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1日-星期一
5月18日至24日,《戲聚高平·擂響中華——中國梆子大會》在山西高平喜鎮蘇莊舉辦,豫劇名家虎美玲,越劇、影視名家何賽飛,秦腔名家李東橋、齊愛云等戲曲名家擔任比賽評委。5月21日,何賽飛在比賽現場的一番話,怒批行業現狀,為戲曲藝術傳承鼓與呼,催人淚下,沖上熱搜。(澎湃新聞網2023年5月21日)
來自山西呂梁的張軍波晉劇演員有著出色的戲劇表演技能,但他卻是省劇團里的一個臨時工,每月工資僅為1500元。由于生活所迫,他不得不利用唱戲之余的業余時間開網約車和送外賣來勉強維持日常生活。因此,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何賽飛在評委席上怒批戲劇行業存在的不正之風;因此,她大聲疾呼,保護青年戲曲演員的健康成長不能靠領導玩嘴皮子,必須拿出實實在在的實際行動來。戲曲振興,不是靠個別梅花獎和文華獎得主能做到的,必須靠青年演員承前啟后的傳承,必須靠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真心實意支持。
正如著名戲曲節目主持人白燕升先生所說:“戲曲的未來在青年,光喊口號有什么用,我們需要有人為這樣優秀的演員保駕護航,年輕演員才有出路,戲曲才有出路啊!”但是,在某些領導心里,只能論資排輩,臨時工張軍波唱得再好,也不能讓他拿高工資。
而且,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某些梅花獎和文華獎得主沒有多少人能放下身價到農村為百姓演出。越是得了大獎架子越大,農村百姓更是不敢奢望。文化下鄉,戲曲下鄉,都是一直堅守在基層的小劇團演員。沒有社會知名度的戲曲演員,反而在百姓心里最受尊敬。為什么?因為百姓心里有桿秤,知道是誰在全心全意為他們提供精神食糧。
正是由于沒有知名度的戲曲演員懂得感恩,懂得應該怎樣做人,懂得如何精益求精,懂得如何無私奉獻青春年華,所以不少青年戲曲演員遭遇了不應該有的不公平待遇,所以不少青年戲曲演員不得不在戲曲事業上委曲求全。他們所付出的一切,并不是為了將來能多掙錢,而是為了地方戲曲的振興,而是為了讓中國戲曲能夠代代相傳,而是為了能讓文化自信的根脈在繼承發展中更加興旺發達。
國家投資于戲曲振興的錢,不能僅僅用在梅花獎和文華獎得主身上,而更應該用在盡心盡力培養年輕演員身上。要讓有發展前途的戲曲演員得到保駕護航,戲曲振興管理就必須納入法治化管理軌道,不能讓個別領導說了算。而且,更應該對戲曲振興投入的資金實施依法審計,才能把錢用在正地方。培養青年戲曲演員,必須由專款專用的政策扶持。尤其是對于才華出眾的青年演員,應當予以重獎。只有這樣,才能鼓勵更多青年戲曲演員愿意獻身于中國戲曲事業;只有這樣,青年戲曲演員才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文化自信才能根深葉茂,繁榮昌盛,并把中國戲曲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國,向世界人民講好中國戲曲故事。
人們常說,苦口良藥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因此,筆者希望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何賽飛怒批戲曲行業現狀的忠言逆耳能被山西省文化旅游廳的領導聽進去,并對山西地方戲曲演員存在的現狀進行認真調研,并對張軍波等具有戲曲表演成就的青年演員予以高度重視,并把排憂解難作為山西戲曲振興的重要工作貫徹落實到位,加大支持力度。而且,要為培養有潛力的年輕演員創造有利生存環境,不能讓臨時工把張軍波等年輕演員對于地方戲曲的執著追求擋在戲曲振興的大門外。戲曲劇團的人員編制,不能成為地方戲曲振興的絆腳石。
張軍波每月1500元的工資究竟能不能讓他養家糊口?需要上級領導以心換心,不能站在那兒不腰疼。只有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當成一面鏡子,戲曲振興才不會變成某些地方領導的標語和口號。排除戲曲振興道路上的絆腳石,必須下定決心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只有讓領導放下官架子,青年戲曲演員才能在戲曲振興道路上擁有發展前途,地方戲曲振興才能在繼承和發揚中擁有堅定不移的文化自信底氣。
(作者系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