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3日-星期日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理論研究  > 閱讀信息
周新城: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提——記念《共產黨宣言》170周年
點擊:4651  作者:周新城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發布時間:2018-02-20 12:49:15

 

 共產黨宣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1月5日講話中指出,要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做到這一點,一個前提條件是,必須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這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當前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晶。離開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失去了根子和源頭,就沒有個“準”了,變成了什么東西都可以裝進去的框子,這就不可能正確理解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延安整風時,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確定了一條原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是我們革命斗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按照這個原則,黨的十七大和十八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有一個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賦予鮮明的中國特色。

 

  這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上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在中國具體條件下怎么實現,即在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具體實現形式上,必須根據中國當前的國情和時代特點進行探索,從而具有中國特色。

 

  所以,要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抓好兩頭:


  一方面要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1]離開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那就連社會主義都不是了,還講什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另一方面要密切聯系中國的具體實際。不從中國實際出發,不分析當前中國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不提出解決中國問題的辦法,也談不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這兩方面相結合的結晶。

 

  改革開放以來,理論界主要的錯誤傾向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忽視甚至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例如,一位著名的科學社會主義專家說,當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特點是多樣化,除了科學社會主義之外,有影響的社會主義流派,還有民主社會主義、生態社會主義、民族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他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看作是科學社會主義之外的、與民主社會主義并列的一個社會主義流派。

 

  這個論斷錯誤百出,姑且不論民主社會主義并不是社會主義,因為它根本反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只是要求對資本主義做點改良;最大的問題是,他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科學社會主義割裂開來了,仿佛它同科學社會主義沒有關系似的。

 

  實際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當前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離開了科學社會主義,在科學社會主義之外,就不會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有人用否定科學社會主義的辦法來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意義,仿佛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管用。

 

  有一位著名理論家說,之所以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無法解決中國問題。這種說法邏輯就不通,如果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無法解決中國問題,那就根本不應該把它中國化,而應該拋棄。

 

  這實際上為更換指導思想埋下了伏筆。

 

  有一位曾經擔任全國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領導職務的人,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新的社會主義”,是在否定已有的社會主義實踐(包括十月革命、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和我國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旳基礎上形成的。

 

  他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歷史上實現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社會主義實踐完全對立起來了,否定已有的社會主義實踐都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具體實現形式,是一脈相承的。

 

  《光明日報》上刊載一篇文章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種“獨立形態的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無關。

 

  凡此種種,在報刊上屢見不鮮。

 

  所以,當前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候,迫切需要強調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

 

  那么,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什么?

 

  大家知道,馬克思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和剩余價值學說,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里闡述了取代資本主義的、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他們預見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是這樣幾條:

 

  第一,無產階級必須組織自己的政黨,并在自己的政黨領導下進行革命和建設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里強調無產階級必須組織自己的政黨即共產黨。這個政黨“沒有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它同無產階級其他組織的區別在于:

 

  “一方面,在無產者不同的民族的斗爭中,共產黨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所經歷的各個發展階段上,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

  “因此,在實踐方面,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在理論方面他們勝過其余無產階級群眾的地方在于他們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2]

 

  共產黨是為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解放服務的,而沒有自己的私利,這是它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不同的地方。

 

  為什么無產階級必須組織自己的政黨呢?這是由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的地位和任務決定的。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無產階級喪失了生產資料,而且被無政府的競爭所分散,因而相對于資產階級來說處于劣勢。無產階級在爭取政權的斗爭中,除了組織,沒有別的武器。馬克思指出:

 

  “無產階級在反對有產階級聯合力量的斗爭中,只有把自身組織成為與有產階級建立的一切舊政黨不同的、相對立的政黨,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為保證社會革命獲得勝利和實現革命的最高目標——消滅階級,無產階級這樣組織成為政黨是必要的。”[3]

 

  這個政黨應該是無產階級的獨立的政黨,有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政策。共產黨是工人階級性質的政黨,它應該堅持無產階級的立場和利益,而不受資產階級的影響,不應“充當資產階級民主派的隨聲附和的合唱隊”[4],充當資本主義病床前的醫生。馬克思恩格斯強調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強調它的無產階級性質,堅決反對“全民黨”的思想。當伯恩施坦等人提出要把德國黨由“片面的工人政黨”改變成為“一切富有仁愛精神的人”的“全面的黨”時,他們二人專門為此發了一封《通告信》,建議不贊成黨的無產階級性質的人“應當退黨,至少也應當放棄他們的顯要職位”,不這樣,那就是黨“自己出賣自己”。[5]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強調共產黨必須堅持工人階級性質,并不是說黨只考慮工人階級一個階級的特殊利益,而不顧其他階級的利益。應該看到,由于工人階級是全社會最先進的階級,從根本上講,工人階級的利益與全人類的利益是一致的。工人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終解放自己。在共產黨處于執政地位的條件下,更應該照顧到其他階級、階層的利益,以擴大黨執政的社會基礎,贏得廣大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我們黨提出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是既代表了中國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又反映了全體中國人民(包括除了敵對勢力以外的一切階級、階層)的共同利益。但這絕不意味著我們黨放棄了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恰恰相反,只有堅持黨的工人階級性質才能做到這一點。

 

  第二、無產階級必須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無產階級要獲得解放,成為社會的主人,必須消滅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從資產階級手里奪取政權,取得政治統治權。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里明確提出,共產黨人的最近目的是

 

  “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而建立自己的統治。”[6]

 

  一切革命的根本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革命的性質、進程和結局完全取決于政權掌握在誰手里,哪個階級掌握政權。要改造世界,就應該有政權,“要知道,即使有美好愿望的人,如果不能提出奪取政權問題和沒有掌握政權,他們能做出什么呢?最多他們只能協助奪取政權的新階級,而他們自己是不能把世界翻過來的。”[7]但是無產階級要從資產階級手里取得政權,用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這涉及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他們必然進行反抗。資產階級是不會自動放棄政權的,在緊要關頭他們會用暴力對無產階級的革命行動進行鎮壓,這時,無產階級就不得不采取暴力革命形式來奪取政權。這是階級斗爭客觀的規律,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

 

  國內某些贊成和宣揚民主社會主義的人,反對無產階級必須奪取政權的原則。他們認為,只要工人能夠參加企業的管理、監督企業主的活動,或者只要實行社會保障制度,多搞一些社會福利,資本主義就可以并已經和平長入社會主義了,無產階級無需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奪取政權。這是欺騙和麻痹工人階級的理論。如果國家政權掌握在資產階級手里,即使給工人這個權、那個權,那也是無濟于事的,因為資產階級可以根據情況給工人某些權利,也可以隨時取消這些權利。正如毛澤東說的:

 

  勞動者沒有管理國家的權力,所有的“工作權、休息權、受教育權等等權利,就沒有保證。”人民必須管理上層建筑,“我們不能把人民的權利問題,了解為國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勞動、教育、社會保險等等權利。”[8]

 

  贊成和宣揚民主社會主義的人尤其反對用暴力革命取得政權。對于無產階級用什么手段取得政權的問題,上世紀50年代有過激烈的爭論。

 

  1956年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大肆宣揚和平過渡,通過議會道路取得政權。對此,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專門寫過一個文件《關于和平過渡問題的意見提綱》。提綱指出,提出無產階級取得政權有和平與非和平的兩種可能,表明我們在使用暴力的問題上是防御性的,政治上是有好處的。但要把可能與現實、愿望與愿望的實現區分開來。無產階級要從資產階級手里奪取政權,資產階級必然拼命反抗,運用武力進行鎮壓。在要命的時候它必然要使用暴力,否則它要那些國家機器(包括警察、監獄、軍隊)干什么?

 

  1954年英國共產黨總書記波立特在翻譯《毛澤東選集》時,寫信給中共中央,準備將《戰爭和戰略問題》中下面一段話刪去,即“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是戰爭解決問題。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原則是普遍地對的,不論在中國在外國,一概都是對的。”當時中共中央回信堅決反對,表示這是馬列主義普遍真理,不能修改。

 

  1956年3月14日,毛澤東同長征、艾地談話時,印度尼西亞共產黨總書記艾地又提出這個問題。毛澤東講了我們對波立特的答復,明確指出:

 

  “要不要進行武裝斗爭,不是我們單方面能決定的,我們不是資產階級的參謀長。我們可以而且應當這樣說,我們要爭取和平進到社會主義;但還應當說,即使一時不說也要這樣考慮問題,當資產階級用武裝來進攻的時候,我們就要被迫進行武裝斗爭來取得革命勝利。”

  “在資產階級掌握國家機關和軍隊的國家,我們如果只作和平取得革命勝利的打算,那是要吃虧的,因為我們不是資產階級的參謀長,他讓不讓你和平取得勝利,并不決定于你的主觀愿望。”[9]

 

  可惜,艾地不聽毛澤東的忠告,迷信和平過渡,結果吃了大虧。印尼共產黨慘遭屠殺,血流成河,被迫解散,至今未能恢復元氣。

 

  這類歷史教訓,難道還少嗎?

 

  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后,這個政權是什么性質的呢?馬克思總結了巴黎公社的經驗,提出一個著名論斷:

 

  “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10]

 

  無產階級專政是階級斗爭發展的必然結果,這是不依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列寧指出,

 

  “只有承認階級斗爭、同時也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馬克思主義者。”

 

  他把是否承認無產階級專政作為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試金石”。[11]只要還有階級存在,社會主義國家就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對廣大人民群眾實行民主,而對敵對勢力實行專政,這是階級斗爭的客觀必要性,并不輸理。

 

  第三、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共產黨宣言》旗幟鮮明地提出:共產主義運動的基本問題是所有制問題。大家知道,生產關系是整個社會的經濟基礎,在生產關系這個系統中,生產資料所有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是整個生產關系的基礎。誰掌握生產資料,他就在人們經濟關系中處于優勢地位。在生產資料占有不平等(即有人占有生產資料、有人喪失生產資料)的條件下,占有生產資料的人就有可能憑借所占有的生產資料來支配喪失生產資料的人的勞動、占有其勞動產品,就會產生壓迫和剝削;在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條件下,誰都不能憑借掌握的生產資料去無償地占有他人的剩余勞動產品,這就為消滅壓迫和剝削奠定了基礎。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了生產是為占有生產資料的人服務的,即決定了生產的目的,也決定了勞動過程中和分配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經濟關系的性質。一個社會的性質,從經濟上說,就取決于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形式。

 

  恩格斯總結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指出社會革命雖然是政治行動,但歸根到底是為了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他說:

 

  “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為了保護一種所有制以反對另一種所有制的革命。它們如果不侵犯另一種所有制,便不能保護這一種所有制。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是犧牲封建的所有制以拯救資產階級的所有制”。“的確,一切所謂政治革命,從頭一個起到末一個止,都是為了保護一種財產而實行的,都是通過沒收(或者也叫作盜竊)另一種財產而進行的。”[12]

 

  這段話,確切地闡明了生產資料所有制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

 

  所以,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視生產資料所有制問題。他們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

 

  “共產主義革命就是要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

 

  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后,

 

  “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13]

 

  列寧也強調這一點,他說:

 

  “工人階級要獲得真正的解放,必須進行由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全部發展而必然要產生的社會革命,即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把它們變為公有財產。”[14]

 

  事實表明,只要生產資料屬于資本家所有,工人就逃脫不了被雇傭、被剝削的境地,即使允許工人參加管理,允許工人有一點監督權,也改變不了這種局面,因為最終決定權仍掌握在資本家手里,只是在符合資產階級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給工人一點經濟權利,裝點門面而已。要根本改變工人階級的命運,必須改變所有制,即把資本主義私有制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由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共同掌握生產資料。這樣,工人才能成為社會的主人,整個社會才能稱之為社會主義。不消滅私有制,不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工人階級就不能得到解放,就不能擺脫被剝削、被壓迫的命運,也就談不上社會主義。

 

  毫無疑問,消滅私有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隨著條件的成熟逐步實現。恩格斯在回答“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廢除”這一問題時指出,不能一下子就完全消滅私有制,

 

  “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現有的生產力擴大到實行財產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樣。”

  “只有創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產資料之后,才能廢除私有制。”[15]

 

  一般講,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生產力水平比較低下,發展又很不平衡,決定了私有制經濟對國民經濟的發展還具有積極作用。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資料公有制需要的具有社會性質的生產力,在許多部門、地區還不具備,因而不能實行單一公有制,我們必須對私有制經濟實行鼓勵、支持和引導的方針,我們的基本經濟制度只能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但是,應該指出,第一,私有制的存在和發展,絕不是因為私有制是“符合人性”的先進的生產關系,而是由生產力落后這種狀況所決定的;第二,將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我們是要徹底消滅私有制的,這一目標無需隱瞞,更不能忘記。

 

  這是共產黨的初心,也是共產黨肩負的歷史使命。私有制不是永恒的,我們是利用私有制,發展經濟,為最終消滅私有制創造條件,這是歷史的辯證法。

 

  第四、社會主義革命必須同傳統觀念徹底決裂

 

  《共產黨宣言》提出,在同傳統所有制徹底決裂的同時,我們還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道理。世界上并不存在脫離社會關系而獨立存在的觀念,并不存在抽象的適用于一切社會制度的觀念。人們的觀念總是歷史的、具體的。“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16]這是無需經過深思就能了解的起碼常識。

 

  因此,當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人們的社會經濟關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相應地人們的意識也應該發生深刻的變化。經濟領域公有制的建立,使得人們在思想領域必須、也必然要同傳統的、在私有制基礎上形成的觀念實行徹底的決裂。但是,由于意識形態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即使產生傳統的私有觀念的經濟基礎(私有制)消滅了,它還會在相當長時期里頑強地表現自己。因此,在生產資料所有制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意識形態領域仍然存在長期的、復雜的斗爭。還要看到,意識形態對經濟基礎是有反作用的,如果不與傳統觀念作斗爭,而是聽任它蔓延和泛濫,就會影響新的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甚至會為復辟舊經濟基礎創造條件。

 

  蘇聯東歐的劇變都是從意識形態開始的,先制造反共反社會主義的輿論,搞亂思想,然后制造政治動亂,亂中奪取政權。思想戰線被突破了,其他防線也就守不住了。意識形態工作的意義,怎么估計也不會過分。

 

  實現同傳統觀念徹底決裂這一任務的關鍵在于,用工人階級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教育和武裝全體人民,占領思想理論陣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引領各種社會思潮,批判和抵制形形色色的在私有制基礎上產生的傳統觀念。

 

  在十九世紀,有人把資產階級的自由、正義等當作“普世價值”,并用此來反對共產主義,他們說:

 

  “宗教的、道德的、哲學的、政治的、法的觀念等等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固然是不斷改變的,而宗教、道德、哲學、政治和法在這種變化中卻始終保存著。還存在著一切社會狀態所共有的永恒真理,如自由、正義等等。但是共產主義要廢除永恒真理,它要廢除宗教、道德,而不是加以革新,所以共產主義是同至今的全部歷史發展相矛盾的。”

 

  馬克思恩格斯批評了這種說法。《共產黨宣言》指出:

 

  “至今的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在階級對立中運動的,而這種對立在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形式。但是,不管階級對立具有什么樣的形式,社會上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剝削卻是過去各個世紀所共同的事實。因此,毫不奇怪,各個世紀的社會意識,盡管形形色色、千差萬別,總是在某些共同的形式中運動的,這些形式,這些意識形式,只有當階級對立完全消失的時候才會完全消失。”[17]

 

  我們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與一切剝削制度(尤其是與資本主義制度)相對立的社會制度。這種社會制度使得所謂“普世價值”的各種價值觀,具有與任何階級對立社會根本不同的內涵。我們在政治上、經濟上要同舊社會徹底決裂,相應地也要同在舊制度基礎上形成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的內涵相決裂。

 

  應該看到,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未來社會即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并不是主觀的臆測,而是根據社會發展規律推論出來的,有著科學的依據。與空想社會主義者不同,馬克思恩格斯在談到社會主義時,并不是訴諸道德和法,也不是訴諸人的理性,他們認為,從道義上對資本主義的剝削表示憤怒,并從人的理性出發來設計新的社會主義制度,無論多么入情入理,我們總不能認為它是科學的、正確的,而只能把它看作是一種象征。

 

  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關于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設想,是建立在對資本主義社會現實存在的矛盾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的。列寧指出,馬克思恩格斯提出未來的社會制度問題的根據是:

 

  “共產主義是從資本主義中產生出來的,它是歷史地從資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它是資本主義所產生的那種社會力量發生作用的結果。”[18]

 

  他們的理論邏輯是這樣的: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社會分工的加深、經濟聯系的密切化,使得生產越來越具有社會的性質,每一件產品都不是單個工人個人的產物,而是由一群工人共同生產出來的,生產出來的產品是供社會消費的,生產上需要的物資是由社會提供的,各個企業密切聯系在一起,整個國民經濟融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生產力的這種性質,客觀上要求由社會占有生產資料并按照社會的需要調節整個國民經濟。但是,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私有制妨礙了生產力性質的這種客觀要求的實現,生產方式起來反抗占有方式。因而生產社會性與私人資本主義占有之間的矛盾就成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這個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弊病的總根子。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必須用生產資料公有制取代資本家的私有制。

 

  恩格斯對此有過精辟的分析,他說:

 

  “現在,由于大工業的發展,第一,產生了空前大規模的資本和生產力,并且具備了能在短時間內無限制提高這些生產力的手段;第二,生產力集中在少數資產者手里,而廣大人民群眾越來越變成無產者,資產者的財富越增加,無產者的境遇就悲慘和難以忍受;第三,這種強大的,容易增長的生產力,已經發展到私有制和資產者遠遠不能駕馭的程度,以致經常引起極其劇烈的震蕩。只有這時廢除私有制才不僅可能,甚至完全必要。”[19]

 

  資本主義的發展,敲響了私有制的喪鐘。然而廢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剝奪剝奪者”,觸及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勢必引起資產階級的殊死反抗,因此,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無產階級必須在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翻資產階級政權,打破資產階級的反抗,實行無產階級專政。這些行動都必須在無產階級世界觀——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才能做到。《共產黨宣言》里提出的未來社會即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的體系,它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反映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國共產黨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思想。上世紀50年代中期,我們黨在批評赫魯曉夫的錯誤觀點時,曾經把社會主義必須具備的基本原則概括為五條,即:

 

  一、無產階級的先進分子組織成為共產主義的政黨;

  二、無產階級在黨的領導下,經過革命斗爭從資產階級手里取得政權;

  三、革命勝利后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

  四、有計劃地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和文化,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堅持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堅持國際主義原則。

 

  我們黨把這五條稱之為“十月革命的道路”,指出它是“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長途中的一個特定階段內關于革命和建設工作的普遍規律。”[20]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也就是說,任何國家、任何時候,只要是搞社會主義,都必須堅持的。

 

  后來毛澤東又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書中把它概括為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六條標準,其基本意思是一樣的。

 

  在改革開發的新形勢下,針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鄧小平把我們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概括為四項基本原則。他說,這四項基本原則并不是新東西,而是我們黨長期以來所一貫堅持的。這一概括,是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說的意思完全一致的,只是表述有所不同而已。鄧小平指出:

 

  四項基本原則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是個“成套設備”,缺一不可。“如果動搖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21]

 

  維護四項基本原則,就是堅持了社會主義;拋棄四項基本原則,就是否定了社會主義。我們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作為立國之本,就是因為四項基本原則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的不可缺少的本質特征。拋棄了四項基本原則,也就不成其為社會主義國家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什么別的主義,不是什么中國特色資本主義,或者國家資本主義,就是因為我們始終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把它當作立國之本。從本質上講,我們始終堅持了社會主義。

 

  我們也可以用反面的實例來說明這一點。

 

  大家知道,戈爾巴喬夫上臺后,言必稱改革,儼然以改革家自居。這曾經迷惑了許多人。他想怎么改革呢?他把改革的矛頭指向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他攻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把它稱之為“三壟斷”:政治上,共產黨領導,共產黨霸占了政權,這是政治壟斷;經濟上公有制占統治地位,排除了人們選擇所有制的自由,這是經濟壟斷;思想上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人們無法吸收先進的文化,這是精神壟斷。“三壟斷”導致“三異化”。政治壟斷導致人與政治、政權的異化,經濟壟斷導致人與財產、所有制的異化,思想壟斷導致人與文化的異化。他提出的改革就是消除壟斷、克服異化。政治上取消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輪流執政;經濟上取消公有制的統治地位,實行私有化,恢復資產階級私有制的統治;思想上取消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實行指導思想的多元化。一句話,他的改革就是拋棄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全面恢復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推行他提倡的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改革路線,蘇聯就迅速走上了改旗易幟的邪路,即把社會主義改成資本主義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結合當前中國的具體實際提出來的,它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學說,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

 

  所以,談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牢牢抓住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這是本質的東西,是最基本的問題。然而恰恰是這個基本問題,往往被遺忘、淡化了。這是討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問題時出現混亂的根本原因。

 

  有人談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卻完全不提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這就越說越糊涂了。只有抓住這個本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說清楚。只有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我們才能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注釋:

[1]《人民日報》2013年1月6日。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8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61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36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678、68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85、28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斯大林選集》下卷,第35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8]《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第276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印,1997年。

[9]《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1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547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列寧選集》,第3卷,第13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11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86、29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列寧文稿》,第1卷,第7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版。

[1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3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9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92、293頁。

[18]《列寧全集》,第31卷,第8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3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0]  見《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人民日報》1956年12月29日。

[21]《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7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