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既要銀子,又要面子,有什么不可以呢?只要對著美國人把腰桿挺直了,既有錢,又有面!
法國總統馬克龍如約于4月5日下午抵達北京,開啟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有意思的是,大家并未發現此前宣稱與馬克龍同行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官媒也只字未提。“消失”的馮德萊恩,一時引發各種猜測。
直到4月6日凌晨,法國某省議員馬克·安托萬·賈梅在其個人社交賬號曬出一組照片,其中有張與馮德萊恩同機抵達的合影。這組照片透露出的信息顯示,一行人從北京機場T3航站樓普通通道出站,彼時整個出口十分安靜空曠,并無儀仗隊列和接待人員。馮德萊恩竟是自費乘坐民航客機前來,還是廉價的紅眼航班經濟艙,似乎無人接機。
從之前信誓旦旦的5號與馬克龍同行,到6號凌晨才遲遲現身北京機場,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中方為何如此“怠慢”馮德萊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戎評周二頭條《美國人不請自來,特地找茬,還是監視法國人?》。顯然,中方已經找到應對馮德萊恩的辦法了。
作為歐盟委員會主席,按照國際慣例,沒有邀請是不能自行出訪的。中方未曾邀請,她卻非要厚著臉皮硬來,有此待遇也是自找的。歐盟只是一個區域組織,馮德萊恩不享有國家元首待遇,蹭馬克龍的儀仗本身就不合規矩。外交無小事,禮賓講對等,就算馬克龍不介意,中方也不能答應。
截至發稿前,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特意發圖,證明中方是有安排專人接待的,并未讓馮德萊恩同賈梅議員等一行乘坐擺渡車。中方是禮儀之邦,給馮德萊恩留了體面。至于沒蹭上專機的馮德萊恩自己覺得體不體面,那就不得而知了。
說回主角馬克龍,此次隨訪團隊十分龐大,除多位法國政府高官外,還包括空客、阿爾斯通、法國電力集團、法國巴黎銀行、路威酩軒及歐萊雅等在內的60多位法國大企業負責人,以及鞏俐夫婦在內的20多位文化界人士。馬克龍希望借由此次訪問,與中國各領域的合作都能更上一層樓。為表誠意,日前法國能源公司敲定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筆以人民幣結算的液化天然氣交易,消息正是法國媒體透露的。
馬克龍給人的印象,對外一直是左右逢源。果不其然,啟程前往中國前,馬克龍又專門與拜登通話,“提到了他們與中國接觸的共同意愿,以加速結束烏克蘭危機,并參與建設該地區的可持續和平”。同日,白宮官網稱,拜登同馬克龍通話,討論了馬克龍即將展開的中國之行的相關問題。他們還重申,將堅定支持烏克蘭。
兩邊都討好,誰也不得罪,騎墻術練到這個水平也不容易。然而騎墻多了早晚翻車,如今美國覺得他不夠親美,執政早期還和中國眉來眼去。歐盟覺得他不夠忠誠,對俄羅斯態度不強硬。四面討好的馬克龍,如今處境非常微妙。
比起國外騎墻被吐槽,馬克龍國內騎墻更是走入了死胡同。進入第二個任期不到一年,馬克龍已經越來越被孤立,幫助他在2017年贏得競選的團隊已經解散,他主導的養老金改革面臨議會和人民的雙重抵制。法國經濟好的時候,他尚可左右逢源;如今經濟不好,左右橫跳的結果就是摔死。左派覺得他不夠左,右派覺得他不夠右,中間派覺得他兩邊倒。養老金改革及其引起的社會動蕩,正加速法國政壇之間的黨派分歧,馬克龍的執政根基逐漸松動。甚至連馬克龍領導的中間派執政聯盟,也有相當部分政客轉而抨擊延遲退休改革。
最新民調顯示,馬克龍的支持率跌至谷底。民眾并不喜歡他,要不是勒龐太過激進,17年大選就沒馬克龍啥事了。這點倒是和拜登當選時很像,并非民眾多支持他,而是更怕特朗普連任。
四面楚歌的馬克龍背后,是正在熊熊燃燒的巴黎。自今年1月公布養老金改革法案以來,法國社會持續動蕩,從全民游行抗議到全國大罷工,最后演變成大規模騷亂并火速席卷全境。人們放火燒毀市政廳、警察局、稅務中心、學校,封鎖機場、液化天然氣碼頭、高速公路和煉油廠,打砸商店、餐廳等。警方出動安全部隊,用暴力手段無情鎮壓示威群眾,媒體工作者也慘遭波及。警察日常毆打游行民眾,每天逮捕數百人。騷亂持續至今,沒有任何平息的跡象,巴黎、里昂、南特和波爾多等主要城市停擺,街頭縱火不斷,民眾對此早已麻木。
并非法國民眾喜歡鬧,而是這輪養老金改革實在過于離譜。按照最新的延遲退休政策,法國人想拿滿全額養老金,必須工作夠44年。也就是說,一個22歲的大學畢業生,至少得工作到66歲才能拿到養老金,中間還不能有失業停繳等情況發生。這幾年法國失業率太高了,按現在的情況,大部分法國人目測得至少工作到七十多歲,才有可能摸到養老金。面對民眾的質疑,馬克龍的答復卻是:想60歲拿到退休金,那就從16歲開始工作。
面對法國全境大騷亂,馬克龍異常頭鐵,堅持“三不”原則:不解散議會、不改組政府、不舉行公投,堅決推行退休延遲政策。隨著其利用特殊程序,未經議會表決強行通過養老金改革法案,國內沖突不斷升級。民眾已經抬上了絞刑架,宣稱要像對付路易十六那樣,將馬克龍送上斷頭臺。法國總工會已呼吁,于4月6日開始進行第11輪全國罷工。
很多朋友不明白對外一貫軟弱的馬克龍,對內為何如此強硬。戎評認為,正因為馬克龍一向軟弱,對富人硬不起來,只能無限壓榨普通民眾。曾有組織提出,對42位法國億萬富翁征稅2%,這樣足以填補養老金缺口,但遭到馬克龍政府否決。法國負債長期高于國內生產總值,相比起來,養老金虧空簡直不值一提。再不改革,法國真的要玩完。即便如此,馬克龍依然不敢對富人征稅,哪怕把普通民眾逼至絕境,欺軟怕硬莫過于此。
其實比起養老金虧空,法國政府最大的虧空——每年4%的銀行家利息,馬克龍一個字都不敢提。法國政府每年都會向私人銀行借錢,用以償還舊的貸款,利息為4%。換言之,法國每年的財政預算是從私人銀行貸款而來,而這錢是央行發給私人銀行的,等于私人銀行拿國家的錢貸款給政府賺利息,現在一年利息已經快超過全年財政預算了。利用3萬億政府公共債務收取利息的金融資本,才是法國最大的吸血蟲,然而政府根本不敢動,或者說本質穿一條褲子不愿動。馬克龍削減養老金,法國人民不見得真能送他上斷頭臺,但若敢動金融資本,保準見不到明天的太陽。
法國的問題,在歐盟內部具有共性。平心而論,相比歐盟其他國家,法國的情況算不上糟糕。還是拿養老金做例子,引發法國人一片反對聲的工作44年退休,早就在歐盟其他成員國執行了,意大利甚至工作47年才能退休。而且,理論上法國人還有機會拿到全額養老金,而德國人和英國人最多只能拿到養老金的40-60%。法國6%的通貨膨脹率,更是遠低于英國(10.4%)、意大利(9.1%)和德國(8.7%)。
歐盟從高福利社會,迅速步入高通脹、高失業,究其根本,在于美國持續不斷的收割。當年的次貸危機,就是歐中日韓聯合輸血,幫美國度過的難關。一場疫情,讓本就遭遇發展瓶頸,僅靠債務驅動的西方經濟顯出原形。美國又損人利己,大搞地緣政治和逆全球化,在全球各地挑起對抗,試圖再次通過收割全球讓自己爬起來。而這次,亞非拉國家攜起手來,拒絕動亂促進和解,拒絕美元本幣互換,拒絕收割聯合減產。美國能吸個飽的只有歐盟,拿捏得住的也只有歐盟。通過挑動俄烏戰爭、轉嫁銀行危機、美聯儲加息等,美國持續不斷對歐盟發動吸星大法。這次歐佩克+防御性聯合減產,美國作為石油出口國尚能抵御,日子最難過的又會是歐盟。
歐洲人與其問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不如捫心自問,為什么被美國拿捏住的總是你?實力更為弱小的廣大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尚且能團結一致抵御美國收割,為什么更為發達的歐盟不行?割肉飼鷹,能活幾時?歐盟若不能保持獨立性,抓住自身根本利益,面臨的將是存亡問題。
此前巴西外交部宣布,總統盧拉因為前往中國,將不幸錯過在巴西與馮德萊恩舉行的預定會議,但他將及時返回,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面。瞧,馮德萊恩是什么人,大家都知道,所以沒人愿意見美國的狗腿子。身處美國后院,巴西總統可以明言拒見馮德萊恩。遭受美國貿易、科技、金融、生物、網絡等全面制裁的中國,絲毫不給馮德萊恩面子。但法國馬克龍,卻不敢不帶馮德萊恩一同訪華。
如今的法國,做什么都要事前向美國請示,事后向美國匯報。馬克龍出訪中國,還得干爹遙控指揮,干媽陪同出訪。戴高樂若是知道,怕是要氣得從墳墓里爬出來。比起曾經歐洲最具獨立精神的法國,美國駐軍有心無力的德國、昂撒一族共軛父子的英國,就更不堪說得。假使馬克龍能有戴高樂一半的勇氣,法國能找回當年獨立自主的驕傲,拒絕做美國的附庸,帶領歐盟堅定走符合自身利益的道路,歐洲未嘗不能恢復往日的榮光?那是法國之幸,更是歐洲之幸。
不少朋友說,馬克龍此行既要銀子,又要面子,那有什么不可以呢?想清楚法國要走怎樣的路,歐盟可以信任的朋友究竟是誰,一切都會有的,中國對所有合作者均持開放態度。想不明白的話,做人仆從哪來的面子?供人吸血哪來的銀子?
值得欣喜的是,除了航空、核能、奢侈品等行業大佬,馬克龍此行還有電影藝術家隨行。曾經法國文藝片享譽世界,佳片迭出,如今電影市場卻全然被一部比一部爛的美國超級英雄片占領。等法國什么時候像中國這樣,國產佳片占領票房榜,所謂好萊塢大片乏人問津時,就是法國人民真正站起來了。
敢于說No,才是進步的開始!
作者:戎評說策;來源: 戎評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