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語】最近在線上給一些紅色網友輔導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本周六(5月27日)解讀《提綱》第六條,主要是馬克思評論和批判費爾巴哈的人的本質觀,闡述馬克思主義的人的本質理論。馬克思主義以前的思想發展史上有一種極其重要的觀點就是古典經濟學的鼻祖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實質上就是“人本性自私論”。它的哲學基礎就是舊唯物主義的唯心史觀基礎上的“人本主義”、“人道主義”。馬克思《提綱》中就以這種“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費爾巴哈為典型,科學評價和批判了費爾巴哈的人的本質觀,闡述馬克思主義的人的本質觀。筆者以往寫過多篇文章詳細剖析和批判過以費爾巴哈為代表的資產階級人性論。而且這種人性論在當代中國包括黨內和理論界內部也深受其嚴重影響,其甚至把它作為改革和黨內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基礎。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的原海南省軍區政委劉鼎新同志的人學專著《人呀人你到底是是什么東西》就是這樣一部典型著作。該書出版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海南日報、湖南日報、學習時報等報刊雜志、以及有相當地位的某些“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家”相繼發表了大量肉麻似的吹捧性文章,稱這本書是“一部解讀人類奧妙的力作”、“人類科學認識和把握自我的一次飛躍”、“一部引領人們走出思想困局的理論專著”、“他破解了一個困擾人類數千年的認識難題”,是“心靈的朋友”、“一部繼承達爾文發展進化論的理論專著”等極高度的評價。筆者讀完這本書后,感到這部著作謬誤百出,是典型的反馬克思主義的人學專著,于是寫了文章《一部錯誤百出的人學專著》,參加過中國人學研究會2012年年會,并選入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年會論文集,后又發表在2013年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學報《探索》雜志2013年第2期。之后又寫了《反映軍隊意識形態斗爭的一部典型著作》、《扭曲我黨我軍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著作》等,相繼發表在部分紅色網站及《中華魂》雜志上。但10多年來,筆者的文章始終沒有引起官方媒體及思想理論界的重視。今回過頭來,再讀這本著作以及一些官方媒體、理論大家的評論,更深感“人本性自私論”對我們黨和當代社會的深刻影響及危害性,深感我們黨的有關部門尤其是中央黨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急劇下降,以及意識形態領域里階級斗爭的尖銳激烈化。現將當年筆者文章《一部錯誤百出的人學專著》(題目更改為《<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東西>究竟是什么貨色?》)重新在網上發表,供讀者學習參考和深入批判,也望對拙文批評指正!
【內容提要】劉鼎新同志的人學專著《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東西》認為“人”的本質、本性是精神,而人的精神又主要概括為“七心”即“上進心、正義心、責任心、自尊心、虛榮心、嫉妒心、自私心”,且“自私心”也是人類永恒的精神,對待“自私心”的不同態度是劃分不同社會的重要特征。筆者認為是錯誤的。其主要錯誤一是其書名有媚俗傾向。二是把人的物質生產活動及其形成的社會關系排除在人的本性之外而單純從精神角度界定人的本質、本性是錯誤的。三是把人的精神概括“七心”即“上進心、正義心、責任心、自尊心、虛榮心、嫉妒心、自私心” 是簡單、片面、膚淺化的結論。四是把“自私心”看作人類永恒的精神現象和混同于個人利益是錯誤的,五是全書的論證方法是唯心主義的方法。全書反映了作者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和社會科學知識的貧乏和膚淺性。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了劉鼎新同志的人學專著《人呀人你到底是是什么東西》。該書出版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海南日報、湖南日報、學習時報等報刊雜志相繼發表了評論文章。稱這本書是“一部解讀人類奧妙的力作”、“人類科學認識和把握自我的一次飛躍”、“一部引領人們走出思想困局的理論專著”、“他破解了一個困擾人類數千年的認識難題”,是“心靈的朋友”、“一部繼承達爾文發展進化論的理論專著”等極高度的評價。筆者讀完這本書后,首先是敬佩之心。作者作為一個非專業理論工作者,敢于探討和研究人的本質、本性這樣一個難度頗大的課題,其勇氣是可嘉的,而且作者力圖用通俗的語言把深刻的理論、道理講出來,看得出來,作者是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和精力的。但恕筆者直言,書中的許多觀點特別是其主要觀點是錯誤的。上述一些評論吹捧性語言太多,嚴重缺乏實事求是之意。筆者就書中的主要觀點略談一些個人見解,與劉鼎新同志商榷,也歡迎劉鼎新同志反批評和其他學者的批評指正。
本書中心是要回答“人是什么”的問題。但看到書名之后,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有媚俗的傾向。 “東西”這個詞在漢語言中就是指人之外的物品。當用“東西”一詞指稱人時,就是對人的人格的侮辱和褻瀆。無論說“某人不是東西”也好,“是東西”也好,都是一種貶義的含義。但作者在研究如此重大而嚴肅的人的問題上,竟然使用“人到底是什么東西”這樣的語句。這樣一下子,其研究成果的價值和分量就會減少許多。也許作者認為,用這個“標題”可以勾起人們的眼球,而且客觀地說,也確實可能會引起某些人的欲望。但它只會引起低俗者的欲望,而不會因此引發追求真理者的欲望。作者的這種做法,是迎合整個社會人們的浮躁等心態引發的低俗、粗俗、媚俗、庸俗的表現。如同趙本山、小沈陽的舞臺表演,以及某些人把《水滸傳》改名為“三個女人和105個男人的故事”一樣。作者的書名在筆者看來,完全可以用《人是什么?》、《人究竟是什么?》、《人的奧秘到底是什么?》等非常直觀明了的題目。第二,對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的回答不是創新,而是倒退書中第一章“人的思想和思想構成”部分第4自然段中說:“人,作為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是,人可以分為物質和精神兩個部分,而動物只有物質這一個部分。人類研究人體已經細化到基因,那只是研究了人的物質部分,或者說只研究了人的動物部分。而對人的精神部分,頂多還只是有一點感性認識。” [1](P3)這段話有三大錯誤:一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并不是人可以區分為物質和精神,而是人的勞動實踐活動,以及在勞動實踐活動中結成的社會關系。馬克思、恩格斯早在1846年所寫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就明確指出:“可以根據意識宗教或者隨便別的什么來區別人和動物。一當人開始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即邁出由他們的肉體組織所決定的這一步的時候,人本身就開始把自己和動物區別開來。人們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同時間接的生產著自己的物質生活本身。” [2](P67)哲學家、思想家早就認識到人是物質和精神的統一,馬克思、恩格斯比以往哲學家高明的地方,就是發現了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方式,那就是物質生產勞動。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勞動也把人與動物根本區別開來,但人的勞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相互結合在一定的關系中進行,首先是經濟關系,然后是思想、政治等其他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本質就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所以馬克思1845年所寫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一文中說,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P56)這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對“人是什么”的最經典的回答,也是人類思想史上最深刻的科學的回答。盡管現代西方哲學在對人的微觀方面有許多新的認識,但是再沒有超出馬克思恩格斯的結論。人類之所以區分為物質和精神兩種基本因素,是因為人類有物質實踐活動,人在物質實踐活動中把自己與外部世界區別開來,才有了物質與精神兩大現象的對立。前者是因,后者是果。馬克思恩格斯已經揭示了人類自身的最大奧秘。我們只能在他們認識基礎上繼續深化,而不能拋棄和否定他們的成果。二是人的物質因素絕不只是人的生理器官和自然屬性,而是包含人的社會屬性。這段話中說,人與動物的區別是人既是物質,也是精神。而動物只是物質。人作為物質的因素已經研究到基因。這也是錯誤的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確實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體。但人作為物質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吃、喝、性行為等自然屬性,但最主要的物質因素就是人是處在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和一定的社會關系中。馬克思、恩格斯在他們的許多著作中,都把人看作“現實的人”。而“現實的人”的含義也就是“這些個人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質的、不受他們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條件下活動著的。”[2](批71)把人的物質生產條件和社會關系排除在人的物質因素之外,不是歷史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而是馬克思主義以前的舊唯物主義的觀點。同時,作者認為,人的物質因素就是人的生理和自然屬性,那么實際上就是說,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就是人有精神。這豈不又陷入了唯心主義的觀點嗎?三是認為人類對自身的精神因素的認識停留在“一點感性認識”階段是錯誤的。書中簡單認為,人類對自身的物質因素已經非常深刻了,而對自身的精神因素“頂多還只是有一點感性認識”。這是一個錯誤的判斷。因為人的物質因素主要包括人的物質生產條件和社會關系,因此不能把人類對自身生理因素認識的深刻程度代替對人的物質因素認識的深刻程度。同時哲學一產生,就始終在研究物質與精神的對立。必須承認,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古今中外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心理學家對人類的精神現象有許多精彩而深刻的論述,特別是作為哲學思想集大成者黑格爾更是進行了多方面的解剖和分析(詳見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一書)固然馬克思主義以前的思想家在對精神問題的研究方面有其根本的錯誤,那就是離開人們的物質實踐活動解釋精神現象。但絕不能說,只是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馬克思主義提出和闡發科學的實踐觀后,也就真正解決了物質和精神的關系問題,也就是唯物史觀中所講到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社會存在的觀點。同時,馬克思主義對社會意識的構成也進行了比黑格爾更加深入的研究。如目前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中所講的個人意識與群體意識的區分、社會心理與社會意識形式的區分、上層建筑的社會意識形式即社會意識形態與非上層建筑的社會意識形式的區分、社會意識形態又區分為哲學、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倫理道德、藝術等具體形式。這些認識難道只是對人類精神現象的“感性認識”嗎?即使作者所使用的“感性認識”概念也是德國哲學家康德和毛澤東的《實踐論》中所闡發的。這怎么能說人類以往全部對精神現象的認識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呢?作者做出這樣的判斷,無非是想說明作者對“人到底是什么東西”認識的創新。但作者對此前的人類對人本身及其精神現象認識的成果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成果沒有科學的認識和正確的判斷,而且為了突出自己的所謂“創新”,就竭力貶低前人的認識成果,甚至把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成果也拋之九霄云外。這是一種科學的態度嗎?第三,把人類的全部精神概括為“七心”是簡單、片面、膚淺化的結論作者書中在回答人的本質是精神、思想的這一結論后,就對精神、思想的構成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解剖和分析。作者認為,所有的歌曲都是由“1、2、3、4、5、6、7”七個音符組合而成,所有的圖畫都是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繪制而成。因此“人的各種不同思想的構成與各種歌曲、圖畫的構成基本相似”,人的復雜思想也可區分為七種基本之心即“上進心、正義心、責任心、自尊心、虛榮心、嫉妒心、自私心”。這七個心,也稱七種意識,“這是人類社會的共同遺傳”。整個全書就是圍繞這“七心”展開的。這種認識是作者本書最引以自豪的,也是許多大人物竭力吹捧的所謂“創新”成果。應該說,分別提出這“七心”的內容,并不是的獨創。作者所謂的“創新”就是把人類的全部思想概括為就只有或主要有這“七心”以及“七心”之間的相互聯系。問題在于,這種概括是否科學?全面?深刻?我認為,固然人的精神因素包含了人的這“七心”,但全部或主要歸結為這“七心”就既不科學,也不全面,更不深刻。說其不科學,就是把人的自私心看作人類永恒的意識現象。這絕對是錯誤的。自私心是人類社會產生私有制以后出現的精神現象,而且隨著私有制的徹底消滅,私有觀念也將徹底消滅。說其不全面,現實中的人的有些精神就沒有概括進去。如同情心、興趣心、愛心、恨心、意志、情感等。說其不深刻,這“七心”實際上是人們實踐活動中直接表現出來的心理傾向。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意識分類,它只屬于社會心理部分,而社會意識形式如自然科學、邏輯學和各種社會科學等就沒有包含進去,更沒有闡述這“七心”與社會意識形式之間的關系。如果按照作者對思想的這種分類方法,孔子學說、牛頓力學、愛因斯坦相對論、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理論這些理性因素究竟屬于那一種心呢?其實它根本不在這“七心”之列,但卻與“七心”有密切的聯系。但離開科學的理論,特別是離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理論,就不可能對“七心”做出科學的解釋。不同立場、不同世界觀、不同理論基礎和思維方法的人對上述“七心”也必然做出不同的解釋。同時,作者借助于音樂有七個音符和圖畫中的七種顏色簡單推論出人的思想構成也必有“七個心”或七個意識的方法也是錯誤的第四,把“自私心”看作人類永恒的精神現象和混同于個人利益是錯誤的作者認為書中引以自豪的也是“創新”的又一重要之點就是“為自私心說句公道話”。作者認為,自私心是人類的永恒現象,在常態情況下,其屬性是良性的。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是壞的。作者要糾正多年來對“自私心是世界萬惡之源”的各種偏見。而且從對待“自私心”的不同態度揭示了人類以往不同社會的特征。作者說:原始社會是“不管只用”,奴隸社會是“強管強用”,封建社會是“分管分用”,資本主義社會是“小管縱用”,社會主義社會是“只管不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大管慎用”。作者的這種認識和概括也是錯誤的。一是把自私看作人類的永恒現象是錯誤的。原始社會是原始公有制,根本不存在私有觀念,談何“不管只用”?作者甚至說,原始社會的“不管只用”導致“自私心無限發展,人類社會一片混亂”。由此說明作者的歷史知識多么貧乏。二是作者把人們的個人利益與自私觀念混為一談。馬克思說過,人們的任何活動都同人們的利益有關。人有個體與群體之分,人們的利益也有群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分。同時個人利益也有正當利益與不正當利益之分。任何從事活動的人在考慮個人利益的同時,自覺不自覺地必然或者說不同程度地要考慮他人、群體或社會利益。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有時是統一的,也有時是矛盾的、對立的。這就必然會出現有些人把個人利益擺在他人和社會利益之上甚至用損害和犧牲他人、社會利益來實現個人利益。所謂“自私心”或私有觀念就是后者這種情況。原始社會中沒有私有制,也跟談不上存在私有觀念。只有產生私有制和階級社會之后,人類才存在“自私心”,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私心。只是不正當的個人利益才是自私心。市場經濟行為中,商品生產者與他人進行平等的物物交換,不都是自私心在起作用,而是正當的個人利益起作用。只有在交換過程中,設法多占有他人的勞動成果才是自私心,如目前市場經濟行為中的欺詐、坑蒙拐騙消費者行為等。一個大學教師希望當教授,他通過自己的勤奮教學和為社會提供有價值的科研成果達到其目的,我們也不能稱之為自私心,只能說是正當的個人利益。但一個大學教師如果認為教學和科研只是為了當教授和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忘記了知識分子追求真理的最高使命,甚至為了達到個人的目的,不惜弄虛作假,那就是自私心。作者所說的自私心在常態情況下屬性是良性的,實際是指正當的個人利益,而非自私心。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中提出“兩個決裂”思想其中之一就是同私有觀念決裂。如果按照作者的觀點,自私心是永恒的社會現象,不同社會所區別之處就在于利用程度不同而已,那豈不是說,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也存在私有觀念,馬克思恩格斯的結論就是錯誤的嗎? 人區別于動物的重要區別之點確實是人有意識、精神、思想。作者從思想的角度研究人本身沒有錯誤。但如果只研究人的思想,而且只從人的思想出發解釋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那就不是唯物主義,而是唯心主義。書中解釋什么是精神、意識時說:“馬克思主義認為,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所特有的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1](P33)這段話把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歪曲了。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意識是社會的產物”遺漏掉了。目前我國出版的所有哲學教材談到意識的起源和本質時,都要講四句話。但作者只講了三句話,而且把最重要的一句話漏掉了。表明作者對馬克思主義的意識觀的理解是模糊的、膚淺的,甚至是錯誤的。作者講的什么是意識的三句話是舊唯物主義的觀點。舊唯物主義不懂得意識是社會的產物,也就是實踐的產物,導致舊唯物主義哲學家在解釋說明社會歷史問題時全部陷入歷史唯心主義。“意識是社會的產物”恰恰是馬克思主義意識觀的最重要觀點,也就是歷史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觀點,它包括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產生,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同時又承認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相對獨立性觀點。如狼孩的故事,剛出生的嬰兒被狼叼去在狼群中長大,多年后又被人救回。但這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離開了社會環境和社會關系,雖然再回到社會中,但他的大腦始終沒再具有人的意識功能,也不可能具有作者所說的人的“七心”,且早早死亡,說明離開人的社會關系,就不可能產生真正人的意識。作者由于不懂得社會意識根源于社會存在,因此在說明和解釋“七心”問題時,就把“七心”看作人類的永恒現象,單純從自然界的長期發展論證人的“七心”存在的必然性。同時,馬克思主義者在回答“人是什么”這一問題時,這里的“人”是指古今中外所有的人,是全稱判斷。但馬克思主義強調是人是勞動實踐的人以及在實踐中結成一點的社會關系,其方法論意義就是要把人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中去考察,人的具體思想、意識也要放到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社會環境和社會關系中去考察。馬克思、恩格斯在他們的著作中在研究人時,除研究的人的最一般的本質特征之外,更多的是以此為指導,考察具體歷史的社會關系中的人。馬克思、恩格斯研究人的理論,最終是考察資本主義社會具體的現實的人,這就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種人。馬克思、恩格斯研究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不是從人的一般概念出發,指出他們共同有什么上進心、責任心、自私心等,而是把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放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去考察。恩格斯1845年發表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就是具體考察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處在不同的經濟關系中,導致其思想、道德、情感、意識等觀念的根本區別,指出他們是兩種根本不同的人。資產階級根本不把工人當作人看待,只有英國的工人階級才是真正符合“人”這個字的含義的人。但是在作者的書中,看不到這種從具體的社會存在和社會歷史條件、社會經濟關系出發解釋“七心”現象。所以作者在論證“七心”內容時,大多是從自然界的屬性、動物的屬性論證“七心”的歷史普遍性,而不是從人的實踐活動,從具體的社會關系的發展變化論證其內容。對“自私心”的論證典型地表現了其唯心主義的思維方法。再如作者對“上進心”的分析,也是如此。但問題在于,“現實的人”的“上進心”都一樣嗎,不同歷史時代的人追求的“上進”的內容一樣嗎?同一時代不同階級、不同社會地位的人追求的內容一樣嗎?顯然是不同的。鄧小平說,發展是硬道理,由此推論,人的發展也是硬道理。但我們今天研究人的發展不是研究原始人的發展,不是研究美國人的發展,而是研究當代中國人的發展,但也不是研究全體中國人的發展,是研究青年人的發展,是研究絕大多數的人民群眾的發展,同時這種發展也不是金錢的發展、地位的發展,而是研究人的具體素質的發展、具體能力的發展。也就是說,中國當代人特別是青年人究竟應該做什么樣的人,怎樣做人。這恰恰是中國當代社會思想最混亂的地方。這就是要結合今天的時代特征,結合今天現實生活中不同的做人模式,研究今天人的“上進心”的具體內容,而不是抽象地談論“上進心”本身。今天中國社會存在著三種不同的文化內容,封建文化的“上進心”主要表現為對“權力”地位的追逐,資本主義文化的“上進心”表現為對“金錢”地位的追逐,二者的共同點又都是表現為對個人的物質生活享受的追逐,甚至用犧牲、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實現個人的“上進心”。社會主義文化倡導的“上進心”的做人標準是為人民服務的人,是為社會奉獻的人,是為大多數人的利益奮斗終身的人。社會主義文化和以往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對立的根本內容是為什么人的問題,也是無產階級世界觀與剝削階級世界觀對立的核心問題。這才是唯物史觀研究人的方法。作者的參考書目中提到恩格斯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哲學的終結》一書,其實恩格斯恰恰在這本書中對費爾巴哈抽象的愛進行了深刻的批判。費爾巴哈正是從人的自然屬性,特別是從男女之間的性愛出發,抽象出人類愛的本性,然后竭力夸大愛的社會作用,鼓吹什么“愛吧,愛吧,愛是什么奇跡都能夠創造出來的”。恩格斯批判說,費爾巴哈的這種“愛”的倫理原則是為一切社會、一切時代、一切民族、一切階級設計出來的,“也正因為如此,它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都是不適用的。”[3](P240)實際上,各個階級都有各個階級的道德?,F實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就是戰爭、爭吵和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剝削壓迫。同時恩格斯還揭露費爾巴哈為什么從自然觀的唯物主義陷入到歷史觀的唯心主義的根源,就是他把人只是看作自然意義的人,“他緊緊抓住自然界和人;但是,在他那里,自然界和人都只是空話。無論關于自然界或關于現實的人,他都不能對我們說出任何確定的東西。” [3](P240)恩格斯緊接著說:“要從費爾巴哈的抽象的人轉到現實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須把這些人作為在歷史中行動的人去考察”,[3](P241)也就是要把人看作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勞動實踐的人。恩格斯這段對費爾巴哈的批判非常適合對這本書思維方法的批判。書中最大的要害問題就是沒有抓住馬克思主義的人的本質的基本觀點,沒有把人看作具體的歷史的社會關系、環境中勞動實踐的人,由此導致整本書中的許多觀點的錯誤。該書出版后,不僅是一些大人物吹捧這本書,而且作者的自我評價也非常之高,稱“人類第一部對自己作出系統解讀的理論專著”。說明了作者本人及某些大人物的思想史的知識非常貧乏。實際上馬克思主義以前的許多人道主義哲學家、思想家都從不同視角系統揭示了人自身的許多特征,如筆者前邊提到的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馬克思恩格斯合寫的《德意志意識形態》系統闡發唯物史觀理論的同時,實際上也系統闡發了馬克思主義的人學觀點。馬恩之后的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的《人論》(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出版)一書也是系統闡發人自身的一部專著。其上篇題目就是“人是什么”,下篇是“人與文化”。作者怎么能夠稱自己的書是“人類第一部對自己作出系統解讀的理論專著”呢?同時,作者研究“人究竟是什么”這樣一個宏觀方面的大課題,需要閱讀和參考相當多的書籍。有關“人的本質、人性”問題,不僅思想史上有許多研究成果,馬克思恩格斯也有相當多的精彩而深刻的論述。近些年來,我國許多學者和研究人員也出版了較多有關書籍和研究成果。但是非常遺憾第看到,作者在本書“參考書目”中僅僅列出了十多篇書目。馬克思主義以前的中外思想家的成果一本都沒有。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只列出來恩格斯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哲學的終結》一書。同時,本書只有一處引用所謂一句恩格斯的話,而且還引用錯了(恩格斯書中借用歐洲一句諺語即“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諷刺庸俗唯物主義把“唯物主義”概念理解為追求吃喝玩樂的庸俗行為。而劉的書中卻歪曲為‘恩格斯說,“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見78頁)可見作者根本就沒有認真閱讀恩格斯的原著。列寧、毛澤東的著作一本也沒有列出。后面列出了劉少奇的《論黨》一書,《鄧小平文選》二、三卷、李鐵映的《論民主》及幾本普通的刊物雜志等。以這樣的知識閱讀范圍能夠寫出一本真正“創新”的人學專著嗎?牛頓談到他之所以能夠有所成就的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最大限度地繼承前人已經取得的優秀成果。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一書中說,任何新的學說,必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恩格斯所批判的杜林就是一個標榜自己的著作是“創新”的著作。恩格斯通過對其具體內容的具體的分析中,指出,杜林的所謂“創新”其實是倒退,是對前人成果的歪曲。本書作者的這種“創新”思維方法在中國目前的學術理論和思想界帶有一點普遍性。我們應該從對本書內容的剖析中,汲取一定的教訓: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創新?
參考文獻:
[1] 劉鼎新.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東西[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0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授權】,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