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這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發展起著關鍵作用,它是其他四大發展理念保持持續健康的內在動力。必須認識到,創新發展不是離開社會制度的懸空式發展,中國的創新發展始終體現著科學社會主義的底蘊,扎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之中。
一、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的重要條件就是科技創新
空想社會主義經歷了332年的歷史,在1848年變成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有很多條件,比如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這兩大理論基石、三大工人運動的產生和工人階級獨立地登上歷史舞臺等等。還有一個重要前提不可忽視,就是科學技術創新的蓬勃發展。
不少空想社會主義者不重視科學技術在未來社會中的作用,這成為其思想的軟肋。在社會主義思想史上,有一個問題是所有空想社會主義者都要面對的困惑:未來社會誰來從事十分艱辛、枯燥、骯臟甚至危險的勞動。考茨基在其《莫爾及其烏托邦》一書中說,這一問題“成了全體空想社會主義者的一塊絆腳石。” (考茨基:《莫爾及其烏托邦》第226頁,三聯出版社1963年版)讓誰來承擔未來社會艱苦勞動這一問題的確絆倒了無數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考茨基認為,可以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只有人們認真研究近代技術,這一類問題沒有不能解決的”。(同上,第227頁)正是19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為未來社會解決各種復雜問題提供了路徑。可以說,沒有創新,就沒有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科學社會主義重視科學技術的創新,把科學技術看作是推動社會主義發展的強大動力。馬克思明確指出:對于資本主義社會而言,“蒸汽機、電力和自動紡織機甚至是比……布朗基諸位公民更危險萬分的革命家”。(《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91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因為科學按其本性來講是服務于大眾的,科學越發展,越有利于社會主義。然而馬克思同時指出,科學技術的資本化異化著工人階級,使工人階級在變成資本奴隸的同時,還要變成機器的奴隸。私有制使科學技術僅僅變成了賺錢的工具,成為剝削工人階級的手段。在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看來,科學技術創新要想成為真正為大眾謀利益的動力,就應當建立公有制和無產階級的政權。馬克思指出:“只有工人階級……把科學從階級統治的工具變為人民的力量,把科學家本人從階級偏見的兜售者、追逐名利的國家寄生蟲、資本的同盟者,變成自由的思想家!只有在勞動共和國中,科學才能起它真正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149—150頁,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科學社會主義理解的創新不僅僅是生產技術的創新,也包括生產關系的創新。社會主義應當而且能夠為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更先進的生產關系,這種生產關系能夠避免對生產力的破壞。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在100多年前提出了創新的概念,并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創新”就是“創造性毀滅”。他說,“創造性毀滅過程是資本主義的本質體現,它是資本主義的內在組成部分,每一位生于其中的資本家都不得不關注它”。資本主義就是用一次又一次的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債務危機來摧毀社會財富、給人民大眾以毀滅性的打擊之后,再發展自己。這種創新不會關注大眾的整體利益,也不會關注社會財富的損失,只關注資本利益的增加。1929年10月24日,經濟危機的大風暴席卷美國。從10月29日開始的一周內,美國人在證券交易所內失去的財富達100億美元。農業資本家和大農場主為了維持農產品的價格,大量銷毀人民群眾需要但對于資本追求利潤而言“過剩”的產品,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使這條河變成“銀河”。到1932年,汽車工業下降了95%,鋼鐵工業下降了近80%,至少有13萬家企業倒閉,全國1/4的工人失業。這種危機式的創新可以說是資本主義創新的基本特質。社會主義國家的創新就要避免對社會財富的破壞,要用生產關系的調整使生產力能夠在累積的基礎上不斷增長。社會主義的創新應當是創造性繼承與發展,而不是破壞。社會主義創新是在制度的基礎上持續創新,是累積性創新,是節約社會資源的創新。
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創新的世界意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充滿真理性的科學體系,不帶偏見的學者都會承認其學術的創新性。科學社會主義是人類歷史上輝煌的思想創造和實踐創新,這一點,就連科學社會主義的反對者也不得不承認。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哈耶克的老師路德維希·馮·米瑟斯在1922年撰寫的《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學的分析》一書中說:“我們必須承認,社會主義理想既宏偉又樸實。甚至它的最堅決的敵人也不能拒絕對它進行詳盡的考察。其實可以說,它是人類精神最具雄心的創造。試圖摧毀一切傳統的社會組織形式,在全新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新社會,構想一幅新的世界藍圖,預見未來的全部人類事務所必然采取的形式——它是如此壯麗,如此無畏,無愧于贏得最高的贊譽。” (《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的分析》第17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
科學社會主義的兩大理論基石是人類思想的偉大創新。沒有歷史唯物主義和剩余價值理論的提出,社會主義不可能從空想變成科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認識還會停留在自發階段。恩格斯指出:“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1002頁,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由于剩余價值的發現,這里就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同上)曾經擔任過美國圖書館協會主席的羅伯特·唐斯在其《影響世界歷史的16本書》中引用弗里霍夫博士的話所說:“他的理論從根本上改變了現代的人們的思想——我認為,這就是馬克思留下的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美國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和詹姆斯·福斯特在1997年出版的《論經濟不平等》一書中指出:“通過將人們的關注點轉到由于對生產資料占有的階級差異而產生的不平等,馬克思主義的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的應得原則曾經有力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創新給人類帶來的變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巨大無比的。
科學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十月革命創造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偉大的十月革命給人類帶來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創造。十月革命建立了人類歷史先進的民主制度:1917年11月15日,蘇俄人民委員會通過了列寧和斯大林簽署的《俄國各族人民權利宣言》,宣布俄國境內各民族權利完全平等,廢除民族壓迫制度;1917年12月4日,全俄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了罷免權法令,規定人民不僅有選舉權,而且有可以隨時罷免國家工作人員的權利;1918年《蘇俄憲法》規定,凡年滿18歲的勞動者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剝奪剝削階級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實行普遍、平等、直接的選舉制度,并采用公開投票的方式;1936年蘇聯憲法規定,凡年滿18歲的蘇聯公民均有權參加選舉,實行普遍、平等、直接和秘密投票的選舉制度。列寧在1921年撰寫的《十月革命四周年》中指出:“就拿宗教、婦女的毫無權利或非俄羅斯民族的被壓迫和不平等地位來說吧。這些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最先進的國家按照資產階級民主方針徹底地解決了這些問題。而在我國,這些問題已由十月革命后頒布的法律徹底地解決了。我們一向在認真地同宗教進行斗爭。我們讓一切非俄羅斯民族成立了自己的共和國或自治區。在我們俄國,婦女無權或少權這種卑鄙、丑惡、可恥的現象,這種農奴制和中世紀制度的可惡的殘余已經沒有了,而這種現象卻在世界各國無一例外被自私自利的資產階級和愚蠢的嚇怕了的小資產階級重新恢復了。” (《列寧選集》第4卷第565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蘇俄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行18歲以上婦女選舉權的國家。這推動了世界各國婦女選舉權的發展,之后,英、美、法等國婦女才獲得了與男性公民同等的選舉權,女性因此成為完全意義上的公民。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國情創造性結合的產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這一道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了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了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新推動著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創新。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偉大的創造。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一直探索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路徑,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1992年黨的十四大報告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這是一個重大理論突破,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一個重大理論觀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作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黨全社會樹立關于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正確觀念,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有利于抑制消極腐敗現象。正是因為構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的一大批企業在國際舞臺上長袖善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華為奇跡、海爾奇跡,等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利于科學技術的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也是推動科學技術創新的保障。2013年7月17日,在中國科學院考察工作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期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快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什么會成功?我看,最重要的經驗有三條。”第一條就是“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正是因為有了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我們才能作出構想:到2020年,在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成果,基本建立適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科技創新發展規律的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建成更加完備的國家創新體系、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能夠發揮人民群眾主動性創造性的制度。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我們始終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正是因為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夠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強大的制度基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體是“大眾”和“萬眾”,即社會全體的勞動者。誰能在這個過程中把握機遇,誰就能在創業和創新的領域開辟自己的天地。創業和創新不是個人行為,而是社會大眾的集體行為。創業創新往往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需要多個人整個團隊相互配合,相互協作,共同努力,是勞動者聯合進行集體創業創新的行為。
今天,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全球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征。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加快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在越來越多的科技領域實現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領跑者”轉變。我們要堅持創新發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用最大的決心、最大的毅力推進自主創新,在關鍵領域、瓶頸區下大功夫,采取“非對稱趕超”戰略,拿出“殺手锏”,創造引領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