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這也印證了楊開慧手稿中的一句話:“我同情下層生活的同胞,我忌恨那些穿華服、只顧自己快活的人……”
正文>
1930年10月24日,那是一個秋風蕭瑟的早晨,天剛蒙蒙亮,淡淡的晨霧中,鄉親們推著兩輛獨輪“土車”走在板倉的小路上。楊開慧抱著毛岸英坐在前一輛車上,孫嫂坐在后一輛車上。在兩輛土車周圍,幾十個手拿武器的敵人緊緊圍著。
孫嫂是楊開慧家的保姆,來她家4年了。跟雇主一起赴難,她是挺身而出的。見敵人將出來阻擋的孫嫂五花大綁,楊開慧大聲呵斥:“她是保姆,是幫我做家事的,抓她干什么?”敵人的回答是:這個保姆不一般,必須帶走。
孫嫂卻臨危不懼,還開導楊開慧:“我去吧,能給你娘倆個照應。”就這樣,一個鄉下女人,并不知道什么是共產主義,更不知道毛澤東以后會成為新中國的最高領袖,卻義無反顧地跟雇主赴湯蹈火,讓毛澤東這個人民領袖、讓中國歷史記住了這個錚錚鐵骨的湘妹子。
遇上好人
孫嫂一開始就為毛澤東、楊開慧的心地善良、待人誠懇、和藹可親感動著。
1926年冬天,楊開慧又身懷六甲,即將生第三個孩子,需要有人照顧。于是,孫嫂經人介紹來到了楊開慧身邊。
孫嫂叫陳玉英,是湖南寧鄉縣一個貧苦農民的女兒,從小給人做童養媳,10歲就外出幫工。來到楊開慧身邊的那年,她快30歲了。因為夫家姓孫,所以人們都稱呼她孫嫂。
才來到毛澤東、楊開慧的家里,楊開慧就親切地對孫嫂說:我們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你不要當我是你的主人,彼此不要分上下,我們做一場朋友!
我遇上了好人。孫嫂以后很久都這樣跟人說。原來她也給人做了10多年保姆,以前無論上哪家,雇主眼中保姆就是保姆,是下等人。楊開慧的一席話,讓孫嫂心里無比溫暖。
后來,楊開慧對孫嫂說:“你知道我和潤之為什么一眼就看中你。你一雙大腳、一頭短發,一看就是窮苦出身。”孫嫂說:“家里窮,要下地干活,想裹腳也裹不了,頭發長更不方便。”楊開慧順勢開導:“裹腳盤發留辮子,那是封建社會束縛和壓迫婦女的東西,一定要破除。大腳、短發,這樣的女人多精神啊!”
那時候,毛澤東經常下鄉考察,還在農民運動講習所講課。他們的家還是聚會場所,彭湃、蔡和森、夏明翰等人,都是常來常往的朋友。他們開會的時候,孫嫂總是在門外的一張小竹椅上坐著,每隔一會兒便進屋去為他們端茶添水。他們留下吃飯,孫嫂做飯洗碗任勞任怨。她相信,毛澤東、楊開慧和朋友們在一起商量的一定是好事。
到了深夜,毛澤東會拿點銅板給她,讓她出去買點包子之類的做夜宵。而這時候,楊開慧一定會說:“孫嫂你也餓了,別忘了給自己買一份。”
孫嫂跟隨楊開慧初到武昌,毛澤東擔心她沒文化出去辦事找不到回家的路,講一口寧鄉方言人家聽不懂,就給她做了一塊寫有“武昌都府堤四十一號陳玉英”的白布條,交代她說:“發個布條給你,上街時放在口袋里。如果走錯路,不知道回家了,拿出來問過路人,人家就會告訴你怎么走。”
有一天,孫嫂不小心打破了一個熱水瓶,著急得要哭了。楊開慧說:“孫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打爛了也好,這個水瓶已經用了好多年,我正想買個新的來用。”其實孫嫂心里非常清楚,熱水瓶打碎了,楊開慧也很心疼,只是為了安慰自己,楊開慧才故意這么說的。
平日,楊開慧總是把孫嫂當成自己的朋友。孫嫂剛到毛澤東、楊開慧家時,每次買菜回家,都要向楊開慧報賬,白菜多少錢、蘿卜多少錢,算得清清楚楚。楊開慧說:“孫嫂,不用一筆一筆算了,你說多少就是多少。”
這也印證了楊開慧手稿中的一句話:“我同情下層生活的同胞,我忌恨那些穿華服、只顧自己快活的人……”
一個沒文化的鄉下人,被毛澤東、楊開慧視為朋友,這樣的平等關系讓孫嫂深受感動。這個沒有文化的鄉下保姆,在后來血雨腥風的緊要關頭,心甘情愿地陪著雇主一道赴湯蹈火,堅強不屈地承受生與死的考驗。
毛澤東家里常常來革命同志,許多革命的會議也在毛澤東家里開,孫嫂就成了自然的招待員,還負責看風放哨。
同甘共苦
1927年,毛澤東離家發動秋收起義,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一去就是3年,楊開慧留在長沙板倉堅持地下斗爭。孫嫂這些年沒有回過一次老家,也沒有往家里寫過一封信。為了做事方便,為了省下梳頭的時間,她把頭發都剪掉了。
毛澤東后來上了井岡山,這事只有楊開慧和孫嫂知道。毛澤東給楊開慧來過一封信,是用暗語寫的,說現在生活很好,做生意發了財,不要掛念。楊開慧驚喜若狂,馬上就寫了回信,讓孫嫂送到當時的地下聯絡站去。以后,孫嫂多次到地下聯絡站去,但一直沒有毛澤東的回信,因為,當時形勢太緊張,毛澤東怕影響楊開慧的安全。
原先,孫嫂在楊開慧家當保姆是有工資的,每月5元。毛澤東上井岡山后無錢寄回家,楊開慧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孫嫂就主動提出不拿工資,還把以前積存的工資全拿出來貼補家用。有位鄰居對楊開慧說:“你家請了這樣好的保姆,真難得。”但孫嫂卻對那位鄰居說:“莫這樣講,遇上這樣的雇主,是我的福氣。”
在寧鄉,老家的人問孫嫂:“這4年你在哪里,和誰在一起?”孫嫂搖搖頭,什么也不說。她不想說,一說心里就痛。然而,她心里卻時時想著楊開慧在監獄中對她說過的話:“革命一定會成功,這一天不會很久。”
毛澤東和孫嫂見面,是在1957年的6月。
長沙板倉一別,已經30年了,故人相見,毛澤東感慨萬千。說起往事,愈發激起了他對亡妻楊開慧的無發限懷念。毛澤東對孫嫂說:“你和開慧同甘共苦,我今天看到你就像看到了開慧一樣。你以后就是我的家人了。”
解放后,孫嫂一家住進了長沙城,過著幸福安穩的生活。1982年,孫嫂病逝。臨終前,她對女兒孫燕說:“我要走了,去看開慧和毛澤東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