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毛澤東時代的人際關系
嘯傲之聲/文
我65年出生的人,從懂事知道毛澤東時代的人間冷暖也只有幾年時間,想起毛澤東時代,那個時候沒有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更沒有座機,手機QQ微信等交通網絡工具,就連省級長途電話還要到縣里,市里的郵電局去打,都很難打通。書信成了那個時代最主要的聯系方式,給遠地的父母、妻子,兒女寫封信,只要八分錢的郵票和兩分錢的信封,從寄出到達目的地少則一星期,多則幾個星期或幾個月,每收到一封遠方的來信都是很欣喜的,五十年代那首歌《草原之夜》道出那個時代的真情。用那個時代最親切的語言來形容就是隔山隔水不隔音。
六十年代初,父親在浙江南麂島當兵,母親在江西上饒軍部幼兒園當幼師,父親給我們講過一個月也只寫得到二三封信,那個時代的人一心一意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祖國,那里有現在的人那么多悠閑時間,主要的時間都付出在辛勤的勞動中。父母戀愛和婚后,在一起的時間很少,面對國民黨反攻大陸,有一個夜晚,得到情報說有臺灣特務潛入島內,整個海島的軍民聯防共同戰斗,全海島地毯式一遍又一遍地搜查,終于在一個旮旯處抓住特務,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夜晚,父親去世前每當回想起在人民軍隊的歲月里保衛祖國的海防前線 ,都是無怨無悔的。
那個時候就是有多余的空余時間也不會想到我的那個愛人長得很漂亮,會不會跟著別人跑了什么的,“兩情若時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哪怕到了中年婚姻也似兩小無猜的婚姻比比皆是。據母親有次給我們講,她到海島去探親,當父親召集連隊集合成一排時,她從營房出來正好路過操場,那些年輕的士兵都用稀奇的眼光注視著她,母親當時感覺還有點緊張,不過多少年以后母親回憶起那一幕,總感覺那些年輕士兵的眼神是純潔無暇的。現在在這樣那樣的淫色裸體誘惑下,只要大街上有一個特色性感美女出現,男人們會迅速投去色迷迷的眼光,巴心不得當場就把美女拿來“愛”了,大家都懂的。
在文革時期也有為了追求美麗的姑娘失敗后精神失常的,有一位中學老師喜歡上鐵路醫院的一位護士,經常在下課后到醫院去找那位叫張銀燕的護士,追了幾年女方還是不答應確立戀愛關系,后來這個藍老師精神失常了,但自始自終沒有對女方采取任何非法的行為,譬如用硫酸毀容,用侮辱性的語言中傷對方的人格,或者要對方賠償經濟損失,這些違法行為在文革幾乎是沒有的。現在就是國企里的員工離了婚好久了,連領導都不知道,過后只是在議論中得知一下,也不去再問當事人。我記得內江小學的音樂老師譚老師彈得一手風琴,用風琴竟然把那首《紅色娘子軍》中的《快樂的女戰士》彈得很流暢,手風琴也拉得好,學校的文藝演出他就擔當手風琴伴奏,就是家務事上比較懶,他愛人經常為家務事和他吵架,甚至打架,女的就提出要離婚,那個時候離婚這個行為是堅決不主張甚至不容許的,學校校長,工宣隊長,革委會主任都紛紛去做工作,經說服后,一切聽組織的,也就放棄離婚,現在離婚簡直家常便飯,單位領導沒當回事。
母親曾經給我們說了這么一件事,六二年的一天,她從無錫回上饒,下車后一位男士看到她的行李較重,主動上前幫他提,一直把她送上汽車,那時的人幫這些忙完全是義務,絕不會收錢的。七十年代初,我的祖母想穿羊皮襖,在南方是很難買到的,只要聽到單位的人要到北方出差,父親就托他們去買,買的人逛遍了鄭州,西安,蘭州等城市的商店,先后經歷了二三年終于在鄭州一家商店買到,也沒請買的他們吃頓飯,送一件禮物。那個時候的物質商品的確稀缺,我那時穿的涼鞋都是上海產的質量最好最經穿,沒有郵購也沒有淘寶之類的電子商務,不可能專門去趟上海買那些緊俏東西,要知道七一.二年的四川到上海要經由老成渝鐵路到重慶,再下川黔線,黔桂線,湘桂線,浙贛線,滬杭線,近三千公里,坐四天三夜的火車,好在五六十年代從上海畢業的知識青年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來到大西南的各個地方扎根下來,只要他們回上海探親前很多人托他們買東西,上海的毛線、皮鞋涼鞋、的確良、的卡布、燈草絨、我親眼看到他們用一根扁擔挑起兩大麻袋及一米多長的人造革旅行包,那時候沒得手機,民工,不能提前通知對方來接車,下了火車還得自己挑到住地,欣喜的人們看到從上海回來的人,蜂擁而上,拿著買回的東西,感動得不知說什么好,買的人這么累,也沒有要一份報酬,連開個玩笑說請我吃飯的話都沒想過,托他們的人也沒有說請吃頓飯,那時根本就不會講這些市儈的低俗做法。假如現在沒得淘寶之類的快遞,不可能再無償地托人買東西,就是拿點小錢,也沒人愿意那樣大包小包地帶了。
那個時候條件好的地方燒的煤球,蜂窩煤,條件差的地方燒散媒,有一個劉師傅用泥巴做灶的過程中,做的灶心很好燒,只要單位的人請他到家,有時間都去幫忙做,一兩個小時內就做好了一個,除了喝杯三級花茶,我記得連煙一包都不需送。由于那時沒有空調,連電扇都少有,一到三伏天,左鄰右舍的人們搬出涼板,竹椅,拿起蒲扇在院壩納涼,到冬天幾家人圍著一個火爐擺龍門陣,談生活,談工作,更談舊社會在地主富農家當長工的日子,在國民黨時期的資本家工廠里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是毛主席派解放軍鎮壓了地主,資本家才有了今天,跟著村里的人一起出來謀生,聽到國營單位的招工后進了工廠有了一份工作,享受毛澤東時代的醫療,住房,養老,教育,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的人們根本不覺得苦,不覺得累,不覺得有現在的巨大生活壓力,大家都在毛澤東思想的陽光雨露下,其樂融融無憂無慮地生活。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