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及治理高峰論壇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成功舉辦。本屆論壇從AI驅動衛星通信的進展、城市安全大腦、人工智能在生物DNA上的應用等多個視角,探討人工智能的產業融合與倫理建設,以及在全球視野下人工智能在各個國家所面臨的挑戰。本屆論壇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支撐技術”為討論方向,探討了人工智能與各個行業的融合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盧錫城發表了《夯實智能計算創新發展的基礎》的主題演講。下面為盧錫城院士主題演講內容: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盧錫城
使能技術、基礎平臺,智能計算迎來創新發展機遇
在電子計算機誕生70余年來,計算技術一直追求兩個目標:一是算得更快,另一個就是計算使用更加方便。早期中國發展計算機的原則是:“借助外援、而不依靠外援,堅持獨立自主。引進技術,不單純購買機器,有步驟地發展我國計算機事業。”據1982年6月統計,全國安裝大中小型計算機3503臺,其中國產2904臺,占比82.9%。進入VLSI(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后,中國在微處理器技術方面便出現了質的差距。系統硬件退出了核心技術,系統軟件也失去了發展動力,使我國長期處于傳統基礎計算平臺發展被動的局面。
智能計算平臺分為兩大類,即云側平臺和端側智能平臺
云側由模型訓練(學習)和海量智能信息服務(推理)兩部分組成。模型訓練需要高效能、大規模并行計算能力,推理應用則需要高吞吐率、低時延的服務計算模式支撐。端側的推理應用需要小型化、高能效、低時延的傳感-計算-通信融合的體系架構支撐。隨著人工智能的第三次興起,計算能力達到可實用要求,互聯網發展也帶來了大量可用數據,智能計算迎來了創新發展新機遇。
在新階段,建設發展的幾點建議
首先,要探索高效智能處理芯片體系結構及實現技術。通用芯片、半定制芯片、類腦芯片和全定制芯片并存,發揮各有特色。其中,盧錫城院士指出,專用ASCI芯片的能效比明顯優于CPU和GPU,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過CPU和GPU之和,發展前景良好;
其次,要探索新型體系結構。分析AI計算特點,凝練高效AI計算指令集,面向智能計算的高速互連拓撲,搭建存算一體、算通融合、異質異構計算架構;
再次,要探索高效好用智能計算軟件生態,進而打造軟硬一體的智能計算生態。目前,在云側,谷歌、英特爾、華為等優勢企業競爭主導地位,在端側,ARM、高通以及中國的華為、寒武紀、比特大陸等公司紛紛推出智能ASIC芯片架構。
雖然我國軟硬件研發能力已有了質的提升,但研發產品競爭力仍然不強。如果我們不抓住機遇,夯實基礎,下大力氣打造有競爭力的智能計算生態,仍然只注重近期效益,我們就有可能重蹈傳統計算產業的覆轍。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