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從去年的中興到今年的華為,中國的半導體芯片卡脖子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這兩起制裁事件加劇了國內科技公司的危機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對企業發展來說是個嚴重隱患,一旦斷供后果不堪設想。目前國內對于“國產替代”的呼聲很高,但是這個領域中國內半導體公司與海外的差距超過了很多人的想象。
普通人對國內芯片沒什么概念,對國內芯片公司盲目跟風。要想處理國內芯片卡脖子的問題,必須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半導體公司到底差在哪里。
西南證券日前發表了一份報告,介紹了國內集成電路“自主可控”的前景,對比了國內核心集成電路的國產芯片占有率,如上所示,他們將不用應用領域分為計算機、通用電子、通信、內存及顯示/視頻系統。
在計算機系統中,國產芯片的占有率最好的就是工業應用,MCU主控芯片占有率為2%,而個人電腦、服務器的國產率為0%。在通用電子設備領域,可編程邏輯設備、DSP數字信號處理器的國產占有率為0。
在通信準備行業,國產率最高的還是應用處理器、通信處理器,也就是華為海思麒麟、巴龍基帶這樣的產品,占有率分別是18%、22%,這也是國內占有率最好的領域,不過嵌入式MPU、DSP處理器依然是0。
在存儲芯片方面,DRAM內存、NAND閃存占有率也是0,NOR閃存占有率達到了5%,ISP處理器占有率也有5%。在顯示及視頻系統中,顯示處理器中國產占有率為5%,驅動IC占有率也是0。
需要指出,這里的0%不代表國內完全沒有這個產品,而是與市場主流相比可以忽略不計,比如CPU處理器,國內有龍芯、兆芯以及新近曝光的海光、瀾起等等,但是不說技術、性能差距,光是產量方面他們就不可能跟Intel、AMD之類的公司相比。
編輯點評:忠言逆耳,其實說真的,中國芯片的研發進程確實很低,主要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芯片研發不受重視。我們抱著英特爾,ARM,高通高枕無憂的賺錢,但從沒想過,世界變化之快,處理器芯片根本不是有勇有謀就能研發生產出來的,不同于兩彈一星,芯片制造與研發是一條產業鏈的事情。我們設計出芯片,但生產芯片,制造芯片以及芯片的配套應用,產業鏈合作,這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非一朝一夕可為。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慘目忍睹!CPU、內存國產芯片占有率幾乎為零,我們的路還任重道遠!
2019-06-08?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