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岱西山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座小高地位于志愿軍控制的馬良山東南山腳下,因為其海拔為194米,也稱194高地。
美國人叫它凱利高地,因為高地距離志愿軍前沿陣地只有200米,而且地形突出,又高于志愿軍的陣地,因此成為美軍保障自己陣地安全,同時用以威脅志愿軍陣地的一個要點。
其實這個高地正面寬只有大約60米,長約180米,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高地。但因為它的重要性,美軍步兵第3師在這個小高地上放了整整一個連,65團的C連。
還構筑隱蔽部7個、火力點13個、環形戰壕1道;在主峰東側設置鐵絲網2道,在環形戰壕內構有2米深的防炮洞80多個;另有3到5米長的小坑道4條。
為了這么個小高地如此大費周折,可見美軍的重視程度,是鐵了心要守住它。
對美軍第3師當面的志愿軍三十九軍116師來說,這種前沿支撐點非常討厭。美軍既可以用火力威脅我軍,又可以經常派出小部隊襲擾。
因此116師決心:必須堅決打掉。這個任務交給了348團。
116師是我軍頭號王牌師。為什么能成為頭號王牌師?很多人會回答戰績突出,特別能打。那么為什么會特別能打呢?下面就是答案。
348團團長高克受領任務后,帶著營長、連長、排長們通過隱秘潛伏,深入敵后偵察,完全摸清楚了高陽岱西山上美軍的工事構筑,障礙設置,兵力火力部署情況。
上文所敘述的美軍陣地情況,就是高克親自帶人偵察出來的。我最近的文章里反復的說知己知彼,怎么知彼啊?
這是要花大力氣去搞清楚的。所以我特別討厭談論戰略的人,請問花了多少時間精力去研究?
高克把攻擊任務交給了和他同去的二營營長王林。高克的計劃是用二營4連、5連拿下高陽岱西山,然后以三營8連固守。攻擊時間定在1952年9月18日晚8時。
由于在進攻前,348團先派出二營副營長張允貴和團化學迫擊炮連連長葛壽山率炮兵觀測員深入美軍后方潛伏,并指揮志愿軍炮兵對美軍陣地進行了精準射擊。美軍65團C連遭到60余人傷亡,在9月18日由B連接替了C連的防務。
不過管他是B連還是C連,對116師來說一樣。注:這說明為達成突襲效果,志愿軍并不打算在步兵沖擊前進行炮兵火力準備,而是在之前就通過破壞射擊清除美軍工事和障礙物,這就意味著步兵沖擊前肯定有殘存障礙。因此在行動時有兩個注意要點:一是必須事先編組好爆破小組。二是必須接敵到足夠近的距離。
(迫擊炮彈在陣地爆炸)
9月18日晚,348團4連、5連向前隱秘接敵,用了一個半小時運動了170到190多米,已進至美軍陣地7米到30米距離,未被美軍B連發現。
志愿軍官兵用超強的戰術素養和意志品質完成了這個小小的奇跡。這個距離,只要發起攻擊,必能突破美軍陣地。這種戰術素養,在全世界軍隊中是絕無僅有的(所以116師是頭號王牌啊)。
當志愿軍爆破小組破壞殘存的鐵絲網時,美軍終于發現了近在咫尺的中國勇士們。美軍急忙投擲手榴彈,并立即組織機槍火力封堵,但為時已晚,志愿軍已發起沖擊。雖然先頭幾個班在美軍手榴彈彈幕中很多人被炸倒,但剩下的戰士馬上自動結成新的戰斗小組繼續沖鋒。
面對志愿軍兇猛的攻勢,美軍已無力阻止志愿軍沖進戰壕。美軍機槍火力點瞬間被摧毀,機槍反過來成為志愿軍打擊美軍的利器。
22分鐘后,美軍B連被殲167人,殘敵逃回,348團4連、5連輕取高陽岱西山,8連隨即上山鞏固陣地。
有失必反,是中美兩軍的共同原則。但是美軍被志愿軍打怕了,他們需要搞清楚志愿軍是要固守還是打了就走(在以前介紹過,志愿軍經常采取的戰術叫“抓一把”,打掉美軍控制的高地后主動撤離,美軍再占再打,在一個點上反復讓美軍流血)。
通過偵察,美軍65團團長科迪羅上校判斷:中國人不準備放棄高地。于是他決定集結重兵,讓中國人好好嘗一下他的厲害。
9月20日美軍65團2營E連奉命反撲,但美軍戰史稱“象老牛拉破車一樣遲遲沒有進展。”但美軍與志愿軍交戰兩年,已經變得非常狡猾。
科迪羅認為中國人在白天打退了自己的進攻,絕對想不到晚上美軍也敢動手。
當日晚,美軍65團一營越過二營前出,以A連和C連突然從兩翼發起夜襲,隨即命令B連立即從正面壓上。
科迪羅自以為得計,只是他忘了一點:夜戰能力,美軍根本不是志愿軍的對手。剛剛重新補充的B連首先遭到致命打擊,沒多久時間就只剩下26人,被迫狼狽逃回。而A連和C連也好不到哪去。
志愿軍348團8連連長李喜山的命令是:“把敵人放的近近的再打。”兩個美軍連在志愿軍近距離火力打擊狼狽不堪。
雖然美軍憑借兵力優勢連續沖鋒,但均被打退。值得一提的是8連5班第一次上戰場的新戰士賴文祿在眼睛負傷的副班長李金邦指導下,兩個人就打退美軍3次沖鋒,殲敵20余人。
結果進攻的美軍反而成了被打擊的對象,美軍戰史稱:兩個連均只剩下60余人。
21日白天,美軍兩個連殘部在嚴令下繼續進攻,但這并沒有什么用,直接被志愿軍348團8連趕下了山。當晚,憤怒的美軍65團團長科迪羅孤注一鄭,命令三營接替一營繼續進攻。
看來這個美國佬真的是想跟志愿軍拼命了,可是這是他最后一個營了,348團在高陽岱西山上僅僅是一個8連。
這個美軍團長也不想想,就算你拿下了這個高地又如何?為了一個高地你把自己所有的部隊都動了,你的防區千瘡百孔了,以后還怎么打?
9月24日,美軍進攻再次開始,在105毫米榴彈炮和支援坦克狂轟后。美軍65團的K連和L連又沖向高陽岱西山。
僅僅20分鐘,K連就傷亡慘重,連長拼命呼叫請求撤退。已經喪失理智的科迪羅給予拒絕。這一拒絕的后果是K連直接失去了聯系,這句話的意思是:美國人到戰后也沒搞清楚這個連是在繼續打,還是直接躲起來了。
另一邊L連的進攻也毫無進展。暴跳如雷的科迪羅命令最后一個連——I連也投入戰斗。I連在遭到幾次打擊后,其士兵就直接潰散,掉頭就往后跑。
這個時候已經無法用語言形容科迪羅的憤怒了,美軍65團三營營長威爾斯只好親自跑到第一線收攏K連和I連的潰兵,組織他們繼續戰斗。
但威爾斯發現自己根本無法控制這幫只想逃命的家伙,“這些人為了迅速逃回主防線,一個個丟盔卸甲,狼狽不堪。”
固執的科迪羅還是不肯坦然面對慘敗的結局,他命令殘存的L連必須戰斗到底。而威爾斯也把潰兵收攏為兩個排,其他人已經跑的不知去向。這個時候,威爾斯打了一個非常聰明的電話,他繞開團長科迪羅,直接向美軍第3師副師長達謝爾準將報告:“我還有2個排可以參加戰斗。”
達謝爾馬上聽懂了威爾斯說的話,立即告訴威爾斯:“馬上停止進攻,回來重新組織。”隨即,達謝爾把65團混亂的情況向師長杜蘭尼作了報告。哭笑不得的杜蘭尼當即下令:立即停止對凱利高地的進攻。這場延續7天的戰斗以美軍慘敗畫上了句號。
這一仗,美軍領教到了志愿軍王牌部隊的真正實力。志愿軍348團8連單打美軍兩個營,殲敵615人,幾乎憑一己之力打殘美軍65團。此戰后美軍65團失去戰斗能力,只能改為承擔日常巡邏任務。注:美軍傷亡比例在百分之二十左右,但剩余的士兵完全失去了精氣神,已無法再承擔戰斗任務。
遭遇這種前所未有的慘敗,美軍自然要找原因。原因當然很容易就被美國人找到了:這是三十九軍348團,中國人的王牌,極具技術的英勇部隊。
最后順便說一句,很多網民總是說:“美國軍隊特別重視士兵的性命,不希望士兵做無畏的犧牲,能用火力解決的問題,絕對不讓士兵用血肉之軀去冒險,那是對士兵生命的珍惜。”可是為什么65團團長科迪羅上校完全不顧手下士兵的死活呢?
原因很簡單,65團另有一個名稱——波多黎各團,士兵全是波多黎各人,只有部分軍官才是美國人。以后碰到美分再說“特別重視士兵生命”,你就可以拿這個戰例去打臉了。
來源于這才是戰爭 ,作者王正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