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換技術是對外開放的初心,我們沒有什么輸理的地方。當初我們說得是很直白的,開放市場就是為了換取技術,你進入我的市場必須以輸出技術為代價。但是實際結果就是,中國開放了市場,中國原先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被當做垃圾拋棄,卯足勁指望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也瓜分了中國的市場,但他們并不愿意輸出技術,而是建立技術封鎖和技術壁壘,以保持他們的既得利益。中國企業被冠以“小偷”的惡名,中國產品被打上“山寨”的烙印,中國的工廠變成了沒有技術支撐的“加工廠”。回憶歷史,是有益的。40年又一個輪回,美國告訴我們:市場換不來技術,金錢也買不來高科技產品,一切還得靠我們自己。我祈禱“如果我有錢,買一萬架飛機保衛中國的藍天”的人不要再出生在中國。
什么是自信呢?瘋子發瘋,我們也跟著發瘋是自信嗎?不是,在瘋子沒有發瘋之前,就預見到瘋子會發瘋,并做好了應對瘋子發瘋的準備,才是自信。所以自信者如華為這般。
5月17日注定會進入歷史史冊。因為這一天,美國以舉國之力絞殺華為。作為中國高科技最前沿的華為,一直就被美國視作必須要拔掉的釘子。在搞掉跟華為并駕齊驅的中興之后,在5月17日,美國終于絞殺華為。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把華為列入了實體名單,不僅禁止所有美國企業采購華為產品,后續也可能禁止美國企業銷售任何產品給華為,作為生產手機的華為,其核心需求的產品就是芯片。華為的芯片是由美國高科技企業提供的,這眾所周知。缺少芯片的華為,手機生產會破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5G系列通信產品,也就化作泡影。
但是令國人和美國沒有想到的是,華為還在風淡云輕的季節,就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到有一天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多得,為了這個“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數以千計的海思兒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為悲壯長征,為華為公司的生存打造芯片“備胎”。以為這個“備胎”永遠不會轉正,但是5月17日隨著美國的絞殺令下達,華為準備的“備胎”終于公開轉正了?。ㄒ姾瓮ゲ?span lang="EN-US">2019年5月17日《海思總裁致員工的一封信》)華為芯片“備胎”轉正,就宣告了美國對華為的絞殺從一開始就已經破產了!
華為不是聯想,聯想一直是個不要技術的買辦企業;華為也不是中興,中興期望活著,所以接受美國的罰款,接受美國的“監督員”(不如破產接受華為的收編)。
怕美國的貿易戰嗎?聯想和中興當然怕!華為當然不會怕!
其實大家都明白,美國的貿易戰,打垮的是中國一批靠“買辦”討生活的企業,而象華為這樣的企業,會“鳳凰涅槃”后再舞九天!所以貿易戰對于中國也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中國政府喊了多年的“產業升級”計劃可能真的一夜之間就會被企業落到了實處,因為不落實,只能死!靠在中美之間做“買辦”,靠在國內圈地以期待“土地增益”的那些企業,自然就會死,這些企業的死,是利國利民的,因為他們是中國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毒瘤。
當今中國,不利于中國的,莫過于兩條鏈:一條鏈是不法商人與貪腐官員的利益聯結鏈,一條是買辦階層與他的外國主人之間的利益聯結鏈。美國對于中國打破這兩條鏈,都是有大功的。
自信不是自大,不是狂妄,不是把敵人當弱智。自信是自知和知敵,學習敵人的優勢并轉換成自己的優勢,找準敵人的弱點而把自己的優勢轉換成戰勝敵人的法寶。所以自信就是開國領袖說的“你打你打的,我打我的”“你打你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而不是“叫花子與龍王比寶”。如果華為在幾年之前就公開自己在研制芯片“備胎”,也就是提前公布自己準備與龍王比寶,那么不需要美國出面,國內的買辦們就會聯合把華為的這個計劃滅掉了。華為真正地繼承了開國領袖的思想。我也是遵從開國領袖的教導的。我在新文明文化史觀與“中華文明西來說”和“西方中心論”的爭論中,恪守的基本原則這就是我樹我的中國中心論,對西方歷史則較少抨擊,盡管我知道西方歷史是建立在偽造的基礎上。美國并沒有到崩潰的邊緣,美元的霸主地位還很牢固,美國的軍隊還是世界一流,維護美元霸主地位綽綽有余,美國的科技依然是世界一流,美國的金融依然可以操控世界經濟;中國也沒有上升到歷史上的蘇聯和日本的位置,中國群也處于打造的前期,自信決不能演變成虛狂。
說到“市場換技術”“金錢買高科技產品”,不得不回顧歷史。
新中國建立初期,如何建立新中國呢?新中國建立的基礎就是《共同綱領》,理論基礎就是新民主主義,所以建設的路線就是過渡時期總路線。建國初期的新中國,實際上是一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聯合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國家。抗美援朝戰爭,加速了社會主義改造的進程,因為不法商人在戰爭的后勤保障上大發國難財,不加速社會主義改造,沒有確保戰爭勝利的經濟基礎。美國對朝鮮統一戰爭的干涉和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也讓新中國與西方建立關系的期望破產,被迫實行“一邊倒”的對外國策。
“一邊倒”帶來的是什么呢?是留蘇派的復蘇。中國的革命實際上就是在以鮮血和生命為代價擺脫留蘇派的控制中取得的。在留蘇派的主導下,新中國把蘇聯的制度全盤移植到中國。比如把領袖和人民隔開就是蘇聯保衛制度的結果,這個保衛制度害了斯大林。
從1956年開始,開國領袖就在批評對蘇聯制度的全盤移植。中國經濟在1957年形成了一個巨大“馬鞍形”。1958年在南寧會議,開國領袖對全盤移植蘇聯制度提出了激烈的批評。以此為開端,加快經濟發展速度走上了全部工作的第一位,“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統領一切,“大躍進”這個名詞也應運而生。大躍進取得的建設成就是巨大的,帶來的慘痛也是深刻的。但不可否認其加速建設新中國的良好初心。
蘇聯撤走全部專家,是一次大歷史事件。1960年7月16日,蘇聯政府單方面撕毀了同我國簽訂的600個合同。其中,專家合同343個,科技合同257個。自第一個五年計劃以來,蘇聯援建項目共304項。到1960年上半年,已建成103項。其余201項正在建設中。蘇聯政府單方面決定,從1960年7月28日到9月1日撤走全部在華專家1390名,終止派遣專家。蘇聯撤走專家時,帶走了全部圖紙、計劃和資料,并停止供應我國建設急需的重要設備,大量減少成套設備和各種設備中關鍵部件的供應,使我國250多個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建設處于停頓、半停頓狀態,給我國的經濟建設造成了重大損失,加重了我國的經濟困難。
深刻的原因是什么呢?是開國領袖對全盤移植蘇聯制度的改變和蘇聯對中國的政治企圖不能得到滿足形成的沖突導致的。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吃人家的飯,就要看人家的臉色”,還有“端人碗,受人管”,都可以來說明這個原因。也就是說,第一次對蘇聯制度的改革導致了蘇聯的過激反應,導致了蘇聯對中國的絞殺。
對于“大躍進”中發生的大災難,開國領袖認為是“五風”引起的,而某些人認為是“總路線”引起的。這個思想沖突,導致了以后的多次運動與反運動的較量,給人民帶來深重的傷害。
經過以上的歷程,開國領袖形成了“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建設方針,因為外人靠不?。欢承┤藦奶K聯的援助得到的實惠中看到了“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經驗,只要發展就行,其他都可以不要。
前30年形成的基本經驗就是“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建設方針。曾經的一段時期內,“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經驗演變成了“市場換技術”的基本方針,全力要主動納入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體系,在近10年遇到了巨大的障礙(最惠國待遇、人民幣升值、貿易戰步步緊逼)。
市場換技術是對外開放的初心,我們沒有什么輸理的地方。當初我們說得是很直白的,開放市場就是為了換取技術,你進入我的市場必須以輸出技術為代價。但是實際結果就是,中國開放了市場,中國原先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被當做垃圾拋棄,卯足勁指望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也瓜分了中國的市場,但他們并不愿意輸出技術,而是建立技術封鎖和技術壁壘,以保持他們的既得利益。中國企業被冠以“小偷”的惡名,中國產品被打上“山寨”的烙印,中國的工廠變成了沒有技術支撐的“加工廠”。
回憶歷史,是有益的。40年又一個輪回,美國告訴我們:市場換不來技術,金錢也買不來高科技產品,一切還得靠我們自己。我祈禱“如果我有錢,買一萬架飛機保衛中國的藍天”的人不要再出生在中國。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黃飲冰:自信當如華為,放棄“市場換技術”“金錢買高科技產品”的癡想
2019-05-24任正非:華為差點把“芯片備胎”賣給美國公司,100億美元合同都簽了
2019-05-24突發!華為遭最嚴峻挑戰,孫正義旗下ARM暫停芯片架構合作,危及備胎計劃
2019-05-24?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