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前曾經說過,軍事斗爭是人類最重要的行動。如果能打贏就啥都不用討論了,中國自古以來就把軍師作為智慧者的象征和代名詞。從姜子牙到諸葛亮都是如此。所以,討論軍事問題自然要借鑒古今中外軍事家的智慧。所以毛主席說:
“從前的軍事理論家和實際家也無不承認這是弱軍對強軍作戰時在戰爭開始階段必須采取的方針。外國的軍事家就曾這樣說:“戰略守勢的作戰,大都先避不利的決戰,使至有利的情況始求決戰。”這是完全正確的,我們對此也沒有任何的增加。”
這里的關鍵是弱勢狀態下,一定不能硬碰硬,而是要先避其銳氣。毛主席說這個沒有任何的增加。這種說法是對的,就按照這個做即可。
毛主席進一步解釋說:
“戰略退卻的目的是為了保存軍力,準備反攻。退卻之所以必要,是因為處在強敵的進攻面前,若不退讓一步,則必危及軍力的保存。”
這和你信仰什么主義沒有太大關系。而是敵人比你強,你打不過敵人就會處于危險的境地。這本來是常識,但是愣是有人不遵循。
“過去卻有許多人堅決地反對退卻,認為這是“機會主義的單純防御路線”。”
看到了嗎,是有許多人反對退卻,許多人是誰啊,所以我們看到集體智慧的時候總是覺得怪怪的。。我們知道中共最重要的領導人是毛周朱,其他的使勁反對毛主席的慢慢地就離開了最高層,因為“我們的歷史已經證明這個反對是完全錯誤的了。”
上面說了,退卻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準備反攻。
“準備反攻,須選擇和造成有利于我不利于敵的若干條件,使敵我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然后進入反攻階段。”
這里頭的選擇和造成有利的若干條件,就是完全徹底的主動性了。為什么毛主席做到了以弱勝強,就是他先退一步,然后找對自己有利的條件,就是我處于弱勢,但是可以自己主動地選擇一個地方,就是有利于自己的地方來打擊敵人,例如最初人少的時候就是先跑,跑的跑的遇到合適的山溝了,就設個埋伏。我們后來看解放后拍的打仗的電影時,最熟悉的鏡頭就是共軍扔手榴彈。基本上沒怎么看到國軍朝著共軍丟手榴彈的。小時候傻,沒想過這是啥原因。后來才明白,共軍總是處于居高臨下的狀態才摔手榴彈的,要是在山溝底下沖著上面扔估計會炸到自己的。
毛主席曾經說過,他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問題是他老是有經驗。我們的感覺是他先想明白的,然后在實踐中檢驗了得以確認,形成良性循環的。所以主席總結到:
“依我們的過去情形說來,大概須在退卻階段中取得下列諸種條件中至少二種以上,才算是有利于我不利于敵,才好使自己轉入反攻。”“這些條件是:
(一)積極援助紅軍的人民;
(二)有利作戰的陣地;
(三)紅軍主力的全部集中;
(四)發現敵人的薄弱部分;
(五)使敵人疲勞沮喪;
(六)使敵人發生過失。”
毛主席隨后逐條講了這些條件:
“人民這個條件,對于紅軍是最重要的條件。這就是根據地的條件。并且由于這個條件,第四、第五、第六等條件也容易造成或發現。所以當敵人大舉進攻紅軍時,紅軍總是從白區退卻到根據地來,因為根據地的人民是最積極地援助紅軍反對白軍的。”
這里頭毛主席和留蘇派有一個很重要的差異,就是留蘇派不認可誘敵深入這個戰法。因為建立政權之后,根據地的人民就是自己的人民了,這時候守土有責對不對?敵人來了你得抵抗保衛人民對不對?你怎么能丟下人民自己顧自己跑了呢?所以很多人轉不過來這個彎來。這種決心勇氣德行什么都是好的,問題是你輸了還怎么保護你的人民?如果紅軍跑了,敵人是顧不上對付老百姓的。老百姓雖然直接面對敵人了,但是尚未受到嚴重傷害,但是紅軍要是輸了,那敵人可就毫不留情地對付老百姓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之后根據地的老百姓就遭了大殃了。而且這里頭還有一個把敵人怎么對待根據地的老百姓都將是錯誤的轉換問題,毛主席就像太極高手。所以我們說,主席的戰法其實是中國傳統的思想在軍事領域中的發展。
毛主席做工作和想問題是極其細致入微的。比如說根據地毛主席依然把他細分成:
“根據地的邊緣區和中心區,也有區別;對于封鎖消息、偵察、運輸、參戰等事,中心區的人民比較邊緣區為好。所以“退卻終點”,在過去江西反對第一、二、三次“圍剿”時,都選在人民條件最好或較好的地區。”
雖然三次“圍剿”一次比一次厲害,敵我比例最高的時候達到十比一。蔣介石親自帶著三十萬大軍追毛澤東帶的三萬紅軍的第三次“圍剿”都沒有能贏。這是整個對敵戰爭中條件最次的一次,所以毛主席才說,過了整個坎兒,紅軍的戰法就完成了。
紅軍在壯大中,蔣介石不可能再調集更大比例的軍隊來對付紅軍了,于是就請了德國人來做顧問,外國顧問認為既然追著搞不定,那就換個招數,搞堡壘戰。
“根據地這個特點,使紅軍的作戰比較一般的作戰起了很大的變化,也是使后來敵人不得不采取堡壘主義(40)的主要原因。”
其實對毛主席這樣的軍事家而言。堡壘戰是很消極的一種方案。費上半天勁兒,搞的堡壘,只需要臨時集中兵力在一個點上搞一個突擊。這個大包圍圈就破了。
退卻是主動的,這樣主動權就在自己手里。
“退卻的軍隊能夠選擇自己所欲的有利陣地,使進攻的軍隊不得不就我范圍,這是內線作戰的一個優良條件。弱軍要戰勝強軍,是不能不講求陣地這個條件的。”
這一點上我們中國人似乎都比較熟悉,我們多數人都看過三國演義,好像是諸葛亮時不時就來一下子。至少我們都記得諸葛亮曾經把司馬懿引到山溝里布下地雷陣差一點燒死司馬懿。
我們前一陣整理黨史的時候就發現,毛主席是重復著使用這一招的。從下了井岡山之后就常用這一招,從大柏坡到陜北,一直是這么打的。后來林彪的平型關之戰也是典型的,解放戰爭中的大踏步進退,也是在地形有利的情況下就打。
不過毛主席之所以是Z*席,不光是純粹的軍事家,而是其他領域也是頂尖高手。
“但是單有這個條件還不夠,還要求別的條件和它配合。首先是人民的條件。再則還要求好打的敵人,例如敵人疲勞了,或者發生了過失,或者該路前進的敵人比較地缺乏戰斗力。這些條件不具備時,雖有優良陣地,也只得置之不顧,繼續退卻,以就自己所欲的條件。”
就是說不是地形這一個條件。比如說為什么不到白區去找個好地方和敵人打呢?
“白區未嘗無優良的陣地,但無優良的人民條件。如果其他條件也還未造成或未發現時,紅軍便不得不向根據地退卻。根據地的邊緣區和中心區的分別,也大體是如此。”
這就講明白了,說到底是太弱了的緣故,誰能設想主席的胸懷?毛主席在自己只有幾百號人馬的時候就說出要打敗幾百萬的國民黨蔣介石了。所以他的以弱勝強的戰法是基于自己的力量太小要干的事情太大,就需要湊其他的條件用于軍事斗爭。
還有一個關鍵點主席掌握了,也站到了最高層。那就是集中。
“ 除地方部隊和鉗制兵力外,一切突擊兵力以全部集中為原則。”
這里頭毛主席做了強調,就是全部集中,能集中多少算多少。集中優勢兵力幾乎是人人都懂的軍事原則,但是為什么就是有人能集中有人做不到呢?我們能看到的世界軍事史料幾乎沒有人能做到主席這樣的集中。比如說著名的諸葛亮,就是在弱勢的狀態下還沒有集中而是三分兵力。劉關張各領一支人馬。強大的德軍在二戰的時候也是分兵作戰的,蔣介石也是。后來才明白,不是他們不懂集中而是舍不得。是利益驅動。
這時候毛主席說了一句:
“當著我們向戰略上取守勢的敵人進攻時,紅軍往往是分散的。”
這是為啥,為啥紅軍進攻的時候是分散的?這是因為紅軍其實的進攻不是去打敵人重兵把守的城市,而是打土豪去了,后來叫分兵以發動群眾。打土豪總不至于用重兵集團。所以就分散開了。但是毛主席心里清清楚楚,所以
“一旦敵人大舉向我進攻,紅軍就實行所謂“求心退卻”。退卻的終點,往往選在根據地中部;但有時也在前部,有時則在后部,依照情況來決定。這種求心退卻,能夠使全部紅軍主力完全集中起來。”
第三次反圍剿的時候,由于蔣介石來的太快,以至于來不及從容收縮,但是由于正明白,所以不顧其他地實現集中,這就是透徹。集中才有機會,所以敢于舍棄其他利益。所以毛主席說諸葛亮不會打仗是因為隆中對中就是分兵。二戰的時候毛主席看世界地圖,說德國必敗。也是因為希特勒的分兵。不過看到斯大林在莫斯科生抗,毛主席也納悶為啥不后退一步?我們看電影的時候聽到蘇聯人說身后就是莫斯科,所以不能后退,就拿人當盾牌。這對熟悉毛主席軍事思想的人來說,都是屬于不會打仗的。
可是紅軍還是太弱,沒有槍,沒有子彈。沒有后方,啥都沒有。所以還得湊條件,
“弱軍對于強軍作戰的再一個必要條件,就是揀弱的打。”
“然而當敵人開始進攻時,我們往往不知敵之分進各軍何部最強,何部次強,何部最弱,何部次弱,需要一個偵察的過程。往往需要許多時間,才能達此目的。戰略退卻的所以必要,這也是一個理由。”
這些條件要是還不成立,怎么辦,接著來,就是自己創造條件。這就是后來我們熟悉的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勝利之后可以絕對自豪,就是因為這場勝利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按照任何已知的理論都無法解釋的勝利,比如說物質決定意識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了,紅軍啥都沒有啊,靠得是主動性意志力智慧心之力是沒有條件楞要創造條件下打出來的。
“如果進攻之敵在數量和強度上都超過我軍甚遠,我們要求強弱的對比發生變化,便只有等到敵人深入根據地,吃盡根據地的苦楚,如同第三次“圍剿”時蔣介石某旅參謀長所說的“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又如“圍剿”軍西路總司令陳銘樞所說的“國軍處處黑暗,紅軍處處明亮”之時,才能達到目的。”
這就是沒有條件,敵人過于強大,十比一不說,還都是精銳部隊,武器也超出一大截來,這時候創造條件的唯一一招就變成了敵進我退了,就又回到三十六計都沒用,只有走為上了。
毛主席的很多東西是不可復制的,但是毛主席思維方式是對我們啟示最大的,我們學習毛主席的思想主要是學方法論,而不是簡單地結論。
任志剛,男,漢族,暢銷書《為什么是毛澤東》、《為什么是中國》作者,1963年生,籍貫山西,1984年獲得清華大學工學學士學位,1988年獲得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現任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任志剛:我們學習毛主席的思想主要是學方法論,而不是簡單的結論!(29)
2018-06-15任志剛:是毛主席無數次的正確和留蘇派無數次的失敗才導致中國革命的領導權回到了毛主席的手中!
2018-06-11?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