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一向低調的任正非連續接受中外媒體采訪,大家都以為任正非會對華為的未來前途感到憂慮,但任正非顯然要比我們的心胸更為博大,思考的問題更為深遠和深刻,他最憂心忡忡的竟然不是華為而是中國教育。任正非每次接受采訪重點談的都是教育,而且在接受央視采訪時還專門提出一個條件:談基礎研究和基礎教育。有記者問他,在外界都擔憂華為面臨重大危機時,您反而超然物外要談教育,教育還是您最關心的事情,為什么?
是啊,任正非之憂為什么是教育?華為有一部《基礎研究與基礎教育》的公益廣告片,體現了任正非對中國教育的憂慮,他一直呼吁社會各界重視基礎教育,呼吁國家加強基礎科學的研究和創新。任正非說:
“我關心教育不是因為華為,而是因為關心我們國家。如果不重視教育,實際上我們會重返貧窮。”
有記者問他:“您為什么要操一份也許在別人看來是閑心的心?”任正非深情地說:
“愛國,愛這個國家,希望這個國家繁榮富強,不要再讓人欺負了。”
任正非出身于一個教師家庭,他寫過一篇回憶散文《我的父親母親》,這篇散文很短,卻會讓你讀后不自覺地淚流滿面:
“父親任摩遜,盡職盡責一生,可以說是一個鄉村教育家。媽媽程遠昭,是一個陪伴父親在貧困山區與窮孩子廝混了一生的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園丁。父親穿著土改工作隊的棉衣,隨解放軍剿匪部隊一同進入貴州少數民族山區去籌建一所民族中學。一頭扎進去就是幾十年,他培養的學生不少成為黨和國家的高級干部,有些還是中央院校的校級領導,而父親還是那么位卑言微。”
這樣兩個“位卑言微”的普通人在培養了任正非這個偉大的企業家之后,父親因為喝了一瓶劣質飲料,母親因為一場車禍而先后去世,任正非說:
“唯一有愧的是對不起父母,沒條件時沒有照顧他們,有條件時也沒有照顧他們。爸爸,媽媽,千聲萬聲呼喚你們,千聲萬聲喚不回。”
任正非對記者說:
“因為我父母是鄉村教師,父母跟我們講,今生今世不準當老師,對我們人生選擇,你做啥都不管,但是今生今世不準做老師。我們印象很深刻,果然我們后來都沒有做老師的。”
雖然沒有做教師,但任正非卻一刻也沒有忘記中國的教育。他說:
“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沒有老師這個社會怎么辦?就在于要改變對教師的政策。所以我才說再窮也不能窮老師。”“教育是國家未來,如果我們的教育像日本一樣,像北歐一樣,像德國一樣,我們國家還擔心什么?和美國競爭的問題,今年稍微不行,明年就出來幾個優秀的人,就領著又沖上上甘嶺了。如果說我們的教師待遇不高,優秀的人都不愿意去當老師,那只會馬太效應,越來越差越來越差。優秀的人愿意去當老師,只會越來越優秀,馬太效應,就是這個效應。”
對任正非來說,關心教育是他的一種情懷。
“我們要看到教師是我們祖國的未來,他們擔負著培育花朵的任務,是給花朵澆水的人。我們如果不給給花朵澆水的人有一種事業心、有一種使命感的話,他就少澆兩次水,花枯萎了,我們不就是一個喬布斯少掉了嗎?”“修橋、修路、修房子,已經習慣了,只要砸錢就行了,這個芯片砸錢不行的,得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中國要踏踏實實在數學,物理、化學、神經學、腦科學,各個方面努力地去改變,我們才可能在這個世界上站起來。中美貿易的根本問題還是科教,還在科技教育水平。”“基礎理論太冷板凳了,一般人都不愿意坐的,那不轟轟烈烈。”“一個國家強大的基礎是什么?硬設施沒有靈魂。靈魂在于文化、在于哲學、在于教育,一個國家有了硬的基礎設施,一定還要有軟的土壤,沒有這層軟的土壤任何莊稼都不能生長。”“如果沒有從農村的基礎教育抓起,如果沒有從一層層的基礎教育抓起,我們國家就不可能在世界上競爭,國家的未來就是靠教育。”
任正非反復而急切地呼吁:
“把教育做好,國家才有未來。要提高老師的待遇,再窮也不能窮教師,要讓優秀的人才愿意去當老師,讓優秀的孩子愿意學師范,這樣就可以實現’用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
任正非說:
“因為我能看到科學家的真實研究能達到的水平,我知道達到這個水平的難度,所以我認為要從最基礎抓起,要尊師重教。如果能真正這樣子,將來這個國家二三十年、三五十年就有希望。這個二三十年人類一定爆發一場巨大的革命,這個革命的恐怖性人人都看到了,特別是美國看得最清楚,他們才要打你這個出頭鳥。如果我們農村的孩子二三十年以后好多都是博士碩士了,為國家在新的創新領域去搏擊,爭取國家新的前途和命運,這才是未來。”
雖然任正非沒有直接批評中國的教育,但從他的話中可以強烈的感受到他對中國教育的憂慮。面對迅猛發展的科技進步和社會變革,任正非對中國的教育顯然有一種焦慮,擔心因為教育的落后而使中國的發展受到影響,擔心因為教育落后而使中國崛起的進程中斷。我想任正非對中國教育的擔憂主要是在以下七個方面。
一是國家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國家對教育的投資總體上不能滿足國家科技進步、社會發展以及跟其它強國激烈競爭的要求,加大教育投資是一個非常急迫的任務,如果不能加大教育投資,中國的發展可能很快就會停滯,就會降低發展動力,就會錯失發展機遇。
二是教師的待遇過低。由于教育的待遇過低使得優秀的人才不愿意去教書,教育留不住人才,就無法教出優秀的學生。要大幅提高教師的待遇,要讓教師的待遇遠遠超過社會平均水平,遠遠超過公務員,讓教師成為全社會最受人羨慕最受人尊敬的職業,真正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
三是大學過于浮躁和功利。要讓大學安靜下來,少一些市場經濟的喧囂,讓更多的老師能夠沉下心來,安安靜靜地做基礎理論研究,不要使大學放不下一張安靜研究基礎理論的書桌,少一些老板,多一些沉浸于科學研究的教授。
四是教育失去崇高感。要讓教師對教育充滿敬意,充滿崇高感,充滿理想主義,擯棄整個教育界泛濫的金錢致上和自私自利,擯棄充斥于教育界的市場化思潮,讓教師安心教書育人,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把教育當一份崇高的事業,當一種神圣的追求。
五是教育思想和手段落后。教育要跟上時代步伐,要用最先進的教學手段、最開放的教育思維、最活躍的創新精神培養具有時代創新精神的人才,既要讓學生和老師安靜地埋頭教書學習,又要讓他們仰望星空、擁抱未來,為國家的未來教書學習。
六是教師精神異化。要重師德,為人師表,去功利心,有良知,有社會責任,有獨立思想,有家國情懷,有創新意識,有健全人格,只有教師群體是純粹的,教育這個職業才會崇高。
七是教育資源不均等。實現全社會教育資源均等,縮小城鄉教育資源差距,特別是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讓鄉村教師享受到最優厚的待遇,使最廣大的農村學生受到與城市學生一樣的教育,讓普通階層的學生都能夠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改變階層固化,如此才能使整個國家的教育水平提高,使國民的素質提高,使所有孩子都能通過受教育而改變命運,只有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同等的教育資源,才能真正改變國家命運。
任正非為什么對中國教育有著如此沉重的憂慮?是因為他在與世界大國、世界頂尖高科技企業的競爭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機。中國的教育危機并不僅僅是教育的問題,而是整個國家和社會面臨著危機,要解決教育的問題,光靠教育本身是不夠的。因為形成教育錮疾的社會生態已經形成,不打破這種生態不足以解決教育本身的問題。而教育又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核心要素,是中國崛起的關鍵因素,要讓中國教育崛起,必先形成尊師重教的風氣,讓教師這個職業成為全社會最好的職業,讓教師復有師德,讓學生修身養性,形成良好的社會認知和家國情懷,同時要打破因教育不均等而形成的階層固化,使全社會都能享受到均等化的教育資源,讓更多社會底層的孩子能夠通過教育改變命運。
教育是什么的?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基,是一個民族進步的希望,教育是一群有社會良心、有情懷、有尊嚴、有社會地位的老師站在三尺講臺上,培養有知識、有創造力、人格健全、身體健康的人,培養有情懷、有擔當、有信念、堅韌不撥、具有合作精神的人,培養有良知、關愛社會和家庭的人,教育是要讓受教育者享受學習和創造的快樂、心靈獲得釋放、人生更加燦爛、充實與完美,最終使國家更加富強、社會更加美好。
任正非再次提“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體現了他的家國情懷和社會擔當,而我們卻已經很久不提“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句話了,因為我們的教育太過功利化,導致我們的教育不再關注人類的靈魂,不再關注學生的精神、心理、情感,教師和學生在一個扭曲的社會中發生變異,這是我們社會出現了問題。
要正本清源,讓教育回歸教育本身,要提高教師待遇,讓教師有尊嚴的教學,讓教育資源均等化,讓底層民眾的孩子重新燃起“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讓學生釋放心靈,快樂學習,從學生時代就養成愛國情懷,養成創新精神,養成健全人格。
如此,中國的教育才能解除任正非之憂,才能正本清源,才能為中國的未來培養高素質人才,才能使中國在與世界強國的競爭中擁有強大競爭力。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