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1月3日,《華爾街日報》發表重要評論文章,題目是《世界經濟日益分化,成為中國與美國的較量》,副標題是“貿易和投資流動圍繞兩個相互競爭的權力中心形成有重大風險的新模式”。文章指出,去年秋天,中國實現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自四十多年前經濟開放以來,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額首次超過了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總和。這是迄今為止最明顯的跡象之一,表明隨著貿易、技術、安全和其他棘手問題的緊張局勢加劇,中國和西方正在走向不同的方向。幾十年來,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一直試圖讓中國成為由最富有國家領導的單一全球經濟體的合作伙伴和客戶。現在,貿易和投資流動正在形成圍繞兩個相互競爭的權力中心構建的新模式。2019年,中國與東南亞的貿易額超過了與美國的貿易額。目前,中國與俄羅斯的貿易額超過了與德國的貿易額,很快巴西也將達到同樣的水平。中國對外投資目前主要流向印尼、中東等資源豐富的地區,而非美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表示,中國與西方之間的分裂正在給今年的世界經濟復蘇帶來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表明,美國和中國領導的集團之間更嚴重的決裂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損失高達國內生產總值的7%,價值數萬億美元。經濟分裂剝奪了企業進入可帶來利潤的重要市場的機會,并使技術和資本共享變得更加困難,從而抑制了經濟增長。 根據《華爾街日報》對中國海關數據的分析,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發展中市場目前占中國貿易總額的36%,而與美國、歐洲和日本的貿易額則占33%。就在去年夏天,這三個發達市場在中國貿易中占據了更大的份額。部分原因是中國工廠正在轉移到越南、印度和墨西哥等國家,以繼續向美國客戶銷售產品,同時避免美國關稅。但中國在吸引發展中國家消費者的價格實惠的智能手機、汽車和機械方面不斷增長的專業知識也有助于推動這一轉變,但代價是西方競爭對手的利益受到損害。從發展趨勢來看,西方發達國家與中國的“脫鉤”似乎不可避免,不過,除非發生軍事沖突,中國與西方之間完全脫鉤是不可能的。《華爾街日報》承認,中國的生產成本和廣闊的消費市場仍然使其成為許多企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Ksliu,美國著名時事評論員;供稿并修訂:肖志夫,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授權編發】;圖片Ksliu提供)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