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3日-星期六
從中國諸多經濟學雜志的風格看,基于數據的應用計量經濟學研究已經成了中國經濟學研究的最高時尚,使中國經濟學研究陷入到一種數據依賴的陷阱之中。數據成為了研究者的鴉片,須臾不能離開。而且所使用的數據量越大,研究就仿佛越偉大。
老實說,吸食鴉片者還知道鴉片吸食不能過量。而單個研究對數據的使用已經動輒上萬,甚至有上百萬條數據了。莫言、張藝謀、李詠等人導演了當代文學、影視、娛樂節目的風格,并基于此創建了自己的盈利模式。由此可以提出一個問題:當下中國經濟學研究的風格和模式究竟是由什么人基于一種什么樣的動機和方法論創建的?
而在國外,基于數據的應用計量經濟學研究最多被視為一種二流研究成果,因為它們沒有足夠的思想性。建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哲學和社會科學顯然不能依靠不可能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它們。
學術是服務于政治的。越偉大的政治抱負就越需要偉大的學術來支撐。在我印象中,許多國家的圖書館最初就是由于這個國家的統帥對知識的需要而產生的。毛澤東在年輕時就已讀了許多著述。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生涯中,圖書一直伴隨著毛澤東。而在他逝世時,他自己的藏書就足以構成一個小型圖書館了。
似乎沒有人意識到,在毛澤東的藏書中,似乎很少數據年鑒和處理數據的數學理論方面的著作。毛澤東似乎沒有發現,他需要積累大量的數據,他需要去掌握處理數據的現代數學知識。這絕不是說,因為毛澤東懂得計算機,不懂得數理統計,不懂得計量經濟學,所以低估了這些東西的價值。實際上,毛澤東深深懂得數學的重要性。也正是因為如此,毛澤東時代,中國數學、計算機、芯片等有了長足的發展。對此,如華羅庚等人是深知其中三味的。
毛澤東之所以本人沒有去積累大量的數據,沒有去掌握處理數據的現代數學知識,是因為他深知數據是工具,既可以這樣用,也可以那樣用,數據本身也是可以被少數人操縱的。無論對怎樣的數據,都應該如政治經濟學看待物一樣,不是僅僅把它看作物,而是要從中看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如,把廠房、機器、設備不是僅僅看作物,而是看作反映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資本,看作是反映階級關系有無以及狀況如何的資本。而為了了解隱藏于數據背后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需要進行基于正確立場做深入細致的分析。這就是毛澤東所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本意。
有許多人掌握了許多數據,說起數據來頭頭是道,但其實并沒有從治國理政的根本上去把握數據,而是基于私人企業利潤、基于表面的GDP增長率去把握數據,結果就失去了對數據的掌握,而是被數據掌握了。這樣的人如果影響了治國理政的方向,就必然把中國帶向歧途,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出現重大的頓挫。這樣人做工作不能說不勤勉,但并不真正具有指導治國理政的能力。從學術的角度看,可以說,大躍進中失誤的形成就是由于這樣的機制在起作用。而究竟如何看待這個失誤及其后果也涉及到對數據的使用。
據新華社北京10月31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2018年10月31日召開會議。會議認為,“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然而,會議也指出,“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1]
究竟如何看待這些定性表述所隱含的數據呢?這是重大的理論和實際問題。很顯然,一些人希望他們所主張的私有化進一步在中國實現。如果把中國僅存的大型央企都給私有化了,則不僅他們已經獲得的巨額財富得以保全,而且可以在進一步的私有化中進一步得到巨大的好處。這樣一來,他們就能如蘇聯后期的那些權貴階層一樣在蘇聯解體后掌握這個國家的巨大財富。而至于那樣一來中國的GDP會如何跌落、人民會如何悲慘、民族復興無望,全不在他們的考慮之內。很顯然,這是關系中國前途和命運的兩條路線的斗爭,也是姓社姓資的斗爭。中國社會即使不爭論姓社姓資,這個斗爭是客觀存在的。
俄羅斯科學院國際經濟和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兼莫斯科大學教授布堅科是蘇聯后期一位非常著名的體制改革比較研究專家,[2]研究領域與中國的吳敬璉教授頗有相似之處。中國期刊網收錄的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翻譯的布堅科的文章有近20篇之多。在一篇文章中,布堅科認為,蘇聯社會迅速發展的客觀需求(條件)與蘇聯經濟增長速度逐漸下降之間的矛盾業已產生并日益尖銳。[3]布堅科因此認同戈爾巴喬夫1984年12月在全蘇科學-實踐會議的報告中的如下認定:
關于蘇聯的最大經濟問題就在于,(斯大林所確定的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系脫離了‘生產力的現狀和人們的實踐活動’,因此‘使不變的本質的生產關系成了遠離現實的、抽象的、僵化的模式’”。[4]
而蘇共27大特別強調“集體所有制‘遠未在社會主義生產中和更好地滿足人民需求方面發揮自己的潛能’”,進而還做出如下論斷:
“對于知識的實際增長來說,煩瑣哲學、本本主義、教條主義從來都是一種束縛。它們使思想僵化,豎起一堵死墻割斷科學與生活,阻礙科學的發展”。
很顯然,蘇共27大這樣的遮遮掩掩的表述實際上就是在把列寧和斯大林關于社會主義以公有制為經濟基礎的判斷說成是“煩瑣哲學、本本主義、教條主義”了。而這樣一來,布堅科做出的“搬掉這一障礙物,乃是全體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使命”的號召實際上就是希望全體社會科學工作者推翻列寧、斯大林理論,廢除社會主義制度了。這也再次印證了布堅科這樣的人物在蘇聯的改革開放(也即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中起到了怎樣的重要作用。
這樣的人多了,社會主義的蘇聯的資源配置就被轉變為資本主義的俄羅斯的資源配置了。這還需要大量數據來說明嗎?而把經濟學研究引導到無數據不學術無計量不學術的軌道上,到底是科學還是非科學呢?
中國經濟增長率早在1998年就因出現第一次內需不足而有下降趨勢了。只不過被當時的擴大內需所抵消了。2008年又一次的內需不足被4萬億抵消了。可以說,在現實中,施加了諸多改革措施的社會主義國家出現經濟增長率下降是一個家常便飯。而根據馬克思《資本論》,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長率下降就更是必然規律了。資本主義周期性的經濟增長率下降并沒有導致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的完全崩潰。
類比地看,社會主義國家也無需被增長率下降的諸多相關數據(如用電量、失業率等)所嚇壞。社會主義國家有必要比資本主義國家更加擔心經濟增長率的下降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個答案不需要什么數據去說明。因為資本主義經濟增長率下降將導致資本主義企業的破產,而其失業率的增加將導致全社會反對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則因為在理論上能夠保證全社會的家庭在經濟下行時能夠維持生活,而社會主義的企業也不會因為暫時的利潤率降低而破產。這不需要用什么數據去說明。因為這是兩種制度的本體論定義所決定的。
所以,對于社會主義國家而言,處理經濟下行的根本之策在于真正地踐行社會主義的原則(多一些國有企業),而不是(寄希望用更多地所謂民營經濟來)穩增長。
社會主義制度為社會主義社會提供了強大的需求,因為它要求這個社會向所有家庭提供平等性的經濟保障,也就是需求。而為了滿足這種需求,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結構就必須以公有制為主體,因為唯有如此,才能保障所有家庭都能充分地參與到社會生產中去,才能保障不會有少數家庭憑借任何資源(如李詠等人憑借其央視主持人身份)獲得遠遠超過其他家庭獲得巨額收入,從而使得中國不會有弱勢群體家庭。而這樣一來,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就保障了所有家庭都能滿足基本的需要。盡管這種基本需要在不同家庭之間還會存在差別,但它不會造成經濟下行威脅社會安全的后果。這也是無需數據就能說明的。
當中國所謂民營企業越來越多,所謂民營企業家占得的私人利潤越來越多,最廣大人民就越來越多地排除在所謂的市場經濟之外,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總需求不可能匹配中國的總供給。如果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得中國的所謂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越來越大,中國社會就只能是越來越危險。這也是不用什么數據就能說明的。如果我們不用數據就能說明道理,為什么還要搞一個曲線呢?
許多靠數據吃飯的人實際上是沒有理論思維的!而沒有理論思維的人,就會陷入到數據的叢林不能自拔。而其實,馬克思、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等作為世界第一流的思想家,早已經在眾多的數據分析基礎上登上了包括經濟學在內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凌絕之頂!
1978年后中國經濟發展出現的許多數據的本體早已經在1949-1976年出現了。新的數據的出現并沒有讓理論的科學性發生根本的變化,更沒有顛覆,而只是多了一些表現而已!許多新表現出來的數據不過是冗余的數據而已。
讓中國的國家治理少依賴一些所謂數據,多依賴一些基于經典馬克思主義的邏輯吧!讓中國全社會對經典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信任更近一層吧!如果中國的治國理政在數據與邏輯的辯證法運用中達到了最高境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不可阻擋的。
注 釋:
[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1031/c1024-30374631.html。
[2]布堅科:《中國的經驗與俄國的教訓》,《上海經濟研究》,1995年第11期。
[3]布堅科、沃多皮亞諾娃:《論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法》,《哲學譯從》,1987年第4期。
[4]布堅科、沃多皮亞諾娃:《論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法》,《哲學譯從》,1987年第4期。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武漢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導;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