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初期,中蘇訂有友好條約,蘇俄曾派驅逐機E———五、E———六,轟炸機S、B、D、B及五百以上空軍戰斗員來華與我并肩作戰,并派有軍事顧問若干人,至中央與各戰區服務。”
——《白崇禧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版,298,299頁
“由于中國的戰爭,蘇聯直接免除了來自日本的壓力,所以在1937年8月主動與中國簽訂了一項互不侵犯條約,向中國派來了一些“志愿”飛行員,并三次向中國提供了總額達2.5億美元——1937年和1938年各5000萬,1939年1.5億——的3%低息貸款。到1939年年底,蘇聯已提供了一千架飛機,派遣了大約兩千名飛行員和五百名軍事顧問。事實上,蘇聯的一些最優秀的軍事專家都參與了援華專案。
(同頁注釋:“如伏羅希洛夫元帥,朱可夫將軍,崔可夫將軍等。他們全都注定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名。”)
同一時期西方的援助少得可憐——這是由于美國的孤立主義和歐洲的動蕩局勢所致。西方的援助總共才2.635億美元——剛剛超過俄國的2.5億——其中美國提供了1.2億美元用于購買非軍需品,5000萬美元用于穩定貨幣,而英國和法國則分別提供了微不足道的7850萬美元和1500萬美元。不過,美國在1937年戰爭爆發前后購買的中國白銀達3.5億盎司,價值2.52億美元,這間接地幫助緩解了沉重的軍費負擔。然而,荒謬的是,在1939年7月日美商務條約終止之前,美國是日本絲綢的大買主及石油、廢鐵和汽車零部件的主要供應者;它還滿足了日本對金屬、棉花和紙漿總需求的將近40%。毫無疑問,日本與美國市場的關系,直接和間接地支持了它在中國的戰爭行動。”
——[香港]徐中約:《中國近代史》(第6版),世界圖書出版公司,606頁
“蘇聯三次信用貸款共有二億五千萬美元,中國可用以購買軍械與武器,不附任何政治條件。然而中日開戰以來的十八個月中,美、英、法三國除了對日本抗議外,給予中國的實際援助實在是微乎其微。當美國宣布桐油借款時,蘇聯已提供一億美金的貸款。到民國二十九年,蘇聯給中國的信用貸款,超過西方國家給中國的三倍以上。”
——[臺]王正華:《抗戰時期外國對華軍事援助》,環球書局民國76年4月版,122,123頁
“當蘇聯以飛機、大炮、機關槍、步槍及彈藥軍援中國抗戰時,約有三百名飛行員秘密參戰。”
——[臺]王正華:《抗戰時期外國對華軍事援助》,環球書局民國76年4月版,126頁
“空軍方面,蘇聯志愿隊于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成立,協助中國空軍對日作戰,因俄方一切保守秘密,活動記載極為有限,甚至人員的姓名都用化名。徐中約教授所編著的《中國近代史》一書中記載,至民國二十八年底,有二千名蘇聯飛行員派至中國。據《外籍空軍志愿隊參加抗日戰史》的資料顯示,志愿隊人數最多是在二十八年十月份,有四百二十五人;最少在民國二十九年六月,僅余四十八人。”
——[臺]王正華:《抗戰時期外國對華軍事援助》,環球書局民國76年4月版,128頁
注意:同上書對此的注釋中公布《外籍空軍志愿隊參加抗日戰史》中的數字出自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152.1/2320
(從抗戰爆發到德蘇戰爭前)“據當時俄軍事顧問趙列潘諾夫(A.I.Cherepanov)的憶述,共提供飛機八百八十五架,大炮九百四十門,機關槍八千三百挺,及其他武器多種。”
——[臺]王正華:《抗戰時期外國對華軍事援助》,環球書局民國76年4月版,121頁
“西方民主國家確實同情中國抗擊徹頭徹尾的侵略行徑,但它們的同情轉化為物質援助畢竟太慢。相反,倒是蘇維埃俄國成了國民黨人的第一個異常慷慨的朋友。盡管莫斯科與南京之間的關系緊張了10年,兩國政府對遏止日本在亞洲大陸擴張卻具有共同利益。因此,甚至在盧溝橋事變之前,俄國人對國民黨人的政策就已經變得溫和了。他們曾經鼓勵第二次統一戰線。西安事變期間,他們勸告安全釋放蔣介石。而且早在1937年9月——沒有等到締結一項正式的援助協議——他們就開始發送物資給國民黨人。1937—1939年期間,蘇聯供應總數大約為1000架飛機,2000名“志愿”飛行員,500名軍事顧問以及大量大炮、軍需品和石油。這些是根據總額為2.5億美元的三項中期低息(3%)貸款提供的。這些源源不斷的援助,到1939 年9月歐洲戰爭開始以后才減少。但是,蘇聯的援助一直延續到1941年希特勒軍隊開進俄國。意味深長的是,實際上俄國援助沒有一項是輸送給中國共產黨人的。按照中國駐俄國大使蔣廷黻的說法,“莫斯科對在中國激起反對日本比傳播共產主義更感興趣”。
西方民主國家對中國請求援助反應比較遲鈍,并且態度曖昧。戰爭第一年,法國提供了一筆500萬美元的小額貸款,以建筑一條從印度支那邊境到廣西南寧的鐵路。美國用全部買進價值為1.57億美元的中國白銀的方法來支持中國的法幣儲備,從而支持其在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力。但是,直到1938年12月,戰事爆發將近一年半之后,美國和英國才分別同意總數為2500 萬美元和50萬英鎊(合200萬美元)兩筆為數不大的對華貸款。而且,美國和英國害怕疏遠日本,特別禁止中國人使用這些借款購買武器和其他戰爭物資。從1940年開始,西方的援助逐步增長。美國允諾的貸款1940年為4500萬美元,1941年前期為1億美元。1941年后期,美國按照新近的租借法案條款,開始也向中國發送軍械和其他物資。美國志愿隊,一支在陳納德指揮下以“飛虎隊”著稱的空軍小分隊,1941年下半年在緬甸投入戰斗。在戰斗四年半以后,西方民主國家的援助總額才與俄國所提供的大約相等。”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第十一章第四節《外國軍事援助》
【本文原載微信公眾號“唐律疏議V”,原標題《抗戰時期蘇聯對中國的援助相關資料摘編》】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