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學理解現代化經濟體系
黨十九大提出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1]的宏大戰略任務。這要求我國在科技創新的能力及其產業化程度、實體經濟產出與資源耗費的比率、生態環境治理水平和綠色發展程度、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實現共同富裕等一系列方面,從而要求國民經濟整體運行質量,達到和超過當代國際先進水平,并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
用唯物史觀基本原理來理解,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同不同歷史條件下的國民經濟體系一樣,乃是社會生產力和一定生產關系構成的經濟系統;因此,應當把它理解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前面的定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的是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包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這規定了,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體力量;他們當家作主的階級地位,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動力源泉;他們對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實現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本動因。
二、公有制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最重要的制度保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法律表述,也就是憲法規定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新中國經濟建設的經驗證明,它是適應中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顯著增強;1953年至201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不變價計算增加了122倍,年均增長8.2%,平均每9年翻一番;到2010年,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約為92403億美元,占世界份額達到12.3%;我國由低收入國家邁進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2]因此,在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進程中,我們應當毫不動搖地繼續發揮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優越性。
黨的十九大指出,當前我們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全黨要努力實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重要措施。要把這些措施落到實處,就必須不斷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憲法規定,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中占主體地位的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中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在這種基礎上進行。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最重要的經濟制度保證。
三、貫徹新發展理念要求維護公有制主體地位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社會生產力層面的目標參照往往比較明確。為此,人們往往更關注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諸如加快構建高質量的實體經濟供給體系,包括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形成綠色低碳新動能;建設現代服務業;推進水陸空和現代信息技術結合的現代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促進國際產能合作等等。這些固然都重要,但是我們決不能忘記,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以貫徹新發展理念為前提的。
黨的十九大對新發展理念明確的闡述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怎樣理解“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怎樣落實“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怎樣在實踐中“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在唯物史觀看來,關鍵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依靠工農聯盟。這就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這個經濟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治國理政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要壯大國有經濟,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壯大集體經濟;并針對農村改革指出,“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3]。
這也就是強調必須維護公有制主體地位,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筆者認為,只有落實這些要求,才能真正又穩又快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四、科學社會主義與現代化經濟體系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有必要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具有中國國情特點的科學社會主義,而不是別的什么社會主義,尤其不是國際上流行的“民主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與現代資本主義的都是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基礎都是私有制。從社會生產力角度看,信息技術、大數據、互聯網等現代科技的應用,正在促進生產力社會化的加速拓展。但是,現代資本主義私有制生產關系,卻對此越來越不適應:
一方面,它始終沒有改變私人資本的剝削本性和追求利潤無限增長這種生產目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即使產生了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宏觀調控,也是以維護資本家階級整體利益為前提的,這就不可能消除私人生產的自發性,從而社會再生產不可能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對社會分工比例關系的客觀要求,也就勢必導致各產業部門在自發的市場競爭中,盲目擴張市場供給;
另一方面,社會收入分配關系是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必然導致社會收入產生兩極分化,這就勢必使占人口大多數的雇傭勞動者收入相對縮小,從而市場購買力相對縮小。而市場供給的盲目擴張和市場有購買力需求的相對縮小,必然使商品流通一般所具有的危機可能性變為現實性,形成周期性經濟危機這種頑癥。這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生產社會化之間存在對抗性固有矛盾的必然表現。2008年首先在美國爆發的又一次嚴重的世界性金融、經濟危機,再次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揭示的上述真理。
然而,公有制占主體地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本質是科學社會主義制度;只要能夠鞏固和發展,就能夠適應現代生產力社會化的加速拓展。這是因為,在這樣的經濟基礎上,國民經濟運動的“主動輪”[4]是自主聯合的勞動者,生產目的是為了占人口大多數的人民群眾的經濟利益;在收入分配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這就有可能避免出現資本主義的兩極分化。而商品流通的性質是由社會占主體地位的公有制經濟決定的。
在公有制經濟占主體地位、國有經濟真正發揮主導作用的條件下,國家宏觀經濟調控中心,就有條件利用現代信息和大數據技術,從大的方面弄清社會再生產各產業部門的生產比例關系;同時,還可以及時利用市場供求關系反映出的社會分工比例關系變化的信息,克服主觀性,從而統籌兼顧,合理安排,著眼于“全國一盤棋”,對社會生產做出科學的計劃調節,這就有條件使商品流通服從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要求,在促進社會分工和生產力發展的同時,實現市場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基本平衡,避免發生資本主義那樣的金融經濟危機,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科學發展。
因此,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顯然是比資本主義更先進的現代經濟制度;它與建設現代化的經濟體系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五、必須扭轉公有制經濟被嚴重削弱的態勢
上述關于社會主義公有制從而公有資本占主體地位,對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性的原理,本來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常識;但是,一段時間以來,在國內外新自由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沖擊下,一些人卻淡忘了。有些人把黨中央在1984年就提出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5]的指導方針束之高閣,有少數擔任要職的領導干部甚至把瓦解公有制經濟的“私有化”改制,作為改革的“攻關”方向。[6]這就導致了我國資本主義經濟成分不斷加大,公有制主體地位嚴重削弱。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在全國第二、三產業全部企業法人單位的實收資本總額中,2004年末,國有資本占48.1%,集體資本占7.9%,個人資本占28.0%,港澳臺資本占7.3%,外國資本占8.7%。[7]2008年末,國家資本占33.4%,集體資本占3.0%,法人資本占25.5%,個人資本占22.9%,港澳臺資本占6.1%,外商資本占9.1%。[8]此后,國家統計局沒有再公布按企業實收資本統計的所有制結構,但是公布了2013年末全國第二、第三產業九個行業(從業人員占總從業人員的91.5%)的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的所有制結構。按各種經濟成分從業人員人數加權平均的占比計算表明,公有制企業的從業人員只占7.5%;如果把“股份制和其他企業”中的一半算成公有資本控股(實際上可能不到一半),公有制企業的從業人員也只占25.5%。[9]
不難看出,從本世紀初以來,在我國第二、第三產業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中,公有制比重在不斷地減少,近年已經跌破了憲法規定的主體地位的底線。與此相聯系,全社會收入分配關系則呈現不良態勢。國家統計局披露,反映收入差距的全國基尼系數已連續10多年超出國際安全警戒線的0.4,在0.47以上;[10]經過努力,全國基尼系數有所下降,2014年和2015年也仍分別在0.469和0.462。[11]同時,宏觀經濟也出現了結構性失衡。2012年黨的十八大要求“著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12]2016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出現“重大結構性失衡”[13];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又提出,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14]。這說明,在經濟現代化進程中,如果不能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維護好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是很可能產生顛覆性后果的。因此,必須堅決扭轉公有制經濟被削弱的不良態勢。
如果問,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當前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是什么?那么筆者認為,就是要刻不容緩振興公有制經濟尤其是振興國有經濟。建議各級領導高度重視。一定要樹立憂患意識,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依憲治國、依憲執政,下決心依靠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盡快把第二次、第二次產業中的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的占比,恢復到超過50%的最低限度。[15]須知,如果不能盡快糾正公有制經濟嚴重削弱的態勢,國家就難以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來能動地解決重大結構性失衡問題,就難以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而隨著私有制經濟成分超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允許的界限,它與生產社會化形成的矛盾,將必然顯示出來。這勢必導致本該為社會主義經濟服務的市場機制,轉向主要為私有制經濟服務,從而對國民經濟運行產生越來越大的負面作用。
六、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加強共產黨的領導
這里有必要重溫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揭示的基本原理,明白市場流通的供求狀態,終究是由生產資料所有制起決定作用的社會生產關系決定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旦私有制占了主體地位,那么,私營經濟的生產自發性必然導致社會再生產的各部門產業結構比例關系失衡;私營經濟造成的社會收入兩極分化,必然導致有購買力市場需求相對不足,必然導致生產過剩;而國民經濟建立在私有制經濟基礎上,除了通過爆發危機來暫時緩解產業結構失衡,是沒有其他解決辦法的。這也正是資本主義經濟發生周期性危機的根本原因。須知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上,系統性金融危機,不過是社會再生產領域的產業結構失衡、收入兩極分化在流通領域的集中表現。資產階級經濟學不懂得這些基本原理,總是以生意人的眼光,片面地從流通層面或產業層面來分析經濟問題。殊不知,撇開生產資料所有制這個關鍵性經濟層面,來提出防范危機的對策,這只能是治標不治本。所以,從當前和長遠的結合看,我國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朝著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目標前進,必須堅決糾正社會生產領域公有制經濟被嚴重削弱的態勢,堅決振興國有經濟和城鄉集體經濟。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16]毫無疑問,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加強共產黨的領導。共產黨的階級性質決定了,黨的執政基礎只能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只有堅決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加強黨的領導。而要堅決振興公有制經濟,也惟有加強黨的正確領導。實現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在根本指導思想上,就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過程中,就要確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地位。
因此,要堅決糾正那種在實際經濟工作中不信“馬經”、信“西經”的不正常現象。可以這樣說,在經濟工作中容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被“邊緣化”,實質是放棄共產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放棄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在經濟改革中放任某些人照搬現代西方資產階級學,實施他們的私有化“改制”政策主張,實質就是放任助長新生資產階級,讓資產階級來瓦解公有制經濟。從這種觀點來看,加強共產黨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領導,不能不伴隨著一場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反對國內外的反社會主義的敵對勢力的階級斗爭。
我們堅信,只要加強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盡快振興公有制經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宏偉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注 釋: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日報10月28日第1版。
[2]數據引自國家統計局:《新中國65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2015-02-13:http://www.stats.gov.cn/tjzs/tjbk/201502/t20150213_683631.html。
[3]習近平:《加大推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力度》新華網2016-04-2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28/c_1118763826.htm。
[4]“主動輪”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用語。見《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649頁。
[5]《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0頁。
[6]典型的就是大搞國有企業私有化終于受黨紀國法處理的吉林原省委書記王珉。
[7]參見國務院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一號)》[OL],http://www.stats.gov.cn/zgjjpc/cgfb/t20051206_402294807.htm。
[8]參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任務基本完成 普查取得重要成果》[OL],http://www.stats.gov.cn/tjdt/gjtjjdt/t20091225_402610100.htm, 2009-12-25。
[9]參見何干強:《振興公有制經濟刻不容緩》,《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2015年第5期;公開發表于《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6年第1期。
[10] 中國全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然后逐步回落,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數據見《國新辦舉行2012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報道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介紹2012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2013/0118/index.htm。
[11]數據見《中國統計年鑒2016年》“一綜合”,表1—4“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效益指標”: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6/indexch.htm。
[12]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2年11月8日)》人民日報2012年11月18日第1版。
[13]新華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報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光明日報2016年12月17日第1版。
[1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日報10月28日第1版。
[15]何干強:《公有制經濟振興之路》[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14年,第113頁。
[16]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日報10月28日第1版。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常務理事、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部分內容刊登在《國家治理周刊》2017年12月第2期;后選編入《著名經濟學家縱論新時代經濟》,中國經濟出版社2018年,第248—252頁。此為原文。【作者授權】)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