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眾多的革命老區當中,地處魯西南的菏澤也許沒有到“言必稱”的份兒上,但卻也是個沉甸甸的存在。提到菏澤,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牡丹花。的確,菏澤是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的中國牡丹之都,但這里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在菏澤,比牡丹花還要鮮紅的,是菏澤的紅色文化。
菏澤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冀魯豫邊區政府的首府就在菏澤。還有,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反攻,這一重大戰略行動的序幕就是在菏澤揭開的,劉鄧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就是在菏澤境內突破黃河,發起魯西南戰役,接著千里躍進大別山。有一部電影叫“大轉折”,說的就是這段歷史。這個電影分上下部。上部叫:鏖戰魯西南。下部叫:挺進大別山,魯西南就是菏澤。這里有著深厚的愛國擁軍傳統,曾幾度成為全國最大的兵員輸出大區之一。
出生于這片紅色的熱土,從小聽著英雄的故事長大,我對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史情有獨鐘。我是在當地做新聞宣傳工作的,出于對中國革命崢嶸歲月的懷念和向往,差不多20年前,我有過一次沿著紅一方面軍長征路進行徒步采訪的經歷,在一年零三天的時間里。我穿爛了十幾雙解放鞋,寫下了25萬字的報道,拍了2萬多張照片,在當地媒體同步發表。后來結集成書,叫《長征日記》,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
這次行動,作為一場紅色文化的尋根體驗之旅,我也收獲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的體會是:紅色文化是革命文化,紅色文化是戰斗文化,紅色文化是千千萬萬勞苦大眾翻身求解放的文化,紅色文化是發端于共產黨人的初心,在血與火的歷程中淬煉出來的文化。在當今,紅色文化也是被國內外敵對勢力及其被收買的人,所嘲弄所嫉恨的文化,但紅色文化,也是"風雨中,昂起頭,冰雪壓不服"的文化,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文化。總之,紅色文化是為革命、建設、改革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的文化。
多年在最基層做宣傳工作,我對宣傳的作用還是有一些個人體會,我認為研究紅色文化很重要,宣傳紅色文化更重要。我們這代人之所以對紅色文化一往情深,除了紅色文化本身所蘊含的真理的力量,我想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歷史上,我們黨的紅色文化宣傳工作曾經很出彩!從人民軍隊初創時期,到抗戰救亡,解放戰爭,大量的戰斗歌曲。伴隨著人民革命戰爭,從勝利走向勝利。眾多的紅色文化經典作品,像歌劇、秧歌劇,故事片、小說、現代京劇等等,一句句經典臺詞,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用情感的力量深深打動著我們,用藝術形象深深感染著我們,用滿滿的正能量深深激勵著我們。不是嗎?當我們再次聽到“穿林海,跨雪原,氣沖霄漢”,依然熱血沸騰!而楊子榮的另一唱段:"共產黨員時刻聽從黨召喚",又一次喚起我們對黨的忠誠信念。一出《白毛女》,講了一篇活生生的關于階級壓迫的道理,而喜兒的遭遇,又點燃了多少革命戰士殺敵復仇的怒火!沂蒙紅嫂的故事再生動不過的告訴了我們,人世間還有一種情,叫——軍民魚水情!而魏巍的一篇散文,使人民子弟兵從此有了一個專屬稱——最可愛的人!一些情節簡單的老電影甚至塑造了我們的認知,因為少年時代看電影“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嘎”“平原游擊隊”,我們總樂意認為,抗日戰爭就是地道戰、地雷戰打贏的,日本鬼子的炮樓是李向陽端的、張嘎子燒的!更不用說江姐、劉胡蘭這些通過電影、歌劇表現的堅貞不屈的共產黨人的形象,至今仍然刻骨銘心的拷問著我們的靈魂!
火紅年代的英雄模范,雷鋒、焦裕祿、王進喜……隱姓埋名的“兩彈一星”元勛,還有后來央視每年推出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通過大眾傳媒的宣傳報道而廣為傳頌、婦孺皆知,引領了時代風尚,一個個光輝的名字,成為我們心中無法撼動的偶像!
這就是宣傳的力量!
這就是藝術的力量!
這就是正義的力量!
這就是凝聚和引領億萬人民匯成歷史洪流的力量!
這也是紅色文化的力量!
(作者系山東省菏澤市牡丹電視臺副臺長,高級編輯;來源: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