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毛主席在去世前多次對張玉鳳談起一件事,他希望在他死后她們能夠去做這件事,這是一件什么事情?50歲以上的人對張玉鳳常有一種神秘感。她是毛澤東晚年的機要秘書兼生活秘書,在毛澤東身邊工作多年,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
主席眼中的“張飛后代”
晚年張玉鳳
張玉鳳,1944年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由于家境貧寒,她很小就無法繼續學業,只得出來工作。1960年,張玉鳳到牡丹江鐵路局做餐車服務員、廣播員,此后幸運地被調任鐵道部專用處,出任毛澤東專列的服務員。
1970年,張玉鳳接到通知去中南海,她沒有想到,自己將伴隨著毛澤東一起度過他生命的最后時光,并且擔任毛澤東的機要秘書兼生活秘書。從1970年到1976年,張玉鳳在毛澤東身邊工作了6年。
這時的毛澤東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每到入冬或開春,免不了生病,沒學過醫也沒受過正規護理訓練的張玉鳳,邊學邊干。她的精心照料,讓主席感覺很溫暖。
毛澤東逝世后,張玉鳳離開中南海,先是被安排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工作,后來,又調到鐵道部做一名普通干部,直至退休。毛主席曾說張玉鳳是“張飛的后代”,談起這段往事,張玉鳳笑了。
她的丈夫說:“別看她說話慢條斯理的,可有脾氣呢!”有一次,主席有客人來,而張玉鳳那天臉上的神情不大高興。事后,主席批評了她,但張玉鳳仍要辯解,主席一怒之下瞪著眼睛對她說:“你不高興,就給我滾。”張玉鳳二話沒說,收拾包裹就回了家。
在家呆了20多天,張玉鳳心情難過極了,她無法接受被毛主席辭退的現實。當時的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張耀祠讓張玉鳳寫檢查,但倔強的她沒有寫;她的婆婆叫她去向毛主席認錯,她也沒有去。
后來,她想起還有一件衣服留在中南海,于是打電話給護士長吳旭君。吳接到電話后很快對她說:“你在家等著吧,馬上有車去接你。”就這樣,張玉鳳又回到了中南海。
毛主席于是給這位不肯認錯的工作人員一句評語:“辦事認真,工作盡職,張飛的后代,一觸即跳。”并對她說:“你可是二進宮了,以后要注意??!”聽了毛澤東的話,張玉鳳流下了激動的熱淚。
毛澤東主席 輕“小養”重“大養”
2009年8月底,張玉鳳邀筆者與她共進晚餐。她點的都是些清淡的菜,筆者突然想起了一個話題,向她請教:“張姨,現在有些專家時常探討毛主席的養生之道,您認為他老人家是如何養生的?”
張玉鳳說:“其實,毛主席并不注重個人飲食生活,更不注重養生。主席不拘小節,還保留著早期質樸的農民生活習慣,比如飯粒掉到桌上,用手撿起來就放進嘴里吃了,如果從現在的健康角度來講,肯定不衛生,但他考慮的是珍惜糧食。”“主席曾多次對我說過,希望在他去世后每年都到他墳上去看他,對身邊其他工作人員也說過同樣的話。
毛主席與張玉鳳
但主席在臨終前不久的一天,似乎心情也好一些,盡管他說話很困難,有些含糊不清地說一句話,我還是理解出來了,我重復他的意思,向他說:‘主席,我每年都會去看你!’主席聽了我話,微微地點了點頭。這么多年來,我們這些人沒有辜負主席的遺愿。”
在張玉鳳看來,看書、學習就算是主席的養生之道了。毛澤東曾經和他的保健醫生徐濤討論過看書是否有利于健康。徐濤說:“您寫過《矛盾論》,一張一弛的道理比我懂。您整天這么看書,不休息,太疲勞,違背辯證法嘛。”
毛澤東笑答:“哈哈,你怎么知道我不休息?你比我還懂辯證法?好大的口氣!”徐濤說:“叫您看電影您不看,叫您下棋、打撲克您沒興趣,叫您多搞點體力活動您不聽。您總是看書,長時間進行一種勞動是最容易疲勞的。”
毛澤東搖頭:“叫我看,你那點辯證法不全面,你對事物的了解也有局限。你說腦力換體力是休息,不假??赡悴欢?,這種腦力換那種腦力也是休息??次募哿丝磮蠹?,看正書累了看閑書,看大書累了看小人書,看政治書累了看文藝書,這也是一種休息。你不承認?”三年自然災害時,毛主席的案頭、床邊堆滿了“事”,處理公事之外,他迷上了看《三國演義》連環畫冊,看得津津有味,這也是他休息腦筋的獨特方式。
張玉鳳說:“主席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仍在看書學習。從某種意義上說,他輕‘小養’重‘大養’,看書學習就是他的精神生命,他真正踐行了‘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難忘《枯樹賦》
張玉鳳回憶,1976年1月,周總理逝世,主席忍著極大的悲痛,在病中挺過了一個痛苦的春節。“5、6月間,主席的身體健康狀況明顯惡化,6月初突發心肌梗塞。中央一面積極組織搶救,一面把主席的病情向中央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區黨政軍負責同志通報,這在我國還是首例。
幸虧主席生命力強,及時搶救過來,讓我們轉悲為喜。”可沒過多久,7月初,朱德委員長又突然逝世。半年時間里,周朱這兩位和主席并肩戰斗近半個世紀的戰友都走了,主席悲痛萬分,精神大不如前。
有一天,毛主席突然讓張玉鳳找來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家庾信寫的《枯樹賦》。這篇賦寫得很好,但很長,有500多字,主席早年熟讀過。
講的是晉朝一個人,來到一棵大樹下,看到這棵大樹過去也有過生長繁盛的時期,而現在已經逐漸衰老了,內心油然而生一種悲涼。病床上的主席,突然要求張玉鳳給他讀這首賦。“我讀得很慢,主席微閉著眼睛,似乎在體味賦中描述的情景,回顧他一生走過的路。”
張玉鳳念了兩遍,主席突然說:“你拿著書,看我能不能把它背出來。”張玉鳳說:“我看著《枯樹賦》,他老人家幾乎一字不漏地全部背誦出來。他已不能像過去那樣聲音洪亮地吟詩,只能微弱而費力地發音,一字一句,富有感情地背著。
因為此詩意思頗為晦澀,原本流傳不是很廣,但主席卻非常喜歡。背誦一遍后,主席意猶未盡,又讓張玉鳳看著書,吃力地背第二遍。老人家的記憶力真是驚人,他的聲音,他背誦時的表情,我至今歷歷在目,終生難忘。”
讓張玉鳳懊悔的是,當時時間已近半個小時,超過了醫生的規定。“為了不使老人家太勞累,我只好請他休息。其實那天主席精神還好,他還想講這首賦的內涵。
后來我才知道,現代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內心的感受和感情要傾吐,應讓其盡情訴之,這是有利于健康的。如若不能盡興訴之,反而影響健康。”張玉鳳為沒能讓主席一吐為快,抒發心境和感想而遺憾。
不為錢而活
張玉鳳在毛澤東身邊工作6年,發現他老人家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愛錢。她說:“主席不是沒錢,僅《毛澤東選集》的稿費就有上百萬,存放在中央辦公廳特別會計室里,必須有他的親筆信,才能取到錢。這些存款,在他去世后,都留給了國家和人民。”
張玉鳳回憶,主席經常在經濟上幫助有困難的民主黨派人士和身邊的工作人員,但如果有誰伸手向他要錢,他就不愿再見到這個人了。他看不起愛錢的人。
“主席常穿的中山裝口袋里只裝有兩件東西,一樣是香煙,還總是只裝半包香煙,不裝整包的。另一樣是一塊手帕。此外身無分文。”毛澤東不愛錢的品格對張玉鳳教育很深,讓她明白,人不能為錢而活。
張玉鳳說,在毛澤東的晚年,人人都對他呼喊“萬歲”、“萬壽無疆”,但主席非常討厭這些,他認為有些人這樣喊是“屁話”,他真正關心的是他離開這個世界以后人們怎么看他。 “主席曾多次對我說過,希望在他去世后每年都到他墳上去看他,對身邊其他工作人員也說過同樣的話。這么多年來,這些人沒有辜負主席的遺愿。”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