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這個公司是2000年吧,師兄們聊起。
那時候華為和中興搶人,你一千,我一千,把應屆本科生的薪水直接拉到4000多。
要知道那時候教授月薪也就2000多,當然校門口的房價也就2000塊,現在8萬起
當時對華為不太好的評價,主要有三點。
第一個是學校對華為有意見,好像之前有一屆信電系的學生,除了讀研和出國的,只有3個沒被華為說服,剩余的,全歸了華為。
他們甚至派人跑到學生寢室里,挨個做思想工作。
你要知道我們是TOP5的學校,就業率從來不是問題,對于這種事還是很介意的。
畢竟不是給一家公司培養技工,他們這樣搞法,學校很難堪。
后來系里就對華為有了各種排斥和限制,就是每一年我的學生你最多只能帶走多少,你不能一味的用錢去吸引學生。
搶人大戰里,你能看出來華為的思路很像歷史上一樁公案。
話說當年軍閥陳濟棠手下有只空軍部隊,是黃光銳帶的,老蔣想讓他倒戈。
結果人家開價是雙倍。
手下就覺得不劃算,咱還不如自己買新飛機組建空軍呢,還能省點。
老蔣就罵,你傻啊,黃光銳是陳濟棠的人,他投了咱們,咱們每多一架飛機,陳濟棠就少一架,一進一出,很劃算。
果然,陳濟棠沒了飛機,不戰而敗,幾十萬粵軍被老蔣收編了。
所以華為當年的戰略是非常聰明的,那時候有巨大中華四家企業,但市面上,信電系的子弟們,非常少。
你無論以什么樣的價格打包了,都是劃算的,即使他們不創造價值。
因為你一旦把人都拉你們家去,另外三家,就人才枯竭了。
至少國內的這場競爭中,你就注定是最后的贏家。
學生之間對它的評價不好,主要集中在兩點。
加班多,不自由。
這都是師兄們反饋回來的消息,也影響了后來學生們的選擇。
所以我就從沒想過要進華為,它在我腦子里留下的第一印象,很不好。
我第一家企業是外企,純美資的。
應該說除了是個創業企業,其它的風格和谷歌是很像的,就是自由化。但加班也很多。
說白了華為那種是軍事化管理的加班,他們有各種限制,比如你上班不能玩外網之類的。
我們是非軍事化的加班,就是你上班可以玩任何東西,哪怕你做公司以外的事情也可以。但你是因為有興趣,自愿在做事。
因為一點,我們帶入了華為的基因。
我們的CEO是個中國人,曾經是華為工號60,而我們的HR是個男的,CEO以前的同學,華為工號前500。
他當年曾經在華為軟件里面也挺牛,當然沒CEO牛。CEO被任正非授予過什么軟件大師,而這老哥被任總授予過多次什么紅旗手。
他是早就財務自由,退休多年,在西湖邊練字,加入書法協會的人了。
被CEO召喚,又陪著去創業,就做了個HR,專門負責操練我們這些RA。
十幾年前,深圳的姑娘們就喜歡嫁華為男,還特地問,工號是不是前1萬。
因為前1萬都比較有錢,去的早嘛,股份多。
所以你想想看,這么幾個80年代,90年代就加入的老華為,肯定會把基因帶給實習生們。
正式工程師們當然管不著,人家早就習慣了外企的風格。
但是這倆,尤其是那個HR,會不由自主的按照自己當年在華為成長過程里的那套方法,潛意識的操練實習生。
當然引起了很多反抗。
比如那個HR,神神叨叨的把給我們租賃的公寓里原來的床拆了,他要換成行軍床。
就是按照當年他在華為的體驗,打造宿舍。
引起了極大的反感,大家覺得他有病,最后作罷。
應該說兩代人的觀念差異非常大。
這些老華為都是TOP10名校畢業的,都是60后,我們當年的實習生也都是TOP10學校的,但都是80后。
很顯然,后來的人拒絕軍事化,追求自由化,深受谷歌的影響。
你很難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我終身都養成了在公司里做別的事情的習慣,或者說,我一直都身兼多職。
很顯然,這與華為的企業文化格格不入。
后來當我從第二家公司離開的時候,有很多昔日的同事們跳槽去了華為。
他們對我的風評很好,所以華為,以及通過獵頭公司,有一段時間,就對我特別上心。
前前后后跟我聯系了很久,但是雙方談不攏,因為工作方式上有巨大的沖突。
挖我的人有一個底線,就是上班不許干別的,而且必須加班。周一到周五,起碼三天,周六起碼半天。這是底線。
按他們的說法這個底線誰都改不了,哪怕地區負責人也得遵守。
因為他那就是一只軍隊,無人可以自由。
你不能以一種我把事情做了就行,其它的,不可以約束我的心態來工作。
那你要知道我以前完全不是這樣,我上班經常做自己的事情,我工作了十三年,高頻交易了十年,由此可見一斑。
我早期即使做工程師的時候,白天也有一半時間在做與公司無關的事情,晚上加班的時候,也常去游泳,宵夜。
后來做管理層更是要出現就出現,家里有事就回家,基本上就是工作和家庭是融為一體的。
不會受到制度約束。
所以大家就沒法談到一起去。
他們一直以為我只是找理由,想加錢,直到后來加了幾次之后,發現大家有根本上的沖突,最后作罷。
再往后,我就去了甲方,華為也會來投標,所以認識更多的,就變成了他們的市場人員。
再往后我們去創業,特喜歡挖華為的人。
他們的人真的很好用,軍事化管理訓練出來的人,平均素質是非常高的。
平均的意思就是你不能指望一定冒出幾個天才,但是,幾乎都在某個基準線之上。
作為團隊,這就是高素質團隊的體現。
所以,整個行業都特喜歡挖華為的中基層,很少有人喜歡挖外企的。
由此可見,華為的管理方式,讓人不爽,但非常有效果。
你看到,人的心態已經發生變化了。
你讓我當兵,我肯定不喜歡華為,因為確實會被操練的挺難受。
但如果反過來,你讓我當將,那我特別喜歡華為操練出來的兵,因為特好使。
所以華為對整個行業輸送了大量的人才,充斥在各個公司的骨干崗位上。
因為他們不僅僅是打仗一流,練兵更是一流。
讀者應該能看到,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華為是完全不一樣的。
站在兵的角度,有的人可能適應華為,有的人可能不適應。
不適應的呢,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可能就會不喜歡。
站在公司的角度也是一樣的。
不是每一家公司都能以這樣的高強度練兵這么久,以這樣的高強度作戰這么久。
我有很多外企的朋友都罵過華為。
大體的意思就是自己以前過的好好的,朝九晚五,按部就班,拿著不菲的薪水,在北京各大飯館都有折扣,還常被別人高看一眼。
回頭被華為這么一鬧,利潤率大幅度下跌,最后紛紛裁員,關鍵是裁員后去了民企,發現那個節奏實在是吃不消干。
于是心中憤憤然。
但如果你熟讀歷史,會發現這種憤憤然,很熟悉。
昔日齊國的人喜歡高談闊論,后來被秦滅了,也憤憤然,紛紛指責:秦,虎狼之國也。
昔日南唐后主李煜,就是寫“春花秋月何時了”那個,也不喜歡趙匡胤、趙光義這樣的兵魯子。
覺得自己才是貴族,姓李嘛,還會寫詞,生活悠閑、富足,有情調。
但問題是,架不住小周后,還是被人家搶走了。
回頭只能憤憤然的垂淚對宮娥。
我不是非要站在秦,或者宋的一邊,我內心深處非常喜歡戰國時代的齊,也非常喜歡南唐李煜。
但作為投資人,喜歡是一回事,歷史的走向,那是另一回事。
投資人要是憑喜歡,那在市場里,活不過一天。
能不能跳出自己的立場看問題,是一個人是否成熟的標志。
如果我們的腦袋可以不由屁股決定,你就會認同我下面的這番話。
華為像一只軍隊,它也是一只軍隊,如果我們不談別的,就談打仗這一件事。
很顯然,任正非和他的軍團注定被載入人類商業史冊。
無論喜不喜歡,他們都是一只強大的商業軍團。
文末我們就不祝福他們了,因為我很篤定,華為是這場一家公司對戰一國戰役中的贏家。
這個事情其實很多業內人士,抱有相同的看法。
因為你聽起來好像一國特別牛,但那個國,其實有非常多的自身限制,這是很多國人不理解的。
比如芯片的老大,高通,剛剛在反壟斷一案里敗訴。
很多國人完全無法理解,在這種依靠芯片與華為角逐的關鍵時刻,為啥西方陣營內部還會干這種拆自家墻角的事情。
這其實就是我說的,大家心知肚明的那點事。
在媒體的嘴里,美國是很強的,那我告訴你,其實當年在蒙古眼里,大宋也是很強的,呵呵。
雖然這個比喻可能不恰當,我們通常自比大宋,很少想過時移勢易,會把自己比作蒙古。
美國天然有很多事,就無法做,即使危及到自身,都沒辦法做。
就像禁槍,它就是禁不了,這個歷史淵源,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查。
同樣的道理,很多會影響自身勝負的問題,美國不是不懂,不是看不到,但符合長遠利益的決策,它就是做不了。
比如那個永遠都繞不開的工會。
因為它一旦為了某些長遠利益做決策,就會通不過,甚至會落選,一耽誤,又是好幾年。
十幾年前,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諾基亞,愛立信可比今天的高通如日中天多了。
但那時候大家已經很確定未來會由中國公司取代通信行業的領頭地位。我說的大家是老美,我們那時候本就是美國公司。
所以這里面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而是一個全球同行們的基本認知。
任何一個行業,一旦利潤越做越薄,它都會面臨被中國公司全面接管的局面。
通信行業的利潤薄到外企做不下去,這才是他們不得不徹底讓出市場的根本原因。
華為海思最初是做機頂盒芯片起家的,而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博通、ST等等都撤離機頂盒芯片市場,這個局部市場里已經只剩中國芯片公司了。
無它,國內企業一進入就沒有利潤了,做多虧多,不撤也得撤。
所以實際上,商戰到最后打的都是價格戰,華為不是不能做手機芯片,不能做服務器芯片。
而是不敢做。
一旦全面介入,意味著開始打價格戰,得罪所有的盟友,就像當年通信行業一樣,又要做到徹底沒利潤,做到讓別人退出的地步。
一旦這么做了,那么在相應國家的市場里,會遇到很多阻力。
現在,川普給了一個名正言順的機會,這實際上,是任正非多年求之不得的大義名分。
全球通信行業幾乎華為獨大,諾基亞、愛立信這種搖搖欲墜。而手機行業華為也是與蘋果PK的存在。
所以它本來就意欲進軍芯片行業。
我記得當年與英特爾談服務器芯片價格的時候,他們給我的報價,主芯片要占據一臺服務器1/4的成本,由此可見利潤空間非常高。
這也是華為躍躍欲試,甚至可以說急不可耐的重要原因。
很顯然,通信行業飽和,手機行業面對蘋果,任總覬覦芯片行業的利潤久矣。
所幸,川普送了個枕頭。
當然,川普也非常聰明,無論他給高通以及西方的電信運營商們捅了多大簍子,他都為自己的競選撈足了選票。
所以我常勸吃瓜群眾們少圍觀,多思考。
這里面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謀劃,所謂小孩子才談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 全文完 -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