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無論是拜登還是布林肯,都改口了,從原來的脫鉤,脫脫脫一去625,不得不脫,只能快脫,到現在的“去風險”。這個改變相當微妙,但是十分堅決,美國上上下下的口氣都從“全面脫鉤”,調整為“去風險”。
美國為什么會這么快自我修正?
如果“脫鉤”始自于特朗普和蓬佩奧的話,“去風險”則來自于那位前不久陪著馬克龍來中國的“監訪者”馮德萊恩。
馮德萊恩3月30日講話當中提到,為什么歐洲沒有響應自特朗普總統開始的脫鉤呼吁,“與中國脫鉤既不可行,也不符合歐洲的利益。”“我們的關系不是非黑即白的——我們的應對也不應該這樣。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專注于去風險,而不是脫鉤。”
無論你對這個女人有什么樣的看法,她這句話應該被肯定,這是個成年人應該有的認識,你不能非黑即白,那是幼兒園小班水平,簡單二分法,連日常生活都不能應對,怎么能夠處理這個世界上大國之間復雜的關系呢?
村里的老磨盤,搬了一下,沒搬動。
地上一塊石頭,踢了一下,腳疼。
那還搬不搬呢?還踢不踢呢?
過去10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超過七國集團國家總和,中國市場水闊魚大,凡與中國打交道,皆有錢掙,試探與中國脫鉤,皆日子難熬,那還拖不拖呢?成年人即使不懂事兒,試錯的本能也還有。
馮德萊恩講完這番話之后,德國和法國外交官在國際場合強調了這個詞。亞洲國家,例如新加坡,也開始對美國官員說,脫鉤太過分了,會動搖幾十年來的成功的經濟一體化。歐洲也罷,亞洲也罷,人們害怕中美兩大經濟體徹底脫鉤,撕裂這個世界,影響自己家里過日子。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最先使用的這個詞兒,4月27日,他在一個正式的場合講道:“我們追求去風險,而不是脫鉤,去風險從根本上意味著有彈性、有實效的供應鏈,確保我們不會被任何一個國家所脅迫。”
經濟脫鉤,改成去風險,一個背著,一個抱著,背著抱著一般沉,凈想著自己合適,打定主意想弄死你,換了個姿勢罷了。
美國財政部一如既往繞大彎兒:去風險是指金融機構不加區分地終止或限制與廣泛類別客戶的業務關系,而不是分析和管理與這些客戶相關的具體風險。去風險一詞通常的用途帶有“不必要的排斥”這一負面含義。
美國及其小哥們并沒有想好怎么個去風險法。
紐約時報的社評說,去風險需要艱難、瑣碎的決策和解決方案,例如半導體,哪些半導體必須遠離中國?再比如醫療器械,所有的醫療器械都需要在中國以外的地方生產嗎?社交軟件的風險管理,TikTok能做些什么,來規避被一家中國公司擁有的風險?
怎么個去風險,人們擔心,拜登老爺子的理解力是否足以勝任最后的決策?民主黨有他們自己的看法,一些愿意署名的專業醫生敦促拜登去做健康檢測,以期對整個美利堅負起責任來。
拜請各位記住,去風險并非美國對中國示軟,更不是為了表面好聽,而是為了脫鉤過程中避免美國遭受不堪承受之損失,乃是為了更精準地收拾中國。故此,去風險比脫鉤更圓滑更老道。
將去風險翻譯為“有序脫鉤”并“精準施壓”,或許更恰當些。現在美國正在動員較多的力量,從事針對中國去風險的考量設計和監管拿捏,他們追求的是把你拿得死死的,而美國得到的好處必須更多。
昨天G7峰會剛剛開完,美國黑幫老大的做法一點也沒有改變,針對中國磨刀霍霍冷戰熱戰所有準備都在加緊進行,一個措詞兒微妙改變,不反映什么實質問題,我們對美國不能再抱任何幻想。
頭號帝國主義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順應他,迎合他,討好他,無非以臂飼虎坐以待斃耳。譬如增持國債,耶倫老太太摘下假牙嘴笑得走型,她認為你傻,以為你被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眼花繚亂的說詞和動作忽悠瘸了。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