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實現與初步挫折
孫中山,原名孫文,1866年11月出生于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當時,村里住著一位曾參加過太平軍的老人。農暇之余,他經常給村童們講太平天國的故事。從那時起,孫中山就認識到清王朝統治的黑暗,萌生了反清意識。
1879年,在長兄孫眉接濟下,孫中山遠赴檀香山讀書。經過一番海外深造,孫中山成長為一名知識青年。之后,在廣州、澳門等地行醫。
1894年,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提出興利除弊、改良政治的方法,卻被拒之門外。甲午戰爭的失敗,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于是,他放棄行醫,走上了革命道路。他認為,解決中國問題的根本之道是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國。
1905年8月20日,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人在東京召開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華興會、興中會、復興會、科學補習所等多個革命組織參加,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革命宗旨,明確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國的目標。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軍起義取得勝利。不久,十幾個省份紛紛響應,宣布脫離清政府統治。12月25日,孫中山從海外歸來;29日,當選為臨時大總統,建立南京臨時政府。
從成立之日起,南京臨時政府就面臨著生存危機。在其存在的90天里,一直沒有得到各國列強的承認。同時,新政府飽受經濟困窘的折磨。更讓孫中山頭疼的是,革命黨人內部意見不統一。黃興主張化敵為友,認為只要袁世凱傾向革命,即推舉其為總統;章炳麟則提出了“革命軍起、革命黨消”的主張。
與此同時,袁世凱一方面利用革命軍來要挾清廷,另一方面又借清廷的勢力來威脅革命軍,以便從中漁利。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下,孫中山方面不得不表示:如果能廢除帝制,革命軍可以推舉袁世凱為大總統,但前提是其必須擁護共和。
有此允諾,袁世凱加緊逼宮。最終,隆裕太后同意與南方磋商優待皇室條件。條件達成后,即以清帝的名義于1912年2月12日下詔宣布退位。翌日,孫中山履行諾言向臨時參議院提請辭職,并且推薦袁世凱接任。
根據臨時政府組織法,民國政府設于南京。臨時總統改選后,袁世凱需要到南京來就職。但是,袁世凱借口“北方秩序尚未安定”“北京軍隊需要有人統率”以及“東北局勢尚在動蕩不定之中”等,堅持暫時不能離開。無可奈何之下,孫中山只得接受袁世凱在北京開府。
袁世凱的“三步謀劃”
袁世凱破壞共和的第一步,就是逼迫國會選自己為正式大總統。
1913年10月6日,國會舉行正式大總統選舉會。為了保證自己的當選,袁世凱命令軍警“保護”國會,限制議員自由離開會場。
根據規定:“大總統應由國會議員組成選舉委員會選舉,選舉會的法定人數由議員總人數的三分之二構成,用無記名投票行之。得票滿投票人數四分之三為當選,兩次投票無人當選時,就第二次得票較多者二名決選之,以得票過投票人數之半者為當選。”
首輪投票結果,袁世凱得472票,黎元洪得154票,伍廷芳、段祺瑞、孫中山、康有為等各得數票。因無人獲得總票數的四分之三,只好進行第二輪投票。第二輪投票的結果是,袁世凱得497票,黎元洪得162票,仍未過四分之三。
二輪投票后,時間已過中午。議員饑腸轆轆,要求回家吃飯。但“公民團”將會場的前后門堵住,高聲喝喊:“非將公民所矚望的總統于今日選出,不許選舉人出會場一步!”議員不得不放棄消極抵制的念頭,最終袁世凱以507票當選。消息傳出會場,“公民團”高呼“大總統萬歲”。
10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太和殿舉行大總統就職典禮。
袁世凱破壞共和的第二步,就是鎮壓國民黨、解散國會。
早在1913年7月,袁世凱就開始攻擊國民黨人是“預謀顛覆政府”的不良分子。就職正式大總統第二天,袁世凱便密令各省大興“黨案”,凡是偵知為國民黨甚至懷疑為參加國民黨者,格殺勿論。
11月4日,袁世凱干脆下令取締國民黨,取消國民黨人的議員資格。國民黨的出局導致國會法定人數不足,被迫停會。
袁世凱破壞共和的第三步,就是修改《臨時約法》和《大總統選舉法》。
1914年3月20日,袁世凱向約法會議提出修訂《臨時約法》大綱要求。約法會議立即擬定出一部《中華民國約法》,同時廢除《臨時約法》。
“新約法”規定廢除責任內閣制,實行總統制——總統有公布法律,提出法律議案,發布命令,制定管制、官規,任命官員、宣戰、媾和、締約、統帥全國海陸軍,接受外國大使、宣布戒嚴等權力。可以說,總統的權力擴張到了至高無上的地步。
8月18日,參議員梁士詒等人又提出修改總統法案。12月28日,修正《大總統選舉法》經約法會議通過。
袁世凱破壞民主共和的最后一步,就是稱帝。
1915年7月之前,袁世凱雖有稱帝之念,但或多或少還存有一些顧慮。但沒過多久,情況發生了變化。8月3日,《亞細亞日報》發表古德諾的《共和與君主論》,結論是“中國如用君主制,較共和制為宜,此殆無可疑者”。文章認為,帝制是一種意識形態的需要,而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家族的需要。從某種意義上說,古德諾的文章去除了袁世凱稱帝問題上的心理障礙,其稱帝之心愈發堅決。
摸清袁世凱的底細后,一些地方的文武官員派代表進京,并組織所謂公民請愿團,呼吁贊成帝制,甚至連“乞丐請愿團”“妓女請愿團”也混跡其中。
10月28日,全國各地國民代表開始陸續舉行國體投票。12月11日,參政院舉行會議起草推戴書,袁世凱假意推讓。當天下午,參政院再次起草呈遞推戴書。翌日,袁世凱表示勉強接受帝位,并發布咨文。
12月13日,袁世凱在居仁堂接受“朝賀”,帝制復辟。
賄選鬧劇與“豬仔國會”
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為直、皖兩系。此外,比較有實力的還有盤踞東北的奉系。由此,中華大地陷入軍閥混戰的泥潭,北京政府隨之成為各大軍閥競相爭奪的目標,資產階級共和國更是成了武人自我標榜的招牌。
1922年5月,直系戰勝奉系,曹錕左右主張發動政變。1923年1月,曹錕派遣心腹在京網羅議員,組織了十幾個俱樂部,并給每個議員每月發放津貼200元,另有“炭敬”“冰敬”等明目,為大選做準備。
在曹錕的壓力下,內閣總理張紹曾被迫辭職,總統黎元洪出走天津。為了避免國會達不到法定人數,曹錕加緊與議員的幕后交易。經過奔走聯絡,共爭取到200多名議員的支持,還商定事后送給議長40萬元、議員每張選票5000元。
在金錢的誘使下,至9月23日,國會各政團議員超過600人。10月1日,曹錕發出通知,凡去者皆送支票一張。所簽支票,據說達573張,每張面額5000元至萬元不等。
10月5日,大總統選舉會如期舉行。曹錕搬弄袁氏老套路,命令全城軍警出動,實行戒嚴,凡議員進入會場者即不得自由出入。因簽到者不多,改為不定時開會。大選機關調集100多輛汽車,分途迎請議員。
至11時,簽到者仍不過400余人,不足法定人數,只好又派出可靠議員分頭拉同黨或同鄉議員,每人至少要拉來一個,并決定凡不投票而肯前來出席者,也一律發給5000元支票,結果連有些患病議員也被強拉硬拽而來。
下午一時許,簽到者達593人,大會得以舉行投票。最終,曹錕以480票當選為總統。當天,曹錕在北京正式就職。
據統計,曹錕賄選共用款達1356萬元之巨。其中,補助各政黨黨費324.2萬元,特別票價141萬元,普通票價304.5萬元,憲法會議出席費57.2萬元,常會出席會20萬余元,特別酬勞費32.4萬元,“冰敬”“炭敬”和夫馬費190余萬元,招待所臨時費120余萬元,秘密費70余萬元。
由于這批議員如同豬仔一樣可以用錢收買,故被稱為“豬仔議員”,國會亦被稱為“豬仔國會”。曹錕賄選成功,標志著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的徹底破產。
總之,為了救亡圖存,近代中國先進分子苦尋救國之道。其中,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一方曾以為,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是解決當時中國問題的有效路徑。但實踐證明,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不僅無力解決當時中國社會的問題,反而使中國陷入軍閥混戰的黑暗深淵。歷史在呼喚更先進的政黨、更先進的革命道路。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2019年12月10日《解放日報》 ,原文標題為《“資產階級方案”如何走向破產》 ,本文有刪節)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