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四月起,美國對中國政策忽然發生了重大轉變。中國除了小心應對,也要加強對美國的研究。我從那時開始對美國經濟進行了系統的了解,準備用一系列文章介紹分析。進入21世紀,美國國債飆升是美國經濟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本文介紹美債的長期危機。 1.美好的克林頓時期 2000年被公認是美國經濟最好的一年,這一年是克林頓八年任期的最后一年,當年財政盈余高達2370億美元。美國國會預算管理辦公室甚至預測,如果盈余持續下去,到2012年政府將還清公眾持有的聯邦債務!那個時候,如果談美國的債務危機,聽上去絕對是天方夜談。 克林頓一半運氣一半水平,1990年代美國實現了連續十年的經濟增長,歷史最長,超過了60年代連續106個月的舊紀錄(1961年2月份至1969年12月份)。2000年的財政盈余不是偶然出現一次,而是連續第三年。1998年克林頓政府就歷史性地實現了692億美元的盈余,這是1957年來的第一次。1999年,美國政府財政盈余上升到了1240億美元。2000年盈余幾乎翻倍到了2370億美元,聯邦政府的財政數據顯得無比靚麗,而且一年年上升發展勢頭很好,盈余占GDP的比重分別是0.8%,1.4%,2.5%。 當地時間2019年5月2日,加拿大溫哥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與妻子、前國務卿希拉里一起參加由女演員索菲亞-布什主持的訪談活動。(@東方IC) 2000年1月,克林頓在最后一次國情咨文中驕傲地宣稱:“2000萬個新工作、30余年來最快經濟增長、30年來最低失業率、20年來最低貧困率、42年來首次連續實現財政盈余。”克林頓給出的經濟數據確實有說服力,1999年美國經濟增長率高達4.69%,在發達國家中這是神話一般的增長率。公眾持有的美國國債(還有機構持有的)從1998年的3.5萬億降至2000年3萬億美元,聯邦債務占GDP的比重從1994年的高點49%降至2000年的34%。 極其漂亮的經濟數據,再加上美國IT互聯網技術革命的狂熱氣氛,部分經濟學家的言論也瘋得厲害。例如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在“新經濟”引領下,已經進入了一個永遠沒有經濟衰退的時代,舊的周期經濟學不再適用了。還有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增長的最大功臣是發明了美聯儲的利率調控藝術格林斯潘,搞起了格林斯潘崇拜,說“誰當總統無所謂,只要艾倫當美聯儲主席就行”。對美國市場經濟的迷信達到了高峰,人們認為美國經濟體系已經非常完善,美聯儲輕松地用利率就能實現對經濟的完美控制。 現在看起來當然是笑話,但那時候人就是這么瘋,而且經濟數據確實好得沒話說,回頭看都挑不出問題。全世界對美國經濟的崇拜也達到了高峰,要學美國搞互聯網,要學美國的市場經濟體系,美國掌握了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真理。現在崇拜美國的人仍然不少,但和當時那種從理論層面發自內心的佩服沒法相比。現在有些人聲稱特朗普的經濟數字好,但要是在2000年時告訴人們,十多年后美國的經濟數據會是現在這個球樣,當時的人絕對不會相信。現實就是如此:2018年底美國國債21.9萬億美元,相比2000年翻了4倍,國債占GDP的比重超過100%,是2000年的2倍,政府財政赤字8470億美元。 2.三任白宮“債務狂人” 三代白宮債務狂人(圖源:CNN) 2002年二季度小布什任上,美國經濟陷入了衰退,從1991年3月起的十年連續增長終止了。現在看來,美國經濟走下坡路,再發展到美債危機,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克林頓時期“所有經濟數據看上去都很美好”的時代再也回不去了。 例如高盛宣稱,到2020年,美國經濟可能會在特朗普任上打破克林頓創造的連續經濟增長時間紀錄。但即使真的破紀錄了,也不能讓人服氣,因為這輪經濟增長和克林頓時期相比弱點明顯,飆升的美國國債和政府赤字這兩項,就讓人沒法安心。市場上有幾乎是公開的懷疑,美國所謂的經濟增長是債務和赤字狂增的結果,等危機爆發真相就出來了。 再例如,特朗普說,2018年失業率降到了50年最低的3.7%。2000年美國就業人口1.58億,因為自愿不找工作、退休、在家帶小孩、上學等原因退出勞動(Not in Labor Force)的人是8045萬。 而2018年美國就業人口1.57億比2000年還少了,退出勞動的人增至9597萬,所謂“50年最低的失業率”經不起拷問,真實情況是不少失業的人(例如三個月沒找到工作就不找了),被統計成“退出勞動”了。而且很多人的就業是安全感極低的服務業零工,就業質量堪憂,收入不足需要領食品券的人高達4000萬人。而2000年時只有1000萬人申領食品券,僅花170億美元,2017年特朗普政府的食品券開銷是681億美元。 美國政府稅收、赤字、國債總額歷史發展 克林頓時期極好的經濟數據,在后面小布什、奧巴馬、特朗普三位總統任上給糟蹋得面目全非。在美國歷屆總統的累計政府赤字排行榜上,奧巴馬、小布什、特朗普高居歷史前三位,可以稱之為三位白宮“債務狂人”。上圖沒有把特朗普加進去,但是特朗普只需要兩年就超過了奧巴馬、小布什以外其它所有總統。 克林頓下臺時,美國國債是5.6萬億美元。小布什任上8年政府赤字累計58490億美元,國債增長到10萬億。奧巴馬任上政府赤字累計85880億,美國國債增長到19.6萬億。特朗普任期還沒完,但是兩年政府預算赤字就超過1.8萬億,排名第三了,美國國債到2019年5月增至22.3萬億。干了八年的奧巴馬在政府赤字絕對值上排第一,同樣八年的小布什第二,特朗普如果只干四年會排第三,如果干八年應該能第一。 美國國債總額,和政府赤字有非常直接的關聯。美國政府理論上是與美聯儲獨立的,不能直接印美元。政府支出大于收入了,只能靠發國債補上缺額。一年年政府巨額赤字下來,國債當然就快速增長了。現在美債危機到了什么程度呢?克林頓那時美國人甚至敢盤算清償國債的事,現在是徹底不提了。美國國債到期還本,必須靠增發新的國債,這已經是基本常識了。 這也就算了,現在的問題是,國債利息一年年增長上來,增長速度遠超政府收入增長,占政府開支比例越來越高,這么搞下去可能導致整個財政系統的崩潰! 上圖是彼德森基金會2016年對美國國債利息增長速度的估計,預計每年支付的國債利息從2016年的2500億美元,快速增長到2026年的8300億美元,翻三倍還多了。注意不是國債總額,而是每年需要支付的國債利息,彼德森基金會為了“警醒世人”可能往高里估,但也是有根據的。 美國國債要真是這個表現,不是開玩笑的,會出大事,買家會越來越懷疑。以前國債總額還不算高,利率上上下下,從圖上看出,2016年之前數年國債利息都是一年1000多億、2000多億的水平,有時還因為降息下跌了,看上去不是太大的負擔。但是2016年開始連續暴增,和以前是本質的不同。這是因為國債總額暴增,利率也沒有以前的零利率低息環境肯定要上行。 這個圖是2016年的預測,2018年美國國債利息數值已經出來了:比2017年暴增20%,高達3356億美元!看上去嚇人的預測正在變成現實。也有溫和一些的預測,如The Balance網站預測2026年國債利息會是7170億美元(其實也不少了),但這個預測恐怕是有點低估了,因為它2018年的預測值是3100億,比實際數值3356億要小。 2018年政府稅收一共也才3.3萬億美元,國債利息支出3356億美元已經是不小一筆開支。這是剛冒頭,利息開支算能應付下來。政府稅收增長不容易,以后國債利息支出增長這么快,發展到七八千億了,上哪找這筆錢?一個辦法是縮減其它開支,對美國政治稍有了解的就知道這很難,其它開支項多半還要增加,縮減軍費之類的根本搞不動,國債利息不高的時候也是巨額赤字。搞來搞去,只有增大發國債借錢的力度,把巨額利息開支先解決了,還要解決其它不足的開支。 這就非常不好聽了。美國政府國債一年年增多,發老債還新債就算了,算是現代經濟理論,國債不超過GDP一定比例就可以。世界銀行說不超過77%就算健康,美國已經105%了,雖然不健康,但也沒人知道多高會出問題。這個理論有鼓勵賴債的嫌疑,克林頓那時沒有這種理論,說法是要還清債務。如果連利息開支也要發新債來覆蓋,利息增速還狂高,會非常象是龐氏騙局,還是騙局的后期階段,市場必然生出懷疑。要有個風吹草動,購買國債的客戶不再支持了,整個系統就會出大問題。 3.輪到特朗普時,運氣沒了 這事看來,是輪到了特朗普頭上,美國國債利息開始飆升。特朗普上臺時運氣不好,空間被小布什和奧巴馬折騰完了。 2016年以前是小布什和奧巴馬各干了8年,美國國債總額從5.6萬億飆升到了19.6萬億美元。為什么那時利息負擔沒顯出來?小布什開始瞎搞時,國債總額還不高,但是2008年任期末年時國債利息支出已經是2530億美元不低了。奧巴馬繼續大發國債,但是剛上任就是金融危機,美聯儲14個月內降息10次變成了0利率,整體是低息環境,所以國債平均利率不高。雖然債務總額很高,但是高息的老債到期用低息的新債還掉,利息負擔有時還能降,每年利息負擔在1800-2400億之間。奧巴馬的運氣是,任期上歐洲出了歐債危機,美國情況比歐洲好,全球避險資金對美國國債需求旺盛,要求的利息不高。而這也是美國財政官員經常說的,我們的國債情況好得很,看需求多旺盛,流動性好。 從希臘開始的歐債危機,幫了奧巴馬的大忙 但是特朗普就沒有這種運氣了。其實特朗普也知道這個路數,吹說美國風景這邊獨好,經濟增長率好得很,美股漲得很好,歐洲和中國經濟不行了,都來買美股美債啊。但是全球投資人沒這么好忽悠,美國國債、政府赤字數據放在這,傻子才看不出來有問題。有些大買主就不來或者少來了,如中國和日本是頭兩號買家,就減持了美國國債,雖然美國國債總額大增。來了的也會要求高息,由于美國國債是市場化定價的,不能強買強賣,利率走高就是市場的選擇,美國財政官員掩蓋不了美國國債利率走高的現實問題。 為什么2016年開始美債利息忽然開始飆升?因為前面奧巴馬時期低息賣掉的債券陸續到期了,要還本。前面說了美國政府根本沒錢還本,只有發新的債券還本,按市場利率走就是高息了。但是這就等于拿高息債券置換低息債券,就算人們放過借新還舊的問題,利息走高總免不了。 美國國債利息發生歷史性的轉折,開始大幅增長,就落在特朗普頭上。這是沒辦法的事,是必然的,奧巴馬的好運氣不可能再來。其實特朗普任上,美國也搞風搞雨,土耳其阿根廷等國出了危機,也是鼓吹“避險需求”,都來美國。但是實踐看來就是搞不動了,全球資金并沒有低息來買美債。市場交易是真金白銀的,相當于資金在投票,債券市場邏輯比股票簡單,未來看清楚較容易。美國肯定需要繼續大發國債,而且要越發越多,雖然美國政府說買家多不愁賣不掉,實質就是美國政府要求著市場買。市場當然會要高息,來買就不錯了,低息是絕不可能。因為美國不可能不大發國債,供求基本面決定了。 日本國債總額相當于GDP的200%以上,比例比美國高不少。但是日本國債利率極低(這樣還能賣出去是日本特色,因為人口減少經濟幾乎不增長),利息負擔比美國輕。美國國債市場化程度非常高,不可能象日本那樣低息發債,利息負擔很快就會變得辣眼睛。 美國國債數據是公開的,邏輯不難懂,美國內部一些有識之士都公開說巨額國債遲早要出問題,經常發出警示。美國并不是象詐騙集團那樣全都在忽悠,甚至政治體系原則上對國債總額就是有控制機制的。例如國會不提升國債總額的上限(debt ceiling),政府就沒法繼續發國債了。美國經常鬧出政府關門的事,就是這個原因。意思是說,掌握財權的國會對于政府花錢過多赤字過高不滿意,不批預算,于是美國政府沒有預算的情況下花錢沒有法律依據,只好關門維持最低運營。其實關門不是說政府雇員失業了,也不是真沒錢了,是一種“等審批”的狀態。國會預算管理辦公室,從原則上來說是想看到政府收入開支與國債數據健康發展的,經常對政府放出狠話,讓減預算,不要總靠發國債撐預算。 2016年4月特朗普競選時發推忽悠:“經濟學家們說我的稅收計劃將讓國債飆升10萬億美元。傻瓜!我會讓中國買單!如果他們拒絕:債務就升1萬億美元!” 但是這更說明了事情的發展無力阻止。不是說美國政界不知道國債危險,是沒辦法,克林頓卸任以來,國債總額的上限提升的次數數不清了,各種事要花大錢,政府關門總得結束。誰不愿意象克林頓那樣牛逼地搞個政府盈余出來?要有辦法不靠國債過日子,特朗普不早吹上天了?其實特朗普剛開始競選的時候就是這么吹的,說要解決國債問題,以前的總統搞經濟不行,老子有辦法(他的腦洞之一是說讓中國付錢)。希拉里也是說要解決問題的,暗示選她就等于選兩,老公男克會在經濟問題上幫忙。但等特朗普真上任了就傻眼了,兩年就光榮上榜成為“發債狂人”第三名。政府各種事上來,不發債你就真沒辦法玩了。 面對現實問題,特朗普已經完成了心理建設,不再琢磨解決國債問題,而是要求繼續大發國債,在他任上不出問題就行了。形勢比人強,從“發展制造業”、“讓美國再次偉大”,轉到路易十五式的“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很容易,多幾張要錢的嘴,國會不批預算政府關幾次門就行了。 美國債務經濟的歪門邪道,從小布什開始走上不歸路,沒法回頭了。輪到特朗普也只有走著看了,因果早就種下了。這事其實挺嚴重的,但是美國人先這么過著。和歷史上很多危機一樣,要是不爆發出來,人們真的會不當回事,一次次地重復錯誤。因為現在畢竟還能過,債發得出去,以后的事以后再說,甚至敢吹經濟情況不錯,今朝有酒今朝醉,民主社會還特別容易如此。美國2008年次貸危機就是,明明會出問題的,但是系統就那么沖著危機奔去,阻止不了。直到危機爆了硬著陸,人們才會接受現實作出大動作,之前想改也改不動。 美國經濟面臨這么大的遠期危機,為什么國際上好象動靜不大,還是覺得美國很強大呢?這也是一種慣性,各國投資人多少會知道美國宏觀數據有大問題,但是真要說出大問題,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人們一般不會看得太長遠。對投資人來說,說有問題不夠,更關鍵的是出問題的時間點,如果踩錯點上杠桿,看對了大趨勢也會輸光。例如2008年,是有高人判斷美國經濟系統要崩了,于是上杠桿賭美國經濟要崩了,企圖做空美股發大財。但是在美國真崩之前,大資金先搞了一個上拉的小動作,小股做空資金被打爆了,就算以后崩潰得波瀾壯闊,也和之前看對趨勢卻踩錯點的人無關了。 而且要說美國經濟出大問題,這非常有顛覆性,如果不是有絕對的證據,不是事到眼前,不會輕易決策。真要是人人都相信美國要出大事,美國國債一天就會崩潰。如果能夠在危機明顯要爆發時,保持警惕性,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在危機真爆發時,能迅速明白發生了什么,都算是明白人了。 美債危機暫時還不會爆,但是原理在這了,趨勢在這了,也有人指出來了。邏輯很清楚堅實,不能當沒有這個事。美國經濟和資本市場會面對這種質疑,如果總是化解不了,疑慮會一天天加重。吹別的都是虛的,國債總額和國債利息一年年指數增長,危機就越來越近。特朗普要干大事,就會束手束腳,時不時還會有各種事出來,需要放大招應對。最后,矛盾量變到質變,必然就是危機總爆發。 4.美國國債的技術性細節 以上說的是原理,框架性地介紹了美債危機。如果要對美債加深認識,需要補充一些技術性細節。 這里說的美債,是指美國聯邦政府發的債券。美國的聯邦政府相當于中央,還有州政府以及縣市地方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也發債,但是由于收入低背景差,發債能力比聯邦政府要小得多。2018年底,美國州債1.2萬億,地方債1.9萬億,數額與國債21.9萬億相比不算大,也有個別地方政府發債還不上破產的事。 美國聯邦政府為什么必須發債?為什么不能象中國中央政府那樣國債發得不多,2018年底國債余額只有15萬億人民幣?其實算一下美國政府的收入和開支就很清楚,不發債真沒法過日子了。 美國聯邦政府主要收入是稅收,有所得稅、社保、公司稅三大塊收入,還有關稅等零散收入。2018年美國聯邦政府收入3.31萬億美元,其中所得稅(income tax)是1.71萬億,社保稅(payroll tax)是1.19萬億,公司稅(corporate tax)是2112億美元。剩下的是遺產稅、關稅等眾多雜項收入,都不多。2017年關稅收入只有331億美元,2018年加關稅“猛增”到497億美元,其實也沒多少。可以看出,美國政府收入支柱是所得稅和社保稅這兩塊,再往下公司稅就收不到多少錢了。 美國聯邦政府2015年支出分布,國債利息歸入了“法定強制類” 再來看美國聯邦政府支出,也是分三大塊。第一塊就是前面說的國債利息(Interest on National Debt),是“法定強制類”,不付等于金融違約后果極其嚴重,現在看著3000多億美元還不高,但是增速嚇人。 另一大塊是“法定強制支出”(Mandatory Spending),這是立了法必須做的,如給人們的社保開支(Social Security)、醫療開支(Medicare和Medicaid)、失業與困難救濟(Income Security)。立法收了納稅人的稅,當然必須依法支出。這一塊也可以立法改變,如推遲退休年齡,但總的來說是增加容易減少極難,開支是硬的,法律要求的。 第三塊就是彈性較大的,“可自由支配出”(DiscretionarySpending),如政府各部門的開支,國防部、國土安全反恐、教育部、衛生部、環境部等等。但是這個說法有一定欺騙性,說是“可自由支配”,但是實際運行中開支也是硬的。所謂的“可自由支配”,是從法律上來說,美國政府可以不玩了,說我沒錢只能不管這些事了,關門狀態是法律允許的。但是不能真長期不管事,各種開支很難省,要減不容易。還有些忽然出現的災害支出也免不了,如2005年颶風卡特里娜救災資金518億美元。 2018年的聯邦政府支出4.15萬億,比收入3.31萬億要高得多。“法定強制支出”這邊,醫療1.11萬億,社保9980億,失業困難救濟2970億,聯邦養老金2650億,合起來2.67萬億。“可自由支配支出”主要是軍費開支6770億特別大,其它教育、科研、衛生等幾十項比較零散,加起來約1.1萬億。國債利息3356億等級最高,以前都不算大事,但是看來遲早要趕上軍費,變成一項大支出了。醫療里的Medicare是65歲以上老人(需要交足十年醫保稅)和殘疾人的醫療保險,Medicaid是指低收入人群的醫療保險。為什么兩項醫療開支高達1.1萬億成了所有開支最大頭,這就是美國的制度問題,醫療保險利益集團弄成這樣了,效果還不太好。要沒有醫保,醫院賬單下來病人幾下就破產了。 2018政府支出中,法定強制支出的2.67萬億以及3356億的國債利息必須付,最多就是實際執行時會和國會批準的預算有點不大的出入。美國軍方利益集團非常強硬,本來說要減軍費的變成加了,6000多億的要減很難。這幾項加起來就是3.7萬億了,超過政府3.31萬億的收入了。教科文衛那一堆事都還沒算,救災發展經濟都沒算,已經需要大發國債了。就算去砍預算,也就是在這些“還沒算”的小項里折騰,也不能都砍光。從財政支出上看,美國政府就是個維持會,錢早分光了。不要說發展了,就是要維持,都不容易。要是打大仗,或者有工程大計劃,那就沒邊了,根本沒錢。 缺額這么大,只有通過借錢來補,2018年政府收入和支出差了8000多億,靠增發國債解決了。而且這個借錢還不是說只借8000多億,前面借了的錢到期要還也得發債,所以是新增國債余額。有些公司如果情況不好,連老債都是還不上的,新債根本借不到。美國聯邦政府,不僅要求發新債還老債,還要求多發新債應付政府開支,利息支出還越來越高。如果是一個公司早沒法混了。因為是國家級的政府,所以暫時這么混著,也不只是美國,不少發達國家政府都這樣,情況各有不同。 了解了以上美國政府財政收支的細節,就會明白,美國國債對財政運行有多重要,根本省不下來,必須發。發不出去就真不行了,希臘就是國債發不出去完蛋的。國債利息走高是不好的,飆升就是大問題了。 最后還有一個技術性問題,就是美國國債具體是怎么操作的。美國國債就是美國財政部(Treasury Department)發的債券,分為短中長三種,分別叫T-Bill, T-Note,T-Bond。T是Treasury的簡寫,T-Bill是一年期以下的短債,T-Note是1到10年的中期債,T-Bond是10年以上15和30年的長債。債券到期還本,中間分期按指定利率付息。 美國金融市場化很厲害,財政部發行的這些債券會讓交易機構出價買。市場化定價是說,收益率實時在變,因為債券發行以后可以立刻在二級市場賣給別人。比如財政部發了一個票面價值100元、年利率3%的5年期債券,5年后還本加上利息共115元。如果大家來搶這個債券,愿意出105元買,實際的“市場化年收益率”就是1.9%(本金105,5年賺10元,每年1.9%的收益),低于票面利率。如果100元賣不掉,只能賣99元,但是到期還本還是得100元,相當于賣家付出115元得到99元,買主實際年收益率3.23%,高于票面利率。債券持有者可以隨時交易,債券到了付息的時間,利息發下來按期內持有時間分給交易者。債券的價格和收益率是反著的,這有一點繞。 美國國債的利率是市場化定價的,就是說,票面價值和利率是不作數的,市場上實際賣出去的才算數。在這個機制里,財政部不能強行讓購買者買低息的債券。有時人們會把美債利率和美聯儲加息降息的那個利率混起來。不是說美聯儲降息了,債券成本就可以低了,關系不是這么直接的。債券的實際收益率是交易出來的,人家不愿意買了就出低價,財政部要發行成功也只能賣。 5.問題解答 本節試著解答一些對美國財政制度與債務危機可能存在的疑問。 (1) 克林頓那時看著不錯的經濟數據,怎么三任總統就成這樣了? 瞎折騰鬧的。小布什發動戰爭,打仗花了幾萬億美元,奧巴馬要應對金融海嘯,也要打仗。軍工集團、醫療保險利益集團、華爾街團伙,兇橫撈錢。美國政府從人民那收的稅,大頭被這幾伙人撈去了。制造業衰落,基建成本高企,搞制造業從外國賺錢的能力下降。消費型經濟,普通民眾沒幾個錢也瘋狂消費。 競爭力下降,還要當霸權,要維持高水平生活自然就得找辦法混。辦法就是大發國債,透支未來。如果認識到問題,當初就不應該打仗,多建設,少奢侈消費。雖然以IT業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發展得不錯,但是瞎折騰更多,全球相對實力下降。 克林頓那時也不是說沒有問題,被神話了很多,IT泡沫轉年就破了。最主要還是美國人心態上不接受正常生活,非要當全球霸權,軍費占全球一半,這也要那也要,到處惹事生非。表面上很張狂沒人敢惹,其實局面并不好撐。美國發展走上了邪路,十來年下來國債數據越來越難看。積重難返,改走正路政治上心態上不接受,未來仍然會是發債透支撐霸權與高消費的邪路。 (2)美債危機能靠印美元化解么? 問這種問題的人,有可能對于細節不了解,對美元、美國國債、美國政府財政的運作原理和細節不清楚。就是模糊的知道美債這個詞,直覺上覺得政府能印錢,有問題就印錢好了。 美國聯邦政府是不能印美元的,從機制上,政府收入就是收稅和賣國債,沒有印美元直接花這個說法。其實絕大多數世界各國政府都不能這么辦,真這么搞市場對貨幣的信心會崩潰,沒有法律的感覺。 從客觀上來說,美國國債增發,是一個促進美元在市場上流通的行為,不是直接增發美元。市場上交易機構拿美元來買美國國債,美國政府再用出去,而不是美國政府自己直接印出美元用。如果美國政府不發國債,資金可能就沉淀在機構那不動,貨幣流通速度下降。一個大的國債資金來源是世界各國賺的美元貿易順差。美國政府發行國債,收到的美元花到社會上,又被外國或者本國公司個人賺去,又投資來買國債,這是一個資金循環。這個循環的規模越大,以美聯儲為央行的美國銀行機構會配上更多的美元,包括現金、M1、M2等數個層級的美元貨幣。 關鍵是這個循環,要有人來買。希臘政府發行國債就沒有人買,就活不下去了。希臘政府和央行也沒辦法,因為要用歐元來買,它印不了歐元。希臘可以退出歐元,恢復用德拉馬克,這樣央行就可以印錢買國債了,相當于賣出去了。可是別人也不收德拉馬克,這么干作用有限。有一些發展中國家就是這么干的,例如印度的國債,就是銀行買去了大部分,國債利息收入還是銀行重要利潤來源。但是印度盧比國際上沒有人認,國內也是以較高的速度擴張,匯率壓力很大,以美元計的GDP增長經常被盧比下跌吃掉。 如果真沒有人買美國國債了,或者買的人要求的利息太高美國政府受不了,美聯儲是可以印錢來買,或者搞個馬甲來買。但是市場發現了,美元就等于退化成發展中國家貨幣的作風了。這時就不是美債的問題了,美元都會受到巨大的沖擊。除非全世界無條件相信美元,不管不顧地就是用,那美債是可以在美聯儲的無恥操作下繼續發行。但是既然美債受到懷疑了,美元也就沒法獨善其身。 也就是說美債危機,如果美聯儲無恥操作,會轉成美元危機。這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轉移問題,也必然會有跡象。美元本身問題也很大,如多年巨額貿易逆差。如果再加上美債危機爆發,美元也要出大問題。美債出問題,還可以收縮,美元信譽出問題,就是更大的崩潰了。 (3)美國國債占GDP只有105%,在發達國家中比例不高。而中國各種債務算上,占GDP的244%,比美國比例還高。中國才是真有債務危機? 債務危機,總是要具體到某一個債出事為好,而不是籠統地說這一堆債里會有出事的。所以,能具體地指出哪個出問題就指出來,不要國債、地方債、公司債、個人債務混在一起扯不清了。美國國債就是一個具體的東西,統計清楚,它會怎么發展,利息怎么猛增,比較好分析。中國國債2.4萬億美元,占GDP約20%,非常安全,沒有人攻擊。 美國個人負債19.5萬美元,遠多于中國個人,其實也是有問題的。但是個人負債這種事,無非就是破產,就是過得慘點,是系統正常事務。所以,美國的個人負債過高,信用卡違約增多,破產事件增多,這都不算最大的事,不是系統性的危機。但是美國國債可不敢違約。 中國各種債算上占GDP多少,各種說法很多。如果把美國對應的各種債算上,中國的比例也是低于美國的。有些帶節奏的文章會用狂野粗陋的算法算成比美國高,如只計美國國債。 無論如何,中國的債務主要是內部的,在中國銀行系統內部就可以給出說法。中國政府不需要找外國人借錢,不用賣國債給外國人借錢,還能全世界投資,能力比美國強。其實象P2P爆掉,一堆人賠了幾百億上千億,這種事在中國常見,但都是內部局部事件。 美債危機就是非常具體的,美國國債、美元的地位遭到慘重打擊,信譽遭到嚴重懷疑,在國際上金融霸權受損甚至失去。 美國國債占GDP比例是不如日本、意大利等國高,但是美國政府的壓力也不一樣,要當霸權,美國人的生活也要維持,各種開支省不了。要是發展成日本、意大利那樣國債變成GDP的200%,肯定已經是霸權衰落了。總不能欠錢越多越光榮,得維持一個美國經濟好、基本面好的形象。如果美國真不管不顧發債,世界各國會有看法,信用低落到一定程度就崩了。 其實GDP是統計出來的虛的數字,但是美債利息、政府赤字是具體的數值,增速比GDP要高得多。出問題的時候,可不管GDP多高。就象一個大公司,產值再高,錢要還不上說崩就崩了。 (4)美債危機這么可怕了?看來美國會搞亂其它國家,發動戰爭,讓資金進美國避險。 是有這么個搞法,世界各國經濟或者政治局勢不穩,錢就跑到美債到避險。美國特別喜歡營造美國經濟美股長期增長的形象,吸引各國資金。這事已經操作很多輪了,美國占了大便宜,小的不計其數,蘇聯崩潰一次大的,歐債危機又一次大的。所以美國是個邪惡霸權,本質上就喜歡搗亂,顛覆別國,制造災難。 但是這種事搞多了,世界各國也多半明白了,并不是真服氣。以前克林頓時期的新經濟,世界資金真從內心就覺得美國出了經濟奇跡,冷戰結束沒多久,也指望美國能維護世界和平。但是小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胡編證據,真的讓世界多國非常失望。美國和盟友歐洲都有很深的矛盾,美國對歐洲公司兇狠打壓。多年下來,人們心里都有數了,美國就是這操性。 現在特朗普操作貿易戰,霸權的架子擺得很足,到處拱火,但是內里實力已經離巔峰期差太遠了。還有沒有能力操縱世界資金進美國,要打一個大問號了。 特別不一樣的是,現在中國的經濟實力相當強了,美國有了真正的對手。如果論關鍵高科技還可以說美國還領先,但是要論財政金融,各種經濟指標,美國是會被拿著和中國認真比較,還被比下去。并不是說美國有些高科技領先,就能一直大發國債,還是得看總體經濟指標。有高科技優勢的發達國家不少,都成不了霸權。如果美國經濟指標被中國追上了,特別是美國聯邦政府極差的財政現狀,與中國中央政府的良好收支情況相比,世界各國會怎么想?美國拿不出錢來,中國拿得出,美國辦不了的事,中國能辦,這就是美國能力不行。 弄得不好,搞亂世界局勢,反而便宜了中國。國際上出一次大亂子,中國地位就暴漲一段。中國搞起一帶一路,到處簽雙邊合作協議,推進速度很快,美國瞎搞只會讓更多國家與中國深入合作。美國現在應該是放棄了傳統套路,集中應對中國的挑戰。 (5)美債危機有沒有時間點,大致什么時候爆發? 隨著時間過去,美債數據日益惡化,爆發機會越來越高。但是具體什么時間,象地震預測一樣,很難說準。 從中國的利益來說,既然美國已經擺明了要兇狠攻擊中國,那美國出壞事對中國就是好事,美債危機越早爆發越好。不能算準美債危機什么時候爆發,也可以為之努力。例如時機合適時甩賣美債,平時多宣傳美債的問題,拉一些對美國不滿的國家共同行動。在國際上,促進“買美債遲早出事”的輿論成形,不需要編造理由,點出問題就行了。 中國政府還可以自己開國際交易所大賣國債,吸引世界資金。資金被吸引來中國了,去美國的當然就少了。中國掙了美元,也不去買美國國債了,雖然說少掙了利息,但是戰略上主動。甚至于就減少掙的美元,改推人民幣,或者與伙伴國直接交易,去美元化。 美國持續對中國攻擊,中國的反擊遲早會來。而美國本來就在瞎折騰,所以美債危機可能會提早到來。大膽預測,2025年美國以匯率計GDP被中國超過,美債危機隨之爆發。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自觀察者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