在報刊上屢見不鮮。一時間壓得公有制經濟、尤其是國有經濟抬不起頭來,維護公有制的言論,說起來仿佛理不直、氣不壯,報刊上也消聲躡跡,上課的時候都不敢講公有制的優越性。這種狀況,在社會主義的中國是極不正常的。
我們應該旗幟鮮明地宣傳,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這一客觀規律的要求,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是解放、發展生產力的主要力量。
一切攻擊、污蔑公有制的言論都應該進行批評,不能聽任泛濫。
全面準確地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除了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之外,還有一個正確對待非公有制經濟的問題。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非公有制經濟是發展生產、滿足人民需要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積極發展個體經濟、私營企業、外資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成分,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及其發展的客觀要求所決定的。
首先,我國是經過新民主主義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時候,就生產力水平來說,還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我們必須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去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這是一個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在這一歷史階段,我國將由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勞動的農業國,逐步轉變為非農業人口占多數、包括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在內的工業化國家;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逐步轉變為經濟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國家;由貧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較低,逐步轉變為全體人民比較富裕的國家。在這樣一個轉變過程中,個體經濟、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有著發揮積極作用的廣闊空間。因此,我們在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應該充分利用非公有制經濟來促進這一轉變過程。
其次,在我國,生產力發展不平衡。當然,一般地講,任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都不可能是絕對平衡的。但是,我國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還帶有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痕跡,即一方面存在社會化大生產,另一方面存在中世紀式的小生產和手工勞動。單一的所有制形式同這種多層次的大跨度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顯然是不適應的。此外,某些生產部門的特殊性,消費結構的復雜性,特別是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勞動就業的壓力大等因素,也使得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難以包攬一切。只有發展多種經濟成分,才能適應多層次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有利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開就業門路,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
鄧小平正是從我國上述實際情況出發,總結了過去的教訓,認為在目前條件下,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但不必搞得那么純,只要公有制占主體就可以了。他說:“我們允許個體經濟發展,還允許中外合資經營和外資獨營的企業發展,”“這些都是對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4]
正因為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非公有制經濟對發展經濟、滿足人們需要有著積極作用,我們必須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發展和增強公有制經濟,同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是對立的,而是有機統一的。兩者應該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把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對立起來,捏造什么“國進民退”、“國退民進”的說法,那既違背黨的大政方針,也不符合客觀實際。
應該講清一個理論問題:在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具有積極作用,并不是因為它們符合人的自私本性(說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經濟人假設”,是歷史唯心主義觀點,反科學的),也不是因為它們是先進生產關系,代表了先進生產力(在生產力具有社會性質的今天,不能說私有制是先進的),而是因為生產力水平不高、而且發展又不平衡。我們并不認為私有制是永恒的,并不認為“人間正道私有化”,不主張私有制萬歲,好像人類社會離不開私有制似的。我們最終是要徹底消滅私有制的,這一點無需隱晦。但消滅私有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有條件的。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過早地提出消滅私有制,是違背經濟規律的。我們不能干那樣的蠢事。在目前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必須充分利用私有制,來發展生產力,為將來徹底消滅私有制創造物質條件。這是歷史的辯證法。
同時應該明確,存在非公有制經濟只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點,而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的社會化程度的提高,社會主義是必然要從初階段過渡到高級階段,到那時,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的現象將會消失。當然這是未來的事。但我們不能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凝固化,應該未雨綢繆,為未來的發展創造條件。
非公有制經濟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它是對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
一種經濟成分的性質取決于它內部的經濟關系,取決于生產資料歸誰所有、生產過程中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產品分配關系。非公有制經濟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它的主要組成部分——私營經濟、外資經濟——還存在著雇傭、剝削關系,因而它們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成分。只有公有制才具有社會主義性質,才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非公有制經濟在所有制結構中是處于補充地位,鄧小平多次指出,非公有制經濟是對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這就意味著非公有制經濟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如果像某些人所說那樣,非公有制經濟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那么邏輯上就說不通了:這等于說,社會主義經濟對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了。
有人怕明確非公有制經濟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它是對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私營企業主會不高興,甚至會產生某種疑慮,所以總喜歡說點模棱兩可的含糊的概念,例如,不敢稱私營企業主為資本家,更不敢講他們屬于資產階級,而叫做“新階層”;不敢講剝削,而叫做財產性收入;不敢講勞動價值論,而叫做要素貢獻;不敢講勞資關系,而叫做勞動關系。如此一來,真實關系被掩蓋了,欺騙了群眾,私營企業主心中也并不踏實。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共產黨,應該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來分析問題。我們不應該為了眼前的某種政治需要而隱瞞自己的觀點,違背初心,實際上,只有說徹底了,私營企業主反而安心。
黨的文件中有一個提法: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此報刊上對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所有制結構中的地位問題,經常出現“從補充到重要組成部分”的說法,仿佛非公有制經濟不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了,而成為社會主義經濟的一部分,而且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了。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必須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經濟區分開來。前者是指經濟的運行機制,后者是指經濟的性質。非公有制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過程的行為載體來說,的確比重相當大了,成為重要組成部分了,但這不等于說,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是社會主義性質的了,已經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了。我們怎么也不能把私有制當作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怎么也不能把私有制看作是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的作用具有兩重性,因而我們對待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也有兩個方面
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作用,具有兩重性,一方面,由于生產力水平不高,而且發展不平衡,非公有制經濟對發展經濟和滿足人民多方面需要具有積極作用,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經濟是私有制,其中的私營經濟、外資經濟還是屬于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存在剝削關系,生產目的是追逐最大限度的剩余價值,因而它們與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矛盾的。正是因為這種兩重性,決定了我們對待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也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要鼓勵、支持它們發展,充分發揮它們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導,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朝著有利于社會主義的方向發展。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是一個完整的政策,不能只講鼓勵、支持,不講引導。這種片面性,在目前是經常可以看到的,必須注意防止。
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我們應該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概括起來,必須把握以下四點:
1、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種所有制經濟都應該得到發展。因為在這個歷史時期里,無論公有制經濟還是非公有制經濟,都具有積極作用。我們必須采取措施,保證各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不能只注意發展公有制經濟,忽視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也不能只注意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忽視甚至限制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更不能實行私有化。輿論界一度鼓噪的所謂“國進民退”,是某些人為了推行私有化而提出的“偽命題”,既不符合我們的政策,也不符合實際。
2、就各種所有制經濟在所有制結構中的地位來說,必須保證公有制處于主體地位,非公有制經濟則屬于補充。有主體,就必然有補充。沒有補充,也就談不上主體。在所有制結構中,不能不講主體、補充,不分“老大”、“老二”,更不能顛倒主體與補充的位置。這是一個關系社會性質的原則問題。公有制為主體,這是基本經濟制度的核心內容,也是別有用心的人歪曲、攻擊基本經濟制度的重點。這個問題是圍繞基本經濟制度的斗爭的焦點。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批判各種否定公有制的言論。
3、就各種所有制經濟的相互關系來說,國有經濟應該起主導作用,非公有制經濟應該接受國有經濟的鼓勵、支持和引導。主導是相對于服從來說的,有主導,就必然有服從,沒有人接受,主導就是一句空話。我們應該積極發展、壯大國有經濟,保證國有經濟發揮主導作用。
4、對于非公有制經濟,我們既應該鼓勵、支持它們發展,又應該注意引導它們朝著有利于社會主義的方向發展。不能只講鼓勵、支持,不講引導。
黨的十六大還明確指出了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方針,即“第一,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發展和壯大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作用。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個體、私營等各種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5]
由于第三條是前兩條的綜合,所以一般稱之為“兩個毫不動搖”的方針。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兩個毫不動搖”的方針。
對“兩個毫不動搖”的方針,我們必須全面貫徹,不能只講一面,不講另一面。經常看到的是只強調“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而不提“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這種片面性是會導致嚴重后果的,必須防止。同時要看到,兩個毫不動搖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方針,它們并不是并列的,前一個“毫不動搖”是根本的,它決定著我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也決定著后一個毫不動搖:沒有強大的公有制經濟,就沒有能力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概括來說,我們必須完整準確地闡述和貫徹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為主體與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兩個方面都要堅決貫徹,不能有片面性。當前必須警惕只講多種所有經濟共同發展,而忽視、甚至否定公有制為主體旳傾向。
注 釋:
[1] 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第51頁,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2] 見《人民日報》1999年7月1日。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69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 《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10、13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 《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19頁,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4版。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察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