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上任兩年,兩岸關系明顯從馬“總統”時期的緩和急凍成僵局,再惡化成今年的冷對抗。“維持現狀”的口號成為笑話還算小事,我們必須更認真思考臺灣的未來,才能預謀自處之道。
筆者曾經多次指出,不管兩岸關系結局如何,它的過程應只有“斗”、“拖”、“和”三條途徑。如今“和”的途徑已經確定可以排除,只剩“斗”與“拖”,而現狀可以算是“形拖實斗”的混合體。臺灣有些人樂觀地認為“形拖實斗”可以維持很長的時間,甚至有權威人士說30年都“不會有太大差異”。
我們很難想象過去波濤洶涌30年的兩岸關系將會突然長期風平浪靜,所以30年太長,暫把思考坐標訂在2035年,那是中共“兩個百年”的中間點。如果兩岸關系能闖進2035而仍然安然無恙,臺灣有的人一定會額手稱慶,但他們會發現那時候的臺灣恐怕沒有太多值得驕傲的地方了。
三年來臺灣的GDP增長率,最高時只有1.19%
根據統計,臺灣自2001年至2017年的經濟成長率落后于除了日本以外的所有東亞國家。倘若把臺灣與它們成長率的差距投射到2035年,就會發現南韓的經濟總量將接近臺灣的2.9倍,泰國幾乎是臺灣的八成,連菲律賓都逼近八成。
在臺灣滑落的過程中,人才與資金必然加速外流,投資與消費持續疲軟,經濟衰退導致的社會問題也將更加嚴重。那時造成臺灣一蹶不振的民主制度也會成為國際知名的負面教材。在國際上臺灣會變得更孤立,“總統”將像以前的金正恩和他的父祖,成為東亞的新“宅男(女)”,而大陸更沒有興趣與臺灣進行任何對等談判,只坐等臺灣瓜熟蒂落。這是“菲律賓化”的劇本。
但滑落的過程絕不可能平順,一定會顛簸震蕩。臺灣的大選哪次不帶來重大的變化?周遭的黃海、東海、南海如起風云,肯定也會掃到臺海。如果大陸沉不住氣或美國想打“臺灣牌”,臺灣立刻就會“古巴化”,像1962年的古巴危機那樣成為美中對決的焦點。這個對決既是實力的較勁,更是意志力的抗衡。
論實力,到2035年美國的綜合實力即使仍然略占上風,但美國一則備多力分,二則路途遙遠,而大陸一則必傾全國之力,二則以逸待勞,所以誰主臺海浮沉,尚難定論。論意志力,臺灣是大陸全國關注的核心焦點,而對美國只是次于日本及南韓的第三等利益。
蔡英文3月27號在臺北接見到訪的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伊斯議員
我曾在閑談中問過一位美國航空母艦的退休艦長,如果臺海再度有事,美國會不會像20年前那樣再度馳援。他沉思一會才回答,“你知道嗎?如果一艘航母被擊沉,死亡人數等于一個珍珠港加上一個911。”艦長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但意思很清楚,“我們要為你們冒這么大的風險嗎?”
所以美中如果攤牌,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美國可能選擇像1962年的蘇聯一樣,有尊嚴地從古巴危機中抽身,臺灣就會“克里米亞化”,像回歸俄羅斯一樣并入中國。這是臺灣獨派最不樂見的劇本。
“獨派”最希望看到的是中國大陸退讓,而臺灣在美國的庇護下順利獨立建國。這個劇本理論上存在,實際不然。大陸將不惜一戰,屆時即使雙方把戰斗克制在傳統武器范圍,不升高為核子大戰,臺灣也會生靈涂炭,即“伊拉克化”。
其實美中兵戎相見的可能性極低,雙方的實力、意志力,以及沖突劇本都只是談判用的籌碼。美中兩邊坐下來,臺灣就是砧板上的那塊肉,這是“上海公報化”。
如果這些看來都是悲劇,那是因為國際政治從來講求的就是實力,不是民意(尤其不是小國的民意),更不是道義。臺灣現在逆勢而行,能“和”而不“和”,反而專注“斗”與“拖”,悲劇的上演怕只是什么劇本及什么時候了。
(來源:本文原載臺灣6月11日《中國時報》,昆侖策網編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