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在哪里?
點擊:7835  作者:老家山西    來源:今日頭條  發布時間:2017-07-29 11:47:11

 

      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在哪里?

長期以來,占統治地位的觀點是:黃河流域是我國唯一一處古代文明發祥地,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二十世紀下半葉,隨著考古探索的不斷進展,考古學家們又提出了中華文明多源觀,即黃河流域文化區、長江流域文化區、珠江流域文化區、遼河流域文化區。這四大區域的文化各有其相對獨立的發展序列,都可以追溯到距今四五千年以前,都為推進中國古文化起了特定的歷史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史前文化雖是多元的,但他們的發展并不平衡。在我國古人類邁向文明的歷史進程中,只有中原黃河流域文化區,尤其是黃河中游和下游相交匯的晉、陜、豫一帶地區,構成了華夏文明的起源的中心區域,并且率先大踏步地進入文明的門檻,成為華夏傳統文明的“直根”。近年來陶寺遺址(陶寺遺址最早發現于20世紀50年代,位于襄汾縣城東北約7.5公里的崇山西麓,因靠近陶寺村南,所以叫陶寺遺址)的發掘成果表明:這個直根就是陶寺文化。一般情況下,人們是以文字、金屬(銅器)、城市和禮儀祭祀中心等要素作為文明出現的標志。那么,陶寺遺址究竟發掘哪些成果呢?

陶寺城遺址

陶寺城址平面呈圓角長方形,它由早期小城、中期大城和中期小城三部分組成,呈現出一個大城套小城的格局。小城里面還有宏偉的宮殿,顯示出居住者的等級是最高的。由此可以判定當時已形成了國家,而氣勢宏大的陶寺城址就是其王都,也即帝堯建都地之平陽之所在。

陶寺墓地

陶寺墓地位于陶寺遺址東南角,總面積3萬余平方米,目前已發掘各類墓葬1300多座。從隨葬品數量來看,大型墓葬隨葬品十分豐富,數量一般在100件以上,最多的達187件。中型墓葬品數量一般在20多件,小型墓葬一般沒有隨葬品。在發掘到的九座大型墓葬中,不僅棺內灑滿了朱砂,而且隨葬品諸如彩繪陶龍盤、鼉鼓、特磬以及豬骨架等,品種齊全,花樣繁多。9座墓的墓主全是男性,很可能是部落聯盟首領(或稱王者)。中型墓80多座,墓主人大多是年輕女性,其隨葬品一般有20余件,以日用品和裝飾品為主。這說明年輕女性的身份是墓主人的妻妾,大型墓主人在占領巨額社會財富的同時,也占有更多年輕的妻妾。陶寺墓地呈金字塔的嚴格等級制度、禮儀制度以及財富差距,也可以看出當時社會貧富分化、階級對立十分明顯。

“觀象臺”遺跡

“觀象臺”發掘于2003年――2005年,是陶寺文化中發現的重要遺址之一。臺座頂部有一半圓形觀測臺,以觀測臺為圓心,由西向東,呈扇狀輻射著十三根夯土柱,從而形成12道縫隙,分別對著對面崇山的某個點。古人就這樣利用兩柱之間的縫隙來觀測正東方向的塔兒山(崇山)日出,并依據日光影來推測一年的二十個節氣。天文學家們認為,陶寺觀象臺是中國4100年前最早的觀象臺建筑,這比此前公認的世界最早的觀象臺――英國巨石陣早近500年。

扁壺朱書文字

文字,是文化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素符號。在陶寺遺址曾發現了一只殘破的灰陶扁壺,在壺的鼓腹部上發現了兩個用“毛筆”朱書的字符:一個形似甲骨文“文”字,與其對應的一端也有一個字,為上下結構,上為菱形的(◇),下部好似“冗”字的篆體。專家們將其定義為“文堯”,表達了唐堯后人對堯的懿贊和尊稱。這兩個朱書文字的存在和發現,將漢字的成熟期至少推進到4000年前,而陶寺扁壺朱書文字的發現將漢字的歷史向前推進了一千年,這是探索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重大突破。

彩繪龍盤

在已發掘的陶寺遺址9座大墓中,有5座出土了“龍盤”,所謂“龍盤”就是把一條龍繪制在陶盤中心的一種器物,專家認為龍盤應屬部落聯盟的盟徽即龍族族徽。那么,龍族是誰呢?據《竹書紀年》載:“帝堯陶唐氏,母曰慶都,生于斗維之野,常有黃云覆其上。及長,觀于三河,常有龍隨之。一旦,龍負圖而至,其文要曰,‘赤受天佑,眉八彩,須發長七尺二寸,而銳上豐下,足履翼宿’。既而陰風四合,赤龍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堯于丹陵,其狀如圖,及長,身長十尺,有圣德,封于唐。”由此可知,帝堯是赤龍或河龍所生,堯部落即是龍圖騰的主人,陶寺文化中的彩繪幡龍,應是中原文化龍族文化的先首。雖然早在6千年前,紅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地就出現了龍,但那時的龍只是“吉祥物”,只有到了帝堯時即陶寺文化時期,龍才被作為集團象征的圖騰提上了“政治舞臺”,成為代表“國家”意志的“國徽”。

銅鈴

在陶寺出土的器皿中,還出土了一件近乎精美的銅器――銅鈴。這件合范鑄造的鈴形銅器,長6.3厘米,高2.7厘米,壁原0.3厘米,經鑒定,為紅銅鑄造品。銅鈴是非常重要的發現,它不僅是一件最早的“青銅器”,在中國青銅文化起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從音樂史角度看,它還是迄今所見中國歷史上第一件金屬樂器,標志著構成中國古代音樂文明重要內涵的“金石之聲”時代的來臨。更為重要的是,銅器的出現確證陶寺文化已進入了文明社會,和扁壺上的文字具有同樣的重要性,都是國家產生的標志物證。

陶寺文化的主人到底是誰?根據以上考古成果再綜合史書記載與民間傳說,專家們一致認定極有可能就是陶唐氏帝堯部落。4000多年前,在晉南這片廣袤的大地,唐堯部族在以堯為稱號的幾代杰出首領的率領下,德服四方,勢不可擋,最終以強大的文武之道實現了中原部落的大聯合,創建了“民無能名”的曠世勛績。對于陶寺遺址發掘的重大意義,著名考古學家、我國考古類型學奠基人蘇秉琦稱“陶寺遺址的發現,為中國考古學增添了重要的一頁。”蘇秉琦先生認為,以玫瑰花圖案彩陶為主要特征因素的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與以龍鱗紋圖案彩陶為主要特征因素的紅山文化,這兩個不同文化傳統共同體的南北結合是花(華)與龍的結合。陶寺遺址所表現的南北文化綜合體性質,突出晉南是“帝王所都曰中,故曰中國”的地位。他指出:“大致在距今4500年左右,最先進的歷史舞臺轉移到了晉南。在中原、北方、河套地區文化以及東方、東南方古文化的交匯撞擊之下,晉南興起了陶寺文化。它不僅達到了紅山文化后期社會更高一級階段的‘方國’時代,而且確立了在當時諸方國中的中心地位,它相當古史上的堯舜時代,亦即先秦史籍中出現的最早的‘中國’,奠定了華夏的根基。(《迎接中國考古學的新世紀》《華人·龍的傳人·中國人·考古尋根記》,遼寧大學出版社,1994年。)蘇先生還指出,晉南一帶是中華文化總根系中一個最重要的直根系,它是中國正式踏進文明社會的界碑石。(《中國文明起源》(香港)商務印書館,1997年。)直根,就是主根,它表明晉南才是華夏族、華夏文明的直接源頭。”帝堯和他的那個時代是已被湮沒在歷史長河中,但至今沿襲創制于堯的歷法、禮制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已經融入我們民族文化傳統的血脈之中。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在哪里?

    2017-07-29
  •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驗證碼: 匿名發表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政策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欄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類型=0)
    欄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類型=0)
    欄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類型=0)
    欄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類型=0)
    欄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類型=0)
    欄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類型=0)
    網名:
    主辦:
    宗旨:
    說明:
    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
    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
    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
    主要板塊:
    ● 建言獻策:

    ● 決策支持:


    ● 民意反饋:
    國策建言、百姓話題、企業參謀、人生益友,從四個方面出謀劃策;
    時事聚焦、社會調查、理論研究、國情資料、讀史明智、他山之石、資料庫等,登載相關參考資料;
    政策點贊、建言點贊、熱點排行等,反饋民眾評價。
            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