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明智的猶太人,他們對內塔尼亞胡當局長時間依靠強權壓制巴勒斯坦的倒行逆施行為深感不安,良心隱隱發作,努力給本民族減少仇恨。他們勇敢站出來,以各種方式抨擊和反抗內塔尼亞胡當局,我給這群猶太人點贊。他們曉得,無論以色列的大外宣是多么有力量,無論美國如何悉心盡力地配合,以色列這一輪加沙戰爭,如果同情這個東西也有歷史資產的話,以色列已徹底地將二戰之后世人對猶太人的同情揮霍殆盡,激發起全球十幾億穆斯林對其的仇恨,也讓地球上所有良心未泯的人,重新審視當今以色列國。

人們很清晰地看到,在聯合國各種表決之中,美國和以色列空前孤立,歐洲諸國不得不明確地拉開一段距離,選擇明確的棄權沉默。聯大之所以能夠作出決議,190個國家一致同意要求以色列無條件停火,道理在此,人心在此。以往的資信,聯合國193個成員國,138國承認巴勒斯坦國,不承認的,主要是美國的小兄弟,或依附在美國人麾下混飯的爪牙國,道理在此,人心在此。

【以色列外交部長埃利·科亨試圖為該國對加沙的無情轟炸辯護】
理解這個事情,不需要什么復雜的地緣政治理論,不需要去讀厚厚的希伯來文的歷史學著作,請想一下,如果有人霸占了你的家園,一霸占就是幾十年,你們家幾代人處在窒息的高壓之下,你要不要反抗,或者試圖尋求反抗?換一個角度再問,如果你是英國,德國,法國,歐洲諸國公民,反抗者劫持了的醫院,或者有反抗者的地道口經過你們醫院,藏在你們醫院的附近,而醫院中有650名患者、大約 40名在保溫箱中的兒童,你們會不會采取停水停電停糧停藥停燃料的方式,不管病人的死活,將嬰兒(早產兒),將重癥監護室的病人連同家屬,連同醫護人員后勤工作人員統統炸死?你們會不會在炸死他們之后,還沒事兒人似的瞪著眼睛拿出一本書來宣講,這是上帝的旨意,是在維護人權?

我是一個快70歲的人了,這輩子也見多了,凡是占強權的,凡是鄙視卑賤者的,凡是凌辱弱小的,無論你打出什么旗號,一律不可接受。理解這個問題,只需摸一摸良心,問一問良心便夠了,凡是想不開的事情,“調-腚-想”(隔壁王奶奶用語)也就明白了。直到今天,他們還在胸前帶上那個黃星牌,試圖喚醒全世界對他們同情的記憶,用來向全世界表示,他們是弱勢的一方,是被欺負被凌辱的一方,然而過去相信的人,抱有同情心的人,現在一律瞪大了眼睛,看著他們的表演。

他們殺害婦女兒童毫不手軟,他們連同醫院也要果斷炸掉,他們連聯合國工作人員也不放過,他們連人道主義救援車隊也不放過,35名記者在加沙被聯合國軍殺掉,他們竟然指控部分記者是巴勒斯坦抵抗組織的同謀該殺。前天,大幾百名記者聯名譴責以色列殺害記者,批評西方媒體無視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反復犯下的暴行,并合法化以色列針對巴勒斯坦人的戰爭行徑。簽名者,包括《華盛頓郵報》《衛報》《波士頓環球報》、路透社的記者,這些西方的主流媒體的記者,以個人的名義簽字,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11月9日,聯合國再次投票認定以色列在被占領的巴勒斯坦領土、敘利亞戈藍高地上修建定居點是違法的,美國屁股坐在椅子上,眼睛都沒眨一下,也就是說他們連過腦子都不用,便選擇了投反對票。加拿大動用政府的大算力絞盡腦汁,環顧左右悄悄地投下了反對票,而幾乎所有歐盟國家投了贊成票,突顯出歐盟和美國在巴以問題上的看法有很大區別。今天早晨的消息,聯合國發展署根據衛星照片統計,加沙住宅至少45%已被以色列炸毀,40%的學校、36%的溫室被炸毀。以色列轟炸279所學校和135家醫療設施,殺死192名醫護人員,包括16名在工作時被殺死。

聯合國員工已有101名被以色列殺死。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臉面相莊嚴咬緊牙關說,聯合國員工是被巴勒斯坦抵抗組織炸死的。
撒謊,是為了騙取別人的相信。現在根本就沒有人相信,連孩子都不會相信,為什么還要堅持撒謊?撒謊為什么還要那么理直氣壯?加沙那么多醫院,按照以色列的說法,都是哈馬斯發射火箭彈失敗,空中爆炸后自由落體效應所造成的,初中物理學知識就夠了。請問,空中爆炸之后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運動,能夠一次炸死幾百人嗎?以色列加沙戰爭同時改寫了經哄物理學定律,這是要氣死猶太人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節奏嗎?對不起,說錯了,這是要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起死回生,讓他站出來痛斥你們這幫魔鬼的節奏嗎?現在還有人記得愛因斯坦最后一次對政治問題公開表態嗎?就在司馬南出生的前一年的4月,《羅素-愛因斯坦宣言》發表,愛羅呼吁:人們要團結起來,共同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在人類所面臨的悲劇性的情況下,我們覺得科學家應當集會,對這種由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所引起的危險做出估計,并且按照所附草案的精神進行討論,以達成一項協議。”“請記住你們的人性,忘掉其他(Remember your humanity, and forget the rest)”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以色列記住了自己的人性,他們認為自己是通神的族群,是受到上帝特別青睞的,是優等人類,而對方不過是“人形禽獸”與“人形動物”。
【2023年月11月13日星期一早飯前,寫于北京東城區南書房】(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