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是對中醫藥發展道路的最佳指引。圖為此次疫情期間醫務人員在制作防感香囊。新華社發】
【提要】中醫文化的宗旨講求“人為本”,人命至重,有貴千金;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中醫藥理念歷來對生命充滿敬畏,深刻反映著中醫的人文精神和關懷。“心術仁”,是中醫文化的核心。“仁心”和“仁術”體現了中醫對醫生的職責要求和職業道德。“醫精誠”,是中醫文化的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傳統醫藥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促進文明互鑒、維護人民健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中醫藥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受到許多國家民眾廣泛認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推進各方傳統醫藥互學互鑒,攜手應對公共衛生挑戰,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貢獻。中醫藥現已成為“一帶一路”上最亮麗的中國名片之一。在這次疫情抗擊中,中醫藥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全國支援武漢的醫療隊里有近5000人來自中醫藥系統,全國有97個中醫醫療機構作為定點醫院參與了救治工作。全國除湖北以外的地區,中醫藥參與救治的病例占累計確診病例的96.37%,在湖北地區中醫藥的參與率也達到了91.05%。可以說,中醫藥參與面之廣、參與度之深、受關注程度之高,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中醫藥的作用體現在預防、治療和康復全過程,在國家發布的診療方案中,中藥方劑也顯示出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明確了中醫藥的戰略定位,指出了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指明了中醫人繼續前行的方向。如何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的需求,是每個中醫人不可推卸的責任。中醫藥學蘊藏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獨一無二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實踐經驗,是最具特色的中華文明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中醫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中華文明的綿延不絕、世界文明的發展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作為當代中醫人,要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進一步深刻認識新時代發展中醫藥的重要意義,抓住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發展中醫藥事業。“傳承精華,守正創新”,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確處理傳承與創新的辯證關系,關系到中醫藥的前途和命運。守正,即正本清源、傳承發揚;創新,即擁抱科技、積極進步,守正創新是對中醫藥自信的深刻闡釋,也是對中醫藥發展道路的最佳指引。創新的方向和依歸離不開對守正的堅持;守正的活力和根基也離不開不斷創新。中醫藥發展的歷史悠久,始終體現著創新精神:從黃帝內經奠定中醫理論體系到瘟病學的產生;張仲景、劉完素、李東垣、朱丹溪、李時珍、吳有性等古代醫家都在繼承上有所創新;從中醫典籍中煥發新生的青蒿素,到將傳統中藥的砷劑與西藥結合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創新,始終是推動中醫藥發展的根本動力。“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師古為效今,汲取典籍精華正是為了探索創新之道。正確處理好守正和創新的關系,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發揮好中醫藥原創優勢,才能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傳承精華、守正創新,讓中醫藥煥發無限生機,為健康中國提供堅強保障。文化自信是民族和國家自信之根本。中醫藥歷來弘揚中華文化,在很多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堅定的文化自信是它發展的根本動力所在。充分挖掘中醫藥寶庫精髓內涵,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借用中醫藥促進文明互鑒民心相通,助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歷代行醫者,莫不以精誠仁和為本,行發奮之事
中醫藥學講究醫學觀與人文觀的互動,具有雙重屬性:科學與文化。中醫藥學有別于西方醫藥的理論體系,形成了獨特的診療技術、養生觀念和別具一格的中醫藥文化。其獨特的系統觀、整體觀、辨證施治觀正是中醫藥學的寶貴經驗和優勢所在。“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整體思維,“道法自然”“三因制宜”的診療特色以及“上醫治未病”的養生觀念,在中華民族的人口繁衍和強身健體上可謂功不可沒。醫學是科學領域內最為特殊的學科,因為它面對的是有生命和情感的“人”,醫學也是“人學”,是在一定社會文化背景條件下形成的生命觀。醫學的文化性,在于其對生命本質的終極思考和如何賦予生命以意義的人文關懷。《孟子》曰,“醫術乃仁術”,楊泉《物理論》中說,“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正是將人的生命視作至高無上,才會重視自律和醫德修養,中國歷代行醫者,莫不以精誠仁和為本,行發奮之事,懸濟世之心,以杏林春暖,渡疾厄之人,重義輕利,一視同仁??梢哉f,行醫本就是“大善”,是人文與科學的統一。中醫藥理論在人文關懷上有明顯優勢。“藥食同源”的理念,將自然觀和養生觀念貫穿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滿足人們對于強身健體和延年益壽的追求;“陰陽五行”的思想,將心理健康納入到衛生健康的范疇,“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情志護理開始成為康復理療的重要內容;“三因制宜”的辯證療法,充分考慮到了每個患者的個體特征,體現的是樸素的以人為本思想;“簡便廉驗”的診療特色,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尤其在慢性病的治療和護理上,為患者大大減輕經濟和身體負擔。中醫重“道”重“術”,亦重“德”,“自然”“和諧”“平等”“人文”的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描畫了中醫藥文化譜圖,維護著中醫藥文化認同。
四、秉承中醫藥智慧,使中醫藥學不斷傳承與創新
中醫藥理念充滿了中華智慧。中醫文化的宗旨講求“人為本”,人命至重,有貴千金;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中醫藥理念歷來對生命充滿敬畏,深刻反映著中醫的人文精神和關懷。“心術仁”,是中醫文化的核心。“仁心”和“仁術”體現了中醫對醫生的職責要求和職業道德。“醫精誠”,是中醫文化的原則。“醫不三世,不服其藥”,不僅醫學要精通,醫術也要精湛,而且要求施醫術者有高尚的人格,“術業精能者,必取心地誠謹”,對病人心懷至誠。“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誓愿普救含靈之苦。”“天人和”是中醫文化的本質。“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和諧的目標是實現“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這些中醫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現了中華民族厚德載物、尊重生命、生命至上的人文精神,是中醫發展至今最重要的內核。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的根基來源于中醫人深厚的文化自信。將中醫藥特色與社會需求對接、中醫藥原創思維與現代科技結合,將以我之思維,用彼之技術;或者彼我思維互證,形成新的有效方案,產生原創性成果,開拓新的研究領域,開發新的業態,為我國醫療改革和全民健康戰略作出貢獻。
五、融入時代大戰略,加快推進“一帶一路”中醫藥文化傳播
疾病和醫療沒有國界,中醫不僅僅屬于中國人民,也屬于世界人民。“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不僅能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打下堅實基礎,也為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續發展創造了新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它更是沿線各國的共同事業,為中醫藥的國際傳播和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中醫藥文化應當“走向世界”,在國際競爭中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提升自身實力和影響力,從而促進文明互鑒、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和合作實踐。在全球視野中,中醫藥彰顯著中國智慧,具有獨樹一幟的文化特色與科學體系,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關注。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下,中醫藥文化傳播的內容、形式和路徑得到了全面且深入的創新探索。但也要注意到,由于語言、社會和歷史文化的差異,中醫藥文化想要在國外被廣泛地認同和接受還須努力。在“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中醫藥應創建國際化的文化傳播和教育體系,開拓我國與其他國家地區合作辦學的有效路徑,借由教育擴大中醫藥文化的影響力。我國應增強國際化的醫藥文化合作與交流,通過學術研究、民間文化交流活動、醫藥合作應用等途徑做好中醫藥文化的社會實踐性傳播工作。
(作者:劉毅,成都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教授;秦博,昆侖策研究院研究員、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成都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原載《深圳特區報》2020年03月31日B04版)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