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全面推行“畝均論英雄”改革!
日前,浙江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指導意見》:
“意見”主要目標
在全省用地5畝以上工業企業已經實施“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基礎上,到2020年:
1、全省所有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不含批發零售住宿餐飲、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和房地產開發,下同)以及產業集聚區、經濟開發區、高新園區、小微企業園區、特色小鎮(不含歷史經典產業特色小鎮,下同)全面實施“畝產效益”綜合評價;
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實現要素更有效配置,這是工業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對于浙江這個諸多要素緊缺的省份來說,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間上實現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一直是發展的緊迫命題。
“我省多年來在全國率先探索‘畝產效益’企業評價和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當前浙江的土地、能源、環境容量等要素資源仍較為緊缺,再加上有些體現浙江經濟發展質量的指標距國內外一流還有差距,所以我省部署了全面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省人大代表、省經信委主任張金如說,經過多年的探索,“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共同推進,實踐證明,“畝均論英雄”改革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機制、一個有力抓手。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加快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奮力推進“兩個高水平”建設、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畝均論英雄”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集約用地出效益,省人大代表、臺州黃巖區委副書記、區長陳建勛對此有著很深的體會。在黃巖,用地供需矛盾一直突出,如何在縱深挖掘存量土地上做好文章,實現空間裂變發展,是擺在當地政府前面的一道難題。
“一邊是土地要素緊缺制約好項目、大項目投入,另一邊是原來的一些工業土地產出和效益較低,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必須加快轉變土地利用發展方式。”陳建勛代表說,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大力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工業畝均稅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適當減少新增工業用地指標。這其實就是倒逼政府要聚焦聚力高質量,從原來粗放式轉向集約化發展。
這兩年,黃巖利用有限的用地指標建起了智能模具特色小鎮,具備入園資格的模具企業,必須符合高科技、高效益的要求。目前,小鎮已有127家企業入駐,其中規上工業企業2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省級科技型企業14家,這些企業在去年創造稅收4億元,總產值40億元,高質量發展態勢日趨顯現。
優勝劣汰加速“騰籠換鳥
“在我看來,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正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而且我認為按‘畝均稅收’來論高低是目前衡量企業經營水平的各類參數中相對較公平理性的。”省政協委員、圣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倪良正認為,當前浙江的工業土地用地供應緊張,有許多優質高效的現代制造業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需要發展空間,而“畝均論英雄”政策的出臺,為他們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前景。
這幾天,反復翻閱政府工作報告的省人大代表、浙江中南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吳建榮有了新的認識。他認為,“畝產論英雄”更是在倒逼畝均效益不高的企業,必須加快通過轉型升級、“騰籠換鳥”的途徑尋找發展新路徑。
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畝均論英雄”正發揮著指揮棒作用。全省依據“畝產效益”綜合評價結果,依法依規實施用地、用電、用水、用氣、排污等資源要素差別化價格政策,加大綜合評價第一檔企業減免力度,倒逼末檔企業提升資源要素利用效率。
“‘畝均論英雄’采取的評價體系主要有這些指標,畝均稅收、畝均增加值、單位能耗稅收及單位排污稅收等,對全區工業企業進行評價打分,將企業劃分為A、B、C、D四大類,采取不同的獎懲措施。”省人大代表、紹興市柯橋區委書記沈志江說,這套畝產效益綜合評價體系對企業的促動很大,差別化土地使用稅、排污指標等方式倒逼企業盤活存量,提高使用效率,淘汰落后產能。
沈志江代表介紹,柯橋區針對“畝產效益”縣域排名靠后的情況,啟動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企業數量從數百家整合重組為107家,減少用地2000多畝,減少用能58萬噸標煤/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2300噸/年,污水排放日減少1/3,單位印染布附加值年均提高15%以上,2016年度畝均稅收同比提升10位以上。
“經濟發展要與時俱進,評價體系也要迭代升級,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要‘擴大畝產效益綜合評價范圍’,我相信提升后的評價體系對企業發展更具有指導意義。”沈志江代表說。
“畝均考核”激發內在動力
隨著一塊塊低效用地的“松綁”,一批批“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遠”的“好鳥”紛至沓來,明峰醫療就是這幾年剛落戶紹興的一家醫療器械類企業。省政協委員、明峰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影像科學家顏建華說,他們所用的土地、廠房“前任”是一家光電企業,因效益較低被一批“畝均”高的企業所取代。“有了前車之鑒,我們加大研發投入支持創新發展,去年實現了2.5億元的銷售收入,今年僅浙江地區將有上百臺CT安裝在各級公私醫院,預計收入在6個億以上。”
“畝均”考核下,越來越多的既有企業開始考慮,如何提升“畝均效益”?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以科技創新強化第一動力。省人大代表、浙江富潤紡織有限公司技術部副經理趙麗萍頗有感觸。“我們毛紡行業面臨生態環保、成本上漲等諸多壓力,就是靠著技術創新,做別人做不了、不想做的產品。”趙麗萍代表說,富潤紡織的拳頭產品是以光亮為特色的多功能面料,很多同行一直在模仿但學不像,背后就是工藝創新。
“企業要爭先向創新要產能要效益。”同樣來自基層的省人大代表、浙江萬豪模塑股份有限公司模具設計師潘勇說,他們企業規模不大、占地不多,卻有一個獨立的研發部門,二三十人的團隊,主要研發方向是汽車內外飾件的開發和設計。“研發能力,最終決定著企業訂單多少、利潤高低。”
濱江區在全省“畝均論英雄”榜單中排名第一,靠的也是創新。省人大代表、網易(杭州)網絡有限公司研發戰略合作總監周駿就見證了這個奇跡。他說,濱江區的發展動力不在于“蓋了多少房子”,而在于“聚焦了多少腦子”,這片土地上集聚了網易、海康、新華三、大華等高新技術企業,支撐發展的是一個個專利、一項項創新,讓濱江實現了土地資源要素利用的最大化。
(來源:浙江經信、浙江在線)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浙江全面推行“畝均論英雄”改革! 代表委員熱議:這根“指揮棒”改變了什么?
2018-02-20?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