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武志:一生興華,立為山峰,俯為大海 ——懷念衛興華老師
點擊:7736  作者:武志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0-04-05 10:30:46

 

1.webp (16).jpg 

衛興華(1925.10-2019.12.6),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杰出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全國綜合性大學《資本論》研究會原會長,“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和“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獲得者。

 

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節來臨,謹以本文懷念敬愛的衛興華教授。

2019年12月6日,我們敬愛的衛興華老師放下他為之奮斗一生的政治經濟學事業、熱愛一生的三尺講臺和時時牽掛他的學生們,永遠離開了我們。這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巨大損失,是政治經濟學界的巨大損失,也是我們學生心中的巨大損失。

身予國家求解放,入投槍社,生死一線于地下,破城立奇功,甘灑一腔熱血為興華


學為人民謀幸福,研經濟學,宏文千篇攀高峰,學術成大師,默育滿園棟梁方顯貴。”


(老師的小名叫衛顯貴)


總覺得老師還年輕,因為他一直在燃燒,始終保持學術常青,讓人感覺不到他已經是95歲高齡,本來是想他過100歲生日的時候送他做壽聯。現在只能用這副對聯來表達對他的尊敬和懷念。

衛老師1925年出生于山西五臺,小時候日軍侵華,他把自己的名字衛顯貴改為衛興華,立志興華成為他一生的追求。他和當時很多愛國青年一樣加入地下黨,不怕犧牲,為抗擊日寇和新中國的解放做出了貢獻。新中國成立后,他把全身心投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中,他經常說,我過去的戰友很多都犧牲了,而我活了下來,就要把全部精力用于祖國建設。這成為他勤奮工作到住院前最后一刻的動力,也是他一生論文高產達1000多篇、培養博士達60余人、被學術界公認為經濟學泰斗的原因。

我是1996年在蘭州商學院讀的大學,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既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如火似荼的年代,也是經濟學界人才輩出的時期。衛老師當時在經濟學界早已是德高望重、名滿天下。我們用的政治經濟學教材就是衛老師主編的(吳樹青、衛興華、洪文達主編),記得他來我們學校講學時,全校師生都擠滿了禮堂的盛況。還記得我的《資本論》授業恩師羅耀輝教授(1959-1962年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讀研究生),他是學校備受尊崇的“國寶級”教授,當時很自豪地說“衛興華教授那可是我的老師”,所以衛老師的名字對我來說早已如雷貫耳。如果時光撥回大學時期,說我有朝一日能讀衛老師的博士,那不是夢想成真,而是連夢從來都不敢做的。

衛老師是人民教育家,他的光芒澤及經濟學后輩,對不是他學生的后學也是殷切關愛和提攜。2014年,我當時整理出版羅耀輝教授的《資本論原著導讀本》,想請他給書寫個序,通過其他關系找到他的電話,忐忑不安地打過去,生怕被拒絕,出乎意料的是電話那邊聲音非常慈祥、和藹,我說了冒昧找他寫序的事,他詳細地問起羅老師什么時候走的,書稿的情況,然后說書稿既然是你整理的,那你先寫個序發給我看一下。沒過幾天,他居然親自打電話給我說他改完了,讓我到他家里取一下。當我如約登門時,他推著輪椅開門并請我坐下,把序交給我,我一看上面竟然做了密密麻麻的修改,甚至標點符號。我怕耽誤他寶貴時間加上第一次和這么大的經濟學家見面有點緊張,就準備收起來向他告辭。他馬上看出來了,說你不用急,坐沙發上慢慢看,我寫的字如果認不清楚隨時問我。在確定所有字我都認清后,他又問起我的情況,一下子我覺得暖流上身,心情也放松下來,并借著老鄉的關系向他請教了《資本論》的幾個問題,他做了簡要回答后,又顫巍巍地起身,推著輪椅到另一個房間拿出一本他的《資本論講解》送給我,并簽名做鼓勵。

衛老師對學生關心照顧,是出了名的“護犢子”,剛開始只是有所耳聞,后來是深刻體會。在交談中當我知道衛老師已經是90歲高齡,而且還在帶博士生時,就產生了讀他博士生的想法。后來和他正式提出這個想法后,他說年齡大不是問題,唯一就是他只招脫產的,我說了辭職讀博的想法后,他詳細問了我工作和家里情況,如果讀博家里怎么辦,說一定要慎重考慮。在我讀博期間,他還幾次問起我家里有沒有負擔,現在想來這種顧慮在他心中一直沒有“解除”,對學生的關愛從始至終。考完博士當天下午,我萬萬沒想到衛老師第一時間發來短信:你考的怎么樣。感動之余我當時就在想如果考不過該怎么面對他,幸虧后來以高分順利通過,非常幸運地做了老師的學生。

衛老師對學生嚴格要求,他絕不會因為關愛學生而放松對學生的要求,對自己生產的產品質量是嚴格把關甚至是苛刻的。但這種教誨,不是通過嚴厲批評,而是身體力行做表率的方式。作為90多歲的一級教授、著名經濟學家,他堅持親自給學生上課,安排教學和學習任務,每兩周給我們講一堂課,不僅聲音洪亮,思維清晰,而且每次連講3個小時,雷打不動,哪怕腰不舒服時被迫臥床也堅持給我們講課。他對學術要求嚴謹,一絲不茍,對我們寫的論文都是一字一句的修改,包括病句、錯別字甚至標點符號。我們論文經常被他改得密密麻麻。這種嚴謹的學風,讓我既慚愧又感動,更多的時候是肅然起敬,無形中讓我受到鞭策,不僅是讀博三年獲益巨大,更是終身受益無窮,是一筆無形的巨大的精神財富。記得我有一篇以明朝和英國資本主義萌芽比較的文章粗稿給他看,由于對資料的處理不當導致結論性錯誤,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但當時覺得是理論“創新”。他叫我去家里,我能看出他臉色有些陰沉,但他只是輕輕地把意見說清楚,然后說你再看一看資本論原始資本積累那一章。經過認真研讀修改后我再次拿給他看,結果當天就發短信給我,說他頗感興趣一口氣讀完。我如釋重負后趕忙到他家,他說這次稿子就改了一個字,把稿子留一份給他做資料,能明顯感覺出他比我還高興。后來聽師兄師姐們說見他的時候,他夸我寫了一篇好文章。

衛老師一生勤奮,筆耕不輟。老師的微信名叫愚公,他不認為他比別人聰明,但說到勤奮,他承認比很多人勤奮,相信勤能補拙。衛老師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年輕的時候堅持早睡早起的作息規律,每天睡眠6-7小時,而且從來不睡午覺。晚年睡眠習慣有所改變,但睡眠時間加起來都是8-10小時,其他時間都用于研究、教書和寫作,直到住院進入ICU。正是老師異常勤奮,使得他發表的論文數量達到1000余篇之多,他研究的領域范圍之廣,涉及到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諸多方面,可以說改革開放后他幾乎參與了每一次重大經濟理論問題的爭論,對推動中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理論貢獻。但他依然對學術充滿熱情,每天堅持工作十幾個小時,每年發表三四十篇文章,踐行他自己所說的“我依然在燃燒”。據統計,最近連續10余年衛老師的科研量每年在經濟學院都排名第一。其他老師一提起衛老師都是贊不絕口,說他是經濟學院甚至是經濟學界的奇跡。毫不夸張地說,很多人包括經濟學家是讀衛老師的著作和論文成長起來的。衛老師學術常青,90多歲思維敏捷、手指靈活令人驚嘆,是因為他手寫文章,這對防止記憶力容易衰退和延緩衰老特別有幫助。“我手寫,不用電腦,現在年輕人用電腦打字寫文章,會讀不會寫了,年齡大了免不了忘,想不起來的字經常翻字典,還能鍛煉記憶力。老年人記憶力下降,腦子退化不可避免,但通過這些能起到延緩的作用。”所以我們在校的學生經常幫他打論文,也幸運地成為第一讀者。8月3日他發短信給我,一篇關于建國70年的論文寫了一半讓我幫他打印,我打印完問他另一半論文什么時候取,他說后天來,結果后天他住院直到逝世。這竟然是我和老師最后一次見面,每次想起無比心痛,同時也感到老師真正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蠟炬成灰淚始干!

衛老師一生謙虛,堪稱做學問的表率。他的研究成果和他本人獲得榮譽無數,建國70周年更是獲得至高無上的國家榮譽稱號。雖然被經濟學界尊為泰斗,老師卻多次說我當不起泰斗。在他看來,不僅學問本身無止境,而且關鍵是經濟學作為社會科學應該隨著實踐不斷創新和發展。老師自稱愚公,我想除了勤奮的第一層意思外,還有另一層意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構建,立足于中國實踐,不是一朝一夕,需要通過一代人兩代人甚至幾代人才能完成,不能光靠喊口號,需要一磚一瓦地把它砌實。他隨時關注理論界動態和最新觀點,而且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進行分析,辨別理論是非并予以科學澄清。他每天堅持讀書看報兩個多小時,遇到新的、重要的觀點都剪輯下來,無論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都會拿來和我們討論。他始終站在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前沿,提出真知灼見的理論創新,如近3年來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包不包括生產力、十九大社會主要矛盾轉換的理論內涵、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邏輯主線等重大理論問題。他住院我去看他時,他拉著我的手繼續和我討論對所有制中性問題、個人所有制的爭論的看法。在他逝世后,中央對他的一生給予高度認可和評價,稱他立足于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開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與教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創新作出了重要貢獻,無愧于人民教育家的稱號。

衛老師一生言行一致,道術合一。他的偉大在于在學問中找信仰,以信仰做學問。從學問中探尋科學和堅持真理,在傳授學問中傳播信仰。衛老師不僅傳授學生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知識,而且把馬克思主義信仰傳遞給學生,努力把學生們培養成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傳承者。他教育我們不光要做一個合格的學者,而且要有堅定的學術立場,要站在中國大地,服務中國人民,努力做人民的經濟學家。他給學生不光是傳遞知識,而且傳承不唯書、不唯上、不唯風、只唯實的學術品格和精神,堅持實事求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1.webp (17).jpg


衛老師一生開朗樂觀,有德者壽。老師90多歲依然紅光滿面、精神矍鑠,說話思維敏捷、聲音洪亮,而且更加神奇的是他臉上沒有皺紋,沒有老年斑。所以跟老師讀博還有一個好處,可以跟著老師學長壽秘訣。他說我沒有秘訣,如果說體會,就是心態要好,要看得開。很多人受到委屈,看到不公平,總是耿耿于懷,悶悶不樂,對身體不好,要知足常樂。老師心態好是熟悉他的人最多的評價。他經常說,“心態好,要經得起風浪和挫折”。老師年輕時參加地下革命,被捕過,坐過國民黨的監獄。文革期間老師受到沖擊,因為被捕過,被當作叛徒、特務,被審查,挨批斗,被抄家,很多重要的日記、照片等重要資料都沒有了。下放到五七干校,作為被審查對象,住的是最破的房子,吃的是最差的,干的是重體力勞動。問起他怎么挺過那段日子,“我就保持一個信念,無論受多大的侮辱和拷打,第一不能自殺,第二不能被殺。相信真善美一定能戰勝假惡丑,這個社會,這個國家不可能永遠是這樣的。” 2011年中國人民大學體檢,衛老師檢查出左胸口有陰影。一般這種情況不是炎癥就是癌,做透視、B超后醫生檢查后不是炎癥。他絲毫不瞞孩子,把孩子們叫到家里,說我要見你媽媽去了,孩子們哭,他淡然說,我年齡超過了毛主席,超過了我父母,值了。結果現在陰影還在,沒擴大,但沒事,專家到現在也判斷不出是什么東西。

衛老師晚年是幸福的,這也是我們做學生的福氣和幸運。年輕的時候衛老師忙于事業沒時間陪家人,衛老師和我們說過他這輩子無愧于國家和事業,但最對不起的是老伴和孩子們。聽孫詠梅師姐說,以前老師總是很嚴肅,和他們談話從來都是掐著時間,過了點就看表。晚年老師在學生們面前露出“佛性”,整天笑瞇瞇的。學生們陪他出去爬山,陪他逛動物園、雍和宮等等,他每次都特別開心。陪他吃火鍋,每次他都喜歡吃很辣的那種,而且喝冰可樂,最好是讓服務員再加點冰塊。他經常說,我既把自己當老人,又不把自己當老人。我們都特別佩服他的好身體,不挑食,什么都能吃,什么都喜歡。每年我們陪他去體檢,多年的糖尿病也沒了,很多指標甚至比年輕人的都好。每當學生們來看他的時候,他都愿意多抽出時間,好多人都說老師變了,晚年有點老小孩。我們雖然沒有最早那些師兄老師們經歷過陪伴老師攀登學術高峰的幸運和壯懷激烈,但有幸陪伴老師見證了他最美的夕陽紅。

衛老師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對生死看得比較開,而且他覺得已經超額完成工作任務沒有遺憾,不舍的是家人和我們這些當學生的。老師特喜歡拍照,記得2017師兄們畢業要離校,大家一起吃飯后合影,他說等我以后走了,你們想我可以看照片。我心里知道,但笑著安慰他說,您一個人拄著拐杖怎么走呀,現在走路都要我們扶著,看來您一個人是走不了,還是和我們在一起多好呀。沒想到他還是一個人走了。老師生病后住ICU近4個月,他一個人躺在床上會想什么?我想他會繼續思考經濟學的重大問題和國家的改革,會回憶年輕時戰斗的青春,會想起學術上的諸多貢獻,會懷念和家人在一起的點點滴滴,也會掛念我們這些學生們現在工作和生活得怎么樣……老師對我們恩重如山,待我們和自己的孩子一樣,總是覺得不能對他多做些什么,心里很是難過。

建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取得的偉大成就充分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走向經濟學舞臺的中央的時候,那團一直燃燒的炭火驟然熄滅,中國政治經濟學界失去了一顆閃亮的引路明燈。但衛老師的學術成果和對經濟學貢獻將會被永遠銘記,他的英名將會永垂不朽,他的音容相貌和恩情將會永遠留在學生們的心中。師恩難忘,難忘恩師!

(作者單位:山西財經大學;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